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国战将 >

第19章

开国战将-第19章

小说: 开国战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强防御工事的构筑,村内主要道口筑有暗堡工事,结合穿墙破壁的枪眼,组成密集交叉火网,村外壕沟外面设有两道鹿寨,寨外燃起烽火,供夜间巡逻照明。交通沟纵横连接村内村外。纵深有敌炮火支援,村西南的中寨还有坦克可随时出动助战。为了扫清『射』界,敌人飞机扔下汽油弹,将村外民房、柴火堆全部打燃,火光冲天,烈焰滚滚,大杨湖上空一片通红。

    9月5日夜,总攻大杨湖的战斗开始。

    总攻前,刘伯承司令员来到6纵指挥所。他说:“我年纪大了,跑不动了,今天来给你们看管行李。”刘伯承亲临前线,说明了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指挥靠前,这是刘伯承带出来的传统作风,王近山的指挥所就设在距敌300米的地方。“子弹在低空飞舞,手榴弹在身边爆炸。”一位警卫员这样回忆当年的战斗情景:“王近山司令在指挥所里,一发炮弹落地离他几米处,身边的参谋王兆华背上被炮弹片划破了一尺多长的口子。但王司令员头也没回,抱着电话机吼叫。他的眼睛有些充血,眼角里挂着眼屎。”

    指挥所里的消息时好时坏,瞬息万变,刚刚传来了“我们突破了,占领了三个大院”,紧接着就是:

    “敌人又冲过来了,炮火很猛。”

    “我们三个大院被包围了。”

    “敌人坦克冲到团指挥所墙根了。”

    “团长负伤了。”

    “我们营长牺牲了。”

    “我们一个连只剩下10多个人了。”

    “我们全团不到百人了。”

    “我们的团长、政委、参谋长、主任和司号员、卫生员统统都投入了战斗。”

    次日拂晓,6纵已有6个团攻进大杨湖村子,将敌59团团部和残敌压在村内的一片院落里。王近山将军决心要干净、彻底地消灭敌人,他命令各部队寸土不让,和敌人展开逐屋逐墙的争夺战。

    这次战斗空前激烈,代价高昂,就像两个负伤恶斗的人肉搏,双方的血都快流尽,谁都没有力气了,但彼此都不放手,仍旧继续搏斗,看两个人中间究竟谁先倒下?

    正在这时,我电台收听到敌人59团团长吴耀东用明语向上级呼喊救命,他说:“我们已经顶不住了!最多还能坚持15分钟!再不来援兵我就要『自杀』了!”

    刘伯承司令员立即将此情况告诉了王近山,他说:“我们困难,敌人更困难,敌人顽固,我们更要顽强。你们要咬紧牙关,用上最后一把力!”

    王近山接到电话后,向刘司令员做了战斗到底的保证。他将纵队唯一的兵力不多的预备队用上了,又把机关、勤杂人员也组织起来,全部投入了拼死决战。

    战士们从敌人尸体上搜来子弹、手榴弹,步枪上刺刀,呐喊着向各自面前的敌人冲击。

    早已在绝望中挣扎的敌人在这勇猛的最后冲击下彻底垮了,纷纷跪下投降。

    不到5分钟,全部阵地被突破。

    大杨湖59团被歼灭后,整3师阵势大『乱』。我各纵乘胜围追堵截,全歼了整3师,活捉师长赵锡田。

    我军歼灭整3师后,『毛』泽东非常高兴,他亲自拟稿,致电刘、邓祝贺胜利。

    延安《解放日报》为此发表了《蒋军必败》的社论。社论说:“定陶战役的胜利,是继中原我军突围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定下来了。”

    王近山将军指挥的大杨湖歼灭战,为定陶战役的胜利立下了头功!

    刘伯承说:“襄阳已在我掌中了。”

    在战场上“疯”不容易,在战场上要“疯”出水平来更不容易。王近山就是一位能在战场上“疯”出水平来的将军。襄阳之战便是一例。位于湖北汉水南岸的襄阳城,南跨江沔,北接京洛,地处要冲,水陆交通方便,春秋时为楚国之北津戍,东汉为荆州牧治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孙坚在此夺得樊城,在乘胜打襄阳时却战死在砚山,连尸体都被刘表掳去。关羽在与曹仁决战时,一举夺取襄阳,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却没有拿下樊城,自己的老家荆州反而丢失了。

    1948年7月,由于敌我主力在豫东和平汉线对战,汉水中段的守敌陷入孤立。刘、邓首长决心趁机发起襄樊战役,建立我战略前进基地,王近山将军受命指挥此役。

    7月7日,我军开始攻击襄阳,到10日,除城南两处高地未攻克外,城外敌人基本肃清,樊城之敌也逃入襄阳。

    襄阳已成孤城,下一步怎么打?战前有两种意见:一种是先攻山,后攻城。

    襄阳城南和西南有凤凰山、羊祜山、虎头山等高地,可控制垒城,城东、北、西北三面环水,外壕两至三道,深丈余,宽三四丈。历史上兵家攻占襄阳都是先攻山,后攻城。只要攻下了城南诸山,居高临下,城也就好打了。

    而王近山将军却提出了另一种打法——撇山攻城。他主张避开城南诸山,首先攻占城西琵琶山、真武山两座小山头,进而攻占铁佛寺、同济医院等城关要点,开辟城西走廊,建立攻城出发阵地,而后集中主力从西门突破,出敌不意,攻敌不备,来个“猛虎掏心”。这是一种奇兵『色』彩极浓、带有极大冒险『性』的方案。

    撇山攻城方案上报“野司”。刘伯承赞不绝口:“又是这个王近山,真是好样的。襄阳已在我掌中了!”

    7月9日至13日,6纵17旅49团攻占了西关外的琵琶山和真武山,50团和16旅47团攻占了西关外的铁佛寺、同济医院和红土包子。与此同时,陕南12旅及桐柏3分区部队佯攻城南诸山。15日,王近山下达总攻令,17旅49团1营首先从西门破城,各旅攻城部队分由西北角以及南门、东门相继攻入城内。16日16时左右,襄阳之战胜利结束,我军活捉敌司令康泽、副司令郭勋祺,全歼敌军2万余人。

    战后总结,朱德总司令说:“襄阳之战是杰出的小型模范战役。”

    刘伯承说:“这一战役胜利,是由于敌我两军对战于豫东、平汉线,将敌主力吸去,襄樊孤立,蒋介石、白崇禧初判断我无力攻襄阳,襄阳可以固守,发援较迟,一到我攻击,援兵已来不及。在攻城中,王近山指挥的6纵声东击西,避强打弱,起了主导作用。”

    男子汉流泪了

    军史载:1947年6月14日,东野1纵、邓华纵队、6纵17师和加强的5个炮兵营,对四平发起攻击。突破还快,发展很慢。22日,1纵丧失战斗力撤出战斗,6纵全部投入攻击,最后将守军压至城东北隅,苦战不下。29日,国民党9个师『逼』近四平。30日拂晓,我东野部队不得不退出战斗。

    林彪说,四平攻坚战失败首先是轻敌。由于轻敌,就未集中优势兵力。兵力不足,就难以实施多路突破,突破后也难以迅速发展,结果到处顶牛。后来增加兵力,亦形成“添油战术”。

    “添油战术”为兵家之大忌。

    在着名的上甘岭战役中,王近山将军打得恰恰是“添油战术”。

第21章 王近山:流泪的“疯子”将军(3)() 
要了解上甘岭战役,只需伸出两只臂膀,抱成一个左高右低的圆圈就行。你自己就是五圣山,左右两边的手臂是从五圣山通向上甘岭的山梁。左边延伸出去的拳头就是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右边伸出去的拳头是略低主峰的次峰537。7高地。它的南面由敌人据守着一个敌我双方都难以防守的青石山,人们称之为蛤蟆嘴,因为它活像一只张口望天的蛤蟆。假如上甘岭上的这两个高地被占领,敌人就可以直取五圣山。

    五圣山位于金城、金化、平康这一三角地区的中央,地势险峻,海拔1061。7米,是中部地区最高峰。它西临平康平原,东扼由金化经金城通往通川至东海岸的公路,南距敌占之金化7公里,可以俯瞰其全纵深。我军控制五圣山不仅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能给敌人由金化通平康或金城的交通线以极大威胁。

    如果说五圣山是我军防守的大门,上甘岭上的两个高地就是大门前两座桥头堡。上甘岭如果失守,五圣山的大门就会洞开,山后3公里的平川便无坚可守,我军就会处于极为困难的境地。

    1952年10月14日,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扭转败局,发起了“强大的金化攻势”。其计划为:首先攻占志愿军上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进而夺取五圣山地区,改善金化地区的防御态势,破坏志愿军正在整个战线上进行的战术反击作战,并借以试探志愿军防御的稳定『性』。他们还认为,突破中线后,东可接应从元山港登陆的部队,西可攻取平康,居高临下,乘胜推进,从而根本改变整个朝鲜战局。

    “联合国军”把目标瞄准了上甘岭。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到要大打。据“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后来回忆,他们想出其不意,夺取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五圣山的支撑点,只要用两个营的兵力五天就可以达成目的。

    10月12日,“联合国军”集中了300多门大炮、数百架飞机,连续实施了两天的火力突击。炮弹和炸弹像狂风暴雨一样倾泻,阵地上一人多深的交通沟被炸得无影无踪,坚硬的岩石变成了黑『色』的粉末。敌指挥官从望远镜里所见而得出的结论是:“上甘岭上不可能再有生物存在!”

    这一突如其来的大动作,使时任3兵团司令员的王近山将军大吃一惊。满脸尘土的王近山从前沿观察回来后,立即召集了紧急作战会议。

    这是一次极见王近山将军军事指挥才能的会议。

    当时的态势严峻而紧张,将军做出的反应不但准确无误,而且迅速而果断。

    首先王近山判断,敌夺我五圣山企图已很明显。他要求把作战指挥的重点放到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这两个前沿要点上,坚定不移地将防御方向确定于上甘岭地区。

    如何防御?王近山提出实行“添油战术”,即部队轮番上阵,量敌增兵,边补边打,边打边补。打退敌人几次冲锋后,视人员伤亡情况及时增补;一切战术手段不要形成规律。后来的实践证明,“添油战术”这一创造『性』战法,在上甘岭战役的特定条件下是完全正确和切实可行的。

    “添油战术”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油”可添,王近山将军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他估计,上甘岭这一仗将越打越大,将是一场持续的、大规模的残酷决战,因此每个部队都要少摆多囤,各级要掌握强有力的预备队,用在关键时刻。

    上甘岭战斗一开始,王近山就电令12军34师100团、106团、35师103团集结待命,作为关键时候使用的战役预备队。

    王近山将军在这次会议上强调:要准备有较大的伤亡。每一个战士要准备当班长、排长,甚至还要准备当连长、营长。在上甘岭战斗过程中果然不出将军所料,先上去的战士仅十几天就当上了连长,因为伤亡太大,非他莫属。

    由于我军的顽强抗击,上甘岭由局部战斗发展为战役规模的生死大战。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战场最小、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场战争。3。7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区双方陆续投入作战兵力共达10万人。

    “联合国军”先后参加进去的部队有美第7师、美空降187团(欠一个营)和南朝鲜第2师、第9师共11个团及2个营,并补充新兵9000余人,另有18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余门,坦克170余辆,出动飞机3000余架次,总兵力6万余人。

    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作战的有第15军的第45师、第49师和第12军的第31师,以及第34师1个团,榴弹炮兵第2师、第71师,火箭炮第209团、第60军炮兵团、高『射』炮兵第605团和第6l团各一部,总兵力4万人。

    双方伤亡总数为36000人。我军为11000余人,“联合国军”为25000余人,也就是说,在上甘岭上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9700人伤亡。

    任何浓墨重彩都无法再现当年上甘岭上惊心动魄的战争奇观。阵地上树桩累累,弹片削断了所有树杆。巨石被炸成了灰,脚下松软,一脚下去,就像陷进积雪中,拔出来很吃力。进攻,后退;冲锋,再冲锋;反击,再反击;尸体如山丘,鲜血如溪水。王万成(电影《英雄儿女》王成原型)拉响爆破筒,黄继光用胸膛堵枪口……

    笔者曾到参加过上甘岭战斗的某空降师(原15军部队)采访,在军史陈列室里见到一段可以作为上甘岭战役见证的树身。这段不到1米高的焦黑树身上弹洞密密麻麻,如同蜂巢,有人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