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开国战将 >

第12章

开国战将-第12章

小说: 开国战将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克诚将军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将军,因为他能够认清别人认不清的目标,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

    黄克诚和林彪——英雄所见略同

    黄克诚将军的远见卓识主要表现在林海雪原的东北战场上。

    锦州西65里,锦西县城东8里,有处不大不小的景致,叫作虹螺山。史书称:虹螺山“山脉自西而东,百余里。从各方观之,均成形,乡人因有‘八面威风’之称”。

    站在“八面威风”上的林彪,此刻怎么也威风不起来。

    这是1946年秋天,刚刚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的林彪,能够调动的全部武装力量只有连土匪也难应付的一个警卫排。东北不是没有『共产』党的部队,但那些部队东一点儿,西一点儿,没有经过正规训练,没有打过大仗,又很难指挥得动。拿林彪自己的话来说,比指挥联合国的部队还要难。

    有一天,林彪接到一个电话,脸上的愁容消失了,『露』出了难得的一丝喜气。

    这个电话是黄克诚打来的,他告诉林彪,他从山东带来的三师3。5万余人到了,距虹螺山只有20里左右。

    当天晚上,黄克诚和林彪见了面。炭火熊熊情融融。他们是井冈山的老战友,谈了一夜的话。林彪从来没有这么兴奋过,也就是从那一天起,黄克诚决定把自己带来的部队直接归林彪指挥。据宋维轼将军介绍,黄克诚见过林彪后也非常兴奋:“他告诉我,林彪来东北了。林彪到东北指挥,我们肯定能打胜仗!”

    黄克诚将军不会想到,在13年后的庐山上,林彪竟会冷冰冰地把他往彭德怀那边推。林彪也不会想到,再过20年后,当他成为罪大恶极的叛国者时,黄克诚竟不计前嫌,把他的一生放到了历史的天平上。如果林彪地下有知,他将羞愧万分。在许多方面,林彪比黄克诚强,但在个人的胸襟上,黄克诚比林彪强。

    正是由于黄克诚的支持,林彪在东北战场有了与国民党周旋的“本钱”。

    带到东北的三师后来演变成东北民主联军和东北野战军的三个主力军:新四军第3师第8旅、第10旅和独立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司令员刘震,政委吴法宪),后改称东北野战军39军;第7旅与山东八路军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陈光,副司令员杨国夫),后改称为东北野战军第43军;以新四军第3师的三个特务团为基础,加上地方武装一部,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政委陶铸),后改称为东北野战军第44军。

第12章 黄克诚:戴金边眼镜的大将(3)()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

    夜幕降临,阵地上一片沉寂。

    我看看四周,心中突然生出一种即将全军覆灭的阴影。这种全军覆灭的感觉不知怎的悄悄地钻进我的脑子。我们这个团在四平城郊守卫塔子山已经一个多月了,这几天,敌人的进攻一天比一天顽强,一天比一天猛烈。

    这天上午,旅长派了一名骑兵通讯员来告诉我,他们实在派不出兵力来增援我们了。接着山上抬下几位伤员,一位满脸是血的班长见到我,说:“政委啊,山上2号阵地只有两个兵了,你不要忘记他们呀!”

    当时,我们在一线的指挥员心里都非常清楚,再打下去部队肯定完蛋。

    目前敌人尚不清楚我方的虚实,不敢贸然进攻。明天天一亮,我方阵地情况就完全暴『露』了。塔子山位于哈福车站附近,距四平10公里。这里地势险峻,站在山上可以俯瞰四平东北我军全部阵地。塔子山一旦失守,整个四平全城势将难保……

    我们虽然感觉到再打下去肯定不行,但没有走的念头,那时想得很简单,没有现在的人那么复杂。我们感觉到林总把我们团放在这里,是对我们的信任,那时林总指挥其他部队不太灵。我们只有一个想法,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

    大约是深夜11点,又来了一个骑兵通讯员,通知我们撤退。我们这个团是四平保卫战中最后一批撤退的,时间是1946年5月18日。

    当年守卫塔子山的3师7旅19团政委魏佑铸——一位满头银丝的老将军向笔者谈起保卫四平战斗时,至今仍对近乎全军覆灭的感觉记忆犹新。他非常肯定地说:“那天晚上月亮很亮很亮。如果林彪不下令全线撤退,全军覆灭的可能『性』非常大。”

    四平保卫战是『毛』泽东主张打的。1946年4月6日,『毛』泽东在给《林彪同志并告彭》的关于组织四平会战的电报中说:“必须准备数万人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出新局面。”

    林彪不想打这一仗。4月11日,林彪在给中央和东北局的电报中说:“在此种情况下,及蒋介石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我固守四平和夺取长春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的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方针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迫作战,其结果既不能保卫城市又损失了力量,而造成以后虽有有利条件亦不能歼灭敌人,固我意目前方针似应脱离被迫作战,采取主动进攻。对于难夺取与巩固之城市,则不必过分勉强去争取,以免束缚军队行动。”

    4月27日,在四平保卫战激烈时刻,『毛』泽东致电林彪:

    林彪同志:

    一、四平守军甚为英勇,望传令嘉奖;

    二、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毛』泽东和中央为什么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打这一仗?因为『毛』泽东是从全局、从上层出发考虑这个问题的。当时美国考虑到苏美关系,急欲停战,并派专机接周恩来再到重庆谈判。中央估计数天内便可派停战小组到东北。为了有利于东北的和平谈判,中央决心在四平打一两个胜仗。如果四平保卫战坚持到谈判的这一天,那么半个东北便是『共产』党的天下了。

    林彪为什么不愿意打这一战?因为林彪是从东北这个局部同时又是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这个问题的。蒋介石不断增兵东北,和平的实现明显是幻想,而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军的方针应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应固守一城一池。

    结果是:

    ——我军总伤亡1。5万人后撤出了四平;

    ——四平没有保住,我军由四平而长春,由长春而哈尔滨,不断地后撤;

    ——地盘没有占住,和平也没有实现。

    四平保卫战与黄克诚将军无关。

    四平保卫战时,黄克诚担任西满分局副书记、西满军区司令员,没有参加这一战斗。但他却多管闲事,惹了个一辈子的麻烦,就像12年后的庐山会议本来没他的事一样。

    4月初,黄克诚就在四平附近对林彪谈了自己对形势的看法,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固守大城市没有意义,应该让出大城市,让敌人背上这个包裹。

    四平打响后,远在科尔沁大草原东部白城子的黄克诚连续给林彪发电,建议适可而止,不要与敌硬拼。

    林彪既不回电,也不撤兵。

    当他了解到林彪决心“化四平街为马德里”时(当时他不知道这就是『毛』泽东的决心),更是心焦如焚,发生在中央苏区的广昌战役情景又一次涌现眼前。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十多年前,竟给他留下永生难忘的记忆。

    天上有飞机,地上有大炮,像蚂蚁一样多的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1934年的中央苏区的广昌战斗,苏联顾问李德提出:“把广昌变成马德里。”“我支点之守备队,是我战斗序列之支柱,他们应毫不动摇地在敌人炮火和空中轰炸之下支持着,以便用纪律之火力『射』击及勇猛地反冲击,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这不是叫红军去送死吗?”黄克诚打电话给彭德怀军团长。彭总此刻也正在发火,但他不能鼓励部下去违抗中央指示。他说:“你的意见很有道理,但命令还要服从,不然要戴机会主义帽子的。”

    第五次反“围剿”竟没有打出一个漂亮战。敌人欢迎红军前来拼命。黄克诚在广昌失守后清点自己的部队,有一个营竟然只剩下11个人。

    4月12日,黄克诚再也坐不住了,他奋笔疾书,就四平保卫战和东北局势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一)由关内进入东北之部队,经几次大的战斗,战斗部队人员消耗已达一半,连、排、班干部消耗则达一半以上。目前虽尚能补充一部新兵,但战斗力已减弱。

    (二)敌九十三军到达,如搬上大量炮兵及部分坦克上来,四平坚持有极大困难。四平不守,长春亦难保。

    (三)如停战短期可以实现,则消耗主力保持四平、长春亦绝对必要。如长期打下去,则四平、长春固会丧失,主力亦将消耗到精疲力竭,不能继续战斗。故如停战不能在现状下取得,让出长春可以达到停战时,我意即让出长春,以求得一时期的停战也是好的。以求争取时间,休整主力,肃清土匪,巩固北满根据地,来应付将来决战。

    (四)东北已不可能停战,应在全国打起来,以牵制国民党向东北调动。

    东北则需逐步消灭国民党兵力,来达到控制全东北的目的。

    (五)我对整个情况不了解。但目前关内不打,关外单独坚持消耗的局势感觉绝(对)不利。故提上面意见,请考虑。

    英雄所见略同。这封电报迟于林彪那封巧妙表述自己意见的电报一天。当林彪在中央的压力和东北局处于少数的孤立情况下,黄克诚将军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支持了林彪。

    黄克诚将军发出这份电报后,始终未见回音。

    这以后,有关四平保卫战的问题总在黄克诚脑中盘旋。他又憋不住了,5月24日,他向中央发了一封电报,报告了东北的情况和问题。

    电报说:从3月下旬国民党进攻起,到长春撤退,我军除南满外,总伤亡一万五千人。仅西满四个旅及一部地方部队,伤亡达七千左右,七、十旅连排干部大部换了三次,部分营级亦换了三次。

第13章 黄克诚:戴金边眼镜的大将(4)() 
在电报的末尾,黄克诚有意加上了一句话:我这个人往往报忧不报喜,好从坏处考虑问题,所看到的现象亦是坏的方面较多,故或许有片面之处,但都是事实。

    报喜得喜,报忧得忧。这种现象在不正常的政治生活中几乎司空见惯,哪位领导人不喜欢听好话,谁愿意一天到晚让不愉快的消息和批评的声音充满耳畔?

    可悲的是,黄克诚将军在12年后的庐山会议上仍然要不屈不挠地争一争四平保卫战的功过是非,其迂和倔由此可见一斑。

    谁也无法猜测导致黄克诚将军悲剧的心理,也许只有了解此后关于这一事件的全过程,或者再往后目睹过那场光怪陆离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才能透视一点个中奥秘。

    黄克诚将军总是向前看得很远很远,常常正确地预见到事物发展的前程,预测到战争的必然结果。人们并非总是愿意相信他的预言,他们常常不高兴,甚至连『毛』泽东在内。可是很遗憾,后来的事实发展又总是证实他的判断力的正确。正因为这样,他被一些人怀疑和猜忌,同时被另一些人公开地敌视,甚至憎恨。

    “就是你决定的也是错误的。”黄克诚将军关于四平保卫战这句不屈不挠的话,的确刺中了『毛』泽东『主席』的心病。

    双目失明之后

    粉碎“四人帮”后,黄克诚将军先后出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书记、第二书记。不久,黄克诚将军的眼睛动了手术。医院和医生都以最大的努力去挽救这双患疾深重的眼睛。但是,手术仍然没有取得满意的效果。

    他的双眼失明了。

    这是一个奇迹。尽管黄老的眼睛看不见了,可是每当老战友、老部下来看望他时,他只要听一下声音,就能辨别出是什么人,有的人甚至30多年没见过面,他仍然能说出他的小名或外号。据说,经历着那情景的人无不感动落泪。

    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将军对旁人的公道,对旁人的宽容。

    “黄老,您好!”

    不用想,这略带沙声的洪亮嗓音是梁兴初的。这位大高个、两颗大门牙向外突出的虎将,在战争年代打了许多硬仗、恶战。抗美援朝战场上,他率领的38军获得“万岁军”的美誉,可“文化大革命”中却经历坎坷。林彪出逃事件后,一些人揪住他在战争年代中和林彪的关系大做文章,把他往反革命的深渊里推。

    “四人帮”粉碎了,由于他和林彪的那层关系,在台上的领导谁都不敢为他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