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兵王传说-第1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亲自过问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对于李学坤,是否有可行的办法,这让东条英机诚慌诚恐,发誓定要杀死李学坤,为帝国除此隐患。
对于蒋委员长来说,他的好学生李学坤又一次打了一次大胜仗,给他长了脸,大大振奋了国民士气,这也让蒋委员长下决心,一定要重用李学坤。
不过,对于蒋委员长来说,同古一战,虽然有喜,但也有悲,喜的是李学坤立了大功,悲的是,他的好学生戴安澜为国捐躯,**战斗序列中唯一的机械化师二百师几乎全军覆没,这如同剜了蒋委员长的心头肉一般。
回想起来,为了建设二百师,蒋委员长花了大量的金钱,将从德国引进的战车通通交给了二百师,这才有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师,在这个师身上,寄托了蒋委员长很大的心愿,这是他的老本儿,可是如今,二百师几乎不复存在,这让他怎么能不心痛呢?
蒋委员长亲自下令,重组二百师,令外,二百师师长戴安澜追封为中将,尸体运回重庆国葬,进忠烈祠。
同时,蒋委员长还有一个心愿未了,那就是,李学坤至今还生死未卜,李学坤是打出来的抗日英雄,如果他有什么损失,那对国民士气打击是极大的,所以,蒋委员长命令,不惜一切代价找回李学坤,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二百三十八章 初见史迪威()
其实,蒋委员长心里知道,李学坤恐怕是凶多吉少了,所以,已秘密让人准备灵堂,只要李学坤死讯一确定,就升他为中将,进行国葬。而宋琼芳更是哭的死去活来,非要到缅甸去找李学坤,要不是宋子云挡着,宋琼芳就真的飞到缅甸来了。
此时的李学坤,正与他的队员,乘坐着缅甸人的牛车,在缅甸崎岖的道路上向着曼德勒前行着。
曼德勒,缅甸第二大城市,位于缅甸中部偏北的内陆,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城中有大量的古代建筑,在缅甸有很重要的位置。
李学坤知道,同古大战结束了,中*队虽然迟延了日军的进攻,但敌我双方的态势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日军一定会进攻曼德勒,而盟军,也将进行曼德勒会战,所以,自己必须尽快赶到曼德勒,参加接下来的战斗。
李学坤清楚的记得,历史上的同古之战结束后,中*队开始向曼德勒集结,同时,英军也向曼德勒集结,如此一来,在曼德勒就聚集了中国三个整军,以及英军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
为此,盟军制订了曼德勒会战计划。
曼得勒会战的宏大构想首先出自于重庆蒋委员长那聪明智慧的脑袋,蒋委员长对时局的判断还是乐观的。
一直以来,蒋委员长为保存实力而引起史迪威的不快,然而,保存实力,并不代表蒋委员长不愿意打仗。
蒋委员长只是想在有把握的前提下与敌决战。
现在,进入缅甸的日军一共有四个师团,大约十万人,而且,日军分东西两路长驱直入,在蒋委员长看来,如果以优势兵力攻其一路,那么,打个大胜仗是有可能的。
之所以选择在曼得德勒打一仗,主要是因为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背靠滇缅公路,进可以出击,退可以就地防御。
蒋委员长选择曼德勒作为会战的理想战场,确实占尽天是地利人和,也不怕英国佬搞什么鬼。
蒋委员长的想法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不过可惜的是,他遇到的盟友是英国人。
虽然曼德勒作战的计划迅速得到了盟军的认可,但在英国人看来,缅甸迟早是要丢给日本人的,英国只要守住印度就可以了。
但是既然中国人肯打仗,愿意把日本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那么不论中国人提出什么样的战略计划、方案方针,他们统统表示赞成。
英国人的目地只有一个,那就是将部队安全地从容不迫地撤退到印度去,至于中国人,鬼才管他们的死活。
同盟国之间这种不牢靠的战斗友谊让曼德勒会战从一开始,注定就是一场不可能进行的会战,而美国人史迪威,则担任了这次会战的总指挥。
对于史迪威来说,他从内心来讲,是倾向于英国人的,英国人可是大多数美国人的祖先,两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所以,明知英国人做的有些过份,但史迪威从内心的情感上,还是偏向于英国的,常常帮助英国人开脱。
四月的缅甸,已经很热了,由于同古血战的原因,中*队得到了保贵的调集兵力的时间,士气很是高涨。
当李学坤这个抗日英雄出现在曼德勒附近时,整个曼德勒沸腾了。
“老天,李学坤回来了,他还活着?我一定要看看他!”史迪威很是兴奋,立即驱车赶往李学坤所在的小村子,与他同来的,还是很多新闻记者。
他们早就得知李学坤的事迹,知道他血战同古半个月,毙敌数千,指挥二百师成功突围。这样的传奇英雄,谁又不想见一见呢?
此时的李学坤,疲劳已极,到达曼德勒附近,由盟军控制的小村子后,他与他的部下睡了整整一天一夜,这才醒了过来。
李学坤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询问二百师的情况。
当地的驻军告诉他,二百师突围出了有近千人,现在都撤到了曼德勒。
李学坤长出了一口气,心里还是有些悲伤,二百师近万人,最后只突围出了不到一千人,可以说,离全军覆没也不远了。而且,步兵总指挥郑庭芨在撤退中阵亡。
好在二百师的精华还在,他们的坦克还在腊戍,这样,再建起来,不至于有武器上面的困难,只有给以时间训练,用不了半年,二百师,还是响当当的中国第一机械化师。
李学坤刚刚起来,就去看了伤员,在来曼德勒的路上,又有五名重伤员死去了,还好,剩下的重伤员都得到了妥善的照顾,及时上了药品,只要给他们时间,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归队。
不过想想,自己带来了一百五十名特战精英,现在只剩下了不到五十人,阵亡三分之二,特战大队可以说是元气大伤,不过,自己的付出也给日军以惨重的打击,李学坤初步估算了一下,死在中央银行大楼前的日军,少说也有三千人,如果加上机场埋伏战阵亡的日军,光是李学坤部,就歼灭了五千以上的日军,一比五十的伤亡比,这在别的部队,是想都不用想的。
好在剩下的人大多是特战大队的精英,李学坤有信心,只有给他时间,以这些人为班底,他还能训练出一支特战大队来。
李学坤叮嘱重伤员好好养伤,刚从野战医院出来,他就得到一个消息,中国远征军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来了。
约瑟夫。史迪威,美国佛罗里达州巴拉特卡市人。
1904年西点军校毕业,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过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
1926至1929年出任美军驻天津的第15步兵团营长、代理参谋长,晋升中校。
当时马歇尔任该团副团长、代理团长,两人在此结识。
史迪威曾多次来华,会讲中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参战,史迪威于1942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远征军参谋长。
史迪威后来还成为了美国的四星上将,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史迪威对中国是很了解的,很看不习惯蒋委员长,与蒋委员长的关系不睦,他称蒋委员长为花生米,这让蒋委员长很是不忿。更不能容忍的是,他后来甚至主张把美援分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一部分,这让蒋委员长对他充满了敌意,也碰触了蒋委员长的底线。
所以,后来蒋委员长三番两次要求罗斯福撤换史迪威。
此时的史迪威,还没有意识到,他不过是一个空头的参谋长,中*队,现在全部受重庆的蒋委员长遥控,再加上曼德勒会战胜利的前景,让他的心情很是不错。
他听到李学坤成功突围,来到曼德勒后,竟然亲自驾车来找李学坤。
于是,李学坤与这位美国将军见面了。
李学坤看到,一头银发的史迪威精神很是不错,他身材适中,脸有些长,不过却很有精神。
在看到李学坤后,史迪威用有些蹩脚的汉语向李学坤进行了问候。
李学坤一笑,立即用英国反过来问候了他。
“你会英语?”史迪威惊讶的问道,这个年代,国民党的军官中,会英语的,真是凤毛鳞角。
李学坤一笑,在自己前世那个时代,英国,可以说成了中国人的第二语言,自己又在国外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身边都是讲英语的雇佣兵战友,英语,自然是会的。
李学坤点了点头,说自己会一些,史迪威很高兴,立即用英语与李学坤交谈起来。
二百三十九章 二百师师长()
李学坤点了点头,说自己会一些,史迪威很高兴,立即用英语与李学坤交谈起来。
史迪威是个很自信的人,甚至有点自负,他坚信曼德勒会战必会成功,中英盟军必然可以守住缅北。
李学坤笑着摇了摇头,口中说道:“据我所知,英国人可是不那么牢靠的,他们的终极目标是撤往印度,缅甸,他们已经打算放弃了。”
“李,你怎么可以说么说我英国人呢?他们是盟军,我们完全可以信任他们。”史迪威不服气的说道。
“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我现在不与你争辩这个问题,李,你是抗日英雄,你回来了,我们所有人都很高兴,我想,你们的蒋委员长,将很快就重用你,而且,我将在曼德勒举行一次记者招待会,让记者好好采访一下你。”史迪威转移了话题。
“好吧,我一定会准时参加记者招待会的。”李学坤微微一笑说道。
与史迪威又聊了一会儿,史迪威看时间不早,就匆匆赶了回去,而李学坤,将重伤员留在了野战医院,将其余的三十七人都领到了曼德勒,准备参加第二天的讯得招待会。
此时,曼德勒,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听说李学坤来了,正在赶往李学坤的处所,上级去看望下级,而且同一天内两个中将去看一个少将,这可是极少有的事了,不过,杜聿明却不得不这样做。
二百师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中国唯一的一支机械化师,不过,现在却成了他的心病。
蒋委员长已来了命令,要他重组二百师,可是,二百师五个主力甲种团,突围出来的不到一千人,其中伤员占了大半儿,再加上后方的四个留守连,才不过一千五百人,只有两个营的兵力,如何重组?
再说重组,兵员又在哪里?
杜聿明曾经向蒋委员长报告,让二百师撤回国内修整,然而,蒋委员长却断然否则,理由很简单,如果中国远征军的序列里没有了二百师,那么,日军就可以宣传,他们歼灭了二百师,这个中国唯一的机械化步兵师,如此一来,将对中国远征军,乃至中*队的士气是一个至命的打击。
蒋委员长是绝对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可是,要在异国重组二百师又谈何容易,二百师师级干部因为日军的偷袭,已经全部阵亡,团营级的干部也损失了十分之九,杜聿明想从其它的部队调一些部队过去,加入到二百师的序列里面,但却遭到了各军主官的拒绝。
谁会把自己辛辛苦苦训练出的子弟兵交出去呢?
最重要的是,二百师的主官无法寻找,由于二百师的特殊情况,现在已是一个烂摊子,这个烂摊子,根本无人接手,杜聿明找到了远征军军部的几个人,结果都被拒绝,如此一来,二百师,就成了杜聿明的一块心病。
杜聿明很是生气,这要是放在入缅之前,二百师师长的职位,都得被挤破门槛,可现在,却成了一块臭肉,真是岂有此理!
他立好向国内的军政部打了报告,要国内调人过来,可是军政部下达命令之后,无论找到谁,不是有病,就是有事,反正,就是没有一个能到二百师报道的。
杜聿明将这个情况报告给了蒋委员长。
蒋委员长也很是生气,就在这里,他得知了李学坤成功突围的消息,蒋委员长大喜,立即将这个消息让人通知宋琼芳。
突然,蒋委员长心中一动,李学坤不就是一个合适的人选吗?自己正想提拔他,让他当二百师的师长正好合适。
而且,李学坤现在部下还有独立第一旅,如果把独立第一旅的八千人马并入二百师,那二百师不又完整了吗?
只是,李学坤一向将军队视为自己的生命,他会不会同意独立第一旅与二百师合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