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崛起从挽明开始 >

第4章

崛起从挽明开始-第4章

小说: 崛起从挽明开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祖承志长期在辽东满人的地盘长大,对满人的八旗军情况了如指掌。”高潜起补充说。

    “哦,祖大寿的义子……”袁嘉升看了眼前的少年一眼,觉得他有点像一个人,但又一时想不起来,于是问道:“朕听说你知晓兵事,可会列阵?”

    祖承志点点头,说:“给末将三十个禁军即可。”

    袁嘉升找来三十个禁军,祖承志排兵布阵,让他们排成整齐的作战队列,十人一排,一字排开,三排为一整体,前排是三眼铳兵,队伍中是佛郎机兵,后十个为鸟铳手。

    祖承志调教片刻,一声令下,他们端起手中的火器,双眼紧盯前方,黑乎乎的枪口对准前方。紧接着,他指挥若定,禁军换了队形。

    这种三排战列阵,是祖承志根据戚继光多兵种配合作战的思想创立,此时活用上了,指挥演练,镇定自若,颇有大将风度。

    “此乃帅才!”袁嘉升对祖承志更加满意,问道:“你对满人的很熟悉,他们得八旗军跟明军有什么不一样吗?”

    “满人善于骑射。”祖承志回答说:“另外,在满清鞑子的军中,士兵主要分三个等级,守兵、步甲、马甲。女真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参加一次选拔考试,达标为守兵,接下来才成为步甲,再达标被选为马甲。在满清马甲兵中,更优秀者才被选为白摆牙喇兵。一牛录三百甲兵中,白摆牙喇兵也不过十来个,是满清鞑子精锐中的精锐,战斗时经常跟随在汗、贝勒、贝子身边。”

    “你在辽东长大,满人的火器装备如何?”袁嘉升问道。

    祖承志回答说:“满人的重火器主要是火炮,轻火器则有火枪,十年前就可以制造。不过满人八旗手中的火器,仍然依赖于战场上的缴获。黄台吉继位后,致力于发展自制火器,令佟养性挑选汉人组建汉军,并收罗汉人工匠仿制红夷大炮。此后又通过叛将孔有德的来降,获得了大量火炮,也包括了红夷火炮的制造技术和经过严格训练的炮手。满人现在的主力火炮是‘红衣大炮’,主要仿制西洋人的红夷大炮,因满人恶‘夷’而改‘衣’。这种炮身管较长,口径较大,前细后丰,炮身铸有多道固箍,滑膛,中部有炮耳,炮口和炮尾分别装有准星和照门,其装药量大、炮弹重、射程远、威力大。他们现在研制神威大将军炮。听说这种大炮受药五斤,铁子十斤,载以四轮车,通髹朱。此炮为铁心铜体,即在铜炮身内铸有铁炮膛,很是经用,还可避免铁炮易炸裂的缺陷。”

    “啊?满清的八旗军都在研制铁心铜体火炮了,看来我大明必须立即重启火器营,加快火枪和新式火炮的研发。”袁嘉升听了祖承志的介绍,下定决心,立即重启大明的火器营,恢复大明的火炮厂。

    “真是英雄出少年!”经过一番考察,袁嘉升得知,这三人中,祖承志是大哥,何勇智和满黑龙分别是二哥和三弟,他们三人不仅文韬武略不错,还在辽东与满清八旗军大大小小二十余战,都拥有实战的经验。

    袁嘉升对三位少年的表现十分满意,立即叫来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升任三兄弟为锦衣卫千户,并让骆养性协助他们从京营、禁军、锦衣卫中选出三千矫健虎贲,训练成御林军,这三千人直接听从袁嘉升的指挥。

    有了三位好帮手,袁嘉升准备立即着手打造一支拥有现代火器的新式御林军,这样不管是流寇还是满清八旗军,都将成为大明的炮灰,而当务之急,是重新组建大明火器局!

第6章 给孙元化平反() 
袁嘉升想立即重建大明的火器局,除了是听祖承志说满清在研发“神威大炮”,还因为他那天去钦天监,找到了《徐氏庖言》。

    这是晚明实战型战略家、科学家徐光启的军事遗着,他最先提出,此时战争本质就是敌我双方的“实力”之争,所谓“实力”,就是“厚饷精卒,坚甲利器”。明朝屡次战败,就在于士卒欠饷、导致武备废弛,攻防军器陈旧不堪用。

    其实,徐光启差一点就挽救了明朝,他一边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一边忙着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甘薯等高产作物。他的水文、地理、测绘、武器制造等西洋技术,都派上用场了,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

    “可惜这一切,随着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他的部将孔有德、耿仲明率部哗变而戛然而止,徐光启也在1633年病逝。”袁嘉升想起这段历史,痛心不已。

    “徐光启虽然死了,此时要重建火器营,需要专业的火炮专家,能找谁呢?”袁嘉升仔细想了想,终于想到了徐光启的学生孙元化,他有一位传教士朋友汤若望,还有他的三个儿子,都应该在京城。

    孙元化也是一位火器人才,明末一位了不起的西洋火炮专家,他少年时就对火器和算学的兴趣超过诗文书画,而且喜欢谈兵论武。在二十三岁那年,孙元化跟着老师徐光启来到京城,见到传教士利玛窦,参与了撰写了《几何体论》《泰西筭要》等专着。

    中国在宋代就有了火炮,然而直到明代,还停留在筒管里填塞火药,凭操纵者的经验和目测发射,威力虽然胜过弓箭,可在灵活性和准确性上,还不如弓箭。孙元化便对西洋火炮进行了精心的研究,写出了《西洋神机》的专业着作,他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第一次提出了统规(测量火炮仰角度的仪器)使用方法,以及药包的制作方法。同时,还配合徐光启翻译了“矩度”——测量距离的方式。

    后来,孙元化以随军从事的身份前往辽东,受到袁崇焕的重用,购置西洋火炮。朝廷资金短缺,孙元化和他的老师徐光启不但带头捐资,而且还到处奔走搞募捐,又选派他的朋友、副总兵张焘南下澳门向葡萄牙人购置了十一门红衣大炮,其中两门威力最大、被称为佛朗机的西洋火炮,还是天主教友李芝燥等捐赠。

    孙元化亲自把这十一门火炮督运到辽东的宁远后,安置在由他规划的炮台上。这些炮台,都是他运用了丰富的数学知识,经过精确计算设置,他还训练出一批优秀的炮手,为袁崇焕取得宁远大捷奠定了基础。

    尽管孙元化没有直接参战,但在战后袁崇焕没有忘记为他请功,他被官升一级,并且得赏银十二两。那门威力最大的佛朗机,也受到敕封,被封为“神威大将军”,受领锦袍一袭。

    而且,孙元化关于现代化火炮的建议得到了重视,大明还在京城郊区办起了一座规模不大的新式火炮铸造厂。为此,孙元化还专门邀请了精通火炮制作的传教士汤若望,作为该厂的顾问,他和汤若望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

    崇祯皇帝铲除了魏忠贤的阉党,重新起用了辞职回家的袁崇焕,孙元化也得到重用,升至登莱巡抚。登莱地区的战略地位,对大明异常重要,它是紧靠渤海湾、毗邻京畿的要地,海湾对面就是后金的辽东。

    孙元化到任后,立即把有限的资金用于装备的改造上,进口和自制了不少新式火炮,还邀请了葡萄牙籍的教练训练部队。他还具备战略眼光,增添了不少配备西洋火炮的新式战船。他曾对祖大寿说过,如果能在登莱训练一支装备火炮的新式舰队,时机成熟时,配合关宁铁骑,从海上对辽东予以夹击,就可以一举平定后金。

    可惜的是,孙元化的宏伟规划和强军之梦,很快就被击得粉碎——因为袁崇焕错误斩杀了毛文龙,孔有德等人叛变,登州沦陷,孙元化被俘后放归,被政敌余应桂、李梦辰、路振飞、温体仁等人陷害,被抓到京师镇抚司,狱中遭严刑。至此,孙元化有口难辩,被崇祯以祸乱之首判处死罪,被冤杀于崇祯五年,即1632年,在北京西市斩首。

    那一年的一个深夜,北平的雪下个不停,一位老外化装成送炭工人,买通了看守,走进了大明北镇抚司阴森晦暗的监狱。他就是孙元化的朋友,曾和他一起在京城炮厂制造过西洋火炮的传教士汤若望。

    因为孙元化生前加入了天主教,汤若望给孙元化做了最后的弥撒。在这最后时刻,孙元化竟然请汤若望转告三个儿子,不要因为他被冤杀而抱怨朝廷,不要当官,把他的遗作整理出来传于后人。

    孙元化的三个儿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照办了。在孙元化死后,他的遗体被儿子和部下迎葬于嘉定南门外的荒圩中,坟前立有一方石碑,上书“佥都御史孙元化墓”。此后,孙元化的三个儿子来到京城,把全部精力投入在整理父亲的遗作上,自己也不知不觉间变成了西洋火炮专家。

    孙元化的三个儿子进京后,就住在汤若望的教堂里。

    袁嘉升诚心诚意将汤若望和孙元化三个儿子那样的科学人才笼络到麾下,为自己所用。

    袁嘉升派锦衣卫找到了汤若望,他此时正在京城宣武门内原天主堂里工作。那天晚上,月明星稀,袁嘉升带着满黑龙、何勇智等人微服造访。

    “恭迎圣上,万岁,万万岁!”穿着一身黑色神父袍的汤若望见皇帝亲自登门,还是晚上,料定有重要的事情发生,用生硬的汉语行礼道。

    汤若望知道,要想在中国传教成功,必须结交中国的权贵,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并尊重中国人敬天、祭祖、祀孔的礼仪习俗,而“最善之法莫若以学术收揽人心”,他对袁嘉升的到来抱有极大的善意——明朝在这时候绝对是一个泱泱大国,人口过亿,教徒发展潜力巨大。得到明朝皇上的重用,以后必然会对他的传教事业大有好处。

    “汤神父,好久不见,免礼吧。”袁嘉升看着眼前这个大胡子的神父,说。

    “皇上找我有事,宣召我入宫便是。”汤若望不明白袁嘉升来找他的意图。

    “神父,还记得大约十年前,朕命你以西法督造战炮吗?你口述有关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由焦勖整理成《火攻挈要》二卷和《火攻秘要》一卷。这两本书朕近日看了一下,很是不错。根据兵部的记载,你当年奉旨设厂铸炮,两年中铸造大炮二十门,后来怎么没下文了?”

    “因为大明的生铁不好,容易炸膛,成本太高了。”汤若望用生硬的中国话回答袁嘉升。

    “哦,原来大明火炮不行,是这个原因。你有办法改进么?”袁嘉升点点头,问汤若望。

    作为冶金专业的大学生,袁嘉升知道,钢铁是近代工业之母,武器离不了,一旦生铁质量过关,这时代各种有趣的创新和发明其实都可以应用。比如想要制出近现代的弓弩出来,首要就是炼出更好的铁,弄出更好的木料。还有西洋火炮,其实明末近代意义的火炮已经成熟,可问题在于,由于炮身的铸铁工艺技术不过关,不但精度极差,射程也不如意,时不时还炸膛,有是还不如满清铁骑的射箭好用。而且明末火炮虽然有了应用,但是真正大规模的应用却没有真正铺展开。其中最大的难题,也就在于此。

    汤若望道:“这些年欧洲的炼铁技术进步很快。改进的方法是有的。”

    “太好了。今天朕来找你,是想让你重启大明火炮厂,重建火器营,为大明研制新式的火器。”袁嘉升说明了来意:“你要什么官职和条件,只管开口。”

    “我只有一个条件。”汤若望想了想,回答袁嘉升道:“除非皇帝答应我这件事,否则我就是死,也不会再为大明效力。”

    袁嘉升看了一眼汤若望,说:“你是要朕为你的朋友孙元化平反吧,此事非同小可啊,十余年前的旧事了。而且孙元化的死,牵涉面甚广,尤其是涉及到袁崇焕。不过,是朕错了,朕有愧于孙家,即便朝臣们有阻力,朕也会竭力为孙元化平反!”

第7章 大明火炮厂() 
袁嘉升主动承认错误,并答应汤若望为孙元化平反。汤若望很高兴,叫来孙元化的三个儿子孙和鼎、孙和斗、孙和京过来谢恩。孙和鼎和孙和斗都已长大成人,身材中等,和孙元化有七分相似,一看就是青年才俊;只有孙和京还是不喑世事的少年模样,看起来脸上还有点稚气。

    袁嘉升面带愧色,亲自上前扶起孙元化的大儿子孙和鼎,代替崇祯皇帝道歉说:“错了就是错了,朕悔不该杀了你的父亲,不然大明的江山也不至于破碎至今日局面,大明的百姓也不会受这么多年的战乱之苦。你身为长子,就继承你父亲右佥都御史的官位吧。”

    孙和鼎俯首在地,长跪不起,痛哭流涕,说:“皇上若能给家父公开平反,家父在天之灵,就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