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年间仙闻杂录-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形象描摹如生,如在眼前;再看“太史慈高叫曰:‘那个是孙策?’”一句喊话,将太史慈目无余子、飞扬跋扈的霸气显露无遗,再看孙策的“只我便是”,简短的四字回答,一股大局在握、舍我其谁的熊烈之气透纸而出。之后孙策的“你两个一齐来并我一个,我不惧你!我若怕你,非孙伯符也!”和太史慈的“你便众人都来,我亦不怕!”为二人的勇武无敌、英雄气概却又势均力敌的形象跃然纸上,二人不止是力能互敌,言语、气概也是一般相近。然后两人便的挺枪相斗,有言有行,非是大言泛泛之流。段尾二人斗的不分胜负的言语,不仅是力,而且是才,更多的是气概。这么简短而精彩的描写,看的陈后儒如痴如醉,为之心潮澎拜、为之酣畅淋漓、为之拍案叫绝。
陈后儒正待往下细看,突然间,天色便暗淡下来,乌云瞬间爬满了天空,浓稠的聚集在一起,互相的穿插,互相的挤压,互相的推搡,慢慢的颜色由灰变褐,由褐变黑,黑色又变得发亮,放佛浓重的墨汁摇摇欲坠,天色黯淡下来,昏黑的犹如黄昏入夜的场景。
突然,一道明亮的闪电,冲破笼罩深空的黑暗,从遥远的天空探出,划过漫天的乌云,长长的摇动向前,直直的插入到深厚的土地中,放佛一道利剑,从漆黑的夜空中划过,划出耀眼的光芒,光芒照耀的世界,迸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曙光,随着电光的消失,一道沉闷的声音,带着沉闷的气息从天边乌云深处慢慢的延伸过来。
在短暂而又漫长的等待之后,一声响彻天地的轰隆隆的雷声瞬间而至,瞬间蔓延到天地四方的每一个角落,瞬间充塞在每一个人的耳鼓之中,瞬间击打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之中,放佛洪钟巨鼓,敲响着醒世之音。伴随着振聋发聩的惊雷声,陈后儒放佛大梦初觉一样,看向屋外的时候,一大滴雨点从天空中滴落,重重的打在了院前的泥土上,紧接着两滴雨点,三滴雨点,五六滴、七八滴,数十滴雨点接踵而至,瞬间,铺天盖地的的雨点齐刷刷的从天空掉落,打在房屋的顶上,打在院落中的台阶上、香炉上,打在正在挂满果实的青梅树上和枝干遒劲的槐树上,如珍珠滑落玉盘,飞溅在四处。天地苍茫,巨大的雨帘,将天地间充塞的充实而丰满。#####新人新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谢谢
第20章闲赋短诗话短长()
陈后儒呆呆的看着这一片天地伟力。突然,一阵杂乱的喧哗声和急沓的跑步声由远而至,瞬间来到门前,同时一阵急促而响亮的敲门声响起,伴随着黄道士慢吞吞的打开观门,十数个衣服湿透的士子就一下子就蜂拥而入。
蜂拥而入的这十数个读书的士子,其中就包括陈后儒長治县的老乡汪芦云,汪芦云来到了顺德州城以后,因为有相熟的表亲在顺德州,就和孟成峰陈后儒告辞而去。此后几人虽然也见过两面,也就是街上书坊间碰头招呼,难得在一起相聚。
汪芦云的表亲,也是和汪芦云年龄相近的士子,这段时间秋闱将近,众人久读犯困,看看最近几日天气晴朗,正是寻花问景的好时光,于是在众人三言两语的倡议下,这群士子携肉带酒,呼友邀朋,相约如山归景、寻幽览胜,借此消解困意、放松心情。
第二天一大早,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清风骀荡,阳光和熙,实在是一个踏芳揽胜的大好日子。士子在诸事备齐之后,便欣欣然出发了,一路上踏步放歌,悠游而行,好不舒适快活。可惜天公不作美,就在刚到达沐兰观不远的地方,天气突变,暴雨倾盆而下,将一干出发时兴致勃勃的文化人,浇成了一大群狼狈不堪的落汤鸡。
众人顿时意兴怏怏,看到沐兰观离得最近,于是便一起向沐兰观冲锋而来。黄道人开门放众人进入,招呼到右侧厢房的一间空屋中,搬来几张条凳,招呼众人坐下。
孟成峰访友去了。来不及放下手中三国志通俗演义,陈后儒便过来同黄道士一起招呼众人。来到西厢房,陈后儒顺手将三国志通俗演义放在了桌子上,便同黄道士一起去搬些材草,生火给各个士子取暖,烘烤衣服。
不一会,众位士子围坐在柴火边,陈后儒在厢房的门边的位置下做好,在一边添柴加火。这些士子一边烘烤湿透了的衣服,一边埋怨这见鬼的天气。衣服渐干,但是,雨还一直在下,竟没有丝毫减弱的态势,从房顶和檐沟里面流淌下来的雨水,汇集在垄沟中、低洼处,成为了一股不小的洪流四处奔窜。
汪芦云等众人闲极无聊,诅咒了一会贼老天以后,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突然,一个士子提议道:“诸位仁兄,这雨看似短时不会停了,今日我们也是酒菜齐备,不妨就在这里听风观雨,饮酒作乐如何?”
另外一个士子接口道:“正好,但是空饮无趣,不妨行诗酒之令,以助乐趣。”
一个正在翻看陈后儒随手放在桌上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马上接口道:“正好,我观此地,恰有一颗青梅树,树上果实堪堪可食,鄙下手中,正好有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我等不妨效法先贤,以青梅煮酒,各作诗文以为佐酒之物。诗文即以‘三国’为题材,不刻意求韵求律,但凡三国,写人写事写物皆可。然后将诗文诵出,诸位共为评判,如若有妙文突出,众人皆饮,若此文泛泛,自罚一杯。”
众人又问:“何为妙文?”
“众位举手决之,凡过半者诗文,即为妙文。”
众人都同意了下来。于是陈后儒将自己的和孟成峰的纸笔拿将过来,再向黄道人寻些香客敬献的草纸,分发下去。再去院中冒雨击落十数个青梅,用以佐酒。诸事准备完毕,众士子或蹙眉凝思,或铺豪立就,不一会儿,诗文皆收集到了汪芦云的手中。
汪芦云将这十数份铺陈在桌面上,先将最上面的一张拿将起来,先喝了一口茶水,润了润喉,然后抑扬顿挫的念将起来。
第一首诗是首七绝,诗文如下:
荆州闻拜白衣军,
怒起巴蜀百万兵;
使疑当年英雄意,
不虞岌岌汉祚倾。
众人一听,不由得拍掌大叫,好。这时一个士子站将出来说:“此诗的优点在于深入骨髓,当年刘豫州一直以兴复汉室为己任,从北而南,辗转多年,终于在巴蜀之地,站住了跟脚,但是相较而言,刘豫州的实力和曹操真不能比,于是合纵连横,拉拢东吴,共抗强敌曹魏,不落下风,然临近晚年,豫州自带雄兵百万,东征于东吴,出此反常之举,实在让人费思。也和刘豫州当年兴复汉室的本意相违背,实在让人不由怀疑其动机所在!上面这首诗,‘不虞岌岌汉祚倾’一句,不仅仅是写尽了许多悲哀,许多遗憾;而且是敢疑敢写,发千古未有之论,实是别出心裁之论。”众人皆以为然,喝下第一杯酒。
第二首诗亦是七绝,诗文如下:
武侯薨在五丈原,
大厦倾兮须臾间;
苍天何必星垂泪,
霸王一丧是乌江。
汪芦云才诵读完毕,马上有一个士子站将出来说:“鄙人浅见,此诗平仄有缺不论,微寄意微浅,立论亦有偏失,苟武侯与西楚霸王相论,为一文一武,不能为比。窃以为,诗意本是要指责武侯的穷兵黩武,但武侯是螳臂当车,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西楚霸王是不思进取和鼠目寸光,二者是略有区别的。”众人称是,问及谁人所作,一士子赧颜举手,在众人中的哄闹声中喝下罚酒。
第三首诗是一首七律,内容如下:
其时方便起刀兵,
英雄各据一边城;
真命天子不敢望,
皇帝老儿需扶持;
老瞒向本善经营,
髯翁从来靠出身;
别为豫州能沦落,
寻常人事寻常知。
汪芦云慢腾腾的声音才把这首诗一念玩,坐在陈后儒旁边的一个士子,马上腾地一下站了起来,然后一个跨步跨了过去,抢过那张草纸,摇头晃脑的吟诵了一遍,大声叫到:“好诗、好诗,此诗心中有块垒也,如若我没有猜错,此诗定是永江兄所作。”然后把目光投向紧挨着汪芦云的一个士子。
陈后儒顺着看去,这个士子二十三四岁的样子,身材瘦削,身穿蓝色长袍,蓝袍浆洗的很是干净,长袍上补满了大大小小的三个补丁,他脸色有些苍白、好像长期饮食不足的样子,但是一双眼睛很大很亮,黑白色的眼仁上放佛镀上了一层透明的水银似的,泛着星星点点的光。他的名字叫做莫永江,字韬远。看到众人的眼光看去,勉强的挤出一丝羞涩的微笑,点点头,道:“谢谢汉民兄抬举,让汉民兄见笑了。”然后微一抱拳,便不再言语。
被永江称之为汉民的士子,姓连,名弘文,字汉民。只见他微微一笑,然后团团的作了一个揖,对大家道:“各位仁兄,且容我在这里班门弄斧,简单解析一下我们大才子永江兄的这首大作,非是我越庖代徂,实在是见猎心喜,情不自禁啊。”
众人哄笑,嚷道:“准了准了,就你善贫。”
连汉民哈哈一笑,拿起诗稿到:“永江兄这诗,缺点嘛,平仄之处就不说了,另外在于语言过于平实,语义不够深涵婉转。古人云者‘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此诗之弊病,在于不乐不淫,哀而伤之了。”
众人又是一阵大笑,然后轰然骂道:“你这贼厮鸟,能不能正经点。”
连汉民一板脸,将眼一瞪,恶狠狠的环顾了一圈。骂道:“你们这群不学无术的贼厮鸟,简直是一点尿性都没有,古人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我这是‘将欲夸之,必先辱之。’汝等下等贱民,不学无术,莫说这些有辱斯文的话。”
众人齐呸。看的陈后儒不仅莞尔。
好在连汉民也适可而止,于是打住,正正紧紧的开始说了起来:“永江兄的这首七律,高明之处在于立意高新,布局宏阔,是从大处着眼,高处着手。诸位你看,首句‘其实方便起刀兵。’一句话,如晴空惊雷,从九天高处,突兀而来,使人眼前一亮。只是用了短短的、平实的、毫不相干的七个字,就将那种时政凋敝,民不聊生,黑云压城城欲摧,一片风雨欲来的时代背景交代清楚了。下一句‘英雄各据一边城’,此时时局已乱,到处英雄割据,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十八路诸侯,鱼龙混杂,不正是东汉末年的纷乱景象么!再接下来的两句话,那简直就是神来之笔,‘真命天子不敢望,皇帝老儿需扶持。’将那些割据一方的诸侯阴暗厚黑的心态描摹如画,真命天子,非是不想或不望也,望必有望,只是不敢为也;心中有欲而不敢,将如之何?下一句给你答案,‘皇帝老儿需扶持’,扶持皇帝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当时无论何进、董卓,还是曹操,不正都是这样做的么。其中,不呼皇帝以万岁,而是称之以老儿,实在的大胆新颖之极,真真是妙句偶得。”#####新人新书,大家多多支持,收藏推荐,谢谢
第21章功名富贵梦一场()
连汉民喝了一口茶,再接着道:“下面的四句话,却是一句一人,点评完三国时的一代枭雄,第五句‘老瞒向本善经营’,说曹孟德不凡与卓尔,但是用一个‘经营’,点出了曹孟德失之于过多的市恩,其中‘善’字,表明了曹孟德的市恩着实厉害;次句‘髯翁从来靠出身’,也是精到之言,孙仲谋继承父兄之遗业,不去开疆拓土,却只能做守成之主,此中颇多遗憾,一个‘靠’字,写尽孙仲谋的多少不作为;最后两句‘别为豫州能沦落,寻常人事寻常知。’写尽刘豫州的一路颠簸流离的诸多无奈,尤其是那‘能’字,将刘豫州从参与平黄巾,到安喜县怒放督邮,挂印而去,到之后依附公孙瓒,奔陶谦,寄身吕布,曲于曹操,一路的颠沛流离,描摹得放佛是刘豫州的自主自愿的欲求一样,最后一句的‘寻常人事寻常知,’是说‘我之所以沦落的原因,那是我不愿意告诉你们是什么原因。’其实真的是不愿意么?不是,更多的是不能,更多的是不知道从何说起。所谓不愿者,实在是衬衬场面的话而已,正是要说,我胸中自有块垒,何以言之,何以消之!永江兄通过这种反衬的手法将刘豫州流离失所的这种无奈凸显得更加的淋漓尽致。所以,我说,这是有块垒的好诗啊。”
讲到这里,连汉民鞠了一个躬,道:“诸位仁兄,鄙人才力有限,此诗只能解说至此,倘有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然后团团的作了一个揖。周围是一片短暂的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