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10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此可见,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不比第7装甲旅差多少。
如果不是在相对开阔的沙漠地区,而是在更加重视步坦协同作战的地方,比如贝卡谷地,第5步兵旅的战斗力甚至在第7装甲旅之上。事实上,在战争爆发前,第5步兵旅的主要任务就是面向黎巴嫩,随时准备北上围歼黎巴嫩真主党(贝卡谷地就在黎巴嫩境内,而黎巴嫩全境多山,地形崎岖复杂,适合步兵作战)。
3个以军旅,绝对不容小觑。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3个旅的总兵力在21000人到22000人之间,战斗人员在14000人到15000人之间。若按战斗人员计算,相当于共和国陆军的2个战斗单位。
与之相比,苏劲辉放在前面的只有第九战斗单位的战斗旅。
让裴承毅有点不能理解的是,苏劲辉仍然把第二战斗单位留在大马士革,只是让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向东靠了一点。也就是说,苏劲辉似乎不愿意让罗少鹏上场,打算把全部立功的机会都留给傅卫民。当然,这只是恶意的猜测,裴承毅相信苏劲辉是一个有分寸的指挥官。
需要裴承毅关注的,还不仅仅是3支以军主力部队。
在以军进入攻击集结点的时候,美军的第1陆战师已经到达苏韦达。虽然盘踞在这座城市里的10000多名叙军官兵表现得无比英勇,始终没有向美以联军投降,但是在近2天的激烈战斗后,叙军基本上丧失了活动能力,更不可能突围。按照杨少勇的分析,美军最多只需要留下2个营的兵力,就能让苏韦达的叙军老老实实的呆在城市的废墟里面,从而让第1陆战师的主力开赴决战战场,充当以军的战役预备队。
如同苏劲辉预料的一样,美军第2陆战师出现在了库奈特拉。
在战场时间21点45分发来的那份卫星侦察情报中,第2陆战师已经在库奈特拉完成了集结工作,并且做好了进攻准备。
必须承认,王牌部队就是王牌部队。
虽然从历史上看,第1陆战师才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头号王牌部队,而且也是美国陆战队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远的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陆战1师参加了从瓜岛到冲绳岛的所有作战行动。但是第2陆战师也不是寻常部队,其历史不比第1陆战师短多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加过打得最惨烈的硫黄岛战役。更重要的是,半岛战争后,因为杜奇威来自第2陆战师,所以第2陆战师成为了美国陆战队的头号王牌部队。特别是在杜奇威担任国防部长与安全顾问的10年间,第2陆战师得到了特别照顾,比如M32A1批量生产后,最先装备的就是第2陆战师。
傍晚的时候,第2陆战师还在戈兰高地上活动,短短数个小时就完成了转移与集结工作,并且做好了进攻准备。这样的行动效率,不但不比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单位差,甚至更加优秀。
正是这份情报,让裴承毅察觉到了危险。
没有耽搁任何时间,看完情报后,裴承毅就联系了苏劲辉,让他提高对第2陆战师的誓戒度,也许第2陆战师会抢先发动攻击。
让裴承毅感到欣慰的是,苏劲辉已经意识到了危险。
因为第九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已经向东运动,所以苏劲辉不得不让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迅速南下,巩固大马士革南面的防御阵地。
正是这个及时的调整,避免了一场灾难。
战场时间22点15分,第2陆战师从库奈特拉出发,向大马士革挺进。
面对由叙军驻守的外围防线,第2陆战师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就取得了突破,并且在第二战斗单位支援旅到达之前,向大马士革前进了大约20千米。
毋庸置疑,这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距离。
大马士革到库奈特拉的直线距离大约60千米,因为地处沙漠,所以公路里程不比直线距离长多少。
如果从叙以军事停火线算起,也就是从第2陆战师的进攻阵地算起,到大马士革的直线距离仅仅只有35千米。也就是说,美军一次突击就把叙军防线打穿了一大半,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赶到战场的时候,美军先头部队距离大马士革不到15千米了。
设想一下,如果不是苏劲辉提前采取行动,让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全速南下,而是在美军采取行动之后才调整部署,根本不可能将美军挡在大马士革城外。即便在裴承毅发出警告的时候才调整防御部署,也会浪费大约半个小时,让美军继续前进数千米,从而在大马士革城外与美军打一场毫无胜算的战斗。
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及时到达,遏制住了美军的攻势。
准确的说,是把美军吓出了一身冷汗。
当时冲在最前面的是支援旅的警卫营,也就是全旅唯一采用战斗编制的营,其主战装备与战斗旅的营完全一样。正是如此,当美军发现DZ…31C主战坦克的时候,立即停下了进攻步伐,开始组织防御。要知道,不久前,发生在奥斯曼尼耶的那场战斗,让美军重新估计了DZ…31C的性能,杜奇威更是警告了各师的师长,特别是装甲师的师长,如果在战场上与DZ…31C遭遇,千万不要正面交战,应该尽量缠住对方,然后从侧翼发动攻击。第2陆战师是杜奇威带出来的部队,自然相信杜奇威的判断。
事实上,当时美军推进得太快,侦察力量没有跟上,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发现数十辆DZ…31C主战坦克之后,第2陆战师先头部队的指挥官就认为遭遇了共和国陆军的主力部队,迅速调整部署,改进攻为防御。虽然从侧翼攻击,M32A1的电磁炮能够在大约3000米的距离上打穿DZ…31C的侧面装甲,而坦克在空旷地带的正常交战距离一般在2500米左右,很少超过3000米,所以DZ…31C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就没有了价值,但是在进攻中调整战术,绝不是说调整就能调整的,总得有个过程,哪怕是最厉害的部队,也需要几个小时吧。
等到美军发现对面是一支支援部队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第二战斗单位支援旅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了叙军阵地,加强了正面防御。在美军向两侧展开的时候,支援旅也迅速展开,没有给美军继续突击的机会。
正是如此,在距离大马士革大约15千米的时候,美军不得不停下前进的步伐。
到次日天亮,处在锋线上的美军甚至能够用望远镜看到大马士革的伍迈叶清真寺。
用第2陆战师师长布莱恩特少将的话来说,7月9日夜间,美军离胜利只有一步之遥。
从整个战局来看,布莱恩特少将的话没有错。第2陆战师向大马士革挺进的时候,以军也在东面发动了进攻。因为兵力相差悬殊,所以在10日凌晨,苏劲辉就让罗少鹏率领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南下,从侧翼攻击以军战线,迫使以军回撤。这个时候,第二战斗单位的支援旅还没有与第2陆战师遭遇,也就是说,如果第2陆战师仍然在继续前进,在10日天亮前就能打到大马士革,而东面的战斗肯定无法在此之前结束。
这就意味着,苏劲辉只能把阻击美军的希望寄托在叙利亚军队身上。显然,叙军肯定守不住大马士革。就算苏劲辉立即撤回一支战斗单位,也不可能赶在美军冲进叙利亚总统府之前夺回大马士革。随着叙利亚政权土崩瓦解,战局必然发生重大转变。
当时,打得最激烈的还是东面的装甲决战。
这也是开战以来,规模最大,打得最激烈的一场装甲会战。以军参战的3个旅中,总计拥有主战坦克847辆,步兵战车788辆,以及400多辆轮式反坦克战车。共和国陆军投入的2个战斗旅中,总计拥有主战坦克824辆,步兵战车848辆 从装甲规模来看,共和国陆军占有优势,如果考虑到装甲战车的性能,优势将更加明显。因为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没有从正面投入战斗,而是向南穿插,摆出了战术包抄的架势,所以在正面战场上,共和国陆军没有兵力优势。
战斗一开始,以军就吸取了美军的教训,没有与第九战斗单位正面交火。
按照达扬的安排,第118装甲旅在正面拖住第九战斗单位,第7步兵旅与第5装甲旅从两翼包抄,争取从侧翼攻击第九战斗单位。因为以军长期在中东的沙漠中活动,所以达扬认为以军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掌握战术机动优势。
不得不承认,以军打得很有章法。
问题是,达扬忽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那就是以军面对的第九战斗单位也是一支长期驻扎在沙漠中的战斗部队。
裴承毅把第九战斗单位优先派往叙利亚,就是因为该战斗单位最擅长在沙漠中作战。
面对以军的钳形攻势,傅卫民采用了一个直接简单的战术,即用1个营在正面牵制以军第118装甲旅,用2个营在右翼牵制第5步兵师,把其他的全部战斗营都放到了战线的左翼,集中力量对付第7装甲旅。
虽然在这场战斗后,有人认为傅卫民过于托大,应该首先对付战斗力稍弱的第5步兵旅,或者是吃掉第118装甲旅,再集中兵力对付第7装甲旅,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第九战斗单位只有一次围歼以军的机会,不管打掉哪支以军,另外2个以军旅都会撤退,从长远考虑,干掉第7装甲旅的意义更加重大。
战斗打到天亮的时候,以军指挥官才意识到,他们遇到了最接长打运动战的对手。
正面战场上,第118装甲旅面对1个营的兵力,竟然束手无策,数次进攻都被对方由精准的直射炮火给揍了回来。西面战场上,第5步兵旅的进攻也遇到了大麻烦,被2个营的轮番进攻打得连招架之力都不够,更别说主动进攻了。东面战场上,在第一缕曙光出现在地平线上之前,第7装甲旅就被快速穿插的装甲部队合围,进攻战变成了突围战。
意识到危险的不仅有以军的前线指挥官,还有在后方指挥的达扬。
等到达扬在10日7点左右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第7装甲旅已经来不及突围了,因为就在15分钟前,苏劲辉亲自向傅卫民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说实话,傅卫民确实有点喜欢耍花招。
虽然高速穿插能够最有效的分散敌人的兵力,达到各个歼灭的目的,但是过于注重穿插只会丧失歼敌机会,让敌人在集中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分散突围。
苏劲辉的命令恰到好处,也非常及时。
面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力却要强大得多的对手,曾经在戈兰高地上让阿拉伯国家的军队丢盔弃甲的“戈兰旅”终于尝到了苦头,知道什么样的进攻,才能彻底打垮对手,取得全面胜利!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120章 胶着战局
围攻第7装甲旅的战斗打响不到1个小时,达扬就让该旅旅长下达了分散突围命令。
从当时的战场情况来看,第7装甲旅的突围行动还算不了什么,虽然分散突围会导致部队失去组织性,从战略角度讲,等于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如果官兵素质不够高,甚至会导致部队土崩瓦解,但是在强敌面前,失去集中突围的希望之后,分散突围是保存部队的唯一选择,哪怕是非常冒险的选择。相对而言,达扬不需要顾虑第7装甲旅官兵的素质,作为以色列国防军的王牌部队,第7装甲旅的官兵绝对对得起达扬的信任。加上该旅长期驻扎在戈兰高地上,经常协助特种部队与摩萨得执行秘密任务,所有基层指挥官都非常熟悉叙利亚南部地区的环境,就算没有卫星导航设备,只要还有能够正常使用的指南针,就能徒步穿越沙漠,回到以色列。正是如此,在第7装甲旅不可能战胜对手的时候,达扬才会下达分散突围的命令。
当时,达扬首先要关注的,肯定是正在猛攻舍赫巴的第二战斗单位。
虽然以战场局势来看,第二战斗单位猛攻舍赫巴是个昏招,就连很多以军指挥官都认为,苏劲辉应该让第二战斗单位围困舍赫巴,同时派遣一支部队骚扰苏韦达的驻军,让主力向东运动,截住以军主力的撤退路线,与第九战斗单位围剿以军。但是这些人都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攻打舍赫巴的只是第二战斗单位的战斗旅,其支援旅早就被派到大马士革南面的防线上去了。换句话说,当时第二战斗单位的编制不全,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在几条战线上作战。
对此,裴承毅只是询问了苏劲辉,没有插手指挥工作。
由此也看得出来,苏劲辉的这一部署并没问题。
看出其中玄机的,还有达扬。
从表面上看,第二战斗单位强攻舍赫巴是在浪费宝贵的作战力量与更宝贵的时间,可是从纵观整个战局就能发现,苏劲辉此举将美以联军逼上了绝路。
因为第1陆战师没能按计划打下苏韦达,所以美以联军收缩防线的时候就得从舍赫巴通过。看得更长远一点,以军想要守住戈兰高地,就得在舍赫巴稳住阵脚,绝不能后退,至少不能在重创对手之前后退。
达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让第1陆战师转向前往舍赫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