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文娱行者 >

第136章

文娱行者-第136章

小说: 文娱行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回不同,矛头直接对准政府官员,除了没写出具体姓名,已经非常明显。

    大家看了之后,为他的情绪所带动,义愤填膺,开始关注此事。

    昨晚,张斯撇开众人,将张倩依喊到了书房。

    “姐姐,我和商量一件事。”他说道。

    张倩依一愣,说道:“莫名其妙的,你怎么不喊我小姐姐了?”

    张斯摆摆手,说道:“那不过是玩笑语言,你不要当真。今次与你说的干系极大,我希望你能好好考虑,不要仓促决定。”

    张倩依皱着眉,说道:“你想干嘛?”

    张斯严肃地说道:“我想入主你们报纸,改变编辑方针。”

    张倩依好笑,说道:“报纸是用你的钱买下的,你要是想从我手中抢回,我可拦不住。提什么入主不入主的,你是大作家,能来的话,正好给《桃源报》做个广告。”

    张斯摇摇头,说道:“不是那么简单,这次变动,看能给报纸带来灭顶之灾。”

    张倩依闻言,也笑不出来了,说道:“你到底想干嘛?”

    张斯说道:“我想重现文人办报的风格,从今而后,加重评论部分,凭肝胆,说真话,为百姓立言!”

    接下里,他细细说了自己的办报理念,为张倩依解释阐述,劝她同意。

    张倩依被唬的不轻,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姐,你能否同意?”张斯问道。

    张倩依叹了口气,说道:“阿斯,我明白你的意思,但这毕竟是华夏,你……唉,你是我弟弟,你要什么我都依你,这件事不行!”

    张斯说道:“这是为何?”

    张倩依苦笑了一声,说道:“你若以为我在乎报纸,不舍得给你,那便错了。《桃源报》能发展如此,异常难得,其中每一份增加,都是我心血化成,若说我不在乎,就显得太虚伪。但这些我都能抛开,唯一担心的是你!”

    张斯默认,不说话。

    张倩依续道:“若真像你说的那样,报纸能支持多久?说来,这还是小事,你该怎么办?我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陷进去……”

    情深意切,张斯为之感动,握过姐姐的手:“我知道,我知道。”

    张倩依说道:“那你就听我的,放弃这个念头,从此当个悠闲自在的作家,吃吃喝喝,和你那些女朋友胡闹玩耍,别再想这些事。”

    张斯却摇摇头,不说话。

    张倩依有点生气,说道:“阿斯,你不是小孩了,你得为妈妈考虑一下,并且,现在多了一个蕾蕾,你不能这样任自己胡来!”

    张斯仍握着她的手,说道:“姐姐,我知道你疼我,怕我出事。但此事我必须去做,你不明白我的经历,这是我存在的意义!”

    他温和地笑了笑,说道:“今天是商量,无论同意与否,都不要动气。若是你碍于困难,不愿帮我,我只好自己去办一份报刊了。”

    “你……”张倩依心绪顿乱。

    一场交谈,又持续了好久,张斯终究还是说服了她。

    “谢谢你,姐姐。”他吻了吻张倩依的手,温情地说道。

    张倩依则只剩下一声叹息。

    而这则文章,便是改革的开始。

    若是一般人写评论,尽管十分深刻,动人心弦,却不会引起大家讨论。因为关注的人本少,实在难以掀起波澜。

    正如前世,空间中的好友们。

    若是女神,随便一句话,诸如“今日天气极好”“午间吃了猪蹄”之类无聊言语,也是回复迭起,须臾可达百余条。

    如只是无名小子,虽写的锦绣文章,辉煌灿烂,也没人愿意多瞥一眼。遇着一些人物,说不定还要说上几句“无病呻吟”“卖弄文采”的冷语。

    这是无奈的事实,大家兴趣本不在这儿,自然不愿欣赏。

    而张斯的情形,则像“女神”多于“无名小子”,一篇文章出来,不论质量如何,总有些人要一睹为快。

    这也正是他敢改革的底气。

    先抓住读者的目光,争取支持。

    高架桥崩塌一事,说来不算很大。

    华夏毕竟是大国,幅员辽阔,南北远隔,东西相距。每日风霜雨雪,大有不同,天灾人祸,所在难免。稍稍遇些事情,损失也不在少数。

    但大部分事读者难于知晓,因为根本无人报道,即算报道,也不过少数人看到。

    而张斯本人便是一个聚焦点,事情会在他身上放大,故而桃源的事,在媒体口中,非常严重,大家也跟着紧张。

    等候不久,便开始有人发文支持。

    “华夏承平日久,民众逐渐骄奢,由此也造成了一极不好的习惯,贪污泛滥!

    翻阅张斯的文章,能体会出其中的愤怒。贪污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贪污的钱来源于豆腐渣工程!

    尤其一些大工程,百姓日常使用,人数众多,稍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人贪污,不过是想满足一己之欲望,最多可利及家人。而此种利益,又不单得自民脂民膏,更建在无辜百姓的血污之上,令人情何以堪!”

    “国人传统,向来歧视商人。

    其实,这并非没有原因,商人重利,对人间公义,看的极淡,为了赚取钱财,不惜坑害他人。如此种种,不乏其例。

    当然,并非所有商人都如此,总有些遵纪守法,急公好义的人,值得我们去尊重。

    随着开放日久,天下熙熙攘攘,从商之人增多,民风也随之改变。现在的人目中只剩金钱,为此愿不择手段,实在令人担忧。

    更有一些商人,奔走于公门,为官员盘剥百姓出谋划策,不单破坏法律法规,更是在败坏风气……”

    “桃源的事,听闻还是很令人伤心的。

    伤心之余,又令人止不住担忧。高架桥是新建,使用不过数年,便崩塌如斯,其中原因暂且不问,有一事则必须关心,与桃源高架桥同筑的,不在少数,情况又如何呢?

    若现在有人跳出来,告诉大家,其它桥质量都非常好,应该没什么人愿相信。

    可交通不可阻断,否则会耽搁许多事情,此事又该如何解决?

    用百姓的命生去赌一座桥的质量,大概是近年来,最荒谬的事了……”

    媒体反应的比较热烈,许多知名人士参与其中,使得桃源桥塌之事,常被人提及。许多人借此机会,将自己的见闻也说出来,告之大众。

    读者阅后,才恍然大悟,原来有这么多的惨事!

    大家议论纷纷,想让政府的人站出来,给出一个解释。

    而政府与以往并无什么不同,总是后知后觉,而且反应速度极慢,一直没什么动静。大家左等右等,总不见有人站出来,气愤的同时,也很无奈。若真是没人搭理,又有什么办法呢?这儿不是国外,不开心的话,可以游行示威。

    有些脾气暴躁的人,已经在报纸上开口大骂了,出言颇为不逊,却令读者拍手称快。

    也有一些电视节目,谈及此事,不过与纸媒相比较,程度却低多了,只淡淡地说两句,不痛不痒的。

    桃源的县长看到报纸,却止不住流汗。

    原以为事情已经解决,没想到,倒愈演愈烈了。

    “这个混蛋!”他拍着桌子,暴跳如雷。

    真想把张斯那个家伙抓进来,可惜他又没这个胆量,省长秘书的电话还能记得清清楚楚,张斯不是那么好得罪的。

    按理,大家都算是官场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这小子何以毫不在意呢?

    他不停地踱步,该如何办呢?

    官场中没有什么干净人,这都无所谓,关键是不要引人注目,枪打出头鸟,很容易理解。而张斯这一步,却将他推到了众人面前,上面大概已开始关注自己了。

    得赶快像个办法,消除百姓的怀疑。

    skbshge

第三十七章你来我往() 
大家等了好久,等来了一期电视节目。

    政府处事,向来以稳重为上,久而久之,则因循守旧,不敢踏出传统一步。

    县长大人思虑半天,给上面打了个电话,上面的人做出如此处置。严格说来,并没什么错处,但实在无半分新意。

    桃源桥塌之事,前次曾做过电视节目,张斯还写文批过。

    转了半天,又回到起点,令观众看着也颇感无语。

    当然,若说全无变化,也不大可能。

    今次是由省台承接,著名节目制作,收视群众广泛,与市台不可同日而语。请来的专家级别也高,明显更权威。

    由于张斯第二次发文,引起众多反应,大家对桥塌之事比较关注。节目不敢如上次那般张狂,空口谎话,欺骗观众。

    主持人与专家配合也很好,一问一答,显得很灵活。

    专家表现的很谦虚,语言技巧确实是专家级别的。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淡定从容,缓缓解释,非常具有蛊惑力,使得观众下意识地便相信了他们。

    但当大家静下心来,才会发现,专家说的虽多,却没什么实质内容。

    所有的回答都是模棱两可的,充满了无限的可能,重点不在于解释原因,而在于为政府脱责,使大家有一种感觉:此事纯属意外,政府已经尽力,不该多加指责。

    观众的注意力被成功引开了,去思考专家提出的各种“哲学问题”。

    大家的怨气,被专家冲散,再难聚合成压迫力。

    报刊上开始出现一些异样的声音,他们也对桥塌之事展开讨论,却借着这期节目,将话题引开,去研究那些大而无当的问题。

    读者的注意力分散,矛头终于离开了政府。

    如果没有意外,此事便可以揭过了。

    批判的力量在减弱,问题变得纷繁复杂,没有一个集中点。

    张斯的打算,似乎要落空了。

    下午时分,张斯出现在校园中。

    “你确定要如此?”张相文问道。

    张斯点点头,没有说话。

    张相文说道:“事缓则圆,若是从长计议,或许另有它法可解决。”

    张斯淡然一笑,说道:“今次所做一切,并不为其它,行为本是便是目的。若说单为遇难家属考虑,我张斯手头尚算宽裕,接济一下就是了,哪还要生这么多事。”

    张相文默然,过会儿,说道:“我年轻气盛的时候,任侠狂放,最是不羁……如今却爱清静,唉,你毕竟年轻了些。”

    张斯问道:“校长可曾后悔过?”

    张相文闻言,哈哈一笑,说道:“大丈夫行事,全凭方寸一颗滚烫之心,岂有后不后悔的说法!”

    话毕,两人相识而笑。

    剩下的时间,张相文开始利用自己的人脉,寻找桥梁方面的专家。

    等专家来了之后,张斯则领着他们去探看坍塌的桥体,测量计算,取样本,做实验……进行了一系列的事情。

    花了几天时间,终于有了科学的论断。

    而在这几天之中,《桃源报》的记者们没有停歇,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采访调查,尤其对周围的居民,挨家挨户地访问。

    报纸上开始出现连续的报道,针对节目中专家的观点,一点接着一点地反驳。

    “据专家推测,桥体崩塌,可能与地方部队的炮弹演习有关……记者实地通过调查,得知当日部队并未进行演习……为了排除影响,特请部队领导放了一枚炮弹,炸开之后,用器械在桥体下测量,没有丝毫波动……”

    “节目中报道的塌方范围有误,记者进行重新测量,是报道中的五倍……”

    “桥下只有一块黄色警示牌,高只及人膝,很不易被人发现……”

    “根据有关部分公示,桥体需要拆除,却只在一段中放了警示牌,其它仍在通车……”

    “专家指出,雨雪天气,在路上撒盐,会侵蚀桥体,加速老化……桃源方位偏南,每年虽有降雪,都不很大,并不曾洒盐……”

    “我报记者查阅了相关文件,桃源高架桥自通车之日起,仅为七年零六个月……”

    “……”

    张斯初到报社,便对人员进行了重新分工。

    一些老员工,都被留在了办公室内,处理琐碎事务,进行比较细致的工作。采访之类的,通交由年轻人主持,尤其一些如报不久的学生。

    张斯对他们要求不高,只需做到一点,真实。

    所交上来的文稿,必须非常真实,至于文辞之类的,反不大关注。若是太过显露,触了忌讳,则由他本人,或是老编辑修改。大部分情况下,只处理文字上的事,仍会尽量保留行文间的锐气。

    见张斯大力提拔年轻人,一些老员工看不过去,悄悄向张倩依打报告。

    张倩依没解释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