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

第4章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第4章

小说: 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③、波德莱尔(Baudelaire)

    ④、加缪(Camus)

    ⑤之后,对虚无主义视域中的艺术问题,还没有谁能做到像W。 阿多尔诺(W。Adorno)

    ⑥在其名《理论》中那样严肃而又尖锐地分析:艺术作品在一个丧失了意义的时代还可能具有意义吗?这是他提出的问题。 美学和艺术的伟大传统一直十分肯定地将艺术作品视为是与意义相关的,但是,如

…… 27

    艺术中的基本信赖或基本不信赖91

    果在近代发展的进程中,以前神性般的意义秩序已不断被颠覆,而使这个意义秩序变得越来越可疑;那么如今艺术品与意义的关系又该怎样确立呢?

    如果伟大的意义关联不再存在,单一的艺术品这时还能具有意义吗?阿多尔诺的答复是:可以,因为在一个丧失了意义的时代,艺术品完全可以审美地具有意义,意即以内声部的方式象征性地表达意义的丧失,正如现代艺术不断所做的那样。 艺术作品可以成为一种对现实存在无意义的自身具有意义的表达。阿多尔诺认为:“早在奥斯维辛(Auschwitz)

    ⑦之前,就历史的经验来看,就已存在着这样一个肯定性的谎言:给存在赋予某种积极的意义,(自食其果)也透入到艺术作品的形式中。“

    一个“肯定性的谎言”?

    同意:我可以拒绝给予存在任何积极的意义。 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着虚无主义的抉择——而艺术家因其感受性和他与社会之间经常发生着的断裂的关系,就更是如此。 他面临着对生活意义之肯定的极端反题,面临着对实在根本否定的可能性——即丧失基本信赖的可能性。他可以反叛,或听天由命,或干脆玩世不恭,将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艺术,直至将整个世界视为完全无意义、荒诞不经、混乱不堪、虚幻飘渺、一无所有。 他可以将这种对实在的不信赖在他的艺术中——用审美的情调,甚至用出色的画面表达出来。他可以做到,然而他不是必须这样做!阿多尔诺本人毕竟没有做。 他能够面对所有“历史的经验”

    ,带着对自己生活深渊般的疑惑和清醒认识,为这个世界,还有他的艺术采纳另一种基本态度;他能够不顾周围一切挤迫他的荒诞、空虚、

…… 28

    0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无意义,仍然牢牢把持住对自己的生活,乃至对世界基本的价值和定义的信赖。 他能够,自然常常是与其他人一起抗争一切否弃的诱惑,在所有困惑中对实在予以基本信赖的肯定答复:不带信仰浅薄的乐观主义,不带任何肯定的谎言,以基本信赖代替基本不信赖!他能够将这一基本信赖在自己的艺术中——哪怕是有意识地以丑陋的、批判性的和挑衅否定式的手法来描绘表达出来,这在当代艺术中并非绝无仅有,而且绝非只是在宗教作品中。这已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无论是国家还是教会、哲学家还是神学家,都没有权利根据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而对这位艺术家的基本态度妄作道德化的评判,自视为法官,判断它为虚无主义、颓废、不道德或谎言等等。表面的荒诞也可以具有一种深隐于背景中的意义。即使是一个受打扰的世界的隐喻,即使是机械的——超现实主义者德。 契里柯(Giorgio

    de

    Chirico)

    ⑧的人偶娃娃,汉斯。柏尔莫(Hans

    Belmer)

    ⑨的性爱速写,即使是“维也纳派”

    或弗朗西斯。 培根(Francis

    Bacan)

    A B    的那些面部变形的主教,最终都可以用肯定的态度来创作。 即使是在达达主义或新达达主义(Neodadaistisch)的拼贴画后面,也可以从那些抽空了意义的种种洋相中引出意义,即以嘲讽的、小丑般的、挖苦似的、揭露性的方式来抗议战争的无意义,技术时代的理性主义,市民社会的虚假,种种伪神。 雨果。 巴尔写到:“我们达达所声称的是一种出自虚无的傻瓜游戏,在其中,所有更高的问题纠缠在一起”

    (1916年日记《逃离时间》)。

    的确,一位画家不停地画下去,不顾一切地画下去,单是这样

…… 29

    艺术中的基本信赖或基本不信赖12

    一个事实就能成为一种最终坚持基本信赖的表达。 哪怕这是一种冒险,梵。 高(Van

    Gogh)

    、蒙克(Munch)

    A C    、恩索AD……已表现出这种令人崇敬的精疲力竭,这与兰波(Rimbald)

    A E    、尼采的情形一样。 不管怎样,无论艺术家自己对实在性持何态度,仅仅是他个人的事,毕竟是他自己的一桩事!因为谁要是对这一基本决断不作抉择,或者是选择了不作抉择——在这一面对实在性的表决中,弃权就意味着拒绝信赖——它事实上已是一种不信赖的抉择了。艺术是游戏,但不只是游戏。 我在此将基本信赖视为对人、对艺术家们的最终基点,它丝毫不意味着逃遁到一个福祉世界的田园牧歌的情调中去,仿佛艺术得虚构出一个理想的幻象世界。 毋宁说,正如艺术判断也具有决断的特性,我指的基本信赖,肯定不是经由非理性而得到证实的,但也并非是非理性不可审视的,它应是理性地承担责任。对实在性的基本信赖,因面对着实在的深渊般的诱惑,既要求批判,也要求改变不公正的社会关系:一种艺术正因为它是从对实在的基本肯定出发,才能从更高的艺术调度——这自然是前提——富有穿透力地来描绘,展呈出卑鄙的、丑陋的、破碎的、废墟般的实在。乔治。 格罗兹(Geoge

    Grosz)

    A F    曾带着愤怒和绝望说道:“无论是吹大牛,还是彼特拉克,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或是里尔克的十四行诗,无论是给统靴的鞋跟镀金,还是将圣母像撕成碎片,反正都无所谓。 还可以吃枪子、挨饿、扯谎,为什么要完整的艺术?”我知道,在今天,许多艺术家竭力勉强凑合着对生活,对一向充满了深深疑惑的现实去表达

…… 30

    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某种批判性的肯定。“我们极力追求的是创造一个所有人都能相互理解的精神基础”

    ,达达派在1919年的宣言中这样写道。在今天仍有许多艺术家将他们自己的创作看作是批判性的建设,看作是对我们置身于中的现实的真义的洞明、理解、诠释、塑造和把握。 可是,一旦他们无法回避与挤逼着他们的现实打交道时,他就反复问自己:这种批判的肯定真的有根据吗?我对生活的价值,艺术的价值,以至世界的价值和意义的感受肯定持久吗?我为何劳作,为何忍受?我的艺术乃至所有艺术难道不会最终只是一场空?那些如此强烈感受到的疾病、罪恶、死亡、虚无——正像当今艺术在经常是有意识的“反常”中所表现出的那样——会不会占上风?我们的生活由何而来,又去往何处?一个“事物的过程”难道如此没有根基,没有可把持的目的,甚至只是在一个圈子里兜绕?

    艺术家的信赖危机——对艺术信赖的危机——时常是一种普遍信赖危机的结果。 当然,谁想对这些最终极的,同时也是最原初的问题有答案;谁想不只是靠一般的模糊的信赖,而是靠有根基的、稳固的、校正了的信赖从根本上克服虚无主义;谁想要解答不断被质询的实在性的基本之谜——我在此,事物和人在此,世界在此,毕竟总有某些东西在此;谁就会被激励说出对实在的肯定。 这不仅仅是对实在的一般性的肯定,而同时也是对实在的基本意义的肯定,这基本意义即是那冥冥中为我们的生命、为我们的实在世界奠基并支撑它、引导它的原初根基、原初持存的原初意义。 对实在的意义根基的肯定与对实在本身的肯定一样,是根本无法证明的,也是无法反驳的,但它可以在理性上负责。 成千上万的艺术家几

…… 31

    艺术中的基本信赖或基本不信赖32

    千年来通过无数的绘画作品已证明过对基本意义的肯定,以致于人们确实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宗教,艺术会成什么样?

    自从阿尔塔米拉(Altamira)的洞穴绘画,古埃及沙漠中的金字塔和两河流域的大型庙宇,以及印度与赫拉斯(Helas)

    的寺院艺术以来,艺术一直是从宗教中耸立起来的。1950年,斯图加特的一位画家——这位画家的画在193年被作为堕落艺术而被逐出博物馆,有些画还被焚毁——针对塞特墨尔(Sedlmayr)

    A G    ,豪森斯泰因(Hausenstein)和韦利。 鲍麦斯特说:“我反抗这样一种浅薄的主张,以为现代艺术不应带伦理价值,不应有维系——Re-ligon(宗教)。”也许在过去二十年里,人们对某种事物过分置若罔闻,以致于在现代艺术的大突破中,那些深层的问题——关于艺术的意义问题,绘画的色彩与形式的意义问题,甚至生活和人的意义问题都被忽略了。 我们可以提到印象主义的危机,以及象征主义对印象主义的实证主义论证和缺乏精神内涵的批评。我们还可以提到梵高和塞尚的书信,高更的日记,康定斯基的《论艺术的精神》和《论青骑士》,甚至达达主义宣言,建筑家宣言,未来派宣言及超现实主义宣言……。 关于艺术中的重大意义问题,将在下一章中就某些方面作一总的论述。

    注 释:① “Re-ligon”

    :德语,意为宗教。② 《罗亨格林》: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著名歌剧。③ 尼采(184-190)

    :德国哲学家。

…… 32

    4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④ 波德莱尔(1821-1867)

    :法国诗人,艺术批评家、散文家。⑤ 加缪(1913-1960)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⑥ 阿多尔诺(1903-1969)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⑦ 奥斯维辛:德国第二次大战期间设在波兰的最大集中营。⑧ 德。 契里柯(18-1978)

    :意大利超现主义画家。⑨ 汉斯。 柏尔莫(1902-1975)

    :德国超现实主义画家。弗朗西斯。 培根(1910-191)

    :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 A B蒙克(1863-194)

    :挪威画家、表现主义先驱人物。 A C恩索(1860-1949)

    :比利时画家,表现主义先驱人物。 A D兰波(1856-1891)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A E乔治。 格罗兹(1893-1959)

    :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社会批评A F家。塞特墨尔(1896-1984)

    :奥地利艺术史家。 A G

…… 33

    五、艺术是意义的继承、预识和朗显

    当然,我们不会食言:对艺术不能过份要求,不能将它与宗教混同以致成为艺术宗教。 如今,艺术不能,也不愿直接创造生活的意义。 但您们现在不妨想一想对位法:即使对艺术也不能过份要求,但对艺术却可以提出挑战!每一位伟大的画家都以他的方式超越了可见的东西,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 如果艺术已效力于自我表现的世界经验,效力于揭示、澄清、释述我们置身于其中的实在的话,那么,它是否在涉及与实在相关的问题时就该保持沉默呢?难道它不应该恰恰是明确地介入生活的意义和无意义这一重大问题,甚至保持一种以批判为中介的生活方向?难道它不应该恰恰是以一种更强有力肯定姿态介入意义问题:不仅仅要有勇气表现消极的经验、表现丑陋的东西、表现无意义的东西,而且还要有勇气表现对积极意义的把持,表现富有价值的、富有温情的以及所有美好的事物——这种美当然不应该是一种无负作用的镇静剂,而是富于挑战性地为直观到的仁爱招魂。我绝无意认为艺术应该再重新宗教化,我也并不认为艺术应首先表现宗教主题。 使用那些传统样式去表达超验的象征,从自律反回到它律和依附是不可能的。 但是,未来的艺

…… 34

    62神学与当代文艺思想

    术难道就不可能重新对宗教开放吗?难道未来的艺术就不可能在所有自律和独立不依中向前再跨一步,成为一种新的植根,一种新的基本确信,一种新的可栖泊的基本信赖吗?这意味着它不再是那种意识形态也俗化的艺术,不再是那种总是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