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中国式继承 >

第9章

中国式继承-第9章

小说: 中国式继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这些只言片语和“巧合”当时谁也没有把他理解成什么重要的先兆。尽管乔金岭的自杀带着很多神秘色彩,但是一切已经无可挽回。

乔金岭的突然离去,让黄河集团一下子失去了重心,黄河旋风股票一路走低。信心在这个时候成为人们最需要的东西。

有地方媒体报道:黄河集团再也没有了乔总和政府、银行的默契关系,工行已经停止了对黄河的贷款等等。总体而言,没有了乔金岭的强大影响和个人魅力,黄河集团四个字在人们心目中变得脆弱不堪。

黄河集团独自撑起了长葛市财政收入的半边天,解决了当地大量的就业人口,在对待黄河集团的问题上,大家的态度是很一致的,疑虑归疑虑,但是没有谁希望这个庞大的企业就此垮掉。乔秋生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力而成为了新的董事长,财产继承的争端和就任的异议也几乎不存在。

长葛市市委副书记李英杰亲自主持了乔金岭的追悼会,很多人士认为这至少表示黄河集团并没有失去政府的支持。李英杰说:“董事长去世后,担子自然落在秋生身上,乔秋生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以来,管理有方,以诚待人,有驾驭全局的能力,市委市政府是信任的,相信乔秋生能够担当重任,大家应该支持他。”

乔秋生也在父亲的追悼会上表态:“在很多方面,我暂时还比不上父亲,但黄河集团有一个团结的领导班子,由一套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我们一定要坚持老董事长既定的发展战略,将黄河集团的事业发展壮大!”“我请求各界领导、社会各界、董事会及4 000名员工,监督我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如果不称职,我将自动辞职,按照董事长提出的智、勇、仁、信、严的用人标准,选用贤能,带领企业发展。”

这次,全部的担子真实地落在了乔秋生一人的肩上。

当家

接任黄河集团董事长一年多来,乔秋生开始全面当家做主。

乔金岭在世的时候,曾经尝试过多元化经营,黄河集团的业务曾涉足饮料、医药、旅游等多个行业,还争取到了80公里高速公路建设的经营权。乔秋生2004年对公司的业务作了全面调整,其中比较重大的决定就是对涉足的领域“过筛子”。

首先就放弃了这80公里高速公路的经营权。当初争取经营权的时候也遇到很多困难,乔金岭不但作了这个决定,其中很多谈判和筹备的具体工作,也是由乔秋生来完成的。

乔秋生曾对媒体说:“隔行不取利,国家的宏观调控让我们更清醒,80公里,要投24个亿,继续下去很可能拖垮公司,现在退了,心里的石头算放下了一块,现在看决策是正确、及时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决策人头脑不冷静,肆意扩张,其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

与此相对应的是,2004年,乔投资2亿元于主业,在德国、印度、法国设办事处,在郑州高新区、上海浦东设立研发中心。

据乔秋生介绍,今后一段时间,该公司将做好八大工程。投资1亿元实施大吨位压机高品位金刚石项目,安装104台直径为600毫米压机,今年8月底完工;投资3 000万元扩大黑色亚金刚石、原晶细料的生产规模,12月底完工。可使现有规模扩大三倍;投资2 000万美元实施中日合资金刚石砂轮项目。1月9日已正式签署协议,一期投入5月份即可开工生产。

三、黄河实业:平稳的权杖交接(4)

这么大笔的投入和发展金刚石主业,黄河集团的前任副董对此很惊讶:“小乔比老乔步子迈得大。”但是他肯定这种突出主业的做法是正确的,“还是年轻人有开拓精神。”

一些当年跟着乔金岭打江山的老将们茶余饭后谈起乔秋生,有一点倒是统一的,那就是当年人们聊起乔金岭总是褒贬不一,会有争议;但是现在对乔秋生的好评倒是比较一致,尤其在用人方面,小乔表现了自己的眼光。①

四、逸飞集团:一幅未竟的商业草图(1)

谁将接任董事长?财产继承有无纷争?“逸飞”品牌的价值如何得以延续?……陈逸飞留下的商业草图需要有人继续描画

逸飞集团的新任董事长很可能是执着的陈逸鸣。或者,由陈凛来挂名,而实际操盘者仍是他的叔叔陈逸鸣。

一幅商业王国的草图

陈逸飞以一个艺术家的姿态画了一张未完成的商业草图,而且可以设想,如果他不是这么过早地离去,其内容还会无限增加。但他似乎没有想过要把它们完善起来。没有贷款,他可以用卖画的钱来补充公司现金流的不足。

“我现在做的很多视觉产业的东西,都是用我画画卖来的钱。我试图证明,我是真心爱做这些事情,而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

2005年4月20日,上海龙华殡仪馆陈逸飞遗体告别厅前的大屏幕上,反复在播一部记录陈逸飞生前工作、生活的短片,这句话以相同的间隔一遍遍进入来参加陈逸飞追悼会的上千人的耳朵。这话符合追悼会的基调—前来凭吊的人大多数是为了送别“艺术家”陈逸飞的。

但是他不仅仅是一个艺术家。他还留下了一座商业王国的雏形。

5个月前,人们在这里送走了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两个人相差21岁,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的企业,在商业上有着相同的敏锐。不同的是,王毫不掩饰他对利润的追逐,陈逸飞至少在言语中否定了商业的最原始的动力—赚钱。

比起陈赖以起家的油画,正是电影、服装、杂志、广告等等这些商业符号,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它们的作者原来是一位艺术家。无论“挣更多的钱”是否陈的初衷,至少它应该是一个客观结果,否则他将成为一个新时代的西西弗斯—他一定不愿意。

商业草图

“我相信他还是有赚钱的期望的。”逸飞集团执行董事、陈逸飞的长子陈凛对笔者说。但他表示,这在陈逸飞肯定不是第一位的。

2000年11月,这对画家陈逸飞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他与日本伊藤忠商社、软银、法国最大的投资基金Vevendi和香港上市公司锦海捷亚签订风险投资协议,成立逸飞集团。逸飞集团注册资本是4 000万元人民币,4家投资机构向逸飞集团投入风险基金230万美元,占总股份的18。7%,其他的大部分股份则由陈逸飞持有。

逸飞集团的主力军是其1995年底创建的上海逸飞模特经纪公司以及1997年成立的上海逸飞服饰有限公司,后者有LAYEFE女装、LEYEFE男装等服饰品牌,已经在35个城市中拥有100多家连锁店。

逸飞集团成立后,旗下有八家公司,涉足服饰、影视、环境艺术、模特文化经纪、网络、平面传媒等众多产业,陈以迅速的商业行为来实践自己的“大美术观”和“大视觉观”。“我怀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窥视生活中所有美的东西。”陈逸飞曾说,“我现在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很私人的。”

这些以“逸飞”命名的企业可能显示了陈对自己的名字寄予了太多的自信。作为逸飞集团的主业,逸飞服饰公司的经营并不象早些年那样顺畅。陈逸飞的弟弟、逸飞集团总经理陈逸鸣解释说,整个服装行业都是如此,并不只是逸飞集团一家,“但是还没坏到维持不下去。”

在大视觉观的框架下,资产过亿、拥有八家公司、跨越八种行业的逸飞集团,并不是陈逸飞作为一个商人所设想的全部。2004年,逸飞集团与成都熊猫城共同投资5 000万美元筹建熊猫城—逸飞国际文化广场。据媒体报道,陈逸飞去世后,成都熊猫城方面表示,有可能暂时中止合作的商谈。

这些还不是陈逸飞商业草图上的全部,他还计划在上海浦东兴建起一个创意园区。这个园区将把国内与建筑、设计、视觉有关的企业都集中在一个地方,集聚成国内一个大型的视觉艺术产业园。这个设想的灵感可能和眼下风靡全国的各种软件园、高新技术园如出一辙。陈逸飞生前还和一些外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公司探讨过视觉艺术产业园的设计。不过,这一切会不会随着陈逸飞的故去而烟消云散,未来还是一个悬念。

陈逸飞生前的检讨:摊子铺得太大了

陈凛评价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很好的创业者”,能够在观念上领先一步。但是,陈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上下同欲者胜,一个企业的创始人公开宣称自己不是为了赚钱,如何激发员工的斗志?在最后几年,陈基本上只关注于电影和绘画,而他尚未建立起一个优秀的管理团队。“我们要走科学管理的道路,”陈逸飞去世后,其弟陈逸鸣对《中国企业家》说。陈逸鸣3年前回国进入逸飞集团任总经理,“我跟人家说我是业余管理企业,是专业画家。”

无论是从商业动机还是从具体实践来看,都有理由认为,陈逸飞以一个艺术家的目光和秉性进行了一种写意式的商业,因为他骨子里是为艺术而去做的商业,更何况,他自信自己卖画能为自己的商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陈逸鸣说,陈逸飞不太理会社会上对他商业行为的评价:“赚最好,不赚我无所谓,反正我也不管银行借钱,把画画的钱投到公司里。”

四、逸飞集团:一幅未竟的商业草图(2)

“我父亲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陈凛说,“他可以用他卖画的钱来做生意,可以无限制地去支撑所有的行业。”陈逸飞以一个艺术家的姿态画了一张未完成的商业草图,而且可以设想,如果他不是这么过早地离去,其内容还会无限增加。他似乎没有想过要把它们完善起来。没有贷款,他可以用卖画的钱来补充公司现金流的不足。

“他在公司的行政会上多次检讨,自己的步子迈得太快、摊子铺得太大了。”陈逸鸣回忆说。他是一个发现者,一个梦想家。他以光的速度和急切不断地建立起需要蜗牛的速度和耐心成长的公司:“我觉得我很轻松,做一些我喜欢做的事。等哪天我躺在床上不能动了,想想这一辈子,想做的事都做了,也就没有遗憾了。”

现在,陈逸飞的继承者们可能要为此付出代价,包括逸飞集团的员工。作为陈逸飞遗产的主要继承人之一,31岁、投行出身的陈凛希望今后的逸飞集团向投资公司的方向转变。“逸飞集团涉及的面实在太广了,我两年前就在考虑转型(向传媒、地产、投资等)的问题。”他的叔叔、54岁的陈逸鸣则认为这只是一种思路,这种转变很难。而陈氏家族企业的控制者可能从这两个人中产生。

如果是皮尔·卡丹

陈逸飞的故事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法国的时尚大师皮尔·卡丹。皮尔·卡丹用50多年的漫长岁月打造和巩固了自己的品牌,并把其中的利润投放到相关的产业上,而陈逸飞刚刚用了8年时间来开启自己大视觉产业的梦想,却因一场夺命疾病戛然而止。

1939年,17岁的皮尔·卡丹骑着一辆破自行车向巴黎前进。由于世界大战爆发,这个在外省已经小有名气的裁缝只得暂时按捺住自己进入时尚之都的冲动。1965年,19岁的陈逸飞提前两年从上海美专毕业进入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为该创作室首批专业画家之一。

1945年,在一位贵妇的推荐下,皮尔·卡丹敲开了巴黎帕坎女式时装店的门。皮尔·卡丹磨练多年的手艺征服了时装店老板,他当即被留下。紧接着,他得到了为著名艺术家让·科克托的先锋派影片《美女与野兽》设计服装的机会。他的设计引起了轰动。在60年代的中国,水粉画《知识青年的楷模—金训华》使画家陈逸飞崭露头角。

在当时法国最权威的时装设计大师夏帕瑞丽的时装店工作了一段时期后,皮尔·卡丹应聘至高档服装专家迪奥的设计室工作。1947年,他在迪奥公司担任大衣和西服部的负责人,参与了轰动巴黎的“新造型”的诞生。1980年,陈逸飞在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等一系列大型油画作品后只身赴美国自费留学,历经艰苦。1983年,陈在哈默画廊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成为这家世界著名画廊的签约画家。

1950年,离开迪奥的皮尔·卡丹用全部积蓄买下 “帕斯科”缝纫工厂,并租了一个铺面,成立了公司。针对高级时装界顾客有限的特性,皮尔·卡丹着力使自己的产品面向众多的消费者。1954年,皮尔·卡丹的第一家时装店开业。他提出了“成衣大众化”的主张,把设计重点对准一般消费者。物美价廉让皮尔·卡丹时装大卖,令同行侧目。1993年,回国创立了逸飞工作室的陈逸飞完成了自传性质的艺术影片《海上旧梦—陈逸飞个人随想录》。这是一部部没有故事和对白、画面极具油画色彩的诗化电影。

皮尔·卡丹的“大众化”策略招致众怒,被同行逐出巴黎时装女服辛迪加。皮尔·卡丹不屈不挠,马上使男性时装成为了消费热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