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

第4章

白领是怎样炼成的-第4章

小说: 白领是怎样炼成的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未来的职场决不是靠踏实努力地工作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如果不懂得结合自身其他优势、见缝插针地将自己的各项资源最大化地表现出来,终究会被淹没在变幻莫测的职场风浪中。

职业机器人——职场新一族

很多成功的职业人,如同机器人一样,在经营自己的工作的时候,完全遵从职业需求,他们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积极的职业进取心。但在工作中完全摒弃自我个性和气质,只是如机器人一般接受职业指令,这样不但无法享受工作,还将自己改造成自己并不喜欢的人,这样的职业人,抗挫折能力下降,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迷茫和失去自我|Qī|shu|ωang|。而成为“职业机器人”就不相同。

什么是职业机器人?职业机器人是一群高度专业化和职业化的职业人,对自己的专业操作极为熟悉,而且已经把自己的个性气质和身心完全融合到具体的职责中去,达到忘我的境界。他们对职责范围内事物的反应犹如机器人得到指令的反应,他们的个性、气质与职业个性要求高度融合。职业机器人是职场最得意的人,是工作圈子中的精英,他们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崇拜。许多发达城市已经步入了专业化竞争的态势,职业人士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将直接影响职业人士的竞争力,职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职场上一颗颗耀眼的明星。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

案例:

随身带红笔的“老法师”

Mars在上海新闻界小有名气,在一家综合类报社有五年的编辑工作经验,曾经组织策划过几次大型报道,并获得了好评,被同行亲热地称呼为“老法师”。一次,报社策划有关预防传染病的大型报道,由于几个年轻记者缺乏经验,写出的稿子明显不符合要求,“老法师”从衬衣口袋里掏出红色水彩笔,简单利落,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一篇篇质量上乘的佳作就呈现在眼前。头脑灵敏、行动迅速,被同事戏称为“机器人”。

Mars有这样的一些特点:

守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准时到报社,像机器人一样打开电脑收发电子邮件,去几个常去的新闻论坛逛逛,然后开工干活,每天如此,雷打不动。

个人标志。Mars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一支红笔,灵感来了,就记录在纸上,或者在需要修改的稿件上涂涂画画。

眼睛犀利。稿子中再微小的错误都难以逃过他的眼睛。

思维灵活。开编前会,他会有很多别开生面的点子。

反应灵敏。遇到突发事件他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侵蚀到客户的内心

Alice是一个保险代理人。说到推销保险,在很多人的眼中都可以看到一丝不屑。我想很多人也都有直接将保险经纪人拒之门外的经历,可见保险推销并不易。然而这些在Alice眼中都算不了什么。她不美丽,但极具亲和力。第一次与她接触,看到她灿烂而真诚的笑脸,多疑、防备很轻易地就被她拿下,聊工作,聊未来的打算,聊人生的酸甜苦辣……Alice总能找到对方极为感兴趣的话题。她很快地就能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她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筹划常常能够让对方豁然开朗。她把保险的价值融合到每一次交谈中,不仅仅为推销保险而交谈,而是与对方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起解决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客户都成为了她亲密的朋友,而不仅仅是客户的关系。当然,她也遭遇到不少的失败,但是这些对她而言算不了什么,反而能够激发她更加努力地去面对,去攻克一个个难关。

改变个性成分

Joe是个电脑发烧友,为了玩游戏,他很早就开始钻研电脑技术。大专毕业后也就一直在一家公司做网络技术。由于技术突出,找他帮忙的人很多。前不久,“冲击波”突然袭击,许多公司的局域网系统濒临瘫痪,都纷纷请求Joe的帮忙。接到电话,他第一时间赶到,并迅速解决了问题。这家公司原来请了好几个做网络技术员工,但是都没有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而Joe一来,所有疑难杂症都药到病除。这样的他被人成为“电脑救星”。

眼快、手快、脑快、腿脚快机器人的特征在他身上不一而足。然而这样的职业机器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变就变的,Joe过去也很贪玩,可要想成为一个专业的网络技术人员,他就得牺牲一点个人享乐,改变一些个性基因。

职业要求是引导职业机器人行动的唯一标准,职业机器人是以人作为载体进行系统化运作。而在这一过程中,适当改变个人原始个性与职业要求相抵触的部分,是能够成为职业机器人最重要的因素。

职业机器人拒绝“软弱”

Linda坐在Hagen…Daz靠窗的位子,一边悠闲地品尝着冰淇淋新品,一边欣赏着淮海路上的景致。她今天成为了一名人力资源经理,这是她人生中一大重要时刻,她决定好好犒劳一下自己。她在这家企业已经做了三年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了,回忆走过来的路真是感慨万千。这是一段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她经历了兴奋、疑惑、彷徨、坚定。感情上的困扰曾经让她丧失了为职业奋斗的勇气和信念,性格中的过度依赖性曾经让她怀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现在的工作,但她还是挺过来了,她战胜了自我,事实证明她是一个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经理人。

有人说,个性的锻造和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是职业顾问要告诉职业人:人的成长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为了迎合生存和发展需要去改造、磨练自己的过程,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它是成熟和成功的基础。学做、争做职业机器人就是职业人职业化与专业化的过程,只有职业个性和职业风范尽可能地达到职业的需求,才是职场生涯发展的重要基石。争做职业机器人就掌握了职业成功的先机。

还有人说,没有必要去改变自己的性格,天生的是最好的。已故艺人张国荣也在《我》中唱道:IamwhatIam,每个人都是造物者的光荣。确实,每个人都应该尽情张扬个性,不要让条条框框束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但是也应该看到,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无法坚强地面对人生,性格上的软弱让我们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在对待职业和工作上,人也有惰性,或情绪不稳定,或工作中掺杂了太多的感情因素,有时见树不见林,只看到事物的一方面,有时很难做到胜不骄、败不馁。改变个性中这些不利于人在职业上获得发展的消极和软弱因素是让职业人更加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使职业人获得成功的阶梯,这和张扬个性、走自己的路是不相矛盾的。每个人可以有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但是在对待职业上,他就应该以职业所需的职业个性取代原始个性,让自己的个性和职业要求相一致,艺人有艺人的职业个性,工程师有工程师的职业个性,经理人有经理人的职业个性,他不应该把与职业不相符合的个性因素带到工作中去。而成为一个职业机器人的标志就是学会改变和磨砺自己的个性。

做一个有创造力的职业机器人

做一个职业机器人意味着更加职业化、专业化,这也是中层白领脱颖而出的有效策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主要担负着企业执行者和协调者的角色,高层决策者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靠他们最准确、最有效地实施,同时他们还必须在实施过程中时刻监督任务进展和完成的效果。中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与职业化程度越高就越能胜任他们担负的角色,并在企业的运行中发挥良好的作用,进而取得其职业领域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层白领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程度与其在职业领域的成功是成正比的。有意思的是,目前职业市场对中层白领的选择要求,很大程度上除了原有专业资质和相关经验要求外还有对其职业化程度的理解,通常这种评价方式都将在面试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来。

点评:

每个职业人都会有一个必然的人生轨迹:自然人—职业人—职业生涯的三个历程!自然人更强调自我愿景、随心所欲、情商原始,而职业要求给人格塑型,因此进入职业人里程的时候,个性被压制,是一个痛苦黑暗的时期,而最终职业生涯时期的到来就是在痛苦并快乐着的时候获得。

仅仅成为一个机器人也会成为中层管理人员向高层管理发展的必然瓶颈。因为,仅仅只是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的任务,拥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已经不能满足作为高层决策者的要求。足够的应变能力、创造能力、分析思辨能力、判断和决断能力、风险承担及预见能力才是作为以策略管理为核心工作职责的企业高层经理人的必备条件。而在高度专业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个人风格,由职业个性回归个人个性,由个人对专业的领悟而后创造性的运用才能成为中层管理人员突破发展瓶颈和高层管理人制胜的关键。

二、资格与资质——炼成白领的导火线

看过职场众生相,再来细看他们的职业资质。

别小看资格与资质的区别,一字之差,对职业发展的作用有着很大的不同。

调查显示,有七成以上经验丰富的职场“老人”无法晋升,遭遇职业的七年之痒。与之相反,工作经验在5年左右的人中,有近五成人可以顺利进入企业高层,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如此巨大的反差,本书将通过实际案例剖析其中奥秘。

区分“资格”与“资质”,撑起杆来跳更远

案例:

Mike今年31岁,工商企业管理本科毕业,有着7年的市场管理工作经验。他对日化市场有很好的敏感度和丰富的行业经验。他曾经在南方一家颇有名气的企业做市场部经理,三年时间内将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从排名第三位拉到第一位。但企业文化过于呆板,他觉得受到压抑。正好一家猎头公司为另一家快速消费品外企挖掘人才,他在猎头的帮助下顺利入职。这家公司的企业文化非常人性化。他很快适应并融入进去,在这里,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沟通效率都非常高,让他感觉轻松、满意,最重要的是他的薪水也增长了近一倍。但是,Mike在这家单位工作快两年了,他的职位一直没变,这是最让他不如意的地方。他不是没有争取过,上司对他的工作也十分肯定,且不说,他带的团队的业绩一直保持领先,按照“风水轮流转”的规则,轮也该轮到他了,事实上他的职位一直是雷打不动的。这一点,最让他想不通。为此,他开始寻找一些跳槽的机会,也试着投递了一些简历,让他十分尴尬的是,基本没有十分理想的职位。本来有一个CEO职位,但在双方沟通之后,却不了了之。Mike不明白到底是哪方面的原因束缚了他的发展。最让他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些比他年轻的人,有了高学历拿了一个什么证书就可以做到更高的职位。他有7年丰富的市场经验,这是他最具竞争力的地方,怎么就不能晋升,不能跳高?

案例关键词:

个人与企业文化不符、成绩显著、丰富的经验、无法升迁

Mike的困惑在30岁左右的职业人中非常普遍,一般他们都有6、7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本科学历,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此时他们的职业需要进一步发展,需要突破,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无法突破瓶颈。

为什么他们的工作经历和经验会成为职业发展的“赘肉”,成为跳高的“累赘”。这和人们的认识完全不同,很多人都以为,随着职业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丰富,更容易晋升,更容易跳上高位。事实并非如此,他们发现自己跳来跳去,都在同一级别上转悠,更有甚者,由于跳槽策略问题,很多人越跳越不如从前,令人无比懊恼。像Mike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

这其中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呢?根据职业顾问多年私人职业规划经验,对个人生涯发展总结出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职场中人跳槽支招。

“你有什么资格”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你有没有资格做到这个职位?”,其实这句话包含很多意思,有时候做一个职位,不但要看你有没有资格,还要看你有没有这个资质,资格和资质是这句话两个重要的内涵。

所谓资格,通俗的说是你有没有做过,知不知道这一工作的流程,有没有经验。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经验,首先是让别人知道你可以做,然后是你可以做好,这样你才算是具备了申请这一职位的资格。

所谓资质,就是说你懂得其中的理论,知道更高明的办法,但你不一定做过。说明资质最好的证明是你有相关的证书,或者你拥有更高的学历。

资质规律VS资格规律

对研究型和专家型工作,低端职位中,企业更看重你的资质,你需要有相关学历和资质证书,这是此类人才进入该职位的一个门槛。而进入高端岗位刚好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