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幕挥型ü看獾目蒲Р庞锌赡堋0乩锟死帐且晃磺坑辛Φ难菟导遥淮油季拥诘碌闹髦校颐强吹剿杂诠液退娜嗣裼卸嗝瓷羁痰娜鲜丁F章尢└昀灿凶藕桶⒛强巳昀拿耍罄匆脖恢鸪鲅诺洹�
(当他七十(或九十)岁时他在到西西里去的航行途中淹死了。)
他被判决逐出雅典的原因,是他有一部著作,开头写道:“关于神灵,我不能够知道他们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因为有许多东西阻碍我们得到这种知识,一则是这件事暧昧不明,再则是人的生命如此短促。”
这部著作也在雅典公开地焚毁了;这是(据我们所知)第一部根据政府命令焚毁的书。
①
普罗泰戈拉不像别的智者那样只是一个教育人的教师,他也是一位深刻的、彻底的思想家,一位对那些十分普遍的根本规定有所思考的哲学家。他是这样表述他的认识中的主。。。
要命题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存在的,。。。
不合乎这个尺度的就是不存在的。“
②这是一个伟大的命题,
①“第欧根尼。拉尔修”
,第九卷,第五一——五二节;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九卷,第五六节。
②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五页)
;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
:第一卷,第三二章,第二一六节。
…… 32
一 普罗泰戈拉92
它的意思一方面是说,要把思维认作被规定的东西、有内容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思维也同样是能规定、能提供内容的东西;这个普遍的规定就是尺度,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价值的准绳。
普罗泰戈拉宣称人是这个尺度,就其真正的意义说,这是一句伟大的话,但是这句话同时也有歧义,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一)每一个就其特殊个别性说的人,偶然的人,可以作为尺度;或者(二)人的自觉的理性,就其理性本性和普遍实体性说的人,是绝对的尺度。照前一种方式了解,就无非是自私,无非是自利,中心点就是主体及其利益——(即使人有理性的方面,这个理性也是主观的东西,也是“他”
,也是人)——;可是这正是坏的意义,正是人们借以对智者们作主要谴责的歪曲,说他们根据人的偶然目的,把人设定为目的,——说在他们那里,就其特殊性说的主体的利益,没有与就其实质合理性说的主体的利益区别开来。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那里也提出过同样的命题,不过加了进一步的规定;在他们那里,人是尺度,是就人是思维的、人给自己提供一个普遍的内容而言。
因此在这里说出了一个伟大的命题,从现在起,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个命题旋转。
哲学的向前进步的意义即在于表明:理性是一切事物的目的;哲学的这种进步给了这个命题以解释。它更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因此绝对采取了思维着的主观性的形式,这一形式特别在苏格拉底那里突出地表现出来。人是万物的尺度,——人,因此也就是一般的主体;因此事物
…… 33
0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对我们的认识而存在的,——意识本质上乃是客观事物的内容的产生者,于是主观的思维本质上是主动的。
这个观点一直流传到最新的哲学;康德说,我们只认识现象,就是说,凡是对我们表现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只应当从它与意识的关系中来看,而不应当离开这个关系来看。
第二个环节更加重要。
主体是能动的,是规定者,产生内容;现在问题是:那么,内容怎样进一步得到规定?它究竟是被限制在意识的特殊性上,还是被规定为独立存在的共相?神,柏拉图的善,乃是思维的产物,乃是由思维建立起来的东西;其次,它也是自在自为的。我只承认那就其内容说是普遍的东西为存在的、固定的、永恒的;这样一种东西虽是我所建立的,但却也是自在客观普遍的,不是我所建立的。
普罗泰戈拉的命题中所包含的进一步规定,他本人以后作了很大的发挥。普罗泰戈拉说:“真理(尺度)是对于意识的现象。”
①“没有任何东西是自在自为的单一,”
②或者是自同的,独立的;一切都只是相对的,它之所以为它,只在于它对意识的关系中,——都只看它对另一个东西怎样,这另一个东西就是人。他援引了一些琐屑的例子(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也是一样,他们在这些例子中坚持反思的方面)
;这个解释就表明在普罗泰戈拉的心目中,确定的东西并不是被理解为
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七卷,第三八八节;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五——一九六页)。
②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七页)。
…… 34
一 普罗泰戈拉13
普遍,并不是被理解为自身同一者。普罗泰戈拉表述这种相对性时所采取的方式,在我们看起来是有些琐屑的,它乃是属于反思思维的最初萌芽阶段。这些例子特别是从感性现象中采取来的:“在一阵风吹来时,有些人冷,有些人不冷;因此对于这阵风,我们不能说它本身是冷的或是不冷的。”
①因此冷和热并不是什么存在着的东西,而只是根据对一个主体的关系而定;如果风本身是冷的,则它必须对主体永远产生冷的效果。又如:“这里有六颗骰子,我们在旁边再放上另外四个,我们会说原来的骰子比后放的要多些;如果在旁边放上十二个,我们便会说,原来的六个是少些。”
②由于我们对同样的数目可以说多又说少,所以多和少只是一个相对的规定;因此所谓对象(共相)只是存在于表象之中作为意识的对象。
这意思正如这话所表达的:“因此一切都只有相对的真理,”
③相反地,柏拉图考察一和多时,不像智者们那样用不同的观点,而是用同一的观点。
“对于健康人显现的事物,并不是自在的,而是对于健康人如此;对于病人、精神错乱的人显现的事物,是对于病人和精神错乱的人如此——我们不能说,这些事物对后面这种人所显现的样子便不是真的。”
④
我们觉得把这种说法称作真的也是同样地不合适:(一)
存在物诚然与意识发生关系,但却不是与意识中的固定的东
①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二页(柏克尔本第一九六页)。
②同上书,第一五四页(柏克尔本第二○一页)。
③塞克斯都。恩披里可:“反数学家”
,第七卷,第六十节。
④柏拉图:“泰阿泰德”篇,第一五九页(柏克尔本第二一二页)
,见各处。
…… 35
2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西发生关系,而是与感性知识发生关系;(二)这个意识本身是一种状态,也就是说,本身是一种变动不居的东西。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说:“客观存在是一个纯粹的流,它本身不是固定的和确定的东西,它可以是一切,并且对于不同的年龄、以及对于醒和睡等等其他状态是不同的东西。”
①柏拉图②关于这一点还更提出说:“白、热等等,凡是我们对事物所说的一切,都不是自为的;反之,它们是为我而存在的,因此眼睛和感觉是必要的。有了这种相互运动才使白产生;在这种相互运动中白并不是物自身;这里有的乃是一只能看的眼睛,或一般的视觉,它决定了白色的视觉,热的感觉等等。”热、颜色等等本质上确乎只是存在于对另一个东西的关系中;但是表象作用(精神)把它自己分裂成自己和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切都是与它相对的。这种客观的相对性可以更清楚地表述如下:“如果有自在的白,那么它就是产生白的感觉东西;它就是能动的东西或原因,相反地,我们则是被动的、感受的东西。然而一件应当能动的东西,除非与被动的东西(一道)发生关系,就不能是能动的;同样地,被动的东西也只存在于对能动的东西的关系中。(因此被动与能动是相对的。)
因此当我说某个东西有某种特性时,这种特性并不是本身便属于这个东西,而完全是存在于对别的东西的关系中。
因
①塞克斯都。恩披里可:“皮罗学说概略”
,第一卷,第三二章,第二一七——二一九节。
②“泰阿泰德”
篇,第一五三——一五七节(柏克尔本第一九九——二○六页)。
…… 36
一 普罗泰戈拉33
此没有一件东西是自在自为地具有某种性质,如同它显现的那样;而真理正好只是这个显现。“现在我们的能动性、我们的规定作用就是这样的。康德的现象不是别的,就是在我们外面有一个刺激,一个X,一个未知物,这个东西通过我们的感觉,通过我们,才取得这些规定。虽然有一个客观的根据,使我们说这是冷的那是热的,我们诚然也可以说,冷和热自身之中应该有差别;但是冷和热却只是存在于我们的感觉之中,万物的存在也都是这样的。这一切都是思维的范畴,都是我们感官或思维的能动性的规定;所以经验被称为现象,它是相对于我们,相对于别的东西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应当把握的正是这个统一的、贯穿的共相;这个贯穿一切的东西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谓必然性,正是我们应当带进意识的。
我们看到普罗泰戈拉是具有伟大的反思的。这是对于意识的反思,这种反思在普罗泰戈拉本人那里进入了意识。但是普罗泰戈拉所达到的只是现象的形式,以后的怀疑论者们又重新采取了这种形式。显现并不是感性的存在;当我说它是显现的时候,我就正是宣布了它的不存在。
“现象就是真理”
,这话显得十分自相矛盾;似乎在这里说了正相反对的话:(一)没有自在的东西,如它显现的那样,以及(二)它是真实的,如它显现的那样。然而不能把客观的意义给予那实证的、真实的东西,譬如说,这是自在的白,因为它是这样表现的;只能说,只有这个白的显现是真实的;现象正是那扬弃自身的感性存在,——也正是这扬弃自身的运动。把它理解为共相,则它既处在意识之上,也处在存在之上。世界之为现象,并非由于它是对于意识而存在的,亦即它的存在只
…… 37
43哲学史讲演录 第二卷
是一个对于意识的相对存在:它的存在也同样是现象。
一般说来,意识的环节是被指出来了;在意识环节之外,那发展了的共相还具有否定性的“为他存在”的环节;这个环节现在出现了,必须加以肯定。但当它是单独的、孤立的时候,它乃是片面的:“存在的东西,只是相对于意识而存在,换句话说,一切事物的真理,乃是一切事物对于意识和在意识中的现象;”
“自在存在”的环节也同样是必要的。
二 高尔吉亚
这种怀疑论通过高尔吉亚达到了一个更大的深度。高尔吉亚生于西西里岛雷昂丘城,是一个很有教养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时候,于第八十八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二年(公元前四二七年)
,亦即柏里克勒死后数年(柏里克勒死于第八十七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四年)
,为他的母邦派遣到雅典;(这是根据第欧多罗。西古鲁十二卷,第一○六页,不是引证图居第德。
①)当他达到了目的之后,他还游历过许多希腊城市(贴撒利的拉里萨)
,在那些城市中教授过门徒;因此他除了得到很大的财富以外,还得到了很高的景仰,一直到他活过百岁死去。据说他是恩培多克勒的一个门徒,他也知道爱利亚派;他的辩证法采取了爱利亚派的方式,——在亚里士多德讲到他的那一卷只流传下残篇的“论塞诺芬尼、芝诺和高尔吉亚”中,保存下了他的辩证法,在这卷书中,亚里士多德把他与爱利亚派放在一
①提德曼:“恩辩哲学的精神”
,第一卷,第三六二页。
…… 38
二 高尔吉亚53
起讲。塞克斯都。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