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天地师魂 >

第34章

天地师魂-第34章

小说: 天地师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么是你?汉主任!”白玉霜很瞧不起他。

    “我,我检查检查这棚子的质量,看看蛇能不能钻进去害王老师?”汉向明急中生智地说。

    汉向明知道这群姑娘人多势众就灰溜溜地骑马离去。藏槐花、白玉洁、蒙雪莲、藏之帆等姑娘先后拥进棚子,手里握着镰刀。

第048章沙稻试验大丰收(3)() 
王金山看这阵势赶忙解释:“大家别误会,方圆是吃蛋噎着了。”

    方圆也红着脸说:“王老师是救我。”

    “什么啊?我们早知道你俩在棚子里聊天。玉洁姐不让我们打搅你们,就去地里了。”藏槐花说。

    “我不是昨天通知大家了,怎么才来啊?”方圆问道。

    藏之帆说:“方圆姐,是你误会了。我们早就收割了一阵子,见有人围着棚子转,就跑过来想教训臭…………男人!”

    “你们早割了一阵子。”方圆拽着白玉洁的手臂说。

    “都日红大半边了,姐妹们还不来?白玉洁把刚来时听到的话重复了一遍,棚子里哄堂大笑。

    “走!走!我们收稻子去!”王金山招呼大家,“今天,我管饭,想吃什么,让白老板送最好的饭菜!”

    “饭菜就免了!这么好的稻子,每人发一捆回家做种子。”藏槐花喊。

    “我们回家吃方便。”

    “给我们种子。”

    “还要人——指导呢。”方圆的话又博得一阵喝彩。

    “种子要给,饭要吃。”王金山喊。

    “要不要蛋啊?”又一个姑娘喊道。

    天更高更蓝,稻田里真是一副丰收的图画。看,姑娘们挥舞着手里的镰刀,大片大片的稻子变成一捆捆扔在她们的背后。

    方圆和蒙雪莲就在王金山的左右,时而在前面偷着帮王金山割一会儿。

    王金山加快速度跟上方圆,问道:“帮我找一台打谷机,最好是柴油机能带动的。”

    “现在没有了。自从联产承包,好几个村里的,闲着用不着都当废铁卖了。”方圆一边收割一边说。

    “要不让我大姐去卧虎镇问一下?”蒙雪莲也跟了上来。

    “卧虎镇都忙着呢。”王金山有些失望。

    方圆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建议:“好多家还有脚蹬的打稲机。你可以把稻子分下去,等打好了再把稻粒收回来。可就是有一点,这稻子太高产了,好多人容易偷留种子,咋办?”

    偷留种子?王金山心里暗喜,他要的就是这种结果——把沙稻推广给村民播种,早日脱贫致富。

    不知道什么时候,汉大伯、汉二叔也领着乡亲们来到田里收割,看着这个丰收的景象,想起当初王金山给他们的承诺,乐得笑呵呵的。还不到晌午,这片犹如洒满金子一般的稻田就被收割成了一片稻茬地。

    “各位父老乡亲,谢谢您们。”王金山面对大家无比欣喜地讲:“我王金山何德何能让大家在百忙中来帮忙。下一步就是打稻子,听说你们家里有脚踏的打谷机。我想请各位把稻子带回家把稻粒打下来。我不会让你们白干,我会按当地工资的两倍请大家帮忙。如果想要种子为了明年播种,也可以。”

    夜幕悄然来临,人们将稻子装上了马车。六匹马儿拉着六辆沉甸甸的稻子回家。马蹄声声,笑声阵阵,大地上的一切都沉浸在秋天丰收的喜悦之中。

    王金山说:“只是这晒谷场和打谷机”

    方圆打了个包票:“放心吧,金山哥。我去求老爹!”

    晒谷场是神母槐和一片树林之间的一块空场,有二三十亩地的样子。由于今年的喜雨来的晚了一些,整个大槐镇方圆百里几乎绝产,就连谷子也不过打了点种子。幸亏,汉向阳接受王金山补种的建议,虽然红薯秧未爬到沟底,大豆秸不过烟袋杆子高,但土里的红薯比往年要大,豆荚比往年饱实。最重要的是王金山的直播沙稻获得了高产。

    人们赞许着王金山、议论着收成往晒谷场上走去。

    晒谷场上响起被太阳一晒斑斑驳驳的似悠扬的琴声。顺着这琴声成千上万的豆子仿佛一个个金娃娃蹦到操场上玩耍。王金山的沙稻在方圆等乡亲们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打稻穗的任务,汉大伯等老年人忙着扬场,方圆等姑娘们忙着装袋子,刚过午活儿就结束了。

    “王老师,你看,稻子打下来了。是不是”汉大伯打探王金山的承诺。

    王金山想起租地时对农民的承诺,满口应允:“稻子都装好了,一亩地给你们三袋稻子,不少吧。”见大家点头称是,又说:“如果嫌少,我可以不给你们沙稻,成倍的付给你们一般的稻谷。”

    “我们就是想明年也种沙稻。”汉二叔说。

    “只是我们不懂得技术。”汉大伯补充说。

    王金山看机会来了,兴奋地说:“如果想种沙稻,我免费教你们技术。”

    “谁不要沙稻啊?这么好的事!”汉大伯说。

    这时候,王金山听到有人很后悔地说:“替人家交了提留,现在分这么多粮食,还是好种子。明年有机会,我把地给他。”

    “摸起被子明了天。”又一个村民后悔。

    王金山和这二位村民攀谈了几句,讲到:“孩子们上学想吃豆腐,可我们没有黄豆啊!我想没领到沙稻种子的,可你拿黄豆换稻子,我们二斤稻子换你们一斤大豆,怎样啊?”

    乡亲们自然乐意跑回家抱回来黄豆。王金山也不在乎多给村民几斤,估摸着和百姓交换了。

    村民们扛着沉甸甸的沙稻要走,汉向明背着黄豆过来了,他无脸面和王金山交换,就和一村民打交道:“我拿一斤黄豆换你们一斤半稻子。”

    村民们以为他再开玩笑,有的说:“您是村主任,找王老师吧,他敢不给你面子?”

    汉向明非常要面子,想找个借口让王金山白送他,问:“今天可是周一啊!”

    “今日的课,本周六补,我已经向马校长和汉副镇长请示了。”王金山告诉他。

    汉向明又找了另一个借口:“百姓把孩子送给你是学习的吧。”言下之意,你王金山雇佣学生为自己劳动。

    “没一个学生吧。这个你妹子可以作证。就算有学生参加,也是劳动实践。这一片涝洼地是学农基地,收入是学校的,自然他们有劳动的义务。”王金山见汉向明默默无语,就把方圆喊过来,问:“除了我们留下的明年的种子,还有多少?”

    方圆明白王金山的意思,果断地说:“没有了!”

    “想办法给村主任半袋,但要二斤大豆换一斤。”王金山有意为难汉向明。

    汉向明那受过这样的嬉闹,但想到槐边拿重金卖王金山的沙稻,只好答应了。

    王金山接过汉向明的黄豆垫了垫,又倒出半袋子沙稻给汉向明:“给你了,只会多不会少。”

第049章沙稻试验大丰收(4)() 
等汉向明扛着一袋子沙稻走了,王金山把从汉向明换来的黄豆给了方圆,说:“今天下午让大家吃一顿豆腐。”

    “豆腐,鲜嫩的豆腐!”汉向前先跑了出去大喊,接着汉向来也跟着出去,一边大喊,“学校要吃豆腐了!”一边去追汉向前。

    豆腐,五六十年代是一个吃不到豆腐的时代,豆腐几乎和龙一样,成了一种神话。在八十年代的大槐镇,豆腐已经放在人们的饭桌上,也是迟到的事情,所以,孩子们自然手舞足蹈、奔走相告。

    方圆早就做了准备,天还没亮拿了自家的黄豆浸在水里,那水是从大槐树下神母泉用肩挑来的,据说这泉水做成的豆腐不仅出得多,而且比别处水做的豆腐鲜嫩解馋。

    方圆回到汉家见黄豆被泡得泡胀变软了,就套上马拉着石磨盘磨豆浆。那马儿被蒙着双眼,很认真地围着道旋转;方圆负责往石磨里添加黄豆,跟着马儿走了一圈又一圈。

    汉向明来了,对方圆说:“路上,听向来、向前喊豆腐,我就想王老师怎么教的孩子,小小年记想着女人的豆腐来!”

    “说什么话啊?也没见驴放臭屁哪来的臭味啊?”方圆一语双关地骂道。

    汉向明脸皮厚实,眯缝着眼笑道:“姐夫误会了,看来他们说的是黄豆做的豆腐。”

    “王金山就是想犒劳大家。”方圆不想和他计较。

    汉向明说:“王金山是学校的老师,你又不是,凑这热闹何苦啊?”

    “我愿意!”方圆继续忙活。

    汉向明嗤笑说:“人哪!就如同磨道里的牛马,总也逃脱不了劳作的命运,在一个又一个怪圈里奋斗一生。只有那些不甘心一辈子当牲口的马,上了战场,成了骏马。”

    “只要努力总有收获。也正像这磨盘一样,虽然分不清哪是起点,哪是终点。当磨槽里堆满白花花的豆料的时候,那种劳作收获的喜悦只有劳动者才能体会到。”方圆填过了最后一勺黄豆准备收拾。

    汉向明在大槐树下转了几圈回到做豆腐的地方,方圆过滤豆浆,那胸前也顺着布袋子一颤一颤的,令人着迷。汉向明的眼神都集中到那里上了。

    “帮我拉一会儿风箱。”方圆喊道。

    汉向明为了讨好方圆就过来拉风箱,随着希里呱嗒的风箱声,他的身体前俯后仰,那风箱杆滑滑的进进出出

    方圆按着透水的豆腐布缓缓的、轻轻的将豆沫过滤掉,这时候,黄豆里的蛋白质团粒被水簇拥着不停地运动,仿佛跳起了集体舞,却聚不到一块儿,这样就形成了“胶体”溶液。

    “太累了!有劲使不出。”汉向明擦着额头的大汗。

    “那你换一下。”方圆把豆浆包交给汉向明去拉风箱。

    汉向明斜着眯缝眼看着方圆,双手捧着豆浆包,仿佛捧着她的馍,有一种温温的、软软的、鼓鼓的美妙

    方圆看得清清楚楚,担心他着了魔,就催他,“要注意火候,点卤了。”

    点卤主要用盐卤,它能使分散的蛋白质团粒很快地聚集到一块儿,成了白花花的豆腐脑。

    汉向明说:“我怕点不好。”汉向明去和方圆交换,让方圆来点卤水。在和方圆交换的时候,汉向明有意去触她胸前温柔的地方。

    方圆瞪了他一眼,说:“拉风箱也是技术活儿,进进出出要均匀,不偏不倚,风箱拉偏了,杆就磨偏了,就到不了火候。”

    “比你点卤好多了。”汉向明拉着风箱。

    汉府不是普通人家,逢年过节、重大红白事都要做几盆豆腐。方圆说:“我从小就不像大家闺秀,经常到厨房里帮着做饭。这点卤的活儿,卤点多了,豆腐很硬;卤点少了,压不成块儿,白搭上几盆黄豆;只有点得恰到好处,才不软不硬,恰到火候”

    汉向明被她的话点燃了,他笑嘻嘻地说:“我觉得这拉风箱和做男人一样。”

    “你又想歪了。我是你妹子!”方圆拿锅盖盖好。

    约三五分钟,豆腐花成,方圆将它舀到豆腐盒里。白嫩嫩的豆腐花颤悠悠地挤在方盒中,象一个白胖胖的孩子,十分可爱。

    汉向明馋得从豆腐的边沿上铲了一块,放些葱和辣椒,拿起一块煎饼先清润一下喉胃。

    方圆想起了王金山,取了一块用薄膜袋包好,怕凉了不好,就包好揣进怀里去村委找王金山。

    方圆一进门就把外衣扣解了,喊:“香嫩的豆腐!温热的豆腐!快吃吧,金山哥。”

    王金山走近她的身旁,心痛地问:“没烫着吧。”王金山来大槐镇的日子,豆腐的鲜美成了一种奢侈和规矩,豆腐可以走上祭桌和宴席,就是走不进一日三餐。家里来客人的时候,用黄豆换点豆腐那是给客人留用的,这是规矩。能吃上客人舍不得吃而留下的豆腐也成了大槐镇人一生的快事。真没想到今日能吃上方圆亲自做成、用馨香的怀揣过来的鲜嫩的豆腐。

    方圆没把王金山当外人,喊道:“人家都烫伤了。”方圆的脸上红晕泛起,她突然想到自己是一位少女,忙把豆腐递给王金山,转过身去。

    王金山虽然没有见着她的那对豆腐,但已经意识到那滚烫的豆腐一定烫着她的豆腐了——通红通红的一片,活着起水泡了。

    “王金山,你出来!”汉子麟站在门外大喊。

    汉子麟直呼其名,王金山知道不是好事,但又不能回避,就走了出去,时刻准备着汉子麟的问责。

    “王老师,我念你对乡亲们和学生的好,我派上村民帮你割稻子,提供你的打谷机,腾出打稲的晒谷场。”汉子麟先说他对学校的支持,接着生气地问道:“可你身为人民教师,还是一校之长,都做了些什么啊?”

    王金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您说的什么意思啊?这些日子我忙完教书忙沙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