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

第19章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第19章

小说: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公式(1)不是一个三段论。

    同理,下面的形式:(2)

    如果A属于所有B并且B属于无一C,则A属于无一C,也不是一个三段论,因为前提被与前面的相同词项所确证,但结论“动物属于无一马”或“没有马是动物”是假的。

    由(1)和(2)的假可知不能从已给定的前提中得到否定的结论。

    从它们也不能得出肯定结论。

    例如其次一个三段论形式:(3)

    如果A属于所有B并且B属于无一C,则A属于有些C。

    对于A、B和C,有值(亦即具体词项)确证前提而不确证结论。

    亚里士多德也举出了那样的词项:以“动物”代A,“人”代B,“石头”代C。

    于是前提被确证了,因为“所有人都是动物”和“没有石头是人”都是真的,但结论“有些石头是动物”明显是假的。

    因此,公式(3)不是一个三段论。

    最后一个形式:(4)

    如果A属于所有B并且B属于无一C,则A属于所有C,也不能是一个三段论,因为对于上面所举的词项来说,与前面一样,前提被确证了,而结论“所有石头都是动物”

    没有被确证。

    由以上所述得出:从前提“A属于所有B”与“B属于无一C”的组合中,无论什么结论(当A为结论的谓项、B为结论的主项时)

    都不能推出。

    这个前提的组合对三段论是无用的。

    这个排斥的过程的主要之点是找出一个真的全称肯定命题(像“所有马都是动物”)和一个真的全称否定命题(像

…… 114

    201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

    “没有石头是动物”)

    ,两者皆与前提相容。

    这种说法,例如说,只找出对某些词项来说是真的全称肯定陈述,而对另一些词项来说是真的特称否定陈述,是不够的。

    这个意见是由亚历山大的老师黑尔米鲁斯以及某些老的逍遥派学者们提出,并被亚历山大正确地驳斥了的。

    ①这又一次地证明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排斥的思想没有被恰当地了解。

    三段论形式(1)—(4)被亚里士多德排斥是基于有某些具体词项确证前提而不确证结论。

    然而,亚里士多德也还知道另一种对于排斥的证明。

    在研究第二格的三段论形式时,亚里士多德一般地说:在这个格中无论是两个肯定前提还是两个否定前提都不能产生必然的结论,接着他这样继续说:“令M属于无一N,并且不属于有些X。

    则对N来说,属于所有X或属于无一X都是可能的,属于无一的词项:黑色,雪,动物。

    属于所有的词项不能找到,如果M属于有些X并且不属于有些X的话。

    因为,如果N属于所有X而M属于无一N,则M将属于无一X;但已假定它属于有些X。

    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举出词项,而证明必须从特称前提的不确定的性质着手。

    因为,由于M不属于有些X是真的(甚至,当它属于无一X时,这也是真的)

    ,而且因为如果它属于无一X,一个三段论就是不可能的,很清楚,二者中的任一个都是不可能的。“

    ②

    ①亚历山大89。

    34—90。

    27,黑尔米鲁斯的话被引述于89。

    34:“黑尔米鲁斯说:‘从一个同样的前提组合能够得出矛盾的结论;那样的结论是完全能够合理地得出的,而不是用最坏的和非三段论方式得出的。

    它们是能够彼此不相容的。

    ‘“

    ②《前分析篇》,i。

    5,27b12-23

…… 115

    20。排斥的形式A                                                               301

    这里,亚里士多德以举出具体词项的办法开始排斥的证明,如第一个例子。

    但接着他破坏了他的证明,因为他不能找出具体词项能确证前提“M属于无一N”与“M不属于有些X”

    ,而不确证命题“N不属于有些X”

    ,倘若不属于有些X的M,在同时又属于有些(其它的)

    X的话。

    理由在于:从前提“M属于无一N”与“M属于有些X”

    ,由Festino式得出命题“N不属于有些X”。

    但当M不属于有些(其它的)

    X时,M应属于有些X并非必然的;M可以属于无一X。

    确证前提“M属于无一N”与“M属于无一X”而不确证命题“N不属于有些X”

    的具体词项能够容易地挑选出来,并且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排斥带两个全称否定前提的第二格三段论形式时,找到了它们;所需要的词项是:M——“线”

    ,N——“动物”

    ,X——“人”。

    ①相同的词项可以用于反驳这个三段论形式:(5)如果M属于无一N并且M不属于有些X,则N不属于有些X。

    因为前提“没有动物是线”是真的,而第二个前提“有些人不是线”也是真的,因为“没有人是线”是真的,但结论“有些人不是动物”是假的。

    无论如何,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用这个方式完成他的证明,②因为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如果

    ①《前分析篇》i。

    5,27a20,“当M既不表述任何N也不表述任何X时,一个三段论是不可能的。

    表示属于的词项是线,动物,人;表示不属于的词项是线,动物,石头。

    ②亚历山大完成了这个证明,8。

    12,“表示N属于所有X的词项为M——线,N——动物,X——人。

    线不属于任何动物,并且不属于有些人,因为它并不属于任何人,所以动物属于所有的人。“

…… 116

    401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

    具有全称否定前提的形式:(6)如果M属于无一N并且M属于无一X,则N不属于有些X。

    被排斥了,(5)也必定被排斥,因为如果(5)成立,有着一个比(5)强的前提的(6)

    ,也必定成立。

    现代形式逻辑,就我所知,没有使用“排斥”作为与弗莱格的“断定”相对立的一种运算。

    “排斥”的规则还没有听说过。

    在上述亚里士多德证明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陈述下面的规则:(c)如果蕴涵式“如果α,则β”被断定了,但后件β被排斥,那么前件α必定也被排斥。

    这条规则不仅当(6)被排斥时可应用以排斥(5)

    ,而且当(1)被排斥时,也可以应用以排斥(2)。

    因为从一个E前提,得出一个O前提,而如果(2)是真的,则(1)必真。

    但如果(1)被排斥,则(2)必定被排斥。

    排斥的规则(c)

    相当于断定的分离规则。

    我们可以认为排斥的另外一条规则相当于断定的代入规则。

    它可以这样构成:(d)

    如果以α代β,而且α被排斥了,则β必定也被排斥。

    例如:假定“A不属于有些A”被排斥了;则“A不属于有些B”必定也被排斥,因为,如果第二个表达式被断定,我们就可以用替代从它得到第一个表达式。

    而第一个表达式是被排斥的。

    这些规则中的第一条是亚里士多德早已知道的,第二条则是他所不知道的。

    如果已有某些形式被排斥,这两条规则均可使我们排斥另外一些形式。

    亚里士多德排斥某些形式是借

…… 117

    21。一些未解决的问题A                                                           501

    助于具体词项,如“人”

    ,“动物”

    ,“石头”。

    这个处理是对的,但它往逻辑中引入了与它并无密切关系的词项和命题。

    “人”

    和“动物”都不是逻辑词项,而命题“所有人都是动物”并非逻辑断定命题。

    逻辑不能依赖于具体词项和命题。

    如果我们要避免这个困难,我们必须从公理上排斥某些形式。

    我发现如果我们从公理上排斥以下两个第二格的形式:(7)

    如果A属于所有B并且A属于所有C,则B属于有些C和,(8)

    如果A属于无一B并且A属于无一C,则B属于有些C。

    那么,所有其它形式可以借助于规则(c)

    和(d)

    而加以排斥。

    21。一些未解决的问题A亚里士多德的非模态三段论系统是一个四常项的理论,这四个常项可以由“所有——是”

    ,“没有——是”

    ,“有些——是”与“有些——不是”来表示:这些常项是二元的函子。

    这两个元由变项表示,并且仅仅以具体的普遍词项为值。

    排除了用单一的、空的以及否定词项等作为它的值,各常项与其元在一起形成四类叫做前提的命题,即“所有A是B”

    ,“没有A是B”

    ,“有些A是B”和“有些A不是B”。

    这系统可以称为“形式逻辑”

    ,因为具体词项,如“人”或“动物”

    ,并不属于它而仅系它的应用。

    这系统不是思维形式的理论,它也不依赖于心理学;正如斯多亚派所正确地观察到的,它与“大于”关系的数学理论是相似的。

    这四类前提借助于两个函子“如果——则”

    与“并且”

    形

…… 118

    601第三章 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

    成这系统的断定命题。

    这些函子属于命题逻辑,命题逻辑是这系统的辅助理论。

    在某些证明中,我们会遇见第三个命题函子,即命题的否定“这不是真的……”

    ,简化地用“非”表示。

    这四个亚里士多德式的常项:“所有——是”

    “没有——是”

    ,“有些——是”

    ,和“有些——不是”

    ,与三个命题常项:“如果——则”

    ,“并且”

    ,与“非”加在一起,就是三段论系统仅有的元素。

    这个系统的所有断定命题,对于在其中出现的变项的所有的值而言,都是真的。

    没有一个亚里士多德式三段论是作为带“所以”一词的推论规则而构成的,如像传统逻辑那样。

    传统逻辑是一个不同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系统的系统,而不应当与真正的亚里士多德逻辑搅混在一起。

    亚里士多德划分三段论为三个格,但是他知道并承认第四格的所有三段论的式。

    三段论划分为格没有什么逻辑上的重要性,而仅有一个实践的目的:我们要确信没有漏掉一个正确的三段论的式。

    这系统是公理化的。

    亚里士多德取第一格的头两个式,Barbara与Celarent,作为公理。

    在这两条公理之外,我们还应当加上两条换位定律,因为它们都不能用三段论加以证明。

    如果我们希望这个系统中有同一律:“所有A是A”

    ,我们就应假定它们是公理。

    我们能够得到的最简单的基础,是取常项“所有——是”和“有些——是”为原始词项,凭着它们用命题否定来定义其它两个常项,并设定四条断定命题为公理,即两条同一律和Barbara式与Datisi式,或者Barbara式与DiCmaris式。

    把这个系统建立在仅仅一条公理之上是不可能的,如果“原则”指的是与“公理”相同的东西的话,那么,寻

…… 119

    21。一些未解决的问题A                                                       701

    求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的原则就是一种徒劳的企图。

    “所谓全和零原则”

    ,在这个意义上,也不能是三段论的原则,并且亚里士多德本人也没有那样陈述它。

    亚里士多德将所谓不完全的三段论化归为完全的,即化归为公理。

    这里,化归指的是从公理出发对一个定理的证明或推导。

    他使用三种证明:换位法,归谬法和显示法。

    逻辑的分析表明:在头两类的所有证明中,包含着命题逻辑最基础部分的断定命题,即演绎理论。

    亚里士多德直观地使用它们,但在他之后不久,命题逻辑的第一个系统的创始者——斯多亚派明白地陈述了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