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王侯 >

第20章

王侯-第20章

小说: 王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

    柳朝云抬起头来,眼中已经有两行泪掉了下来,这副样子就是神仙也难以招架,刘渊忙道:“朝云千万勿为此事挂心,你若心属本王的话,就别担心其它,若是连自己钟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这个王爷我也不做了!”

    不管为了慕容清雪还是为了柳朝云,甚至为了自己,太子**始终是自己的心头大患。

    柳朝云这才点了点头,靠在了刘渊的怀中,刘渊本想问问她怎么会和太子拉上关系,不过看到她此刻的模样,实在不忍,只好作罢。

    当日晌午,孟阳过来通报太子已经暗中离开了青阳宫,直奔淮南,刘渊心里舒了一口气,虽然这件事肯定未了,不过至少也可以延迟一下,他还不想在众人面前与太子公然破裂。

    柳朝云还在卧室休息,一直沉默不语,刘渊倒没有了办法。

    太子刚走周曹就兴冲冲地赶来,身后跟着一个清秀的白衣书生,捧着一大叠折子,周曹笑道:“这位是我的掌书记,姓王名峻,秀才出身,现在扬州政务大都由他整理,下官昨夜想了很久,觉得还是在刺史府处理政务较好,所以把他带了过来!”

    王峻面目清秀,生就一对让女人也羡慕的凤眼,看起来书生之气颇重,不过鼻梁高耸,又显得坚定无比,一看便知是精明干练之人,刘渊知道周曹年岁已高,精力有限,政务肯定全部托付给这个年轻人处理,王峻能够有条不紊,定是能手,笑道:“既然周老定要如此,那就将右书房整理出来,让这位王先生处理公事!”

    王峻忙行礼道:“多谢王爷!”在下人的带领下急忙往书房行去,过了片刻才回到客厅。

    早已经有人奉上茶来,三人一边喝茶一边谈些政事。

    周曹道:“王爷明见,扬州乃是旧朝故都,中原文化中心之地,一国之兴,若只论武功,自然失之偏颇,文化十分兴盛也是一项,自古道江南产才子,不过现在的境况倒并不理想!”

    刘渊产生兴趣,道:“周老可否说的详细一点儿!”

    周曹向王峻示意一下,王峻马上道:“禀告王爷,我朝科举分常科和制科,常科每年举行,制科则由皇上下诏才能举行,所以以常科为主,每年各州县都要向尚书省提供乡贡生员,参加进士科的考试,不过我扬州实在寒酸,竟然每年只有一人中试,有时甚至落空!”

    刘渊一愣,人人都说江南文采风流,而又以扬州为最,自己这些日子见的大多也是谈吐不俗之人,才俊之士并不少,为什么在科举这方面却是如此寒酸,对此他并不了解,笑道:“本王不解,江南年轻才俊并不在少数,因何却中不了这进士科!”

    周曹笑道:“并非不能中这进士科,实不愿也,江南确实多才俊之士,但大部分都是望族中人,贫寒之士却少之又少!”

    刘渊点头,这是必然,望族家教极为严格,族中子弟一般都是饱读诗书,贫寒之士想要读书倒很艰难,只是就算如此这些望族的才俊中也该有几人中试,譬如与自己熟悉的风烈永,文采风流,熟读史书,若说连个进士都中不到,实在有违常理!

    周曹看出他心中疑惑,道:“事情关键就在此处,望族中虽然人才辈出,但是这些人却都不愿意参加朝廷考试,也不愿出来作官。”

    刘渊这才明白,原来如此,不过仔细一想,倒也有些道理,这些大族本身就错综复杂,势力庞大,也并无一人在朝任官,加上本身的傲气,自然不肯与那些贫寒之士当朝竞争,若是赢了还好说话,若是输了,脸可以说是丢尽,想到此处,刘渊心里暗笑,自己竟然没有想到这点。

    王峻接着道:“周老所说正是问题关键!扬州虽有中原最大的白露书院,其中足有二千人,但却只收二百名非望族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也是良莠不齐,大多是商家子弟,加上书院对这些学生不甚管教,所以才会造成如此局面,朝廷已经多次责罚本州,前任刺史大人就是因此离任的!”

    刘渊点了点头。

    王峻和周曹对视一眼,似是在观察刘渊的反应。

    刘渊忽然恍然大悟,挺起腰来,仔细地将周曹和王峻打量一番,两人摆明是来给自己下个圈套,所以才会一唱一和,笑道:“周老定不会出这样的主意,看来王先生难辞其疚,想叫本王做些什么,只要本王力所能及,一定照办!”

    周曹见刘渊明白过来,哈哈大笑,王峻虽然满脸通红,但还欣喜异常道:“下官和周老商量,此事唯有王爷才能办成!”

    刘渊心里突然生起一丝感动,王峻和周曹都是真正关心政务民生的人,从中流露出来的感情也分外动人,再想想京城里的勾心斗角,来到扬州之后,他首次感觉到自己能为别人做点儿事,最重要的是这事还是件好事!

第一卷 潜龙勿用第二十三章 扬州大治(上)() 
白露书院位于扬州郊区白露山中,周围清溪茂林,环境分外优雅,书院各种建筑遍布全山,错落有致,恍如一个世外桃源,确实是静心读书的好地方,大门上书“惟淮有才,于斯为盛”(注),确实豪气冲天,天下第一书院的名声响彻南北,并非幸至。

    刘渊在许谨的陪同下一起走进书院大门,许谨笑道:“王爷此来,不知道有多少学生欣喜若狂,现在哪人不知王爷乃是当今第一才子,不仅书法技艺冠绝古今,诗书也堪称经典!能够得到王爷教诲,乃是学生们的幸事!”把刘渊请到白露书院来最高兴的人应该是他,因为白露书院虽然是四大望族合办,但是真正主事的人却是许家。

    旁边李家少主李雪夜笑道:“正是正是,书院闻王爷要来讲学,真是欢声雷动,王爷这边请!”

    刘渊心里暗笑,这次中了王峻和周曹的计策,没有办法才找到四大望族商量在书院增加平民生员的事,本来以为此事较有难度,所以事先慷慨承诺所有平民生员所用学资都有自己来出,哪知许谨等人马上表示同意,只不过有一个附加条件,必须由刘渊亲自至书院讲学三日。

    所以就在许谨和李雪夜的陪同下,刘渊到了这座天下闻名的第一书院,将整座书院参观完毕后,刘渊不禁感叹传言确实非虚,这样的杰作也只有这些江南望族能够做到。而书院的是书楼更是让刘渊眼前一亮,其中藏书多是珍本,急忙让霍烈安排好一切,在书楼里读书为乐。

    白露书院的众多学生早就知道天下第一才子、被封为福王的九皇子刘渊将来书院讲学,次日清晨整个大学堂已经挤的人山人海,无人不想一睹这位王爷的风采,在众人的注目下,一个年轻到让人不敢相信的人走上了讲台,他面目清秀,身材高瘦,脸上带着一个淡定从容的笑容,目光在众人面前扫视一回,道:“刘渊久闻书院风采,今日得以一见,真是三生有幸!”

    众人本以为福王定是位大儒,也许白发苍苍,至少也是中年以上,哪知却是这样一个俊秀的年轻人,甚至比这些学生中大部分人都要年轻,真是令人意外。

    刘渊明白他们心里所想,也清楚文人相轻的道理,继续道:“刘渊来到扬州之前,曾听到一个故事,确是非常有趣,却说江南有位才子,生性风流潇洒,一生不慕虚名,唯以隐居山林为乐,闲时便画画换酒,还作诗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务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诸位以为此人如何!”

    他的问题一经问出,底下众人虽都露出思索的神情,但是却无一人敢起身回答,刘渊当然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王爷身份,目光一扫,见最前面有一白衣书生,笑道:“这位书生文采风流,相貌俊朗,堪称俊秀才子,不知此生用过多少人间造孽之钱!”话音一落,当即引来全场轰笑。

    白衣书生面红耳赤,忙道:“先生明见,学生才质浅陋,那里算得上什么才子!”

    刘渊笑道:“谦虚确为我辈美德,不过若是过于谦虚则将锐气消去,终成一迂腐之人!不妨回答问题,让刘渊看看先生究竟是不是才子!”

    白衣书生露出严肃表情,道:“先生所言之人或许存在,但却是出世之人,不足取也!”

    刘渊点头,这个学生倒并不是虚幻的人,看来还有点儿锐气,道:“愿闻详情!”

    白衣书生道:“我辈当为家国效力,为百姓谋福,若只顾个人之乐,则不免误入歧途!”

    刘渊点头道:“所言有理,天下之兴亡,匹夫有责,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大丈夫所为。”

    底下的学生全部都是精神一震,认真思索这几句话的含义,这才重新打量起这位与自己年纪差不多,却拥有着独特气质的年轻人。

    也就是这一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个字正式被挂在了白露书院的学堂正中。

    春尽之后,初夏已经来了,江南的初夏不似京城那般炎热,刘渊虽然只答应许谨在白露书院讲学三日,不过他自己看到书楼就就不愿意回到刺史府中去了,整日便在书院读书,与众多学生谈诗论文,评解天下大事,过了上一段悠闲的日子,王峻确实是个人才,扬州政务全都由他一人打理,在四大望族的支持下效果明显,刘渊虽然有心提拔他,不过朝廷对封官要求甚多,王峻只是秀才出身,想要再升品级倒是极为困难,所以也就把此事暂且放下。

    白露书院中的青年才俊之士确实不少,都是仰慕刘渊的才气,经过多日相处,有三个人与刘渊相得甚欢,其中之一便是第一次讲学时被刘渊点中的白衣书生,姓冯名景,生性有些腼腆,但是做事却是非常果敢坚决,是决策之才,另外两人分别叫做卫喧,沈雁,也都是一时之选,尤其是沈雁,虽然饱读诗书,却对机械之学大感兴趣,刘渊当然与他情投意合,有心想把一些机械理论教导给他。

    在白露书院一呆就是一月,王峻每十日都要亲自来到书院,向刘渊报告政务,周曹乐得清闲,在长史府算是养老了。刘渊本来也想在书院多呆些时日,不过书楼中的书大半已经读完,柳朝云和田柔两女又在刺史府里独守空房,实在于心不忍,便告别书院众人,搬回了刺史府。

    就算如此,冯景等三人还是不忘时时来到刺史府看望刘渊,有时还会彻夜长谈。

    刘渊这才知道政务之重。

    王峻提议要彻底清查各属县的官吏情况,并提出了调查的名单,刘渊马上派惊魄楼的人下去调查,找来证据,很快就将几个贪官绳之于法,虽然其中有几人也通过关系,想走通太子这条路,不过毕竟是证据确凿,而且刘渊还是直接通过平王将奏折送交给了武帝,**也没有任何办法,扬州吏治为之一清,百姓额手称庆。

    没有想到惊魄楼这个本来是为了对付动魂杀手的组织竟然会成了调查贪官污吏的工具,王峻虽然对刘渊的手段也感到不可思议,因为调查贪官阻挠多多,刘渊竟然轻易就可以达到目标,不过他对这位福王深为佩服,这样只使他更为佩服而已。

    扬州府案又被王峻重新审理一回,平反许多冤案错案,刘渊一一上报朝廷,使数人得以平冤,又使得扬州百姓大声称赞了一回,刘渊这才感觉到能做一个好官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忙让霍烈动用了惊魄楼的力量,在扬州肃清一些黑暗势力,打击地痞恶霸,惊魄落的杀手们大部分胸前都被贴了一个“福王府”标志,这种广告效应确实影响巨大,若非百姓们缺乏想象力,应该会把刘渊当做青天。

    王峻又提出要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充分利用运河的优势,刘渊几乎想都不想地便把四大望族的家主召集到一处,直到四大家主同意帮忙为止。

    时间不过一个月,扬州的政绩已经有目共睹,扬州百姓无不感激刘渊,甚至还送来数块匾额,这样倒使刘渊不好意思起来,自己只是尽力而已。

    不过这一个月过得确实舒坦之极。

    平王特地在武帝面前将扬州政绩大力称赞一回,武帝高兴非常,马上封赏刘渊,并在刘渊的提议下,王峻连升五级,接任周曹成为扬州长史,王峻当然更加忠心买力。

    不知不觉中夏天已经来临,天气有些燥热起来。

第一卷 潜龙勿用第二十三章 扬州大治(下)() 
刘渊正在与田柔在客厅喝茶,谈论珠儿曾经留下来的香片,两人不由感叹一番,王峻突然来到,神色紧张道:“王爷,扬州府出了大事!”

    王峻虽然年纪颇轻,但是很有大将之风,刘渊知道他平时做事不动声色,这回倒是神情紧张,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