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完整版-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
(2)助呼吸发声音:“口唇者,音声之扇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灵枢·忧恚无言》)。口腔也是气体出入之门户,有助肺呼吸和发声音的作用。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脾开窍于口:“脾主口……在窍为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口唇者,脾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脾开窍于口,饮食、口味等与脾之运化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津液上注口腔,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腐熟水谷、输布精微的功能。脾主肌肉,口唇为脾之外候,故脾的生理病理常常从口唇的变化反映出来。
(2)与其他脏腑:“口者,五脏六腑之所贯通也。脏腑有偏胜之疾,则口有偏胜之症”(《罗氏会约医镜》)。口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不仅为脾之窍,而且还与心、胃、肾、肝等有密切关系:舌为心之苗;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经食道,咽而直通于口齿,为胃系之所属;肝脉环唇内,络舌本,其气上通舌唇。所以,口腔的生理病理与心、肾、胃、肝等脏腑也有密切关系。
(3)口与经脉:口腔是经脉循行的要冲,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以及督脉、任脉、冲脉均循行于此。
口齿唇舌,通过经络的运行,与脏腑密切地联系起来,在五脏六腑中,与脾、心、肾、胃、肝更为密切。
'附'咽喉
咽喉,一是咽和喉的总称;二指口咽部。中医古代医籍常咽、喉并称。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
1.解剖形态
咽喉上连口腔而通于鼻,下通肺胃,又是经脉循行之要冲。喉在前,连于气道,合声门称作喉咙,通于肺脏,为肺之系。咽在后,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故曰:“喉……乃肺之系”,“咽者……为胃之系”(《重楼玉钥·喉科总论》)。
咽,又名嗌、咽嗌,古称咽。一指口腔后部,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咽喉者,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灵枢·忧恚无言》)。现代解剖学的咽,可分为鼻咽部(包括鼻后至软腭上部)、口咽部(包括软腭以下至舌骨平面处)、喉咽部(包括舌骨平面以下至环状软骨下缘)。二指食道。
2.生理功能
(1)行呼吸发声音:“喉者空虚,主气息出入呼吸,为肺之系,乃肺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喉为清浊之气,呼吸出入的要道。喉既是呼吸道,又是发声器官。“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会厌者,声音之户也;口唇者,音声之扇也;舌者,音声之机也;悬壅垂者,音声之关也;颃颡者,分气之所泄也”(《灵枢·忧恚无言》)。声音的发出是在肺气的推动下,由喉咙、会厌、舌、口唇、悬雍垂等器官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通利水谷:“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主系,乃胃气之通道也”(《重楼玉钥·喉科总论》)。咽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的必经之路,也是呼吸道中联系鼻与喉的要道。咽是消化和呼吸共用的器官,通利水谷为其主要生理功能。故曰:“咽与喉,会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作用各异。喉以呼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咽物,故咽气通于地;会厌与喉上下以司开阖,食下则吸而掩,气上则呼而出。……四者相交为用,缺一则饮食废而死矣”(《儒门事亲·卷三》)。
3.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喉为肺系:喉是呼吸的门户和发音器官。肺主声,声音出于肺而根于肾。肺的经脉过喉,故喉的通气和发音与肺有关。肺主气,声由气发,所以声音的产生与肺的生理功能有关。又肾脉挟舌本,肾精充足,上承会厌(会厌为声音之门户,肺的经脉亦通会厌),鼓动声道而出声。所以说,肺为声音之门,肾为声音之根。总之,中医学认为声音的产生与肺肾有关。如果肺有病变,不仅可使喉咙通气不利,而且还可使声音发生变化,如声音嘶哑或失音。客邪壅肺者,为“金实则无声”,其证属实。肺气虚弱,肺阴不足,为“金碎则无声”,其证属虚。
(2)咽为胃系:咽为胃系之所属,与胃相通,是水谷之通道。故胃气健旺,咽的功能正常。若胃腑蕴热,则咽部出现红、肿、痛的病理变化。“凡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血证论·咽喉》)。“胃经受热,胃气通于喉咙,故患喉痈”(《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脾与胃互为表里,足太阴脾经络于胃,上挟咽喉,故咽喉与脾也有密切关系。“脾胃有热,则热气上冲,致咽喉肿痛”《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五》。由于脾胃疾病多反映于咽喉,故有“喉咙者,脾胃之候也”的说法。
(3)咽喉与其他脏腑:肾藏精,其经脉人肺中,循喉咙。咽喉得肾之精气濡养,生理功能正常,则不易为邪毒所犯。若因肾虚精亏,咽喉失于濡养,则易为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疡医大全》)。
肝之经脉循喉咙人颃颡,肝之经气上于咽喉。若肝气郁结,疏泄升降失常,则影响喉的正常生理功能。肝郁化火,可导致气血凝滞于咽喉而发病。“厥阴终者,中热嗌干”(《素问·诊要经终论》)。可见,咽喉与肝肾也密切相关。
(4)咽喉与经脉: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手太阴肺经,人肺脏,循经喉中。手阳明大肠经,从缺盆上走颈部,挟口入下齿中。足阳明胃经,从上齿中,出挟口环唇,循下颌角前,沿咽喉人缺盆。足太阴脾经,上行挟食道二旁,循经咽喉连于舌根。手少阴心经,挟食道上循咽喉,连于眼。手太阳小肠经,其支从缺盆循颈经咽喉上颊。足少阴肾经,从肺上循喉咙,挟舌根。手少阳三焦经,从肩走颈经咽喉至颊。足少阳胆经,从颊车,下走颈经咽喉至缺盆。足厥阴肝经,循经喉咙,上人颃颡,环行于唇内。此外,任脉、冲脉循喉咙,络于口唇。
(四)目
目,即眼、眼睛,又称精明、命门。眼由眼球、视路和附属器(包括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和眼眶)组成,为视觉器官。眼又是望诊察神的重要器官。眼的生理功能与全身脏腑经络均有关系。
1.解剖形态:中医学认为,目主要由白睛、黑睛、瞳仁、两睑、两眦五个部分组成。
用五轮学说来说明眼睛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病理现象,成为眼科的独特理论。五轮,为气轮、风轮、水轮、血轮和肉轮的统称。白睛属气轮,黑睛为风轮,瞳孔(瞳子、瞳神)为水轮,内外眦(眼内外角)为血轮,眼睑为肉轮。
表3…1中西医眼部解剖名称对照
┌───────────────┬────────────────┐
│上胞(上睥、上睑) │ 上眼睑 │
├───────────────┼────────────────┤
│下险(下胞、下睥) │ 下眼睑 │
├───────────────┼────────────────┤
│内险(睥内) │ 睑结膜 │
├───────────────┼────────────────┤
│险弦(胞弦、睥沿、胞沿) │ 睑缘 │
├───────────────┼────────────────┤
│睫毛 │ 睫毛 │
├───────────────┼────────────────┤
│睑裂(目缝) │ 睑裂 │
├───────────────┼────────────────┤
│内毗(大眦) │ 内眦 │
├───────────────┼────────────────┤
│外赋(小眦、锐眦) │ 外眦 │
├───────────────┼────────────────┤
│泪泉 │ 泪腺 │
├───────────────┼────────────────┤
│泪窍(泪堂、泪膛、泪孔) │ 狭义指泪点,广义指泪道 │
├───────────────┼────────────────┤
│白睛(白眼、白仁、白珠、白轮)│ 指球结膜、前部巩膜及筋膜 │
├───────────────┼────────────────┤
│黑睛(黑眼、水膜、乌轮、 │ 角膜 │
│乌珠、黑珠、青睛、神珠) │ │
├───────────────┼────────────────┤
│黄仁(眼帘、虹彩) │ 虹膜 │
├───────────────┼────────────────┤
│神水 │ 外为泪液、内为房水 │
├───────────────┼────────────────┤
│瞳神(瞳于、金井、瞳人、瞳仁)│狭义指瞳孔,广义指瞳孔及眼内组织│
├───────────────┼────────────────┤
│睛珠(黄精) │ 晶状体 │
├───────────────┼────────────────┤
│神膏(护睛水) │ 玻璃状体 │
├───────────────┼────────────────┤
│视衣 │ 视网膜、脉络膜 │
├───────────────┼────────────────┤
│跟珠(目珠子、睛珠、目珠) │ 眼球 │
├───────────────┼────────────────┤
│目系(跟系、目本) │ 视神经及其血管、视路 │
├───────────────┼────────────────┤
│眼带(睛带) │ 眼外肌 │
├───────────────┼────────────────┤
│眼眶骨(目眶骨、睛明骨) │ 眼眶 │
└───────────────┴────────────────┘
2.生理功能
(1)主司视觉:“目者,司视之窍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目具有视万物,察秋毫,辨形状,别颜色的重要功能,为脏腑先天之精所成,后天之精所养。“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灵枢·大惑论》)。
(2)心灵之窗:“目为神之牖”(《推蓬悟语》)。神为生死之本,得神则生,失神则死。“目为神窍”(《寿世传真》),目可以传神。眼之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谓之有神;活动迟钝,目无精彩,目暗睛迷,为无神;若目光突然转膏,为假神,乃“回光返照”之危象:因此,望眼神成为望诊中望神之重要内容:
3.与脏腑的关系
(1)目与五脏:“眼通五脏,气贯五轮”(《济生方·卷五·目》)。所谓轮,是比喻眼球形圆,转动灵活,宛如车轮之意。“五轮者,皆由五脏之精气所发:名之曰轮,其象如车轮圆转.运动之意也”(《审视瑶函》):根据五轮学说,目部的脏腑相关部位为:内眦及外眦的血络属心,称为“血轮”,因为心主血,血之精为络;黑珠属肝,称为“风轮”,因肝属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