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罗辑思维 >

第84章

罗辑思维-第84章

小说: 罗辑思维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裁机构可不是国家办的,它理论上是一个民间机构,至少它只是一个事业单位。如果企业和员工之间或者两个企业之间,发生了合同上的纠纷,大家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到法院打官司,首先费钱、费时、费力,其次商业秘密无法保守;二是到仲裁机构,这些忧虑就都没有了,双方选择一个都能接受的仲裁机构、一个都能接受的仲裁员,然后仲裁员的裁决就是一审终局,他的裁决结果是国家和法院也承认有法律效力的。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省成本、让双方都免去很多烦恼的解决方法。

    市场和国家不像我们有些人想的那样,是完全敌对的两种势力,要么国进民退,要么民进国退。在人类几百年的社会政治经济实践中,这两种力量的关系千姿百态,彼此渗透,彼此合作,也彼此博弈,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对所有的解决方案,我们都应该采取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

    更何况,人类社会在往前走,各种各样的技术在出现,各种各样的市场机制在发育,商人的智慧也在往前走。我们怎么知道,他们二者能跳出多么美妙的双人舞呢?

    我们从来不主张市场是万能的,但是人类社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这样的教训,那就是:漠视市场的力量,是要吃亏的。

第82章 创业去(1)() 
01微革命:躺倒也能当英雄

    从技术爆炸开始说起

    我多次推荐过一套名为“三体”的科幻,里面讲了一个概念,叫宇宙社会学。宇宙社会学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法则:宇宙中的两个文明一旦得知对方的存在,就会立即动用所有可能的手段把它干掉。

    为什么?因为宇宙空间太广袤了,距离太长了,在路上耗费的时间太多了。比如说相距10万光年(这在宇宙当中是很小的距离),可是就算你用光速飞行器过去,也要10万年,谁知道这10万年间会发生什么?最可能会发生的事,就是对方发生了技术爆炸。

    看看我们人类,好像发展得很艰难,可是大家想一想,人类文明从几乎没有技术,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不过才300年。300年在我们看来叫发展,站在宇宙的尺度上看,可不就是爆炸吗?

    所以科幻里的宇宙社会学就认为,即使我发现你远不如我,差我好多个档次,但是没准儿在我去搞掉你的路上,你就发生了技术爆炸,然后就比我强大了。

    今天,我们就借用“技术爆炸”这个概念,来看看个人崛起的机会。

    个人崛起的优势1:惊人的发展速度

    那些大组织一直想的就是怎么制约小家伙们的发展。我还记得马云讲过一句话:“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你要揣摩马云的心态,他不是骄傲地认为自己天下无敌,他想说的是,他一直在用望远镜找竞争对手,即使他们很小,可能出现在地平线的远端,但他也不能放松警惕。

    有些行当里发生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太高。老大一眼没看住,一个小家伙就发展起来了,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把他干掉了。

    互联网行当里是不是就是这样?facebook几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一个车库企业,“砰”的一下就变成了一个世界帝国。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所以老大们在这个社交网络上处境艰难,而个人、小企业的机会如此丰富,让老大们防不胜防。

    举几个比较近的例子。煎饼果子是北方城市的一种早点,一张饼,摊个鸡蛋,里面装点油条或者薄脆,然后卷起来就可以直接吃。现在有人开了一家快餐店,名字叫“黄太吉”,主打产品就是煎饼果子,你知道估值多少吗?4000万元。

    另外一家餐饮企业叫“雕爷牛腩”,从起心动念到开张迎客,还不到一年时间,现在的估值是4个亿!

    最典型的是小米手机了。2010年公司成立,2011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机,但是到了2013年,这个公司已经是一个价值100亿元的公司了。在传统的工业社会里,你至少要做上10年、20年,才能堆得出一个值100亿元的公司,但是人家两三年就做成了。从2013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小米公司在年末达到营收300个亿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叫爆炸,这就是爆炸式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快速发展的行业里,会有超越底线的竞争,因为恐惧攫取了所有老大们的心。

    个人的机会就这样来了,但如果仅仅是小家伙依靠速度带球突破防线,这并不可怕,因为在传统的商业社会里,老大们还是很容易封堵你、收购你、给你制造困难,或者等你变大,遇到问题时再把你封杀掉,所以,这里就需要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优势了。

    个人崛起的优势2:大规模吸附资源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除了有速度上的优势,还有迅速地聚集资源的优势。

    在传统社会里就是这样,小公司就算能崛起,被大公司封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公司可以收购你,或者调动一切资源扼杀你。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旦形成单点突破之后,资源向它汇集的速度会比传统社会要快得多。

    我们再举个小米的例子。小米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在大家眼里,什么小米啊,不就是山寨机嘛。于是,雷军到处摔手机给人看,来宣传手机的质量。但还是有人说:“不就是便宜货嘛。”大家根本不买账,也没人相信。

    虽然雷军的创始团队里面也有手机界大牛,比如曾在摩托罗拉做出“明”系列手机的周光平,但就因为当时的小米是小公司、是创业公司,所以就算有他们,还是连高端的液晶屏都买不到。后来日本发生大地震,夏普受地震的影响,没有人找他们要货。这个时候,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去了日本,拉了日本兄弟一把,小米才买到了高端的液晶屏。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难免艰难,可是一旦做成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郭台铭后来说:“当年太傻了,我们唯一的错判就是小米。”所以原来心高气傲的富士康,现在也开始与小米合作了。

    事成之后,大规模吸附资源的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特征。2011年8月16日,小米发售第一款手机的当天,售票进场,现场居然来了几千人,甚至有传说是上万人。这不就把大规模的资源给吸附过来了?

    很多人在质疑我们罗辑思维的盈利模式,问我将来怎么挣钱。今天,我不妨把这个话题跟大家剥开来谈一谈。其实我只关注一件事情,就是怎样做出一个有价值的东西,并且让价值观相同、气味相投的人能够看到,只要有足够多气味相投的人看到,怎么挣钱的事根本不用我操心。

    比方说,我们刚开始做出点样子了,有道云笔记就来找我们合作。对方觉得,我们价值观合拍,都是想网罗一帮爱读书、爱智求真、人格健全、追求进步的好青年,于是就开始合作。虽然钱不多,但是毕竟有了第一笔生意。

    随着罗辑思维发展得越来越快,我们的这杆旗竖得越来越高,怎么挣钱根本就不用想。全世界的商家,只要他们认可我们的价值观,他们就会挖空心思地想怎么跟罗辑思维合作,让我们挣到钱。

    在传统社会里,你不仅要做出好产品,还得想办法把它推销出去。于是,每个大公司都得有一个产品部门、一个营销市场部门。可是在互联网时代,你只要做出一个东西,把旗一竖,下面所有的资源自动会来到你的旗下,围绕在你的周围,形成更大的阵势,形成大家多赢的局面。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精彩之处。

    个人崛起的优势3:机会越来越多

    互联网时代更精彩的,就是我下面要说的第三点:你没什么可怕的。

    很多人都会发愁:假如我到了组织外,第一个月的工资从哪儿来?你有这个担心我能理解,但是互联网时代和传统时代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传统社会就是一座金字塔,你不仅要不停地往上爬,还要时刻担心着自己会不会掉下去;互联网时代像竹林,这棵竹子一旦失手,你稍微一伸手,就能够到另外一棵竹子。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面对的机会越来越多,风险越来越小。

    举个例子,北京北大附中有一个学生叫季逸超,他研制出一款手机应用,叫“猛犸浏览器”。这个浏览器后来声名鹊起,甚至有人推荐它作为iphone的预装应用。

    很多人对季逸超说:“你既不收费,又不做广告,而且还没有推广经费,怎么跟那些大公司的浏览器比啊,你这个有戏吗?”但是客观地说,有戏没戏有那么重要吗?

    这个孩子靠这款个人作品,在国际上得了一个大奖。ok!到此为止,他已经成为明星了,在这个行当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能量所在,这辈子有的是人去接他的盘。

    在传统社会里,我们经常要判断一件事靠谱不靠谱,但在现代社会里,没必要这么想,不靠谱又何妨?只要你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力量、呈现出来的精神,以及方方面面你能整合的资源,让所有人看到了,你就获得了够到另外一棵竹子的资本。即使事情本身失败了,你的后半生也自然会有人接盘。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如果你心里想的还是安全或者不安全,那你真的没有理解这个世界的精髓。说了这么多,其实我只想表达一个意思:小人物在这个时代,凭借自己的单点突破,可以拥有很多机会。

    可是怎么把握这个机会呢?这是另一个问题了。针对这个问题,微革命可以给你答案。正好这本书的作者我也认识,叫金错刀,他是一位在微创新方面建树众多的理论家。

    此前谈创新,基本上是两个路数:第一个就是大规模的全面创新,第二个就是小修小补的全面改进。可是微创新讲的不是这些,它强调的是聚焦于某一点的创新,通过在单点上实施突破来获得成功。微创新其实是互联网时代上帝赐予人间的一个全新的礼物,一个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创新概念。

    为了教你如何以个人的身份来把握机会,我和金老师通过一下午的交谈,总结出个人微创新的两种身法和两种心法。

    微创新身法之一:转身

    第一种身法叫转身,从哪儿转到哪儿?从实转到虚,从传统的产品经济转到现在的体验经济。

    为什么个人微创新一定要针对体验经济呢?因为如果玩产品经济,你在产品的性能、数量或公司的规模上是比不过大公司的,那就是鸡蛋碰石头。体验世界就不一样了,体验世界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就是取之不尽,无边无沿。

    比方说日本汽车当年为什么能杀进美国汽车市场?它凭的就是一个杯托的设计。现在的汽车上都有杯托,这就是日本人发明的。你说这东西有多少高科技?没有,但是它在体验世界中特别重要。想象一下,你一个人开车的时候,停车买了一杯热乎乎的咖啡,上车之后一口喝不完,放在副驾驶位上又怕洒了。这时候,如果你的车里有一个地方能把它稳住,是不是很方便?这对于福特、克莱斯勒那些大公司来讲根本算不上技术,但是从体验的角度来看,却是对车内空间的体贴运用。日本汽车当年就是靠这么一个小小的杯托,杀进了美国市场。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微创新案例。

    网上有个段子。男人和女人谈恋爱的时候,“若她涉世未深,你就带她阅尽人间繁华;若她心已沧桑,你就带她去坐旋转木马”。女对男版是,“若他情窦初开,你就宽衣解带;若他已阅人无数,你就炉边灶台”。你看,只要他是人,不管这个人处于哪种状态,你都可以找到他体验当中最稀缺的那一点。

    有部电影叫北京遇上西雅图,我觉得最精彩的一句影评就是:“女主角先遇到一个包养她的大款,然后遇到一个愿意每天给她跑几里路买油条和豆浆的人,她就会爱上后一个男人。可是如果她原来的老公屁本事没有,也挣不到钱,只会每天给她去买油条豆浆,这个时候突然遇到一个大款,给她一堆名牌的包包,那爱情的结局就会发生改变。”这个结论好像很残酷,但这就是人性。人性就是不知足,人性就是在追寻各种各样全新的体验。这也是体验经济给大家带来的机会。

    体验经济还有第二个特征,那就是全新的体验创新是问不出来的。这是老大们搞不定,而小家伙们容易发现的。那些大公司、大组织,有的是钱找市场调研公司做调研,来调查市场上的新需求。可是,当你往体验经济里越走越深,就会发现大公司那一套玩不转了。没有汽车的时候,大家都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没有人知道要用汽车;乔布斯不发明ipho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