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马未都说收藏 >

第77章

马未都说收藏-第77章

小说: 马未都说收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隔了有十年,有一次我突然想起这事,就问他:〃那夹纻佛呢?我上你家怎么没见过啊?〃他说:〃什么夹纻佛啊?〃我说:〃就是你当年说回家摆着、供着的那个夹纻佛啊。〃他说:〃不好意思,让我贪图小利给卖了。〃我想起这件事就痛心啊!我要知道他卖,我就真的不给他。当时就是想,我摆着他摆着都一样,再加上也觉得随时都可能遇到,不像今天,机会相对来说就少了,那时无时无刻都有机会,匀走就匀走了。结果没想到这座夹纻佛自打离开我家,我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它一眼,越想越痛心。

【横向比较】

五代到宋这段时期,漆器变得更为精致。此时的漆器能够看出贵族化倾向,主要是为贵族准备的。贵族总要有一点儿标新立异的东西,显得跟人家不一样。当大部分人使用瓷碗的时候,贵族愿意用漆碗。所以宋代出土的漆器大部分都跟生活有关,碗盘一类为多。这部分漆器在出土的时候,造型高贵周正,往往跟墓主人的身份是相符的。比如江苏出土了大量宋代漆器,墓主人在当时都算有钱有势的人。

宋墓中出土的漆器造型多样,有花口碗、花口碟、海棠形碗等等,跟当时的瓷器非常接近,宋瓷中也有花口碗、海棠形碗。那么,我讲瓷器的时候讲过,宋瓷中有紫定、红耀州,都是紫褐色的瓷器,这种紫褐色瓷器其实就是深受漆器的影响。贵族使用漆器表明自己的社会地位,那么这种仿漆器效果的瓷器也算是一种比较高档的瓷器。

再有,我讲定窑的时候讲过,定器有芒,口上带有涩圈,是为了镶金属边。今天出土的大量宋代漆器都镶有银边,明显是受到瓷器的影响。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可见当时各种工艺相互之间有着非常强烈且明确的影响。不是各干各的,是横向关联紧密。

此外,宋代红漆戗金的漆器非常流行,在红色的漆器上用针或锥等利器先画出图案,再涂上金粉。虽然当时这种戗金漆器也属于高档漆器,但它非常世俗化。它不是宫廷所用,而是民间所用。比如上面常出现的沽酒图、花卉图,都符合宋代人的大众审美。

【《髹饰录》】

由于工艺的进步,明清两代已经有办法将各种颜料溶于漆中,这时已经不是油彩了,完全可以用彩漆绘制图案了。尤其是晚明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彩漆在宫廷和民间同时兴起,色彩变得非常丰富,千文万华。

晚明出现了漆器史上非常重要的专著,对今天的影响都非常大,即《髹饰录》,这是中国古代唯一一部有关漆的著作。谁写的呢?黄成,隆庆年间的一个漆工。我讲《家具篇》时提过〃隆庆开关〃,是中国明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一个标志。黄成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以后,写了这么一部书,全面叙述有关髹漆的工艺。到了天启年间,另一个著名的漆工叫杨明,为这部书作序并加以注解,使之更为完善。

《髹饰录》虽为中国人撰写,但在中国却一本都没有。三四百年来,只有日本发现了一部抄本《髹饰录》,藏于蒹葭堂,世称〃蒹葭堂抄本〃,最后进入东京国立博物馆,成为日本国家的收藏。

民国初年,中国有个营造学社,稍微对古代建筑有点儿了解的人都知道。当时营造学社的社长朱启钤先生,辗转从日本求得蒹葭堂抄本的复印本,在1927年付印了200本,很少的数量,世称〃丁卯朱氏刻本〃。这个刻本就是根据日本所藏的全世界唯一孤本复制。日本民族对漆器的感情非常深,所以保护漆器及其工艺一直是他们的传统。今天在日本还保存着很多中国古老的漆器。

先对《髹饰录》这个书名做一个解释。髹,古书上解释是〃以漆漆物〃,用今天的大白话说就是〃刷漆〃,古话叫〃髹漆〃。饰,是以纹装饰。《髹饰录》分为乾、坤两集,共18个章节,在乾集里讲的是原料、工具、操作禁忌等等;在坤集里讲的是漆器的品种分类以及制造方法。

在坤集里,黄成对漆器的分类有14种,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比如有〃质色门〃,就是单色漆器,像黑漆、朱漆这两个基本颜色;比如有〃描饰门〃,说得很清楚,就是带画工的;〃填嵌门〃,带镶嵌的;〃雕镂门〃,动刀装饰的;再有〃阳识门〃,阳,指的是凸起,像我们马上要说的识文描金,就属这一类。今天很少用〃门〃来分类,一般都说什么类,不说什么门。其实门就是指门类,过去说分门别类、五花八门,都是分类的意思。那么,《髹饰录》里这14种分类,今天看不一定很科学,属于一家之言,但能看出来,在明代中国的漆器已经非常丰富了。

【奢华的清代】

跨过明就是清,清代以后漆器的门类繁多,工艺水平大幅提升,大件漆器的数量增多。今天能看到的大件清代漆器,除了屏风以外,还有宝座。2007年5月,香港佳士得拍卖一件康熙时期的云龙纹漆宝座,尺寸非常大,康熙时期的标准龙纹,拍了1376万元港币。这件漆宝座从古家具的角度上讲,跟紫檀宝座价格相差无几,可见社会对漆器的认识不低于对紫檀的认识。

从工艺角度看,清代的漆器是座顶峰,集历代工艺之大成。清代漆器明显出现了奢华的意图和追求,当时瓷器的奢华影响到漆器;那反过来说,漆器的奢华也影响到瓷器。为什么瓷器中的五彩、粉彩、珐琅彩、斗彩在清代的康雍乾三朝从装饰角度上讲达到一座顶峰呢?就是因为社会上这种需求特别大。清宫造办处有这样的记载,当时雍正下旨:〃命年希尧在江西烧造磁器处,将无外釉有里釉磁碗烧造些来,以便漆作。〃我讲过,年希尧是督窑官,他在任时烧造的瓷器被称为〃年窑〃。当时雍正下一道圣旨说:我这儿得烧瓷胎漆碗,你那个碗烧的时候,里面有釉,但外面不能挂釉。那明显里面是瓷的感觉,但外面要上漆。漆如果挂在有釉的瓷器上,非常不容易挂住,所以一定要涩胎。

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欧洲时,在市场上看到过黑漆螺钿的瓷器、带剔犀的瓷器,但当时不知道它的重要性,所以没买,没有有意识地去收藏。历史有局限,个人也有局限,当时不具备这个知识。这种瓷胎漆器也不贵,但我就觉得里面是瓷外面是漆,算瓷器还是漆器啊?当时心里一打鼓,就没买。其实这些东西当时基本上都是宫廷要求烧造的,或者都是宫廷制作的,兼具两种工艺。试想,这种瓷胎漆器的成本得有多高?首先一个瓷碗的成本在那儿摆着,然后再重新按漆的要求去做。可我当时忽略了。

我们都很习惯将一个东西明确地分类,比如说瓷胎漆碗算瓷器还是算漆器,对吧?这里有个很世俗的想法,就是它算瓷器是什么价钱,算漆器是什么价钱,漆器和瓷器的价钱不是平等的。谁碰到它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把它划在一类里,但问题是历史并未给我们划这个类,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个碗的时候就会走入一条思维的死胡同。我今天想起这些东西,当时真应该有意识地多收藏一些才好,但都没有买,就是不知道这段历史,不知道雍正皇帝曾经下过这么重要的指示,当时也没看到这样的书。

【识文描金】

漆的本色是黑红两色,这对清代的漆器依然有根深蒂固的影响。清代到了雍正时期,非常愿意在漆器上描金,有黑漆描金、朱漆描金、识文描金。比如雍正时期的朱漆菊瓣碗或菊瓣盘,单色,中间描金,和雍正时期的瓷器样子非常相似。黑漆描金和朱漆描金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识文描金〃呢?识文描金的〃识〃,准确的念法应该念〃制〃,我们常说的一个词是〃款识〃。何为〃款识〃?低于平面的为〃款〃,高于平面的为〃识〃;也就是说凸起来的为〃识〃,陷下去的为〃款〃。〃文〃,指纹饰。识文描金,说的就是在纹饰凸起来的地方描金,是漆器中极为奢侈的工艺。识文描金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漆器。你想,在凸起来的地方描金一定好看,它是立体的。

这种大量描金的漆器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多次下旨制作。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洋漆。为什么呢?当时认为这种工艺是日本传给我们的,是东洋的漆。但实际上,在漆器上描金、描银的工艺,在战国时期就有了,隋唐时期传入日本,在日本发扬光大。清朝时期,日本的〃莳绘〃,就是我们说的识文描金,又反过来传入中国。当时的中国人很少研究这种漆器,以为这个工艺是日本的,所以称为洋漆。在清宫档案里,带有描金的漆器都被叫做洋漆。由于雍正皇帝的喜欢,全国各地大量进贡,比如贵州进贡的洋漆,不用问,肯定都是皮胎,今天贵州依然有皮胎漆器;江宁(南京)进贡的金漆、仿洋漆;江西有瓷胎的,等等。

有一年,我跟一个朋友逛天津的沈阳道,他在我前面一步,一把就抓起一个识文描金的花觚。当时摆地摊的人要400元,我印象中他花了200多元钱就买了。他明白,我也明白,都是行家嘛。我就跟他说:〃你这个花觚加点儿钱,匀给我得了。〃可那朋友死活不给我。我曾难过了很久,我就想:如果那天我一步跨到他前头,这东西就是我买了,对吧?但时间长了,慢慢就适应了这种收藏生活。收藏过程中不是说每一件东西都是你的,简单说,不是每一件便宜的东西都是你的,谁收藏都一样,只要它能被保护起来。现在那个花觚还在我朋友的柜子上摆着呢,我一去他就气我:〃你看,这便宜吧?〃

【没见过这么砍价的】

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曾经陪一个大收藏家去山西乡下看东西,老爷子至少年长我一辈半人。山西的那个村里家家户户都卖这些老物件,我们进入一个老乡家里,发生这么一件事。我们推门进去以后,大收藏家一眼就看上人家炕上放着的一个黑漆描金的盘子,拿起来连看带摸,爱不释手。我站在他旁边跟着看,那时候我还不是太明白,看也是瞎看。然后老爷子就问老乡:〃您这个想卖多少钱啊?〃老乡很痛快地说:〃80块钱。〃人家出价了,老先生得还价啊,我不能替他还,我得在旁边看着。我就说:〃您还个价吧。〃老先生说:〃8块。〃好嘛,我们砍价都是拦腰一刀,老爷子是从脚跟上一刀,上面全给剃了。这老乡当场就翻脸了,他没有那么好的商业修养。他一把就把这盘子从老爷子手里夺过来,嗖地一扔,就扔到炕上了。当时满大街都是玩飞碟的,那盘子就跟飞碟一样飞回炕上。我觉得这件事很尴尬,就把老乡拉到后院去了。老爷子很镇定,爬上炕又把盘子捡回来,还在那儿看。

我在后院就跟那个老乡商量:〃老爷子甭管还多少钱,您就卖给他,我再买一件别的东西,咱这件事就算平了。〃当时他家还有一个青花炉,我问:〃这炉多少钱?〃他说:〃200块。〃我说:〃行,这个炉我要了,我不还价;他那个盘子还多少价,你都卖给他。〃这老乡很有意思,跟我说:〃你是你,他是他。你这人大方,他那人小气,是两回事。〃他是个非常耿直的人。然后我又劝说半天,才把这老乡说服了,同意重新来一回。

我们俩就进堂屋了,老爷子还在那儿看呢,还爱不释手。我就问:〃您这盘子卖多少钱啊?〃老乡说:〃80块。〃不松口。我说:〃老爷子,还个价,咱就成了。〃老爷子坚定地说:〃8块。〃嘿,一模一样!这老乡就彻底不想卖了:〃他哪怕给我加2块钱呢,我都给你这面子,他怎么1块钱都不加啊?〃 最后还是跟他磨蹭半天,终于把这个盘子买出来了。后来我才明白,这个漆盘就是雍正时期的洋漆,有很细的藤编。故宫的漆器收藏里现在也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东西。回北京的时候,老爷子一路讲这个漆盘有多好,有多便宜。那确实便宜,搭多大人情啊!

【漆器的意义】

漆器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两个重任:一是防腐,一是装饰。防腐的任务很容易完成,但装饰的任务走过了一个漫长的路程。从河姆渡文化的那只漆碗开始算,到今天七千年了。装饰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强。

七千年来,中国的漆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全世界的漆器都有中国漆器的影子。尽管今天不再用植物漆了,但它是所有漆的源头。比如汽车,不论喷的什么漆,一定源于中国的漆。今天没有一个国家敢说汽车不上漆,直接开着铁皮满街跑。那么,为什么中国人后来对漆器的感情淡了呢?因为我们的瓷器太强大了,而且成本大大低于漆器,抑制了漆器的普及,不普及就没有感情。过去国学不普及,大家对国学都没有感情;今天国学开始普及了,哪怕从《三字经》读起,大家就有感觉。为什么我今天在《百家讲坛》普及收藏呢?不是让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