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收藏-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斯使校诠使晕掖永疵患蔷褪撬裆系囊桓鲎非蟆K唤鼋鏊的愀易稣抛雷樱飧龅赜颍艺飧鑫幕呛系囊徽抛雷印D敲次颐窍衷诙约揖叩淖非蠛艽蟪潭壬喜皇俏幕嵌圆撇郧囊桓鲎非蟆�
比如还有一个例子,我认识一个人,我原来不认得他,他找我来,他说马先生,我想买一个特贵的家具,我就当时很纳闷,我说你买一个贵家具干吗啊,你得告诉我。他说不干吗,只要贵就行,摆家里。然后我就说你总得有个原因,他说我跟你讲吧,原因就是这么个原因,说我原来穷,炸油饼的,没钱,我在家有一天坐着,我就想我们家什么东西最值钱,想半天,是那黑白的九寸的电视,值300块钱,全家最贵的财产就是这电视,说我现在发了,有钱了,有一天我坐家里,躺在沙发上,忽然又想起这问题来了,说我们家什么东西最值钱,说想了半天,还是他们那电视,变成了液晶的大电视,好几万块钱。他觉得我的财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但家里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只有量的变化,他说我一定要买个东西压住它。然后我就建议他买了一张紫檀桌子。
还是好多年前了,谁到他们家,他就摸着桌子跟人家说,我们家最贵的可是这个,说你看这怎么着怎么着,说这是乾隆的,原来他都闹不清雍正是乾隆他爸爸的人,现在知道了雍正上面还有康熙呢,就是说他一旦喜欢了这个东西以后,喜欢了古代文化,他就把它周圈的文化慢慢慢慢就知道了。过去他哪知道康雍乾,不知道,乾隆的儿子是光绪吧,他上来就说,他不知道谁是谁,因为有了这么一件文物,导致他对文化感兴趣,后来收藏了很多东西,本来就想自己买一件,文化对人是有巨大的吸引力的。
【中国家具的地位】
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里把中国家具都作为重点的收藏,你比如大都会博物馆,美国大都会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博物馆。它把中国的苏州园林和中国的家具单独辟出一个厅,非常的漂亮,有机会看的时候,我第一次去看的时候都非常震撼,因为大都会博物馆非常大,各国文化都在那儿云集,你突然进去一个环境,完全是中国明代的环境,那个震撼力是不能想象的。美国明那波里斯博物馆里把苏州的一个古建筑原封拆完了,搭在它那屋里,里头搁上中国的明式家具。一进去就是苏州一小院。那是在美国,就是它把文化供起来,供人们去瞻仰学习。
1996年佳士得公司在纽约拍过专场的一场中国家具,那一场是107件,有37件是小件,只有70个家具大一点,剩下的都是小件,平均下来,拍了一个多亿。平均每件100万块钱人民币,在十多年前,连大带小,平均下来100万一件,那是给所以中国家具界的人一个震撼,我们都没想过我们扔掉的很多东西又这么大的价值。这个价值不是仅仅的经济价值,是中国人才智文化所有积累出现的一个体现,一个坐标,我们没有办法去形容这个东西有多值钱,我们过去简单的说价值连城,今天有一个坐标,这个坐标是全世界公认的,用钱来告诉你,你的东西值多少钱。这是一个文化的积累。
【家具的文化因素】
中国的古典家具有极强的文化因素,所以它就容易导致情感问题的发生。你不信你们家那折叠的电镀管椅卖了,你肯定不心疼,你卖完了你还说我终于把那破椅子给卖了,对吧?但你要卖你们家太师椅你试试,你一卖你就心疼,不管卖多少钱。
我碰到过很多这样的事,比如早年我在北大一个教授家里,那个老太太找我,她要把他们家家具卖掉,她说我要从平房搬楼房,我放不下这些东西,那么她先生已经过世了,孩子在美国,她说我也没办法弄这些东西,我就想卖了,29件,一次卖给我,然后这个事折腾了很久,最后到我去交钱拉东西的时候,她突然跟我说,她说我女儿打来电话,说小时候什么事都不记得,就记得那个柜门,上面雕刻着山水,说我对那个柜子非常有感情,能不能把那个柜子给我留下,这是情感问题,文化引申的情感问题。我当时就同意了,我说那个柜子可以留下,没有问题。那老太太第二句话就跟我说,那咱们价钱也不能改,我说好,就不改,就说好的价钱,就把那一件玻璃柜,底下带雕刻的就留下了。
我早年去苏州,看到苏州的那个农妇抱着孩子,站在床边,指着床上的雕刻,说这是花,这是草,这是一种早期教育,它的教育是从家具开始的。那么我们过去的门窗,过去的家具有大量的雕刻,他怎么认知世界呢,那个孩子?抱着,说这是花,这是草,这是山,这是水,这是《三国》,这是《水浒》,它就把中国的文化通过家具这么一个具体的东西在不停的传递下去。这就是我们家具的魅力。
【家具的情感因素】
我多少次面对很多人依依不舍的把他的家具卖掉,因为诸多原因,比如搬家,比如孩子出国需要钱,诸多原因,卖的时候不管卖了多少钱,都依依不舍。
我从结婚起就没有买过新家具,家里全是旧的,从来没有。我儿子小时候跟我老说一句话,说爸爸,咱们家的家具磕人很疼,他小时候在屋里跑来跑去,屋子又小,堆得到处都是,经常磕在椅子上,哇哇大哭,说,咱们家家具磕人磕得很疼,然后我说我没有办法给你买那种软家具,他到很大了都不知道有沙发和席梦思这种床,那么现在儿子大了以后,我有一次带他在博物馆里看家具,我说你对这个椅子有印象吗?他看了一下,我想起来了,我小时候老趴在这张椅子上写作业,他说这椅子怎么比我想象中的小了点?我小时候觉得这椅子特大啊!就是他还是有感情因素,你要现在跟他说什么席梦思床,什么电镀管椅子,他对那个什么感觉都没有,这种文化对他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一个影响。
【结束语】
家具的十讲我们到今天就结束了,我想用一段话作为今天的一个结尾,作为这一讲的一个结尾: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极易接受外来文化的民族,我们起居方式的改变就是一个例证,但是100多年来我们受西方家具的影响,我们逐渐的摒弃了自己的家具文化。我们今天那个面对古人如此丰厚的遗存的时候我们内心充满的是深深的愧疚和无限的敬意,我们有惭愧的地方,我们也有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敬,中国传统家具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是深层次的,给我们带来的乐趣是不经意的,正是这些享受和乐趣让我们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作者:马未都
01 陶瓷文明 曙光初现
--陶器诞生
陶瓷是有着最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收藏,它的文化背景也最为奥妙。要了解陶瓷,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有多长。
我今年53岁,以我这样的年纪,两个人首尾相接就进清朝了,五个人就可以看到乾隆了。乾隆当时还是盛世,是他年轻的时候,大概有33岁;十七个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宋徽宗了;二十六个人就可以看到唐太宗。一百个人首尾相接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五千年,从甲骨文出现到现在。以此看,历史没有多长,对吧?我们一旦把它量化,就会感到它没有想象的那么长。我们有文字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不足五千年,就用刚才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我这样年纪的一百个人首尾相接,大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陶器发明 】
甲骨文从诞生到现在,不足五千年。我们常说〃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里美好河山〃,说的就是我国的历史和疆域。再往前追溯,就是我们用火的历史。用火,是野蛮到文明的一个过渡。我们怎么开始用火的?最早的用火就是两个目的:一个取暖,一个熟制。人的进化跟吃熟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用火的第一个成就,当它开始烧制陶器的时候,距离现在大约只有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陶器是偶然烧成的。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能够用火烧造一件陶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开端。
怎么烧造一个陶器呢?我们的祖先烧造陶器时,仅是一个偶然的发现,而不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我们今天讲那是人类一个伟大的发明,但这个发明最早就是一个偶然的发现。比如,用火的时候,火旁边的黏土成为板结状,变得非常硬,这个特征被古人发现了,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把这个黏土提炼出来,把它做成一个造型,搁在火里烧,越烧温度越高,越烧东西就越完美。这就是陶器的发明,距今不足一万年。
正是这个发明,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一个先端。因为有了陶器的发明,才有了后面瓷器的发明。我们常说陶瓷陶瓷,陶瓷从科学意义上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我们先建立两个完整的概念,这样对后面的若干课才能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
那么,我们一开始烧造陶器要干什么?首先是制造一个容器。
容器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碗,一个杯子,要用它盛饭、盛水。容器的革命,是人类文明坐标中非常重要的革命。容器的每一次发展,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文明可以以容器为坐标。我们今天不要狭隘地把容器理解为就是杯、碗,容器包括很多,比如住房,就是一个容器;比如洗澡用的澡盆,就是一个容器;小汽车也是;再比如现在储存信息用的移动硬盘,也是一个容器,可以容纳海量的知识在里面。所以,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跟容器有关。
陶器是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第一次使泥土改变特征,成为了一个人类的用具,这个伟大的发明载入了文明的史册。
陶器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它能就地取材,随心所欲。我想捏个碗就捏个碗,我想捏个罐就捏个罐,相对来说比较容易。陶器是人类早期最依赖的一种用器。我们早期的用器,都是用物理方法采集到的,比如掰下一根树枝、砍砸一块石头,用来击打野兽,这都是最早期用物理方法去制造的一种工具。那么陶器是第一次使用化学方法,就是高温下改变物质的形态。
那么,陶器有没有缺点呢?肯定有缺点。第一个缺点就是它易碎,费劲儿巴拉把这个碗做成了,稍一不小心就打碎了。每个人都有失手打碎瓷器和陶器的经历。陶器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它吸水。今天可能感受不到这个缺点带给我们的困惑,而古人则是长时间为这件事困惑。比如说过去古人也喝粥,喝粥的时候用什么呢?他可能用植物的果实,比如用一个匏器,就是我们所说的葫芦,一剖两半儿,盛上粥喝;或者用一块兽皮,兜起来喝,非常不方便。自从陶器出现,他开始用陶器盛粥的时候,就发现问题了:陶器吸水。比如母亲盛了一碗粥,出门就叫:〃小二,赶快回来喝粥吧!〃再回头一看,粥成干饭了,是吧?陶器把水给吸掉了。
所以,古人在长时间摸索陶器进化的过程中,不断尝试改变它的吸水率,不能让它太吸水。今天能够残留的陶器痕迹,就剩下一个花盆了。我们买的陶花盆是吸水的,而且要利用它的吸水性和透气性,保证花能茁壮生长,瓷器的花盆养花反而不好。依赖于这点,我们才能到今天还保留有一种陶器,跟我们的生活相关;如果不是这样,我们几乎就完全摆脱了陶器。
陶器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就是烧砖。红砖、灰砖都是陶器。今天提倡环保,国家已经下令不许挖黏土烧砖,但是我们还能看到被保留下来的用红砖、灰砖盖的房子,它们都是这个远古发明曾被广泛利用的一个证据。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烧陶的温度要有控制。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情况下都会低于1000度,瓷器一般要烧到1200度以上。所以说,一开始温度也限制了瓷器的产生。陶和瓷在科学上是两个概念。这一讲只讲陶,下一讲再讲瓷。那么,对陶的理解呢,首先要看它产生的背景。
陶器产生的一个最好的背景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我们民族、我们祖先的一个发祥地,黄河贯穿九个省,我们都称黄河为母亲河。陶器主要的发现地域,大多数沿着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也有,但与黄河流域相比较,陶器数量要少,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所以今天我们如果把陶器拿出来单独地看,黄河流域烧造的是最好的陶器。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都是黄河流域沿岸的文化;沿着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仰韶文化,有一个〃人面鱼纹盆〃,非常有名。马家窑文化,著名的是〃小口尖底瓶〃。小口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