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人际-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两个小孩子,一起在河畔游玩,他们在水里撩得了一把毛,于是,两个小孩子就争论了起来。
一个说,这是仙人的胡须。
另一个说,这是熊身上的毛。
两个小孩子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各说各的理由,大家不肯让步。
这时,河畔走过来一位仙人,两个小孩子就去请求他判断。
可是这位仙人并不回答他们这个问题,只是从自己的袋里,取出了一小撮米和芝麻放入口中嚼了一会儿吐到手掌上,给两个小孩子看,说道∶“看,我掌中的东西,真像孔雀屎呢!”
两个孩子都被弄得莫名其妙。这个仙人,可说是答非所问。
《两个小孩》
这故事比喻有人在说法的时候,往往作着空谈,戏论诸法,没有说到正理,对别人既没有利益,在自己也徒费精神,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情况,正和上面所说那位仙人的答非所问一样是滑稽可笑。
经常当我们在市场中苦苦地寻价时,那些经销商纷纷报出各自的价格,当您经多方调查后,来到其中价格最有优势的一家准备购买时,经销商给您的答复就是:“不好意思,先生(小姐),就剩这一台了,我们还要摆样机,现在已经没有可出的货,要不您先等会儿,我去给您调一台,价位可能会稍高些……”。这是一些小经销商常用的手段,在自己没货的情况下砸价,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其他有货的经销商也做不成生意,损人不利己。
在人际间的双边或多边关系中,存在着不同的模式。(1)赢。以自我为中心,只顾及自己的利益,不关心对方是赢还是输。即使双方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对对方的利益也漠不关心。(2)赢/输,或称为零和博弈。追求自身的利益,且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对方失败的基础上(我胜你负)。因此,运用一切资源(权力、地位、关系、财产等)和手段达到目的,其极端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3)输/输。这是“赢/输”思维的另一种极端化。以损伤对方为目的,可以不顾及自己的输赢,因此可能损人不利己、害人害己,其极端是宁可同归于尽,也不妥协,决不让对方获利与发展。(4)输/赢。这是选择自己输而让别人赢。有两种情况:其一,出于各种考虑,自己心甘情愿;其二,并非心甘情愿,或者是迫于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无力竞争,只好忍让、顺从、屈从,或者是缺乏表达自己利益、意愿、感受的勇气和方法,不申述自己的观点,不去积极维护、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轻易迎合他人并满足他人要求,而心理并不平衡。(5)赢/赢,或称双赢。寻求自己的利益,也主动考虑并照顾对方的利益,以互利为关系基础。很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在自己不能获得胜利的情况下,就会选择输/输模式,抱着“我好不了也不让你好”的心态。
随着人类的发展,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另外,人类解决“你死我活”冲突的经验教训,使人们认识共赢的优越性。追求共赢,必须树立共赢的意愿,在寻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主动考虑别人的利益,以互利、互信、互赖、合作代替独立竞争。为此,个人的品德修养十分重要。传统的特点是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台上握手,台下踢脚”,“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窝里斗”,“你死我活”,使人格受到极大的扭曲,难以实现共赢。要做事,先做人。为实现共赢,需要自我修炼,改变旧思维,养成正直、诚信、成熟和自信的个人品格。
第19节:以偏概全
在久远年代以前,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国王,名叫“镜面”。在他的国家里,除了他一人信奉佛法的真理之外,臣民们却信仰那些旁门左道,就好像怀疑日月的光明,反而去相信萤火的微亮一样。因此,这位国王常常感到很苦闷,他想:“我总得想出一个办法来教育他们,使他们舍邪归正才好!”
有一天,国王突然召集他的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境内所有生下来就瞎了眼睛的人,找到宫里来吧!”于是这些臣子们便奉命分头在国内遍处找寻,隔不了几天,臣子们都带着寻找到的瞎子回来了。镜面王很高兴地说:“好极了,你们再去牵一头象,送到那些盲人那里去吧!”许多臣民听见了这个消息都十分奇怪,不知道国王今天将要做些什么事,因此,大家都争先恐后的赶来参观。
镜面王在心里暗暗地欢喜:“真好,今天该是教育他们的机会了。”于是他便叫那些盲人去摸象的身体:有摸着象脚的,有摸着象尾的,有摸着象头的……
国王便问他们:“你们看见了象没有?”盲人们争着说:“我们都看见了!”国王又问:“那么你们所看见的象是怎样的呢?”
摸着象脚的盲人说:“好像漆桶一样。”
摸着象尾的说:“不,它像扫帚!”
摸着象腹的说:“像鼓呀!”
摸着象背的说:“你们都错了!它像一个高高的茶几才对!”
摸着象耳的盲人争着说:“像簸箕。”
摸着象头的说:“谁说像簸箕?它明明像一只笆斗呀!”
摸着象牙的盲人说:“王啊!象实在和角一样,尖尖的。”
……
因为他们生来从没有看见过象是什么样的动物,难怪他们所摸到的,想到的,都错了。但是他们还是各执一词,在国王的面前争论不休。
于是,镜面王哈哈大笑地说:“盲人呀,盲人!你们又何必争论是非呢?你们仅仅看到了一点,就认为自己是对了吗?唉!你们没有看见过象的全身,自以为是得到了象的全貌,就好比没有听见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接着国王又问一般来参观的人说:“臣民们啊!专门去相信那些琐屑的浅薄的邪论,而不去研究切实的、整体的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
据《镜面王经 盲人摸象》
对人的判断,我们常会分为“好的”和“坏的”,当我们认为好的,就将所有好的行为、品性加在他身上,若认为不好的部份,也会把所有不好的行为、品性加于他身上。这就是我们常有的“印象概推”的行为通性。
当我们来到一个单位,迎面的接待人员,亲切地招呼,礼貌地问侯,你对这家公司印象会如何?反之,当一家公司的接待人员面无表情或态度冷漠,所给你的印象,又是如何呢?
通常我们会以外表、学历或背景,来评判一个人的价值。对人或事的判断,常常来自于我们的第一印象或刻版印象,一旦这些想法在我们的脑海中,往往会被我们用来推想相关的事物,影响我们的判断与决策。例如:对不同国家、种族、行业、公司、商品的特定看法,都会形成我们的印象概推。
了解印象概推的通性,能有效地防范决策时的致命陷阱。这种快速对人判断的方法,用对时则生成立竿见影的效果,用错时则造成策略的误判。
在人际交往中,首先要避免以偏概全、以点代面的盲点。
印象概推是人们判断事物的简便方法,知道一小部份,却推展到判定相关行为或个性的情况,是许多人常犯的毛病。曹操对刘备心存戒心,有一次设宴款待刘备,在酒酣耳热之际,曹操对刘备说:“现在天下各路英雄,就有你我二人,其他不足论。”刘备正在挟菜,听了这话吓了一跳,筷子掉地。此时,外面突然雷声大振,刘备就顺势对曹操说:“你的威风生成这么大的震撼,令人畏惧。”曹操见刘备惊吓的表情,显现出的怯懦样子,心想此人不足为患,放下对刘备的戒心。
曹操对刘备的印象概推,让他疏忽对刘备的防范。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对产生利益关系的生意伙伴、合作对象的交往中,对交往对象的判断,也常会思考往往落入过度简化的陷阱,容易生成误判。如果在做决定与判断时,能以整体思考代替片面思考,则可避免以偏概全。
此外,判断别人时,要做到尽量客观并注重整体。
在判断他人时,不应以一时好或坏,论定其好坏,否则易流于“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之喟叹。古今中外有许多例子:战国时代,吴起听说魏文侯是位良君,能礼贤下士,从鲁国投奔魏国。魏文侯问身边大臣李克:“吴起此人如何?”李克回答:“吴起贪而好色,但谈论用兵,司马穰苴不如他。”于是吴起就被魏文侯封为将,立下许多的功劳。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小细节,而要兼顾大格局;不能只察觉看表象,而要穿透本质。
印象概推故然有它的陷阱,但是只要能持守“小心求证”、“谨慎客观”原则,对问题的深入探究问题发生的本质,对人的判断,能以开放客观的态度,就能避免以偏概全、妄下论断的盲点,达到升华的作用。
第20节:克服虚荣
很久以前,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位仙人。老仙人经过多年的苦心修炼,有了五种神奇的神通力。小仙人看到老仙人来去自如,心想事成,好生羡慕。苦苦哀求老仙人,教他这五种神通力。小仙人学会了五种神通力后,忍不住山上的寂寞,自此常常下山,在男女老幼面前表演神通力,不久便名声大振。有一次,小仙人正在卖力表演时,不巧被老仙人撞见了。老仙人教训他心术不正,可是小仙人充耳不闻,反而到处诽谤老仙人。
没过多久,小仙人在一次表演中,竟然失足跌下来,原来他的神通力已全部失去了。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城。反过来全城百姓赞扬老仙人品德高尚,本领非凡。同时,纷纷谴责小仙人心胸狭隘,品行低下,最后一致决定把小仙人驱逐出城。沮丧的小仙人只能在众人的斥责声中灰溜溜地离去。
《得道失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虚荣会让我们得到一时的满足,当公众看清虚荣背后的实质时,都会唾弃这种行为,你会得到更不如意的状况。
从心理角度说,虚荣心属于人的性格方面的情感特征。同人的其他情绪发生一样,虚荣心也取决于人的需要。自尊心强的人,多要求自己在群体中处于较显要的位置,或者说对自己的声誉、威信、受人尊重等有比较强烈的要求。但是虚荣心是一种扭曲了的自尊心。人要求在群体中得到别人的尊重,希望获得某种荣誉,这种自尊心本身是合理的。但是,作为虚荣心,它对于什么叫荣誉,怎样获得荣誉,或者说对于什么叫自尊,怎样才能自尊,又缺乏正确的认识。其实,荣誉有真假之分。真的荣誉应该具有社会意义,它同荣誉获得者的实际努力及所取得的成绩相符,而假的荣誉则刚刚相反。虚荣心追求的恰恰不是真实的而是虚假的荣誉,这正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
虚荣心强的人有时会因为虚荣做出害己害人的事来。因为他们已经把炫耀自己作为在人际交往中很重要的一环,他们觉得只有把自己光鲜的一面表现出来,才能获得足够的尊重。其实这也是他们不自信的表现。一旦这种面具被揭穿,人们会不屑,他们经历从人们尊重到鄙视的眼光的转变,心理未必能承受得了。有人会借此销声匿迹,有人会恼羞成怒。
我身边就有一个例子。有一个叫做李学正的人,家里环境不好,在广州番禺一所不知名的大专院校毕业。但是他爱面子,他羡慕过有钱人的生活,于是经常吹嘘自己家里做什么生意的,家产有多少千万,还自我吹擂毕业于某重点大学。一开始我们不清楚他的真实情况,但是也觉得这个人虽则有钱,但也太不内敛了。后来,他不断编造谎言,以合伙做生意、代办贷款、出让商品房等名义向朋友们收取定金,还经常向一些朋友借钱,然后大肆挥霍。后来,他的谎言不断地被朋友们揭穿,终于暴露了真实的面目。由于涉嫌诈骗,朋友们要把他扭送公安机关,他居然恼羞成怒,持刀伤人,最终受到公安机关的处理。
虚荣心有轻重大小之分。各方面都很虚荣的人固然有,而更多的还是某些方面有虚荣心,其他方面则不大明显。一般说来,自己希望超过别人而又难以超过别人的地方,以及当某种荣誉想得到而得不到、想不失去而无法不失去的情况下,较易产生虚荣心。有许多时候,虚荣心又往往同自尊心交织在一起。有些行为的表现,既有自尊的成份又有虚荣的成分,所以,我们又要善于把两者区别开来。应该努力做到:虚荣心要克服,自尊心要爱护。
第21节:众生平等
古时候的印度,人民拜神时,一般都杀动物当作祭品。他们认为这些祭品,可令神祗喜悦。于是神祗就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钱财,给他们种田的雨水。
佛陀无论到什么地方去,都告诉人们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有些人听他这么说,就对佛陀发脾气的说:“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