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人生智慧书-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
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一天中,他读书的时间达到了10~15小时,从荷马到莎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基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以脑力劳动谋生。
杰克·伦敦进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奥克德中学后,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他用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
他怀着成为一名伟大作家的梦想,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伯爵》、《双城记》等书,之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它们统统被退了回来。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他只得到了20美元的稿费。五年后的1903年,他有6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之一。
一个人知识的多寡,和他的勤奋程度永远是成正比的,正如冯老所言:无论古今中外,凡在某一方面成大功,立大名底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勤于工作底人。一个在某方面勤于工作底人,不一定在某方面即有成,但不在某方面勤于工作底人,决不能在某方面有成。此即是说,在某方面勤于工作,虽不是在某方面有成的充足条件,而却是其必要条件。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要靠“九分汗下,一分神来”。
反躬默省,成长的第一步
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见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
——《三松堂自序》“40年代”
当惹了麻烦、闯了祸、做错事、伤害了别人时,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首先想到的是逃避责任,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过失与错误归咎于外在的客观条件或他人的干预,而不是主动承认错误,从自身的努力、能力上寻找原因。这是一种缺失,反思与自省的缺失。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认识错误是拯救自己的第一步。”孔子的弟子曾参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在古代的先贤那里,反思与自省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行为,它应时刻伴随身旁,不断地对自己的灵魂进行拷问。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反思,总是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受到什么阻碍,感到什么痛苦,才会有的。如同一条河,在平坦的地区,它只会慢慢地流下去。总是碰到了崖石或者暗礁,它才会激起浪花。或者遇到了狂风,它才能涌起波涛。”但并非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阻碍和痛苦之时,都会做出相应的反思与自省,始终还是有一些执迷不悟者存在。
李森和彭宇是速递公司的两名职员。他俩是工作搭档,干起事来一直都很认真,也很卖力。领导一直对他俩很满意,但一件瓷器的出现改变了他俩的命运。
李森和彭宇负责把一件很贵重的瓷器送到码头,老板反复叮嘱他们要小心。不料,送货车坏在了半路。彭宇说:“出门之前你怎么不把车检查一下。”李森什么也没说,只是背起邮包,一路小跑,终于在规定的时间赶到了码头。
这时,彭宇说:“我来背吧,你去叫货主。”他心想,如果客户看到此事并告诉老板,说不定还能加奖金呢。他只顾想奖金了,李森递过来的邮包没接住,“哗啦”一声,邮包掉在了地上,瓷器碎了。
“你怎么搞的,我没接你就放手。”彭宇大喊。
“你明明伸出手了,是你没接住。”李森辩解道。
他俩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果然,老板对他俩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事后,彭宇偷偷对老板说:“老板,是李森不小心弄坏的。”
老板平静地说:“谢谢你,我知道了。”
于是,老板把李森叫到办公室,询问缘由。李森把事情的原委从头到尾说了一遍,最后说:“这件事情是我们的失职,我愿意承担责任。另外,彭宇的家境不太好,如果可能的话,他的责任我也来承担。我一定会弥补我们造成的损失的。”老板听完,让他回去等待处理的结果。
几天之后,老板对他俩说:“公司很器重你俩,想从你们当中选择一个担任客户部经理,不料却出了这样的事情。也好,让我们更清楚了谁更合适。我们决定由李森担任这一职位,因为,一个能够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是值得信任的。彭宇,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老板,为什么?”彭宇问。
“其实,瓷器的主人已经看见了你俩在递送瓷器时的动作,他跟我说了他看见的事实。还有,我也看到了问题出现后你们两个人的反应。”老板说。
彭宇在“趋吉避凶”的选择中,不仅失去了升职的机会,而且连工作也丢掉了,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逃避责任。其实,犯错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永远说不出那句“我错了”。一个人连承认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更别奢谈反思与自省了。
其实,反思与自省不应只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它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应该像吃饭睡觉那样融入日常的生活中,就像冯友兰先生在研究哲学时,总是不时地回过头关于看自己得出的结论,不断进行反思与调整一样。
去具体如何进行反思与自省,古罗马哲人塞涅卡在解读伊壁鸠鲁的那句话时,给出了答案。他说:“一个人要是尚未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他是不会有改正错误的愿望的。更有甚者会吹嘘自己的错误,我敢肯定这些把自己的错误当做美德的人决不会主动去医治他的错误。谁要拯救自己,谁就要尽其所能地暴露自己的错误。人必须对自己严厉些,你要先当原告,然后做法官,最后才做辩护律师,把对你的审问引向所有对你不利的证据。”
将自己置身于原告席上,然后以旁观者的身份揭开心灵的“面纱”,直视最深层的问题。这是一个自我解剖的痛苦过程,却也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让自己做一棵自省的树,及时扔掉有问题的枝叶,才能不断地向上生长。
观人思己,博洽多闻见真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实,在为学的过程中,人人皆可为吾师。观人思己,每个人的治学之法都能为自己提供可借鉴之处:或是自满者的狭隘与急进者的攻巧,或是真理至上者的坚定与冲破束缚者的勇敢,无不是求得真知路上的经验。唯有将其一一接纳、吸收,方能达博洽多闻之境。
知识如圆圈,自满者只关注圈内
一个人做事失败,虽不必由于有自满心,但有自满心底人,做事一定要失败。
——《哲学的精神》“乐观与戒惧”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讲过这样一个的故事:
一次,一个学生问芝诺:“老师,您的知识已经非常渊博,且对我们的疑惑解答得也十分正确,但您为什么总是对自己存有疑问呢?”芝诺随手在桌子上画了一大一小两个圆圈,他指着这两个圆圈说:“大圆圈的面积是我的知识,小圆圈的面积是你们的知识。我的知识比你们多。这两个圆圈的外面就是你们和我无知的部分。大圆圈的周长比小圆圈长,因此,我接触的无知的范围也比你们多。这就是我为什么常常怀疑自己的原因。”
这就是芝诺著名的“知识圆圈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识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正所谓“生有涯,而知无涯”,在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中,唯有意识到未知面的广泛,才可能在知的领域有所进步。一旦存有自满之心,便再无进取之可能了。
冯友兰先生说:“人往往如醉汉,‘扶得东来又倒西’,人必需要用自尊心及自信心,但不可有自满心。有自信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有自满心是失败的充足条件。一个人做事失败,虽不必由于有自满心,但有自满心底人,做事一定要失败。”尤其对做学问而言,自满无疑是最大的障碍,就连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柳体”的创立者柳公权,也差点因自满而停滞不前。
柳公权自幼聪明好学,特别喜欢写字,到十四五岁便已写得一手好字,所见之人皆对他称赞不已。日子久了,他不觉地有些飘飘然起来。
一天,他和几个伙伴玩耍,比赛谁的字写得好。柳公权写了一篇,心想:我肯定是第一了。脸上不自觉地露出了得意的神情。这时,来了一位卖豆腐的老汉,看出柳公权的傲气,决定给他泼点儿冷水。
他挨个看了一遍众人写的,说:“你们的字都不怎么样。”柳公权听了很诧异,问道:“那我的字怎么样?”“你的字就像我担子里的豆腐,没筋没骨的。”老汉说。柳公权一听老汉的评价,不服气地说:“我的字不好,那么请你写几个让我瞧瞧!”老汉笑道:“我一个卖豆腐的,你跟我比有什么出息。城里有一个用脚写字的人,比你用手写的强几倍呢,如果不服气,你去瞧瞧吧。”
第二天,柳公权带着满肚子委屈和狐疑进城了,一打听就找到了老汉说的那个人:确实是一位已失去双臂的老人,正坐在地上用脚写字呢。只见地上铺着纸,他用左脚压着一边,用右脚的大拇指和二拇指夹住毛笔,运转脚腕,一行遒劲的大字便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众人一阵喝彩:“好,好!”
柳公权看呆了,真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啊!自己有完整的手臂,还赶不上人家用脚写的,自以为天下第一了,实在惭愧。想到这里,柳公权来到老人面前,双膝跪倒,说道:“先生,请受徒儿一拜,请您教我写字吧。”无臂老人见他言辞恳切,心里一动,说道:“你要实在想学,那么你就照着这首诗练下去吧。”说罢,老人又用脚铺开一张纸,挥毫写下一首诗:“写尽八缸水,墨染涝池黑。博取众家长,始得龙凤飞。”
这首诗,是无臂老人一生练字的真实写照。那意思是说练字的辛苦,练字的工夫,用尽了八缸水,染黑了涝池水,博取众家之长,虚心学习,才有今天这苍劲有力的龙飞凤舞。
柳公权是个聪明人,早已领略了这诗中的寓意,他不但懂得了写字必须勤写勤练,虚心学习,更懂得了做人亦不能恃才傲物,否则将一事无成。
他怀着不可名状的感激之情,接过了老人的诗,急切又羞愧地回到了家。打这以后,他从不在人前炫耀自己,每日里挥毫泼墨,练笔不止,悉心研究揣摩名人字帖,最后终于练成流传千古的“柳体”。
无论何时,自满都是一个极危险的信号,它就像墨镜一样,使我们看不到别人的闪光点,自以为是,止步不前,它就像是一块绊脚石,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令我们无法接近真知。只有撇开那颗“高高在上”的心,将自己放低,才能在求知的路上不断前行。
宁拙毋巧,慢工方能出细活
常言道:“慢工出细活。”不能慢工,就出了“粗活”,成了“急就篇”。
——《三松堂自序》“30年代”
俗话说: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但在现实生活中因为急于求成而冲动坏事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许多人学习外语时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去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结果,既花费精力又花费时间,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有一个小朋友,他很喜欢研究生物学,很想知道那些蝴蝶如何从蛹壳里出来的。
有一次,他在草原上看见一个蛹,便取了回家,然后天天守着它。过了几天以后,这个茧出现了一条裂痕,他看见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茧壳飞出来。
这个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里面很辛苦地拼命挣扎,怎么也没法子走出来。这个小孩看着不忍心,就想,不如让我帮帮它吧。便随手拿起剪刀把茧剪开,使蝴蝶破茧而出。但蝴蝶出来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变得很臃肿,飞不起来,只能在地上爬,不久便痛苦地死去了。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反而让爱变成功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转移至求知上,也是意义深远。
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苛求在短期内有明显的提高。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么只会徒劳增加自己的负担。冯友兰先生说:“慢工出细活。”不能慢工,就出了“粗活”,成了“急就篇”。
显然,在冯友兰先生看来,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才能产生好的作品。与那些平均一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