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让别人无法取代 >

第10章

让别人无法取代-第10章

小说: 让别人无法取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有些人却觉得演讲是游戏。

台湾圣国企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际成功学讲师余正昭先生在介绍成功之道时说到,成功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你的方向。大凡成功者,他们成功的关键都是掌握了自身的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欢的项目之中,将这种富有特长的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因此,在选择工作时,不要问自己可以赚多少钱或可以获得多大名声,而应该问自己哪些工作自己最感兴趣,而且可以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选择那些能促进你的发展,使你雄心勃勃,将来会有所成就的工作。

第10节 怎样判断你最感兴趣的工作

怎样判断从事的工作是你最感兴趣的

那么,怎样判断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是你最感兴趣的?是否适合你?你只需回答两个简单的问题:

1。你对现在从事的工作是否乐在其中,废寝忘食?

2。假如你中了1 000万彩票,你拥有了一笔不再为生计发愁的巨款,你还会从事你现在的工作吗?

如果以上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不〃,那就说明你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你最感兴趣的,也不适合你,你需要重新选择工作。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你可以从他对待工作的态度来看。有位名人说得好:〃除非你爱自己的工作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否则,你肯定还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看看你周围的人,有多少人爱自己的工作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人把时间投入在工作上都只是为了养家口,或是迫于生计,或是怀才不遇暂时屈就,真正能从事学以致用、发挥所长的工作的人很难找到。许多人在生活的重压下,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新的理想工作。〃谢天谢地,终于又到周末了〃仍然是许多人所盼望的生活方式。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经刊登过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美国一家著名的成功学研究机构经过调查发现:10 000个人当中,大约只有3个人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爱自己的工作就像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他们在不知疲倦地工作,从来没有感觉到累。对他们而言,工作几乎变成了消遣活动,就像一项嗜好一样,他们几乎不度假,他们最终都成了社会各界的精英,这些人如爱迪生、亨利·福特、爱因斯坦、沃尔特·迪斯尼、比尔·盖茨、沃伦· 巴菲特等等。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没有选对行业,他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或是不喜欢,或是不满意,他们只是为了获取一份薪水而工作。他们对工作没有很大的热情,经常失去动力,他们又舍不得放弃这份工作而另找一份工作。他们害怕失去安全感,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他们经常陷入挣扎、害怕、矛盾与恐惧之中。他们虽然意识到维持现状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但是要他们放弃现有的,更是痛苦不堪。他们放弃了新工作的挑战,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以致平淡无趣地度过了一生。这家机构因此得出一个结论:人生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是否选择了恰当的职业。

第11节 为何不愿改变没兴趣的工作

既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如此重要,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愿意改变工作呢?

1。人们习惯于不求改变。

〃你对自己的工作满意吗?〃这是我提供咨询服务时经常问的一个问题。

〃不满意,但是我没有更多的选择。〃这是最常听到的回答。我们也许会奇怪为什么如此多的人对自己毫不满意,却不试图去改变它。据我了解有两方面的原因:

(1)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工作状态和职业环境,并且产生了某种依赖性。

(2)重新做出选择,会丧失许多既得利益,甚至大伤元气,从此一蹶不振。

人总是有惰性的,即使你不喜欢某一工作,做了一两个月之后,也许就会习惯,就会被这种天生的惰性套牢,不想再换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三年五载过去了,即使动了转行的念头,也会变得步履艰难。年纪太大、家庭负担沉重等等都会成为我们逃避现实的借口。久而久之,心志磨损,〃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如果再扯上人情的牵绊、恩怨的纠葛,更会让人深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人们习惯于不求改变,改变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但是,不求改变的下场又是可以预知的(如被裁员、下岗),所以才有恐惧的感觉。于是他们只知道要更努力地工作,不计一切代价地为公司付出,以求保住他们的饭碗。

2。对失去工作的恐惧。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每当你想放弃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时,身边的人们就会〃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要走呢?这份工作很稳定,薪水也不错〃,对于你的新志向,他们会〃好心〃地说:〃你会后悔的,你会失去安全感。〃

他们越是这样说,你就会越恐慌:我有一个家,每个月要偿还银行的贷款;我要养活孩子;失去这份工作,我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吗?。。。。。。有太多的理由使你无法离开。最后,你终于放弃了原先的打算。

3。机会成本。

有得必有一失,所谓鱼翅与熊掌不可兼得。亚当·斯密曾经说过:国王会羡慕在路边晒太阳的农夫,因为农夫有着国王永远不会有的安全感。而你要有农夫那样的安全感就不会有国王的权势。你选择做一件事,必须会放弃另外一件,那个被放弃的事情所带来的收益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譬如,你在被动的情况下选择了一个职业,通过自己勤奋努力取得了一定成就,积累了大量的资源;但是,现在你醒悟过来,意识到它并非自己理想的职业,于是想跳槽转业,那么继续留在这个行业可能创造的价值就变成了你的机会成本。机会成本越高,重新选择的难度就会越大。

我在《选对池塘钓大鱼》这本书中看到一个例子,这是对机会成本的最好诠释。

43岁的密比先生是一家大型广告代理商的会计主管,他虽然很喜欢广告,并且在广告行业待了20年之久,可是,他还是意识到这个行业与自己的性格不合。

〃我知道这份工作很不错,〃他说,〃收入也颇为丰厚,但是总觉得浑身不舒服,医生告诉我这是因为违反自我意志勉为其难地工作造成的;他认为长此以往会对我的心脏以及其他器官造成慢性伤害。〃

〃我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但我从来没有告诉过任何人。多年前,我同样为一家广告代理公司工作,负责一家饲料公司的策划,学到了很多饲养牛的知识,我学得越多就越喜欢它。〃

〃但是,每当我想要放弃广告业,放弃现在的工作,就感到自己很笨。我在大学念了6年书,就是想要从事这一行,只有大傻瓜才会把3。5万美金教育投资和20年的经验断送掉,改行去做其他事情。〃

职场发展犹如爬树一样,一旦发现树上所结的果实并非自己所需或者上面的枝干已经腐朽时,惟一的选择就是退下来,换一棵树或者朝另一个方向继续爬。先放弃才能够得到,想先得到再放弃是不可能的。人类的痛苦就在于得到的时候就必须失去。在旧树干上爬得越高的人,退下来的难度也就越大,而且越是等待观望,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

做人是需要成本的,有好的人生选择,也有坏的人生选择,却没有不要成本的选择。付出的成本太高,就可能影响我们的选择,也会使我们的人生和职业生涯留下太多的缺憾。相反,如果一开始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可降低个人选择的成本,创造更多的利润。

试想,如果林肯继续从事律师工作,与生活搏斗,他可能只是会活得更久一些;如果爱因斯坦没有转换职业,可能终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个办事员而已;如果罗斯福总统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也许一辈子是个肢障患者。

想一想你最崇拜的人,他们也可能一事无成,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在于他们曾做出了某种选择。你我依然还活着,仍然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尽管重新选择将支付巨大的成本,但是我们依然必须做出选择。

最理想的工作是什么样的?

我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应该是这三者的结合:既是你最感兴趣的,也是你最擅长的,还能够赚到钱,即右图中的阴影部分。

第12节 怎样选择理想的工作

1。倾听使命的召唤。

使命是指你被召唤去做一些事。被谁或是什么召唤?被你内心深处的自己召唤。你的幸福源泉就是你内心的召唤。你必须朝着自我指引的方向走到底,根据自己的意旨决定自己人生的顺序: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使命与职业之间关键的区别不在于工作的性质,而在于人们从事这些工作的动机和兴趣。使命是你用从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激情去工作,而职业是为了获取外在的奖励(物质生活的富有、经济上的保障、社会地位或者他人的尊重)去工作。

华德·迪斯尼讲过这样一句话:〃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会有所成就。〃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实是很困难的,大多数的人多半都在做他们讨厌的工作,却又必须逼自己把讨厌的事情做得最好。他们经常失去了动力,时常遇到事业的瓶颈而没有办法突破,他们不断地征求别人的意见,却还是照着一般的生活方式在进行,凡事没有进展,原地踏步,这些都是他们想要的吗?不是的。

船停泊在港湾是安全的,但船的用途并不在于此。人如果躺在地上,就不会跌倒,但这也并非人活着的目的。有一首诗这么写着:〃坟墓是幽静的地方,不受干扰;但我想,没有人愿意在那里休息。〃人生在世,就是要去体验。只有勇敢迈向未知的领域,才能领悟生命的真谛;尝试未曾做过的事,才能学到经验。每一个人每一天所想的事,有90%以上是重复前一天的想法。我们就像鹦鹉一样,一再重复着自己说过的话和做过的事,按照自己的〃流水账〃过日子。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鼓励我们:〃应该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勇敢去尝试,换换新的工作,过过不同的生活。〃

2。在探索和实践中发现自己的终生志趣。

生活的目标是〃做真正的自己〃。你是愿意维持现有的生活的安逸,接受熟悉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还是愿意追寻你的幸福源泉……敢于做新鲜的尝试,探索内心世界的未解之谜?

启动你梦想职业的第一步就是尝试新事物,重新燃起童年时的好奇心,其本质就是让自己走出安逸地带。探索和体验是你了解世界和认识自我的必经之路。试着剥洋葱看看它的核。你剥一层,然后是一层又一层,离核越来越近了,这就是你探索内心世界的旅程。你让自己接近自己真正的本质,使自己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你所有的时间都是在剥皮。

发现兴趣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探索的过程。被称为〃中国富爸爸〃的汤小明最初是位大学教师,因经济窘迫,报考了人民大学的经济系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他进入国家教委。因对工作方式不感兴趣,他辞职去了一家国营证券公司。因对国营企业体制不满,他只干了两年就离开了。之后,汤小明下海做了一名商人,创办过多家企业,涉及到水产、电子、建材等领域,但都不是很成功。

直到他偶然介入图书出版领域,才真正发现了自己所热爱并决定为此奋斗一生的事业。通过运作《富爸爸 穷爸爸》,汤小明打开了他人生中的另一扇窗户。从此,他开始致力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财商教育。他现在是北京财商教育培训中心总经理兼北京读书人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汤小明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深入地进行社会实践,在实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发现自己的特长,发现自己的短处,更发现自己的厌恶,才能最终找到自己一生要从事的职业目标。只有在工作之后,你才知道你是否真正愿意把自己的一生献给某个行业。工作之后,发现了某个事情是你最擅长的。同时,还会发现行业里面有哪些缺陷,有哪些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其实就是你异军突起、出奇制胜的机会。

还有一个问题,兴趣广泛的人如何选择职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经无数次遇到这样的问题,对此我的答案是:发现自己真实的兴趣。兴趣有多种,有的是业余爱好,有的是职业兴趣,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区别开来。

3。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智慧的选择比天生的才能更重要,合理的设计比盲目的奋斗更重要,生活得幸福才是成功的标志。周末,我们计划开车去钓鱼,我们会安排好时间,会准备钓具、诱饵、地图、足够的金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