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回到山村当老板 >

第3章

回到山村当老板-第3章

小说: 回到山村当老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俺得问问你,这集上,还有哪家是吉祥宋体的?”

    刘青山歪头一看旁边的摊位,发现旁边摊位上的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不怀好意得笑着看着自己,便忙说道:“他们家也是吉祥宋体的。”

    那小伙子一听,眼珠子一转,高声笑道:“对,我们家的也是吉祥宋体。”

    吹自家的商品顺带着连邻居摊子的也吹了,邻居摊子的人当然也不反感了。

    刘青山很满意,满脸堆笑看着自己摊子对面的人:“叔,怎么样?我没说错吧,要几幅?”

    对面的人明显被刘青山忽悠了,很高兴点着头说:“那,那给我三幅屋门上的,一副大门上的。”

    “好嘞,叔您稍等,我给您挑最好的,三幅屋门的,一副大门上的,总共是两块钱,这个迎门见喜和抬头见喜的就不要钱了,白送。”

    刘青山账目活路,好话说得对方心里舒坦,这个买卖也就水到渠成得谈好了。

    对方痛快的付了钱,刘青山快速收好钱,放进了放钱的皮包里面,接着又去招呼另一个客人去了。

    刘振远夫妇看得有些傻眼,自己这儿子,还是个做买卖的好帮手呢。

第5章 初战告捷() 
头个集,刘振远没有抢到好的摊位,不过靠着自己儿子出色的口才,一家人忙活到下午三点半散集的时候,竟然卖了两百多块钱。

    刘振远一高兴,花十块钱买了六斤半牛肉,让林士花带着自己儿子先到自己岳父家里,说是晚上要吃牛肉水饺。

    刘振远他们一家三口加上林士花他们几个的午饭,是刘青山的姥姥送过来的。不过,到了老丈人家门口了,不让自己老婆回趟娘家是说不过去的。

    再说了,刘青山的姥姥中午过来送饭的时候,也是一个劲得叮嘱,一定要吃了晚饭再走。

    让林士花带着自己儿子先到老丈人家里面暖和暖和,刘振远又让自己老婆先忙着收拾摊子,自己则赶着还没有完全散集,跑到集市里头杂七杂八得买了一大堆,有芹菜、莲藕、蒜苗等等的青菜,甚至还买了两套猪下货。

    看到自己丈夫买回来两套猪下货,林士菊觉得有些浪费。刘振远解释说,给山子姥姥家留一套,他们自家回去吃一套。

    林士菊一听,便说买了牛肉了,又买猪下货,没有必要。

    刘振远不理会,笑呵呵得推着木推车,便沿着大路往庙子村村里的方向走去。

    木推车在90年代的农村里面,还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

    刘振远推的这种木推车在鲁中地区非常常见,当年解放战争的时候,这些运输工具可是群众支前的明星,立下了赫赫功劳。

    林士菊的娘家位于庙子村的最北头,所以从庙子集到她娘家,几乎是走遍整个庙子村了,路上熟人很多,见到林士菊,知道林士菊的丈夫今年卖对联,纷纷夸赞刘振远能干。

    这个年代,能干点小买卖,在农村人眼里,也是有本事的。

    林士菊姐妹三个,她是老二,她还有个比她大7岁的姐姐,当年推荐上了卫校,毕业之后在泰南市城管医院妇产科工作。林士菊还有个妹妹,也就是刘青山的小姨,比林士菊小13岁。

    林士花只比刘青山大12岁,因为从小自己小姨哄自己比较多的缘故,所以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

    1991年的时候,林士花刚好20岁,仍然待字闺中,没有找婆家。

    刘青山的姥爷是个老木匠,名叫林修堂,在大寨乡范围内也算是小有名气。林木匠在1991年的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身体很硬朗,特爱喝酒。

    林木匠两个女婿,大女婿是泰南市民政局里的一个科长,二女婿是邻村的农民。按说自己大女婿的本事要远比自己的二女婿大,可是,林木匠却不喜欢大女婿,喜欢二女婿。

    刘振远也爱喝酒,跟自己的老丈人很投脾气。

    虽然说刘青山的大姨夫酒量要比自己父亲大,但是喝酒的时候却没自己父亲实在,这让林木匠老大不喜欢。

    用林木匠的话说,酒品就是人品,酒品差的人人品也差。

    刘振远夫妇二人来到林木匠家,林木匠满脸堆笑得忙招呼刘振远到屋里面暖和,然后吩咐自己老婆沏茶。

    到家之后,林士菊他们娘仨便开始忙活着做饭,晚饭是牛肉水饺,另外林木匠专门吩咐自己老婆子再弄几个菜,他要和自己女婿好好喝一杯。

    一家人开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吃了饭之后刘振远一家还要翻山路回家,另外明天还得早起赶集。

    听到说自己二女婿今天卖对联买卖不错,林木匠也很高兴。

    晚饭的时候,爷俩一人半斤酒,谁也不用劝谁,一家人在饭桌上笑声不断。

    刘青山很享受这种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一家人在一起,不用太在意吃什么,开开心心得,比什么都好。当然了,能有点好吃的,那就更好了。

    吃过晚饭,林木匠不等刘振远开口,便吩咐林士花说让她直接跟着自己姐姐去他们家住下,明天赶早去赶集卖对联。

    今天头一天能卖200块钱已经算不错了,不过可惜刘振远没有抢到好摊位,要不然这个销售额翻一倍也不是不可能。

    时候不早,天色黑了,林木匠便催着自己的女儿女婿赶路去了。

    庙子村和清泉岭村就隔了一座山,这座山,清泉岭村民叫它西山,庙子村民叫它东山,实际上是一座海拔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的小山。不过,这座山的山体很大,属于莲花山山脉的分支。

    鲁中地区的山的年岁都很久远,可以想象,当年造山运动的时候,这些山都是些高耸的大山。

    回到家里之后,林士菊便忙着收拾床铺,里屋里的小床收拾出来之后自己和妹妹住,外屋的大床话就是刘青山和刘振远的了。

    林士花帮着姐姐收拾床铺,而刘振远父子两个,则忙活着生炉子。

    在刘青山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寒冷,零下十几度的天气是常有的事情。这样寒冷的天气,晚上要是不生炉子的话,是很难睡着的。

    收拾床铺的时候,林士菊跟自己妹妹谈起找什么样的婆家的事情,刘青山在一边听着。

    其实一切刘青山都很清楚,现在自己的小姨已经有相中的人家了,就是大寨村马老三的二儿子马军。

    后来自己小姨跟马军结了婚,生了一儿一女,日子平平淡淡,倒也算得上幸福。

    生起炉子,刘振远将炉火弄得很旺,渐渐得屋里暖和起来。

    刘振远两口子和林士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聊天拉呱,刘青山对着两样都不感兴趣,便爬到炕上去打算睡觉了。

    眼睛闭上,不过刘青山却没有睡意,他仍然在想下一步的打算。

    刘青山知道,靠着年前贩卖对联这个小买卖,家里能攒下大约三千来块钱,转过年之后这三千来块钱算是启动资金了,然后自己寻思着给父亲找个什么门路,让他把财富的雪球给滚起来呢。

    虽然说自己脑子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好主意,但是问题是毕竟自己才只有八岁,说出来的话父亲怎么会相信?怎么会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行事呢?

    必须得找个合适的方法,把自己的父亲给引上路。

第6章 赶年集() 
1991年还是万元户光荣的年代,一般农村家庭一年到头能落个一千块钱的存钱就已经算是很骄傲的了。

    刘振远兄弟两个,他还有个弟弟,叫刘振东,他俩都不是安于现状的人。90年代,农村大多数家庭的情况都差不多,有钱人是少数,但是大家都知道,开放市场了,自己周围的人,将来会有很富有很富有的,当然也会有很贫穷很贫穷的。

    所有人都希望将来自家能成为那个幸运儿,能当地主,谁愿意当长工呢?

    在90年代的时候,能看到大家的脸上那种看到希望的笑容。因为在那时候彼此的差距都还不算大,谁发财谁享福,也都是说不准的事情。

    刘家靠着卖对联,一天时间就赚了一百六十多块钱,四倍的利润率,直接看傻刘青山。

    90年代干啥最赚钱,就是小商小贩了。

    后来我们周围许多有钱人,在90年代的时候都有个小商小贩的经历。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学校里的老师辞职下海经商去了,单位公务员下班要到夜市练摊,在90年代,大家就像是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发令枪响了,许多人没了命得往前跑。当然了,也有许多人,根本没有意识到已经打响发令枪了。

    刘青山他们这边的农村,是八四的时候才把土地承包到户的。

    不过,土地承包到户了,市场还没有真正意义得放开,当时还处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过度的阶段。

    实际上,粮票布票什么的等等,是到1992年的时候才全面取消的。

    不过,市场已经开始慢慢地放开了,而且开放的市场,会出现越来越多原先没有出现过的商品。这些商品能不能流通,需不需要办理什么证件,凭着当时的行政管理水平和条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刘振远他们家贩卖的对联也没啥危险性,监管宽松一点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些商品,倘若监管不力,实际上是很危险的。

    比如说,烟花爆竹!

    今年大寨乡年集的爆竹市和对联市又挨在了一起,这让刘振远他们一家实在是苦不堪言。

    卖对联是暴利,卖爆竹更是暴利。

    一挂爆竹的成本不到五分钱,到了集市上之后卖五毛钱,百分之九百的利润率,让前世干过销售的刘青山觉得不真实。

    90年代小商小贩赚钱,因为不管卖什么东西,利润率都是那么高。只要你勤劳,90年代的小商小贩总能赚到第一桶金的。

    有了第一桶金,接下来那么多机会,随便抓住一个,就能发大财了。

    刘青山有个远方表叔,从1990年开始做木材小生意,一百块钱一方买过来的落叶松,卖给鲁中县当地的木匠、建筑队等都是四百块钱一方,而且还都没有讨价还价的。这样,刘青山的表叔一年能赚大约四万块钱,到2002年的时候,手里已经攒下了大约五十万的资金了。

    后来刘青山的表叔看到城里大搞建设需要大量的钢材,然后用手里的五十万开始干起了钢材生意,然后到2006年的时候,已经是千万富翁了。

    看着自己大声吆喝着卖对联的父亲,刘青山托着下巴,心里面寻思:能不能把父亲培养成表叔那样的人呢?

    其实刘青山心里清楚,从父亲跟母亲经常提起说谁谁谁家肯定是个万元户,谁谁谁家明年就成万元户了这些话来判断,在自己父亲的心目中,肯定是有个小目标的,那就是万元户。

    并不是说刘振远有种小富即安的思想,而是说,在1991年的时候能成为万元户,也确实不容易。

    不过现在好了,卖对联让刘振远看到了希望。

    “山子,吃不吃糖葫芦?”

    刘振远回头看到自己的儿子坐在木推车上面发呆,便大声冲着他喊道。

    对于小孩子来说,赶年集最大的奖赏,可能就是糖葫芦啊、糖瓜啊、棉花糖啊等等之类的东西了。

    “啥?”

    隔壁鞭炮声又响起来了,卖鞭炮的也有很多家,鞭炮卖家纷纷拿出自家最响的爆竹,点上一挂放着,用来招揽顾客。

    贩卖鞭炮的成本要比贩卖对联大多了,首先你得有辆拖拉机。在1991年的时候,一辆拖拉机的价格可是万把块钱了。

    刘振远从放钱的皮包里面抽出一块钱来,然后跑过来塞给刘青山,喊道:“买俩糖葫芦,给你妹妹也送过去一个。”

    刘青山是独生子,他二叔家现在有个妹妹,叫刘婷。刘青山知道,到1993年的时候,自己的婶子还会给他们刘家生个儿子,名字叫刘清泉。

    这会儿刘振东他们一家的对联摊子跟他们家的摊子隔了一家,距离不远。

    接过钱之后,刘青山也觉得真有点想尝尝久违了的糖葫芦的味道,便钻进人群,去找卖糖葫芦的了。

    卖糖葫芦的,并没有固定的摊子,而是抱着一个插满糖葫芦的杆子,满集市里面逛游。

    而且,像大寨乡这种大集,卖糖葫芦得最少也得有七八个。

    大寨乡集市在整个鲁中县来说也是数得着的大集,首先这里立集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立集了。当时大寨村有种说法,叫做街店子,说的是大寨村大街上面一排全是开店的。

    在清朝中期的时候,整个鲁中地区也没有一个县城,大寨村三千来人口已经算是人口最集中的地方了。

    在1991年的时候,大寨村大集,尤其是年集,还是非常非常热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