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者无敌-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团军会议上向集团军代理司令孙震中将阐述了122师的设想,认为滕县是第22集团军防区内的重中之重。由于此时韩复榘不战而逃以及山东全境基本沦陷的局势已经日益迫在眉睫,因此孙中将欣然批准了122师的设想,并命令122师在接下来可能爆发的大规模战事中负责防御滕县以及周边地区。王铭章师长和孙震中将如此从善如流的开明态度让孟翔暗暗地松了一口气,既然滕县注定会发生一场血战,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必然会在实战中大大改善122师的处境,也许就能避免全军覆没的结局,而孟翔本人也不会刚刚上战场就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王铭章确实是个比较宽厚的长者,他吩咐赵渭滨,在滕县防务上重用孟翔这个“海归派”的青年人才。赵渭滨也非常看好孟翔,因此调拨了122师364旅727团团长张宣武上校前往滕县展开布防工作,同时委任孟翔负责协助张宣武,实际上相当于给张宣武做出谋划策的“军师”。除此之外,当孟翔前往师部接受命令的时候,王铭章还特地调拨了两千大洋的经费给张宣武和孟翔,作为他们在滕县进行布防工作使用的军款。孟翔对这个安排也很满意,因为赵海军此时在727团,能够和这个最熟悉的老朋友重逢并一起执行任务,自然让孟翔很高兴。
师部内,孟翔在赵渭滨的介绍下见到了张宣武上校。张上校年约三旬,正是最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年龄段,军姿如铁、浓眉善目,为人也比较和气。张上校是河南泌阳人,出身于西北军派系,是受过较高级教育的正规军人,在中原大战期间逐渐跨入中央军派系,此时在川军内任职也或多或少有种被安插过来的味道。但张上校为人还是比较正派的,不屑于搞派系争斗,颇有“君子不党”的风范。历史上这位张上校曾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滕县城防总指挥,解放战争期间战场起义,总体来说,张上校也是个标准的爱国军人,这一点让孟翔也很满意。
互相初次见面,张宣武以及727团一营长王承裕少校、二营长吴忠敏少校、三营长侯子平等几位军官热情地在团部招待了孟翔,几人共进晚餐。吃饭时候,张宣武当然也对孟翔“犀利而深远的战略目光”褒扬了一通,双方都说了不少客气话。孟翔对这一套并不怎么感兴趣,客气话说完后,他开门见山地道:“张团座,卑职参军没多久,因此还不知道我师究竟有多少兵马,不知您可否相告?”实际上,孟翔确实不知道122师究竟有多少兵力,赵海军毕竟也是刚刚参加,当然也不知道,谢大墉只是基层军官,同样自然不怎么清楚。搞不清自家究竟有多少人马是个问题,那制定出的作战计划没法因地制宜、审时度势,就显得空中楼阁了。
第九节 未雨绸缪(1)
张宣武也没有打官腔,直接干脆地回答道:“我师出川前共有7000余人,辗转征战至今,目前还有4000人左右。能打仗的兵员,大约3500余人,其余那几百人都是军需后勤人员和文书参谋等文职军官。”
孟翔吃了一惊:“只有4000兵力?团座,这也太单薄了吧?我们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全师共四个团,怎么只有4000多人?”
张宣武苦笑着道:“我们川军装备低劣,又得不到各战区的重视,出川后,我们在第二战区和第一战区参加了一系列的战斗,伤亡近半,在奉命调到第五战区前,孙军座对全军进行了整顿,每个师的每个旅,都只保留一个战斗团,还有一个团只保留番号和编制,但是撤回四川境内休整。原先我们122师下辖364、366两个旅,364旅下辖727、728团,366旅下辖731、732团,但如今,364旅只有我们727团,366旅也只有731团。728团和732团在我们前往第五战区时都已经撤回四川了,要不是这两个团临走前把剩余的残兵基本都补充进了我们这两个团,那此时的122师恐怕连2000人都不到。中央和最高统帅部又不允许我们在沿途当地招兵,所以122师表面上现在下辖2个旅,但每个旅其实就下辖一个团,全师也就两个团。。。唉!”张宣武叹口气,显得既无奈又悲凉。他虽然是中央军安插进川军的棋子,但对中央国府这样排挤打击以及暗算抗战有功部队的做法也感到悲愤不满。川军不但自愿出川抗战,四川又是国府的大后方,而国府却还不忘削弱川军,这样的做法确实令人齿冷心寒。
王承裕也感同身受地道:“孟兄弟,我们川军其实原先的编制很大的,我们每个集团军下辖3个军,每个军下辖3个师,每个师下辖3个旅,每个旅下辖2个团,按照这样的编制,我们一个集团军完全可以招募15万兵力。但出川以来,国府巧立名目不断削减我们的番号,用各种方法削弱我们,我们每个集团军都被迫抽调1个军到中央军部队里,这个军基本就被中央军给吞并和消化了,剩下的每个军不得不派1个师留守四川,再剩下来的每个师又不得不撤销一个旅的番号,只保留两个旅。这样七七八八地一刀又一刀下来,我们每个部队的兵员人数还没有以前的一半多。唉!”
孟翔知道这些内幕涉及到国民政府中央军对其他地方派系的打击的政治斗争,自己当然也做不出什么,只能把这个沉重的话题转移回来:“既然我们的兵力并不宽裕,那我们更加要早做准备了。”
张宣武仍然还有一丝的迟疑:“孟副官,你确定日军会重点进攻滕县?”
孟翔点点头:“八九不离十吧,我们现在早做准备肯定不是什么坏事。”
张宣武道:“那我明天就申请把727团转移到滕县驻防。”
孟翔劝阻道:“暂时最好别这样。日本人既然野心勃勃想要南下,那肯定已经派遣了大批的间谍和收买了很多汉奸渗透到了我们这里,如果张团座您大张旗鼓地带着一个团进入滕县,那反而会打草惊蛇,如果日军改变计划,我们就白忙一场了。最好您的团主力仍然驻守临城驻守,只要把团部所属的工兵部队带来就可以了。”
张宣武赞同道:“言之有理。明天我们就带着工兵营和你一起前往滕县。”
孟翔客气地道:“那我们诸位就在张团座您的指挥下,齐心协力把滕县变成日军的坟墓!”
张宣武也笑道:“说得好!”
次日上午,孟翔随着张宣武、王承裕、赵海军三个,带着727团的三百多名工兵以及二十多个卫兵前往了位于临城以北四十多公里的滕县。滕县依靠着微山湖而建,因此水土肥美、气候宜人,算是鲁南地区一个比较富庶的地方,号称“鲁南粮仓”。但随着战火的日益弥漫,滕县虽说谈不上十室九空,但也是一片萧索。全城原先的二十余万居民已经拖儿带女地逃走了一半,使得全城看上去已繁华不再(滕县即为今滕州,临城即为今枣庄市薛城区)。一行官兵进入滕县城区后,很快就遭到了一小群当地政府官员的迎接,为首者是一个儒雅的中年文官。见到孟翔等人后,他立刻认出张宣武的军衔最高,立刻很客气地向张宣武伸出手:“鄙人滕县县长周同,字以然,不知诸位官长来到滕县所为何事?若是军务要事,我滕县上上下下一定竭尽全力地配合贵部。”
张宣武笑着和他握手:“周县长,您好!鄙人乃国军一二二师七二七团团长张宣武,这几位都是本部的军官,确实是为军务而来。”他又喜道:“听周县长的口音,似乎是河南人呀!”
周同微笑道:“鄙人确实并非山东本地人,老家是河南开封的。”
张宣武爽然一笑:“太巧了!我也是河南人呀,我是河南泌阳人。”
周同喜道:“这么说,我们还是同乡呢!”
现场的气氛很融洽。
在县政府的会议厅内,张宣武、孟翔等军官们和周同等几位县政府官员围聚在一张鲁南地图前展开了会议。孟翔指点着地图询问道:“周县长,山东的局势想必您已经很清楚了吧?”
周同露出悲愤的神情:“韩长官身为一省之长,手握十万大军,却不战而逃、一触即溃,使得华北日寇轻而易举地渡过黄河天险,真可谓是引狼入室!现在带来的一系列恶劣后果更加几乎是一发不可收拾!山东绝大部分的地区都已经沦陷了,滕县怕是也快了。”他很焦虑。
孟翔点点头:“周县长,您的目光很准确。日军占领山东后,必然会继续南下,配合华中日军南北夹击徐州,以完成打通南北津浦线和陇海线的战略目的。徐州是华东地区的重要门户,因此这里已经成了国军必守、日寇必攻之地。周县长请放心,第五战区的几十万国军肯定会血战到底,但是。。。”孟翔顿了顿:“但是,这场战争的整体局势还是敌强我弱,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都已经在上海和南京拼得差不多了,靠着几十万地方军,是很难阻挡住日寇铁蹄的。而鲁南苏北的战事趋势很有可能是这样的,第五战区几十万国军精诚团结、浴血奋战,再加上李长官的运筹帷幄,打一个歼敌上万的大捷是很有可能的,但最终,国军还是要撤离徐州的。因为国军目前已经没有力量和日军展开决战,也没有力量坚守住鲁南苏北。这一点,希望周县长心里有数,同时也请您不要随便散播出去。”
周同的脸上的愤慨立刻被一层阴云给笼罩了:“这么说,滕县也早晚沦陷。。。”语气间掩抑不住阵阵失望之情。
张宣武安慰道:“周县长,这并非我国军将士们怕死畏战,而是因为我们确实。。。”
周同摆摆手:“各位长官,周某虽然只是一介文人,但对中日两国在国力和军力上的差距还是很清楚的,日寇可谓是武装到了牙齿,天上有飞机,地上有战车大炮,海上还有舰队,我们国军装备落后,目前确实很难抵挡住日寇。请你们也不要愧疚,周某是非常理解你们的。”
孟翔顿时对这位深明大义的县长肃然起敬,他接着道:“周县长,我在此先说句难听话,滕县和徐州都早晚要丢,所以我们在这里抵抗日寇的目的,不是为了坚守住国土,而是要尽最大限度地杀伤日寇的有生力量。周县长您看这里,日寇如果要进攻徐州,那必然会重点进攻这三个地方,滕县、台儿庄、临沂。因此,我们要把滕县改造成一个大碉堡,一个大战场。所以必须要得到您以及滕县所有官民的配合。”
周同凛然道:“请放心!国难当头,保家卫国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诸位长官需要我和滕县十万父老乡亲做什么,请尽管说。”
孟翔感动地道:“那我们就在这里先谢谢周县长了。其实我们的要求只有两个,首先就是抓紧时间,把滕县和附近地区的老弱妇孺居民撤走,最好不要撤到徐州,而是撤到皖北或豫东地区,那里暂时不会落入日寇手中,更加安全。日军占领我中华大地每一处后,都是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因此我们不能让滕县的父老乡亲也遭到荼毒;其次就是希望贵县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上尽最大限度地支持我们在这里进行战备工作。”
周同点点头:“没问题!”
孟翔和张宣武、王承裕、赵海军一起反复地研究了滕县以及附近地区的地形,都认为滕县城区肯定是作战重点,但城北和城市两翼的北沙河、东沙河、界河、龙山、香城、普阳山等地也都是比较重要的阵地,对滕县起到掩护和屏障作用,而滕县后方的南沙河、桑村、中顶山这几个地方则关系到守军最后撤退的通道,也不能忽视。至于其他的次要阵地,都可以放弃了,阵地太多,那本来就很有限的兵力更被大大分散掉。122师只有两个团、四千余人,兵力分散则极容易被日军逐个击破。修建工事的地方应该是在滕县城区以及两翼和城北的北沙河、界河、龙山、普阳山等几个重要阵地。实际上,只要滕县还在国军手里,这几个阵地也并非要死守不可。尽管如此,孟翔仍然感到122师的兵力还是捉襟见肘。张宣武安慰孟翔,战事爆发后,守卫滕县虽然是122师的责任,但124师和附近同属第22集团军的45军也会支援122师的。这些部队和122师一样都是川军,都是同乡军队,是绝不会故意保存实力的。
整个滕县开始陷入了空前的繁忙中。周同这个县长多年来在当地口碑很好,滕县老百姓基本都愿意听从这个县太爷的安排,家家户户根据县政府的安排,开始拖儿带女、扶老携幼地撤离即将被战火吞噬的家乡,迁移向豫东和皖北,同时周同又不遗余力地招募青壮年协同军队守城。不用说,齐鲁苏北之地原本就民风彪悍,老百姓的爱国热情还是很高的,短短几天内便有两千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加,周同把这些青壮年都编入滕县的保安团,连同滕县的警察都交付给张宣武和孟翔指挥,总共近三千壮丁,但有枪的只有三四百人,大部分壮丁都只能作为民工来使用,这好歹解决了工兵营的劳动力匮乏问题。除此之外,周同这个满腔拳拳爱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