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失败者游戏 >

第92章

失败者游戏-第92章

小说: 失败者游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量准备回到、希望我尽快带邓灯离开。我忽然觉得,有些尴尬。应该觉得更加尴尬的,可能是邓灯本人。

    “那个。。。。。。”

    “我还是告辞吧。”

    “谢谢你。”

    邓灯不无谦虚地向我告别。他那真挚的表情,那颓丧的脚步,那凄怆的背影,让我莫名其妙的想起曾经被陈安东迫害得无处可去的何小兰。我发自内心地想要留住他,发自内心地想要保护他。虽然他没有女儿,也没有那个亲属是我所倾心的,但是作为同样漂泊异乡的异客,我实在很难做到漠不同情。

    在邓灯消失前的一刻,我将邓灯重新带到王艺霏的面前。王艺霏得到我的允诺,勉为其难地让邓灯试着接管严公军。王艺霏反复强调的1条原则是,只要国家级的力量前来兴师问罪,由我和邓灯共同承担。无论我和邓灯能否承担得起,一切事情均与王艺霏无关。

    男子汉大丈夫,从来都是一人做事一人当。我承诺的事情,我当然承认,但是我承认不代表我能够兑现承诺。当国家级的力量真的前来兴师问罪的时候,我没有在现场,他们把邓灯和王艺霏都抓走了。是的,他们把邓灯和王艺霏都抓走了。

    我当时没有在现场,是因为又要部署其它狩猎行动。严公军的兄弟眼睁睁看着邓灯被抓,想要找我商量解决办法,才发现自己联系不上我。等他们急忙忙找到朱衣谷的联系方式,再找到我的联系方式时,邓灯和王艺霏已经被转运到不知道什么地方了。

    严公军个个都是有血有肉的义气人士,刚一重逢,就毫不犹豫地请求我救回邓灯和王艺霏。我郑重其事地发问,是邓灯重要、还是王艺霏重要。严公军愣住了,有的说邓灯和王艺霏同样重要,有的不敢说话。我情不自禁地摇了摇头,然后面无表情地告诉他们,我不会去救邓灯、也不会去救王艺霏。

第一六五章承培镇的跌宕() 
我说了不会去救邓灯、也不会去救王艺霏,就真的不会去救邓灯、也不会去救王艺霏。深究其中的缘由,倒不是因为我有着如何深渊的谋虑,只是因为我高度地警惕着邓灯前后被国家级的力量抓走、可能暗含某种旁人难以猜透的道理。那些道理,是我一时三刻难以猜透的。

    无法猜透邓灯前后被国家级的力量抓走的道理,理所当然地不会轻易再作试探。区区一个邓灯,还不足以让我冒那么大的风险。更何况,比起营救邓灯和王艺霏,我看到了更值得出手营救的东西——承培镇。

    承培镇没有了邓灯,不会与以前有什么不同,而没有了王艺霏,则可能陷入无休止的混乱。虽然王艺霏的部下极力掩盖王艺霏被抓走的事情,但是事出突然、王艺霏完全没有准备、在大庭广众之中被仓促抓走、目击者甚多,消息不胫而走。那些不愿意以王艺霏为马首是瞻的势力,纷纷趁机闹事,乱象频生。

    对于我不去救邓灯的决定,严公军没有任何埋怨情绪,因为我亲自留了下来、主持大局。至于我不去救王艺霏的决定,严公军则很快坐立不安,要么再次请求营救、要么建议平定乱象。其实他们都知道,时间过去了那么久、营救是不可能营救的,而平定乱象不是严公军该做的事情、是王艺霏的部下该做的事情。我坐镇严公军,更多的时候是在严厉阻止他们胡乱作为。

    刚一开始,严公军对我的态度不明白,未觉得有什么问题。时间稍长,他们发现我留在承培镇根本没有帮助严公军发展势力,还袖手旁观王艺霏的势力一点一点地分崩离析。有些兄弟极力提请,希望我能给他们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不予接纳,只要求严公军继续养精蓄锐、保持密切关注的态度、备而不战。

    时间,在备战状态中悄然溜走。严公军的内部矛盾越来越大,所有成员的情绪也越来越不稳定。以郑中玉为首的老臣子,还能坚定站在我的身边为我说尽好话。有些兄弟对严公军的感情不深,对我的信任不足,先后不辞而别。我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仍旧放之任之。

    “老大!”

    “请你作出指示!

    “求你了!”

    郑中玉作出近乎哀求的请示。他的心情极为压抑,从言行举止之间能够轻易看出来。我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但是不会因为他的心情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即便时间距离邓灯和王艺霏被抓已经过去了3个月、严公军的人员从原来的超过300人变成现在的不足100人,我也不会改变初衷。

    近乎绝望的严公军,渐渐开始作出不该作出的事情。他们纷纷私自行动,试探着联合王艺霏的部下对付其它势力。有些兄弟能够在战后回归严公军,有的兄弟直接死伤在战场上、有的兄弟留在战场附近准备下一轮恶战。反正,严公军的人员在持续减少。

    我看在眼里,笑在心里。而郑中玉愁在眼里,忧在头上。他在某次忐忑对话之中,希望我理解那些兄弟的做法。我面无表情地点头,说自己会亲自处理他们。郑中玉忧心难忘,头发便从那时候开始展现灰白之色、一白不可收拾。

    等到我自认为合适的时候,我召集所剩不多的严公军研讨承培镇的局势与接管事宜。严公军大感疑惑,对“接管”2字感到费解。我婉转表示,在座各位都是心智超群的人、理应明白话中的深意。关于为什么没有协助王艺霏的势力作战,我没有解释。关于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手,我也没有解释。许多事情,我希望严公军自行参透,即便参透不了也没有关系。毕竟,我只是要他们守住承培镇,而不是攻城略地。

    严公军早已准备就绪,命令一下,便立即投入腥风血雨的战斗之中。他们在备战阶段得到我的指教与装备,综合战斗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尤其是在机关破兵武器的使用方面,人均配备1件战术护臂、1双战术护靴,使得严公军如虎添翼。

    “老大!”

    “可喜可贺!”

    “我们庆祝一下吧!”

    郑中玉几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其实不只是郑中玉,几乎严公军的所有人员都在战斗的胜利气氛中得意忘形。他们以50人的进攻击溃遣散了1个近400人的势力,固然值得高兴。但他们真正要面对的不是或强或弱的敌人,而是心底那份不该有的眷恋之情,尤其是对王艺霏的那份眷恋之情。

    我同意庆祝战果,并叮嘱郑中玉好好犒劳兄弟、尽情放松。我没有出席庆功宴,兀自游走在承培镇的街头、略览王艺霏的势力残余。当我回到严公军营地的时候,兄弟们仍在畅快吃喝。随着我的脚步靠近,兄弟们渐渐变得拘谨。我坐在桌边,漫不经心地斟酒举杯,希望兄弟们畅所欲言。兄弟们的紧张情绪有所放缓,但是不明真意、都不敢随便说话。

    经郑中玉刻意调节,现场气氛略有恢复。我耐心听了一些问话,也适当作出一些解答。在审视承培镇局势的话题上,严公军没有人敢提出意见。我语气平淡,要求严公军10日以内平定承培镇、包括王艺霏的势力在内。

    严公军听到话语的前半段大为振奋,听到话语的后半段目瞪口呆。他们可以理解的事情有限,我可以解释的事情也有限。在那庆功宴结束之后的短暂会议的最后,我声称王艺霏知道自己的势力不足以守住承培镇、留住严公军就是为此作准备、今后的承培镇将完全交由严公军打理、随时可以拱手让回给王艺霏。

    可进可退的做法,给了严公军足够的选择空间。他们经过一番审慎思量,终于狠下决心,要实施强硬手段为王艺霏代为掌管承培镇。有关强硬手段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尤其是王艺霏的部下,对“代为掌管”的说法根本不买账。

    “老大。”

    “这事不好办。”

    “有其它处理办法吗?”

    郑中玉是个老好人。他既不忍心平白无故打压王艺霏的部下,也看不得严公军的兄弟们腹背受敌。严公军的强硬手段,渐渐引起了承培镇所有其它势力的同仇敌忾。原本未向王艺霏投诚的势力,一边负隅顽抗,一边广布流言蜚语。王艺霏的部下非但不支持严公军的行动,还串通其它势力埋伏严公军。一时之间,严公军举步维艰。

    对郑中玉的想法,我是清楚的。然而,考虑到今后的种种可能性,我只能敦促郑中玉继续沿着这条血路、以狠心走下去。如果不这么做,承培镇很快就会被不同的势力割据分化。到那时候,不仅王艺霏多年心血毁于一旦,还可能使得严公军没有藏身之所。

    当然了,如果严公军愿意就此解散、奔赴各地隐姓埋名,另作别论。如此想法,是很不负责任的。当这个想法从我口中说出的时候,郑中玉眉头深锁片刻,终究咬牙否决。

    古有鸠占鹊巢,今有严公军代为掌管承培镇,实属论理日常、无可厚非。而在严公军雷厉风行地执掌了承培镇之后,我稍微整顿管理方面的事宜,明言敦促严公军注重学习提高综合作战实力、兼顾深入研究开发作战技巧,便独自离开承培镇。至此,关于承培镇的事情,我基本上可以放任不管了。

    在大部分人都开始淡忘邓灯和王艺霏被抓的时候,我才真正开始着手调查有关情况。虽然碍于国家级力量的权威、不敢过分地调查、也无法彻底地调查,但是许多明面上的讯息一经收集梳理,还是得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

    “查出来了。”

    “我想。”

    “应该是你认识的。”

第一六六章大变化大事情() 
几个月前,南厚市与前坪市发生大战,在国家级的力量镇压之下,以偃旗息鼓告终。参与镇压的国家级力量人数不多,不超过10人之数。经调查核实得知,他们由2名成功者带队,具体身份有待核实。

    胆敢对国家级的力量进行调查,无异于在老虎面前做文章。不管文章做得好坏,都会被老虎当作是在耀武扬威、随时会有性命危险。我明知其中的凶险,还胆敢以自己的真实身份雇佣某些团队进行调查,只能说是勇气可嘉。

    那些胆敢领取此项调查任务的雇佣团队,除了看在巨额赏金的份上办事之外,其实对我的身份颇感兴趣。所以在调查任务基本结束之后,我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邀请长期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他们欣然同意。当然,他们没有傻到马上就站到我的身边并肩作战,而是一边留意我的动态、一边继续领取执行其它雇佣任务。

    为进一步核实那2名成功者的身份,我另外雇佣其它团队展开调查,发现其中1名成功者乃是久违的徐平。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徐平参与了镇压行动,甚至没有直接证据表明徐平出现于公众视野当中,但是有充分的线索指向徐平。考虑到徐平曾经担任特殊队伍的队长,我对这个猜测结果深信不疑。

    “我知道你想做什么。”

    “但是我有职务在身。”

    “请你不要让我为难。”

    徐平在电话里直接封堵了我的措辞。他的话音平静,完全没有当初与我合作的亲和。我其实没有奢望他为我做什么,也没有奢望他凭空释放邓灯与王艺霏,只是希望向他打听有关国家级力量的消息。然而,我还没有多说几句,他便挂断了电话。我觉得这个电话号码以后还有用得着的时候,所以没有再拨电话。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可以猜测国家级的力量不足以对全国范围内的特殊人群进行严密的管制。否则的话,镇压南厚市和前坪市的大战就不会那么讳莫如深。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行动,固然可能是为了放任南厚市和前坪市的特殊人员彼此消耗,但更大的可能是人员不足、导致反应不够及时。

    此外,他们将邓灯抓走,完全交由特殊人群进行押解。等邓灯脱逃之后,又在颇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再实施抓捕。从某个程度而言,正是人员不足的最好佐证。得出国家级的力量人员不足这个结论,能够进一步推断出全国范围内的特殊人群都存在着类似南厚市和前坪市的状态。

    如果那是正常的,固然可以放任不管。如果那不是正常的,说明这个世界确实即将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某种大变化。这种大变化,已经到了国家级的力量不得不积极处理的地步。结合之前组建特殊队伍、又解散特殊队伍、如今再有国家级的力量介入的情况,可以断定某件大事情已经影响到国家的安危、乃至全世界的安危。

    那种大变化、那件大事情,彼此之间定然是息息相关的。虽然我不确定那到底是什么变化、什么事情,但是我确定那必须由成功者直接参与并合力应对。他们能否应对、能否解决,都是未知之数。

    想清楚这些因果关系,我开始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