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医妃养成记 >

第206章

医妃养成记-第206章

小说: 医妃养成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夫见肖瑶到了,自然十分高兴。知道不是唠嗑的时候,便直接给肖瑶等人说了明城中的瘟疫情况。

    首先,病情果然是外来的流民带进来的,已经有人来平安医院瞧过了,多以腹泻、发热为主要表现症状。

    李大夫和肖瑶相互看了一眼,心中同时升起了忧虑,莫不是两人担心的霍乱?

    水灾过后,尤其是在夏季,最容易出现的传染病便是霍乱!

    正说着,便有重病人到了,众人忙一起看视。

    病人家属道:“好好的,突然就说肚子疼,吐得厉害、腹泻不止,有低烧。”

    霍乱病人大部分无前驱症状,便会突然发生剧烈腹泻,继之呕吐。

    肖瑶问:“一天腹泻几次?大便和呕吐物是何种形状?”

    “腹泻今日已有十几次,大便初为黄色稀便,现在已是淘米水样。”

    正说着,病人突然便在担架上大声呕吐起来。

    肖瑶皱着眉头,道:“呕吐为喷射性、连续性。胃内食物残渣已呕净,此时已呕出米泔水样。挺重了。”

    说着,看了李大夫一眼,“是霍乱无疑了!”给这人快速开了药方,肖瑶道:“张大夫,找担架来。”

    说着,众人商讨了,便分了工。

    其他太医在街头诊治病人;肖瑶和李大夫诊治重症病人;白纤尘负责给各个治疗所分发药物;其他官员负责安置灾民、施粥建棚、征用民房等杂事;晚上众人在知府衙门碰头,交流一日所见。

    诸般商讨完毕,众人便分了手,各自行事去了。

    肖瑶带着月照和月华来到柳树胡同,找到赵明义的家。果然,家里仍是只有赵伯一人。

    肖瑶说明了来意,赵伯十分痛快,“姑娘深明大义,我一个老头子做不了什么,提供个处所还不是应当的嘛。老爷虽然不在,我做主了,想必老爷也是愿意的!”

    于是,肖瑶便在青龙大街和朱雀大街上张贴了告示,身子不适和发烧的病人在街上各治疗点治疗,重症的过来此处和知府衙门瞧病,诊费、药费分文不收。

    知府衙门由李大夫带着一个大夫坐诊。

    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这两处只收重症病人。

    太医们上街没多久,吴新勇便知道了消息,赶了过来。

    肖瑶很欣慰,这人没跑就行!

    吴新勇感激涕零的同时,便组织了壮劳力,听从肖瑶的安排,编织了担架,负责从各个治疗处往柳树胡同和知府衙门抬重症病患!

    为了逐一清理、无一漏网,吴新勇还派人挨家挨户敲门,有病人必须过来治疗,重症的直接便抬过来!

    众人打着知府衙门、太医院和小神医肖瑶的名头,果然十分好用!

    之所以先在明城治疗而不是直奔灾区,而是城中人口集中,一旦爆发,死伤无数。而乡下到底分散,人口不够集中,是以先要控制城市。

    当然了,轩辕离在灾区也做了不少防护措施,避免灾民大批拥入明城。

    吴新勇已经令四个城门紧闭,来往行人严密盘查。等到了事情严重的时候,干脆直接封城,只许出、不许进!

    白纤尘见肖瑶没几天便憔悴了许多,有些心疼,却又不好直说,只得每日命松鹤堂高掌柜送些好的吃食来。

    自己在旁边假装忙碌,盯着肖瑶吃完了才走。

    肖瑶虽然明白,却假装不知道,也从来没有道过谢,白纤尘反而高兴。

    白纤尘也忙得不可开交。

    不仅每天负责调配药材和熬制药汤,还要负责给无病的人分发,强迫他们必须喝!

    有些人自恃身体强壮,便不愿意天天喝这药汤子,白纤尘便怒斥他们草菅人命,有几次还起了冲突!

    更有在舍粥点多吃多占的刁民,吴新勇便让差役把那些不听话的给抓到了牢房,众人才老实了些。

    城中的情势逐渐稳定住了,疫情也得到了极大地控制。

    肖瑶听白纤尘说药材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虽说京城的药还在源源不断地往这边送,不过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

    肖瑶道:“去胡家庄调用吧。”

    胡家庄经过了这几年,虽已经成了全国最大的药材生产基地,但是到底种植面积有限、生产能力也不高,不管是草药的数量还是成药的数量,都不能和白家比。

    所以,白家一时供应不上,胡家庄可以补缺。但是,主要供应还得靠白家从全国往北地集中。

    白纤尘自然知道这一点,朝廷也知道。所以,随着灾区病患越来越多,多地的药材都正在往北方水患地区集中。

    大批药材没到之前,治疗的要紧关头,却不能断了药。一来病人离不开药,二来也靠充足的药材稳定人心。

349。349 疫情受敷() 
水灾后最易出现的便是胃肠道疾病。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为肠道致病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的自然条件。

    而且人们夏季出汗多,大量补水过程中,稀释了胃液,降低了局部抗力,为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

    特别是洪水容易污染食物源和水源,如果在饮食时忽视消毒杀菌更会助长病菌侵入人体。

    而这里的人根本没有什么杀菌消毒的概念。

    肖瑶只得告诉吴新勇,到处张贴布告,提醒城中百姓“饮用煮沸的井水;食物要生熟分开;不吃**变质的饭菜;不吃淹死的家禽家畜;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家有病人送治疗所诊治……”

    因为大部分人不认字,吴新勇便命衙役天天敲锣,在街上转悠着高喊以上内容,提醒居民和商户一定遵守。

    当然了,病人的治疗更重要。

    除了白纤尘给众人预防性服药外,病人及带菌者一律隔离治疗。

    肖瑶开的药方便是前人的效方,个人份的话便是:“柴胡、槟榔各三钱,川厚朴、草果各二钱,知母二钱四,赤芍、黄芩各三钱,甘草一钱。”

    儿童自然酌减。

    此方可和解表里,开达膜原,辟秽化浊,清热燥湿。

    本方系在《瘟疫论》达原饮的基础上,加柴胡而成。

    除了服药治疗,瘟疫的防护也非要重要。

    肖瑶严令各治疗点“对厕所和病人呕吐物、地面、衣物等进行严格消毒。”

    除此之外,因为没有现代的输液之法,只能通过让病人喝糖盐水来补充体液。

    最好是糖盐水,或淡盐水。

    不管是哪一种霍乱,发病的主要特点就是剧烈的吐泻,最后的死亡原因也多是因为严重脱水导致的脱水性休克,和由脱水引起的毒性物质积聚,从而引发脏器损伤、衰竭。

    这样的治病原理下,能及时充足地补充体液就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跟药物治疗的作用同等重要。

    李大夫和其他太医对此法闻所未闻,肖瑶无法深入地跟他们讲些葡萄糖、电解质、钠之类的专业名词,只能大致讲解了一下道理。

    总之,就是一句话:“病患腹泻、呕吐,会导致身体严重脱水!若是能补充大量的糖盐水,会迅速恢复体力、减轻疲劳,增加身体的抵抗力!”

    在医术和治疗上,李大夫自然对肖是言听计从,其他太医也早已经习惯于肖瑶的指挥了,听肖瑶说对病人治疗极好,便一致同意给病人服用糖盐水。

    李大夫问:“怎么配?”

    “一斤水大约配一钱细盐、一分糖。”肖瑶道:“若是没有糖,只配细盐也可。不过呢,就没有糖盐水的效果显著了。”

    白纤尘二话不说,直接让送药材的车队捎糖过来。

    这个时代,没有肖瑶想要的葡萄糖,不过都是南方甘蔗榨出的蔗糖,是比较粗糙的。

    不过,聊胜于无吧。

    等到城里的情况稳定了,肖瑶又命吴新勇派人到被淹的村庄去。

    “提醒村人洪水退后,水淹地区的村庄和住户,必须进行彻底的室内外清理,及时清除处理垃圾和人畜粪便,开展内外消毒和清洁处理工作。”

    “必须做到洪水退到哪里,环境清理就搞到哪里,消毒、杀菌工作就跟到哪里。”

    吩咐众人牢牢记住了,便让他们带着生石灰下了乡。

    其实,这个时代能用的杀灭药物也就是生石灰!

    当然了,肖瑶把这些早就交代给了轩辕离。

    只是,大军主要任务放在修筑大堤上,不知道瘟疫防止工作做得如何。

    因为消息传递不便,两人已经多日未联系了。

    轩辕离身边只是跟着几个普通大夫,肖瑶隐隐有些担忧。

    城中,医治病患的事儿由肖瑶解决了,吴新勇的心思更多地放在流民的吃饭上!

    “灾民过来之初,城里也有商贾富户曾在城外开设粥棚,施粥救人。衙门的粮库虽然开了,却不能全部放出。流民源源不断,不知道到底流民有多少。”

    “城门口如今还能每天施一顿粥,若是流民再增加,一顿粥也管不了……若饿死之人多了,只怕疫病也就更为严重……另外,大批流民聚集城外,饿急了,便会生出民变来……”

    肖瑶是大夫,自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防控疫情,却忘了,眼下那些流民更在乎的可能却是填饱肚子!

    人饿极了,可是连亲生儿子都敢吃的!历史上,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

    这些灾民全身携带的干粮早就吃完了,若是没有粮食,民变出现,动乱便跟着来了!

    一想到这些人的吃饭问题,肖瑶突然心便乱了!

    胡家庄自己家里的存粮数万斤,万一要是成了流民们的目标,可怎么办?不仅会抢粮食,只怕还会给家里带来疫病!

    肖瑶突然浑身就打了个哆嗦,忙对月照道:“你骑马回胡家庄看看,我很担心他们。”

    “是!”月照应了,随即又安慰道:“姑娘莫担心,主子早已派人保护老爷他们了!”

    肖瑶点点头,道:“我知道,可是心里还是不安,你且回去看看吧。我来了这么几天,竟没有时间回去,心里着实挂念得很。”

    真若是忽然涌来几百上千人,那几个兵士恐也挡不住。总不能对着老百姓大开杀戒吧?

    略顿,肖瑶又道:“再说,不少灾民从东边到明城来,胡家庄是必经之地。咱们家又挨着官道,父母都是心善的,莫收留了不该收留的人。”

    引狼入室的例子不是没有。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月照交代月华仔细照料肖瑶,自己骑马走了。

    肖瑶一天都挂念着,到了晚间月照回来,道:“姑娘放心,家里无事。老爷和夫人在官道处设了粥棚,胡员外家和咱们家,一替一天地在路边施粥和白开水。”

    “来往的百姓没有在胡家庄停留的,家里没有进过人,庄子上药田也都好好的,没有出乱子。”

    肖瑶松了一口气,问:“家中谁在?”

    “江水带着十几个侍卫在呢,姑娘无忧。”月照道:“知道姑娘挂念着,夫人也说了让你小心,自己千万莫染了病。”

    肖瑶点点头,道:“嗯。这个我知道,防护时刻做着呢。”

    第二日一大早起来,天气阴沉沉的,厚厚的乌云从东边压过来。天上没有一丝风,空气憋闷得很,虽没有了太阳,却感觉十分闷热。

    肖瑶身上黏腻腻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便要洗澡。

    月照和月华忙收拾了热水送过来,道:“姑娘好好泡泡吧,好久没痛痛快快洗个澡了。”

    “嗯。”肖瑶点点头,道:“也是。这两日病人渐少,不如今日便晚些。”

    当真舒舒服服地泡了个热水澡。

    月照过来,伺候着肖瑶穿好衣服,正给肖瑶擦着头发,白纤尘过来了。

    月照忙要给肖瑶束发,肖瑶却道:“无妨。”

    披着头发见人,肖瑶很习以为常,却不知在这里竟是男女之间的一个忌讳。

    肖瑶浴后新装、俏脸晕红、长发披肩,皂香扑鼻。

    白纤尘见了,俊脸一红,不自然地咳了一声,忙转了头。

    这丫头,竟不知道女人这个样子只能给相公看吗?

    “坐吧。”肖瑶问,“可是有事?”

    无声地叹了一声,白纤尘坐下,转头看着屋外的天空,答道:“这天,怕是要下雨了!”

    话音未落,外面便突然起了狂风!

    月照惊呼了一声,忙冲了出去,七手八脚地开始往屋里收东西。

    肖瑶和白纤尘两人静静地坐在屋里,看着外面的天空。

    又是一阵风,乌云翻滚,很快便遮黑了半边天,屋里的光线便暗了。

    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街上便传来杂乱的声音。

    有车夫急速跑走的脚步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