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

第5章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5章

小说: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穴】

    ①配神门、委中,主治遗尿。(《针灸甲乙经》)

    ②配中脘、足三里、下巨虚、关元,治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规划教材《腧穴学》)

    19。 日月

    【别名】 神光,胆募。

    【属经】 足少阳胆经。

    【类穴】 本穴是胆之募穴;足少阳经、足太阳经与阳维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期门下1。5寸。

    【取法】 仰卧或侧卧。在上腹部,当*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局部解剖】 在肋下缘有腹外斜肌腱膜中,腹内斜肌、腹横肌下为肋间内、外肌;有第7肋间动、静脉;布有第7或第8肋间神经。

    【作用】 疏肝利胆,降逆和中,清利湿热。

    【主治】 胁肋疼痛,腹胀,呕吐,吞酸,呃逆,黄疸。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斜刺1~1。5寸;电针:10~15分钟;拔罐法:留罐10~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大横,主治少腹热、善太息。(《千金方》)

    ②配丘墟、阳陵泉、支沟,主治胁肋疼痛。(规划教材《腧穴学》)

    skbshge

二、脐腹穴位() 
脐腹穴位见图9、图10。

    图9 脐腹穴1

    图10 脐腹穴2

    1。 气海

    【别名】 脖胦,下肓,丹田。

    【属经】 任脉。

    【类穴】 本穴是肓之原穴。

    【位置】 《甲乙经》:在脐下1。5寸。

    【取法】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 益肾固精,和阳补气,调理冲任,通经散寒,行气化浊。本穴有强壮作用,为保健要穴。

    【主治】 少腹痛,臌胀,脘腹胀滞,水谷不化,泻痢,便秘,脱肛,阳痿遗精,遗尿,尿闭,淋证,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产后胞衣不下,恶露不尽,阴挺,虚劳羸瘦,疲乏无力。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0。5~1寸;艾灸法:艾炷灸3~5壮,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推拿法:揉、摩、点、按均可,3~5分钟。磁疗法:可贴小至中等剂量磁片3日至1周;照射法:激光针照射3~5分钟,或TDP 照射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三阴交,主治白浊、遗精。(《百症赋》)

    ②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主小便不禁。(《类经图翼》)

    2。 阴交

    【别名】 少关,横户。

    【属经】 任脉。

    【类穴】 本穴是任脉与足少阴经、冲脉之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脐下1寸。

    【取法】 仰卧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寸。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 温肾益精,调理冲任,行水通淋,清热化湿。

    【主治】 绕脐腹痛,水肿,腹满,泄泻,疝气,月经不调,崩漏,经闭,赤白带下,阴挺,阴痒,产后恶露不净,小便不利。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0。5~1寸;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推拿法:揉、摩、点、按均可,3~5分钟。

    【配穴】

    ①配石门,治疗崩中。(《针灸资生经》)

    ②配石关,主治不孕症。(《百症赋》)

    3。 神阙

    【别名】 脐中,气舍,气合,环谷,维会,命蒂。

    【属经】 任脉。

    【类穴】 无。

    【位置】 《甲乙经》:在脐中。

    【取法】 仰卧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局部解剖】 在脐窝正中,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 培元固本,回阳救逆,补益脾胃,理气和肠。

    【主治】 中风脱症,四肢厥冷,尸厥,泻痢,脱肛,绕脐腹痛,水肿,臌胀,小便不利,小便失禁,淋证,便秘,不孕。

    【外治方法】 艾灸法:艾炷灸3~5壮,隔盐灸或隔姜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或用艾盒灸10~15分钟;推拿法:揉、摩, 3~5分钟;贴敷法:根据病情贴敷相应药物,隔1~3日换药1次;照射法:激光针照射法5~10分钟;禁用针刺。

    【配穴】

    ①配水分、三间,主治肠鸣而泄。(《针灸大成》)

    ②配百会、膀胱俞,主治脱肛。(《针灸集成》)

    4。 水分

    【别名】 中守,分水。

    【属经】 任脉。

    【类穴】 无。

    【位置】 《甲乙经》:在下脘下1寸,脐上1寸。

    【取法】 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1寸。

    【局部解剖】 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有腹壁下动、静脉;布有第8、9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作用】 健脾化湿,利水消肿。

    【主治】 腹部胀痛,肠鸣,泻痢,饮食不下,呕吐反胃,小便不通,水肿,小儿陷囟,腰脊强急。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推拿法:揉、摩均可,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石门,主治少腹中拘急痛。(《圣济总录》)

    ②配气海,主治水肿。(《针灸资生经》)

    ③配三阴交、脾俞,主治水肿。(《针灸集成》)

    5。 大横

    【别名】 肾气,人横。

    【属经】 足太阴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太阴经、足厥阴经与阴维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腹哀下3寸,距脐旁开0。5寸。

    【取法】 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局部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横肌肌部;布有第10肋间动、静脉;布有第10肋间神经。

    【作用】 调理肠胃,行气通腑。

    【主治】 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脏躁。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火罐法:留罐10~15分钟;推拿法:揉、摩均可,3~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配支沟、足三里,主治泄泻,便秘。(《腧穴学》)

    6。 四满

    【别名】 髓府,髓中。

    【属经】 足少阴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中注下1寸。

    【取法】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局部解剖】 有腹内、外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和腹直肌;有腹壁下动、静脉肌支;布有第11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作用】 调补肝肾,调经利水,消胀化滞。

    【主治】 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产后恶露不净,赤白带下,小腹痛,遗精,疝气,遗尿,便秘,水肿,腹胀,泻痢。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或斜刺1~1。5寸;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理疗法:激光针照射3~5分钟。

    【配穴】

    ①配然谷,主治水肿。(《千金方》)

    ②配中极,主治疝瘕。(《针灸资生经》)

    7。 中注

    【别名】 无。

    【属经】 足少阴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肓俞下5分。

    【取法】 在下腹部,当脐中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局部解剖】 肌肉、血管同四满;布有第10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作用】 益肾调经,清利下焦。

    【主治】 月经不调,腰腹疼痛,大便秘结,小便不利,泻痢,疝气。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或斜刺1~1。5寸。

    【配穴】

    ①配浮郄,主治便秘。(《千金方》)

    ②配太白,主治大便难。(《针灸甲乙经》)

    8。 肓俞

    【别名】 无。

    【属经】 足少阴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商曲下2寸,距脐旁5分。

    【取法】 在腹中部,当脐中旁开0。5寸。

    【局部解剖】 肌肉、血管同四满;布有第10肋间神经,内部为小肠。

    【作用】 调补肝肾,清利肠腑。

    【主治】 绕脐腹痛,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秘,五淋,疝气,月经不调,腰痛。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

    【配穴】

    ①配期门、中脘,主治心下大坚。(《针灸甲乙经》)

    ②配横骨,主治五淋。(《百症赋》)

    9。 商曲

    【别名】 高曲,商舍。

    【属经】 足少阴肾经。

    【类穴】 本穴是足少阴肾经与冲脉交会穴。

    【位置】 《甲乙经》:在石关下1寸。

    【取法】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

    【局部解剖】 在腹直肌内缘;有腹壁上动、静脉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内部左右各当胃体及其幽门部。

    【作用】 调理脾胃,通肠消积。

    【主治】 腹胀,腹痛,泄泻,便秘,饮食不化,腹中积聚。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

    【配穴】 配中脘、天枢、足三里治腹痛溏泄。(《腧穴学》)

    10。 太乙

    【别名】 太一,太乙门。

    【属经】 足阳明胃经。

    【类穴】 无。

    【位置】 《甲乙经》:在关门下1寸。

    【取法】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局部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8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8肋间神经分支。

    【作用】 健脾消食,调理肠胃,宁心安神。

    【主治】 胃痛,心烦,癫狂,食少腹胀,腹痛,泄泻。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拔罐法:留罐或闪罐10~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滑肉门,主治癫狂,吐舌。(《针灸甲乙经》)

    ②配足三里、脾俞、胃俞,主治消化不良。(规划教材《腧穴学》)

    11。 滑肉门

    【别名】 滑幽门,滑肉。

    【属经】 足阳明胃经。

    【类穴】 无。

    【位置】 《甲乙经》:在太乙下1寸。

    【取法】 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

    【局部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9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分支;布有第9肋间神经分支。

    【作用】 调脾和胃,止呕豁痰,宁心安神。

    【主治】 胃痛,呕吐,癫狂,吐舌,腹胀,腹痛,腹水。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拔罐法:留罐或闪罐10~15分钟。

    【配穴】

    ①配少海、温溜,主治吐舌。(《针灸资生经》)

    ②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规划教材《腧穴学》)

    12。 天枢

    【别名】 长溪,谷门,长谷,循际,循元,补元,大肠募。

    【属经】 足阳明胃经。

    【类穴】 本穴是大肠募穴。

    【位置】 《甲乙经》:去肓俞1。5寸,侠脐两旁各2寸陷者中。

    【取法】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

    【局部解剖】 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第10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小肠)。

    【作用】 健脾和胃,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温通气机,调理肠腑,疏肝调经。

    【主治】 绕脐腹痛,呕吐,腹胀,肠鸣,泄泻,痢疾,便秘,癥瘕,月经不调,痛经,带下,水肿。

    【外治方法】 针刺法:毫针直刺1~1。5寸;电针:15~30分钟;艾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拔罐法:留罐或闪罐10~15分钟;照射法:激光针照射3~5分钟,或TDP 照射15分钟;刮痧法:刮3~5分钟。

    【配穴】

    ①配丰隆、厉兑、陷谷、冲阳,主治水肿。(《千金方》)

    ②配水泉,主治月潮违限。(《百症赋》)

    13。 外陵

    【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