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七十年代为军嫂 >

第88章

七十年代为军嫂-第88章

小说: 七十年代为军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卓玉航:“这次咱们搬到楼上住了,没有以前住的地方大,但是够咱们一家住的。”

    这个训练基地是新建的,所以不管是训练场还是家属住宅区都是新的。

    “住楼房啊。”晓悦接着问:“爸爸,咱们住的楼有几层?”

    “五层。”

    “五层啊,好高,不知道新家什么样子?”晓悦开始幻想新家的样子。

    杨秋菊遗憾地说:“住楼就没法种菜了,以后得买菜吃吗?这要是天天买菜吃,一个月也得花不少钱。”

    杨秋菊本就是农村出身,一辈子勤俭节约惯了,在家都是种菜吃,从来不买青菜。以前在省城有个院子,还能种点菜吃。以后要是天天买菜吃,花钱花得她肉疼。

    “妈,楼上哪里有地方种菜,肯定得买着吃。基地周围就有个菜市,一早去买新鲜菜正好”

第 117 章() 
卓玉航带着家人先去顺路的饭店吃了饭;开着车子驶进训练营地的家属区;卓玉航把车听到楼前;“好了;到地了;都下来看看咱们的新家去。”

    卓玉航开开车门;把俩孩子先接下来。宁馨也打开另一侧车门;让婆婆下了车。下车后,入眼便是两栋红砖建成的新住宅楼,每栋楼有三个单元。

    杨秋菊看在眼里;觉得这楼挺气派的,以后她也是住过楼房的人了;可是在宁馨眼里,住在楼上还真不如住平房;住楼也就屋里干净点;好收拾些,不如住平房宽敞。

    “咱家住在三楼东户。”

    卓玉航提着行李走在最前面带路;晓悦紧跟在爸爸后面蹭蹭往楼上爬;后面是杨秋菊牵着孙子;宁馨走在最后;也提了些行李。

    进门后;卓玉航把行李放到地上;等会儿跟媳妇一起规整。晓悦闲不住,开始钻到各屋研究新房子好不好住。

    杨秋菊进门打量一番说:“这屋里挺干净的,墙也白;就是房间太小;住着不敞亮。”

    宁馨回答:“妈,住楼房都这样,想跟平房似的一间房能当两间用,那是不太可能的。”她最先看到的是地面:“楼上没铺地板,还是水泥地。”

    杨秋菊看了看说:“水泥地就很干净,比咱家那泥土地强多了,咱家那地一下雨就返潮。”

    宁馨看向丈夫问:“这房子有多少平方啊?”

    卓玉航:“将不到七十个平方,两室一厅,带厨房卫生间。这个户型不算小了,咱们家人口少,住着还行。”

    这楼房虽然是新楼,但是在卓玉航和宁馨眼里,楼房格局都是老户型,布局不算太合理,但是他们没得挑。

    卓玉航分到的房子算是户型比较大的。比起他分到的这套房子,还有一种户型大点的,比这套多一个房间,那是留给官职更高或家里人多的人家住的。

    宁馨问:“我过来没看到几个人,是不是还都没住进来啊?”

    卓玉航:“嗯,这是刚成立的训练基地,各方面还在筹备中,很多人员还没到齐。我是过来比较早的,不过,大伙儿很快就会都搬过来了。”

    两口子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聊天,俩人都是利索人,很快就把东西收拾完。

    “我看家里只准备了床和桌椅,孩子学习用的书桌和衣橱还没有买;你准备的锅碗筷子倒是够用了,就是洗菜、和面用的盆子不够,还得再买;窗帘还没有,买布自己做”宁馨看家里缺什么都写在一张纸上,回头就得置办齐全。

    接下来几天,卓玉航带着家人在北京城逛了几个著名的景点,顺便跟媳妇置办全家里的东西,又把晓悦送到附近部队的子弟小学去读书。

    然后卓玉航开始着手忙活训练基地的事。新基地就跟后世的特种部队训练营地差不多,是选了很多部队的尖子兵过来统一训练,训练内容比以往增加了多种。等训练出成果后,这些尖子兵要执行困难一些的任务。

    家里布置好后,宁馨也要去军部医药研究所上班。

    因为训练基地离晓悦上学和宁馨上班的地方有段距离,她们要坐班车出发,宁馨顺路先把女儿送到学校上学,再去上班。

    宁馨的同事大多都是学术型人才,一心用在工作上的比较多,勾心斗角的事比较少,而且宁馨主动去前线制药的事,研究所领导都知道,也知道宁馨是个人才,对她很不错,所以她在研究所工作一切顺利。

    住宅楼陆陆续续搬进很多人家,宁馨除了跟对门的邻居熟悉起来,跟其他军嫂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的交情,因为宁馨忙着工作,白天只有在中午才有可能回家呆会儿,有时忙起来甚至不会回家,就在研究所那边吃饭,晚上才回家。

    幸好家里有婆婆帮忙照顾孩子,宁馨没有后顾之忧。

    宁馨在研究所工作不久,跟丈夫商量过后,就把她的止血药、造血药、跌打伤药等部队常用的药方献上去。

    这几种药方都是宁馨改良过的,就算使用普通方法也可以制作。她的药比现在部队所用的药药效要好很多,宁馨早就有无偿贡献给部队的想法。这不等工作稳定下来,她立马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了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药对军人有用,就等于对国家有用,对国家有用,就等于对人民有用,可不就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这下宁馨在某些范围内又出名了。军部接受了她无偿贡献的药方,特意为她开了表彰大会,授予她“国家突出药物研究员”的荣誉称号,还给她记了一等功。

    这些都是表面的荣誉,领导不会忘记她的功劳,只要宁馨以后不犯错,升职加薪毫无压力,同时受益的还有她丈夫卓玉航。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虽然宁馨和卓玉航被调到新的环境工作,一切从头开始,但是因为他们起步高,有能力,不管到哪里都不会被埋没。

    白驹过隙,岁月匆匆。

    之后几年中,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满大地,街头巷尾做生意的逐渐多了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增高,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卓玉航和宁馨在发展自身事业的同时,也没忘记自己的亲人。他们夫妻有超前的意识,就算自己没时间做的事,但是可以让亲人通过努力走上致富路。比如说卓玉航给大哥出谋划策,让务农的大哥承包果园鱼塘,早一步实现发家致富奔小康的生活。

    子侄们没有考上大学的,卓玉航安排他们去学一种在未来比较实用吃香的技术,或是出资让他们去做生意。

    宁馨这边的亲戚大多在城里有工作,倒是没有困难到求到她头上帮忙的。

    四年时间一晃而过,晓悦已经成长为粉嫩嫩的青葱少女,步入中学读书。就在这一年初夏,孟旭如愿以偿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就要到北京和师傅一家相聚了。

    本来以孟旭的成绩考清华北大都没问题,但是孟旭不想浪费学过的中医知识,最终报考了中医药大学。

    “妈,不用给我带太多东西,路上不好拿。”孟旭哭笑不得地看着妈妈费尽心思给他收拾上大学用的行李,“我师傅说了,不用带被褥,让我在她家拿一套用就行。”

    “那就不带被褥了?”邱莹莹一边收拾东西,一边唠叨,“我跟你爸都得上班,也抽不出时间去送你,幸亏你师傅在那里,有她照顾你点,我跟你爸也能放心些。”

    邱莹莹早就让宁馨调养好身体,本来她打算上完大学再生二胎的,可惜等她上完大学之后,国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邱莹莹肯定不能放弃工作,只好放弃生二胎的计划,所以老孟家还就孟旭一个孩子。就这一个儿子,邱莹莹可不就比较爱护,儿子即将出远门上大学,她有点不放心。

    孟旭:“妈,你放心吧,我师傅对我跟亲儿子似的,少不了给我准备东西,到时我肯定啥都不缺,你根本用不着担心我。”

    孟旭每年暑假都去北京跟宁馨学医,没有因为距离远而跟师傅一家生疏,宁馨待他好,他也把宁馨当成亲人看待。

    “行吧,我知道你师傅对你好,我就是爱操心。等你走了,家里就剩我和你爸了,想想就空得慌。”

    “妈,等放假我就回来看你们。再说你们也可以去北京看我,到时可以住在师傅家,他们家又在市里买了一套房子,房间可多了,你们去也能住得开。”孟旭一点没跟师傅客气。

    就算孟旭不说,如果孟云哲和邱莹莹去北京的话,宁馨也会让他们到家里住着。

第 118 章() 
因为孟旭还要跟宁馨学习;所以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以后;孟旭带着行李准备奔赴首都。

    孟云哲和邱莹莹;还有孟家爷奶也过来了;一起把孟旭送上火车。

    “到了以后给家里打电话说一声。”

    孟旭:“知道了。爷爷;奶奶;爸;妈,你们都回去吧,我又不是第一次出远门;你们不用太担心。”

    孟旭到达这天是周末,宁馨也能抽出空来接徒弟,同行的还有晓悦和晓晨。

    晓悦满脸高兴地说:“孟旭哥终于考上这边的大学;以后能常来我们家了。”

    晓晨也点头同意姐姐的说法。

    俩孩子都想有个充当保护角色的大哥哥;孟旭确实满足他们这一点。这些年下来,三人相处的跟亲兄妹一样;如果不是孟旭非要住校他们都想让孟旭哥住家里呢。

    娘仨在出站口等人;孟旭一出现;眼尖的晓悦先发现了;她挥着手大声喊:“孟旭哥;我们在这里。”

    孟旭提着东西就过来了;他笑嘻嘻地打招呼:“师傅,晓悦,晓晨;你们等很久了吧?”

    这几年中;孟旭的性格着实发生很大的变化,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见了人一副防备的模样。在父母和师傅的教育下,他的性格圆滑了许多,跟同学朋友相处起来也很融洽。

    “孟旭哥,可把你给盼来了。我妈一大早就买了好多菜,打算今天做很多好吃的给你接风;我和姐姐知道你要来这边上学,可高兴了;还有爸爸,说让你来家里住。”已经上小学的晓晨说话非常流利,把一家人欢迎的意思表达的非常清楚。

    孟旭笑着道谢:“谢谢师傅和卓叔叔,也谢谢晓晨和晓悦。”

    宁馨帮孟旭提了一个行李包,“客气什么,我就说让你在家住,你非得想去住校。住校也行,可以和同学们好好处处,大学生活是结交人脉的好时机,同学之间的情分比较深厚,以后都是难忘的回忆,去学校好好体验一下也好。等什么时候想搬出来住了,就来师傅家里住。”

    “行,都听师傅的。”

    一行人直接来到宁馨家买的新院子,是个两进的四合院,房子大大小小有十几间,足够一家人翻着花样住。

    这房子是卓玉航安定下来之后买的。不说以后京市的房价,就说现在他们住的楼房实在是面积太小,住着有点憋屈,孩子想玩个游戏都转悠不开。卓玉航本来就打算在京市置办房产,等安顿好之后,他就抽空跟媳妇考察附近的房子。

    因为一家人在附近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安家不能太远,所以卓玉航把房子买在京郊。这个院子花了一笔钱,把卓玉航和宁馨以前攒的钱花了个差不多,剩下的存款着实不多。

    幸好宁馨贡献药方之后,国家奖励她一大笔钱,足足有几万块,这都是明面上的财富。卓玉航和宁馨打算用这笔钱多买几套四合院留着给孩子们,以后等房价涨上去,有这些不动产,他们不用为儿女发愁了。

    因为两人在单位上做的不错,单位也不可能放他们走,所以他们以后没打算靠做生意赚钱。如果靠两人的死工资,再过几年,存款根本比不上房价的涨势,还是早早打算为好。什么盘算都不如买房,等着以后房价蹭蹭往上涨省心。

    给孩子们准备好房子,以后他们就省事很多。当然,卓玉航和宁馨没打算让儿女靠这几套房子吃老本,孩子还是的从小好好教育。

    早上小学两年的晓悦如今在上初中,每次考试都占年纪前三。

    晓晨已经开始跟妈妈学中医了。说起来,晓晨动心跟妈妈学中医,竟然是因为“吃”。

    没错,从晓晨小时候已经可以看出,他隐藏着吃货属性,饿不得不说,越大嘴巴越叼,味道差点的菜他根本就不喜欢吃。

    晓晨偶然听妈妈说中药也可以做调味料,他们家非常好吃的卤肉、荷叶鸡就是添加了特殊的中药材做成的,超级美味,外面都买不到相同的味道。

    晓晨对食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妈妈,所有中药材都能做出美味的食物吗?”

    宁馨跟儿子解释:“那倒不行,不可能所有中药材做调料的,只有一部分中药材可以用于食物烹饪中。药膳就是加入一些中药材,既能做成美味的食物,又对身体有一定的疗效。”

    原来中药材还能做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