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七十年代为军嫂 >

第69章

七十年代为军嫂-第69章

小说: 七十年代为军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咱女儿还没定下名字呢,到底给她叫哪个名字?”宁馨听到丈夫还叫女儿宝贝,意识到他们还没有给女儿定下名字。

    之前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卓玉航和宁馨已经讨论过多次,儿子或女儿出生后到底给他(她)起啥名字。因为下一辈的辈分定了,中间是个“晓”字,再加上姓卓,只能再给孩子定下最后一个字,就凑够了三个字当名字。

    因为时下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俩字或仨字,再加上时局紧张,卓玉航和宁馨列出一系列的名字都是三个字,比如男孩叫卓晓晨或卓晓旭,女孩叫卓晓悦或卓晓然。

    当然,他们夫妻还给孩子想了很多名字,只不过这四个名字是他们比较喜欢的,因为男孩名字寓意“晨曦”或“阳光”,女孩名字寓意“欣悦”或“卓然”。

    既然生了女儿,肯定要在卓晓悦或卓晓然里面选一个定下来。

    卓玉航想了想说:“要不叫卓晓悦?”

    他把目光转向媳妇,希望宁馨能同意。

    卓玉航解释:“她是我们第一个孩子,是在我们盼了好久,在我们的喜悦等待下出生的,就叫卓晓悦。下次再生女儿,就叫卓晓然。”

    宁馨听了这话,忍不住甩了丈夫个白眼,“你说得轻巧,生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就说十月怀胎,可是你陪我度过的,你瞧我多累啊;再说生孩子的时候,你是没见着,我疼得死去活来的,疼得想骂人的心思都有了你想再要孩子,等我什么时候想生再说吧。”

    卓玉航忙说:“我知道,你是我们家最大的功臣。那什么,不是只有一个女儿,我怕她长大太孤单吗,有个兄弟姐妹互相帮衬着更好些,咱们又不能陪她过一辈子。”

    这话宁馨也明白,但是想到生孩子那种疼入骨髓的滋味,她是暂时不想生了。也许等过两年,她好了伤疤忘了疼,会考虑再生一个。

    其实宁馨也觉得丈夫说得对,应该给女儿生个弟弟或妹妹。

    “生不生的,以后再说,现在咱们得先把女儿照看好了。”宁馨到底没把话说死。

    卓玉航最是懂媳妇,立马明白媳妇也不想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以后说不定会给女儿生个弟弟妹妹,这样他就放心了。

    其实卓玉航听宁馨说生孩子非常疼,特别疼之后,他也不想媳妇再受罪生孩子。可是为了不让女儿在他们夫妻走后没有亲近之人依靠,他还是想让媳妇再生一个。

    卓玉航如此想:再生一个就好,以后他都听媳妇的,绝对不二话。

    其实现在家里有大事小事,卓玉航大都是听媳妇的。

    这些话幸亏没让杨秋菊听到,如果她听到了,肯定不能让宁馨只生一个,起码得再生个男孩。因为杨秋菊是指望儿子养老的,如果宁馨不生儿子,那他们夫妻以后靠谁养老?

    卓玉航和宁馨的观念超前,早已过过没儿子养老的生活。那日子除了清净些,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夫妻的心思都放到女儿身上,自然会为女儿着想多。

    略过此事不提,杨秋菊把猪蹄收拾好,先把猪蹄沸水中滚了滚,捞出来冲洗干净,又加了花生和姜一起炖,大火烧开后,慢火炖了两个小时,出锅前加了少许盐,才算完事。

    这少许盐真是非常少,少到尝不出咸味来。因为孕妇月子里不能吃太咸,更不能吃太辣、太凉、太酸。如果孕妇吃了以上禁忌食物,可能会对孕妇身体不好;而且如果给新生儿喂奶的话,孕妇吸收过的东西都会让孩子吃奶时吸收,太咸会婴儿不好。

第 87 章() 
宁馨好不容易才把淡得没有滋味的猪蹄汤喝进去两碗;赶紧下奶好给孩子喂奶。因为她知道母乳对刚出生的婴儿好;而且她本身一直吃得不错;想来母乳营养应该跟得上。

    卓玉航跟他妈提了给孩子起名的事;“妈;我已经给孩子起好名了;叫卓晓悦。”

    “晓月?月亮的月吗?”杨秋菊不识几个字;她潜意识里以为是这个月。

    “不是,是喜悦的悦。”卓玉航还特意写给他妈看了看。

    杨秋菊仔细观量几眼,笑着说:“这就是喜悦的悦啊;不错。咱家悦悦出生了,全家都喜悦,这名字起的好。”

    杨秋菊冲孙女说:“小悦悦;你以后就叫小悦悦了。你爸给你起的名字真好听;是不是啊?”

    也许宁馨本身体质好,很快胸部就有了饱涨感。然后她跟婆婆讲了;杨秋菊让她赶紧喂孩子;让孩子给吸吸也许就有奶了。

    宁馨笨拙地抱起女儿;解开衣服喂女儿吃奶。她看到女儿跟小猪似的;红红的小嘴巴本能地凑上来吸吮;吸起来力气还不小;很快给她吸出奶水,小嘴巴一鼓一鼓吃了起来。

    卓玉航看家里安排好了,女儿也吃上奶;放心地要去上班。

    临走前;宁馨嘱咐丈夫:“玉航,回头记得给我妈打个电话,告诉妈她有了外孙女了。”

    “行,知道了。”卓玉航大步流星朝部队走去。

    等卓玉航抽空给岳母耽误上打通电话,把喜得娇女的消息告诉了岳母。

    舒怀敏马上问:“母女都平安吧,馨馨没事吧?”

    “没事,妈您放心,她们都好着呢。”

    “平安就好。对了,谁给宁馨照顾月子?”

    “我妈来了,说等孩子出了满月再走。”卓玉航一五一十交代。

    “有你妈在那里照顾馨馨,我就放心了。当初我还怕她忙去不了呢。我也准备过去看馨馨的,只是暂时抽不出时间,等我有时间就过去看你们。”

    “妈,不着急,等您有空再过来。”

    “那就先这样,咱们先挂电话。”舒怀敏在主任的办公室接电话,不方便说太多。

    卓玉航说:“妈,等你啥时候来,提前跟我说声,我过去接您。”

    “行,先挂了吧。”

    舒怀敏本来打算早点过去看望女儿和外孙女的,但是跟女婿打完电话后,她打算等亲家母走了再过去。

    不是舒怀敏不想跟亲家母碰面,而是她考虑到女儿在部队住的不算太宽敞,只有两个卧室两张床。如果她带儿子过去,家里肯定住不开,不如跟亲家母错开时间,等亲家母走了他们再过去。

    这样就不用去麻烦别人了,要不可能要借住在别人家。因为家里来了客人住不开,都要去邻居或亲戚家借住的,除非附近有招待所。

    白天杨秋菊帮宁馨照顾晓悦,晚上卓玉航会帮媳妇照顾女儿。倒不是说女儿就是宁馨的责任,主要是喂奶这事别人代替不了,必须由宁馨亲自上。卓玉航会给女儿换尿布,如果女儿哭了,一向警醒的他会马上醒来抱起女儿哄她。

    自从有了女儿,卓玉航嘴上挂的,几乎全是关于女儿的事情,比如女儿今天变白了;女儿笑起来又好看,又可爱;就连女儿哭起来嗓门响亮,他都得跟战友炫耀一下。

    这让魏国华和宋冬晨两个爸爸觉得卓玉航着魔了。他们不知道,卓玉航这种行为后世称为“女儿控”。

    看着女儿一天天变漂亮,卓玉航和宁馨这对新任父母满心欢喜。俗气一点说,女儿拉臭臭都是香的。

    宁馨坐月子没法洗尿布,卓玉航下班回来后当仁不让抢着洗,一洗就能凉一绳条。不过,杨秋菊告诉儿子,小孩子的尿布晚上不能晾在外面,必须拿到屋里凉,白天才能凉到外面。像这种事,都是祖辈传下来的说法,即便卓玉航不太迷信,但他都照做了。

    幸亏天气越来越热,尿布干得快。三人把孩子收拾得干净舒服,让来探望宁馨和孩子的家属们夸了又夸。

    “这孩子长得像宁馨,皮肤真白。”

    “姑娘的皮肤还是像妈好点,白了好看。我看她鼻梁高,有点像小卓。”

    “这孩子越看越俊,全随了爸妈的好处长。”

    “可不是”

    卓晓悦似乎知道大家在议论她,嘴巴一扁,哇哇大哭起来。

    “这嗓门可不小,肯定是随了小卓。”魏国华妻子笑着打趣宁馨:“我可是听我家老魏说了,小卓整天夸女儿,还夸女儿嗓门像他。”

    “没看出来小卓挺稀罕孩子的,既然喜欢孩子,你们以后多生几个。”

    宁馨:

    她们说得生孩子好像吃饭一样简单,宁馨还没有忘记生产时的疼痛,什么时候生二胎,还是等她想通再说吧。

    小孩子一天一个样,变化可快了。如果外人几天不见,更能发现卓晓悦的变化。大半个月过去,她的胎发变得越发浓密,皮肤越长越白,小拳头肉呼呼的,因为她吃得多,长肉快,小胳膊快长出藕节形状。

    晓悦一哭,宁馨就跟着紧张,马上看她到底怎么了。杨秋菊白天帮着哄孩子,卓玉航晚上哄孩子。晓悦形成习惯,一不舒服就开始嚎。

    而宁馨坐月子的日子就没那么美了,照顾女儿她不嫌累,累也是心甘情愿,但是一个月不洗头发不洗澡真是太难受了。白天婆婆在家看着她,不让她沾凉水;晚上丈夫看着她,也不让她洗。

    因为杨秋菊早就嘱咐过儿子,月子里一定不要让宁馨洗头洗澡。

    那什么,以前卓文华后找的那个女人,不就是月子里非得洗澡,所以受了凉,不知怎么病得非常严重,很快就撇下孩子走了,没跟着卓文华享几天福。

    这事卓家人都知道,甚至他们村的人也都知道。因此,知道的人都觉得月子里不能洗澡,先前例子明摆着呢。

    部队又没有啥活需要宁馨干,做饭的事杨秋菊一人做足够了,她不会非得安排活给宁馨干。就算为了刚出生的孙女,她也不会为难坐月子的儿媳妇。

    她这婆婆觉得是当下新好婆婆。因为她呆的久了,家属院的军嫂们知道卓家婆媳关系是真好,已经不担心她会欺负宁馨了,都羡慕宁馨有个好婆婆。

    杨秋菊既然知道卓文华后找的那个女人是月子里洗澡不注意去世的,说啥都不会让宁馨洗头或洗澡。卓玉航为了媳妇的安全着想,自然也不会让她经空间洗澡。

    反正宁馨必须忍着。她每天用微烫的毛巾擦脸擦手,擦擦身上,根本没有洗澡的机会,因为婆婆和丈夫严防死守,她没有点机会。

    宁馨也不是不知好歹,她懂得婆婆和丈夫是为了她好,只能顺了他们的意思,打算忍过一个月去。

    等宁馨出了满月,婆婆允许她洗澡时,已经到了五月中旬,这时天气已经比较暖和,杨秋菊亲自给她烧了一大锅热水,让她在屋里洗了洗。

    宁馨洗完后,感觉全身去了二斤灰一样,浑身轻松了很多。

    等宁馨出了月子,自然不能干看着婆婆干活,她会抢着做饭,照顾孩子,洗尿布。婆婆在这里,她更应该勤快点。

    婆媳俩就这点活,俩人做起来相当轻松。可是好景不常在,杨秋菊可没忘了自家闺女,玉婷还等着她回去照顾月子,她在这里不能久呆了。

第 88 章() 
本来如果宁馨在老家生孩子;孩子过满月的时候;杨秋菊作为奶奶;会送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喜蛋、喜馍等礼品;亲戚朋友也会回些礼品给孩子。

    然而孩子是在部队生的;这一项只能免了。但是杨秋菊还是送了些喜蛋跟家属院的邻居们;邻居们也回了各种各样的礼,比如有人是生鸡蛋,还有红糖、麦乳精等等;甚至还有家中小孩子穿过的小衣服。

    杨秋菊把别人送来的礼品给宁馨说清楚,让她以后别忘了,人家家里有事;一定要给别人回礼。

    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往来。在这人情味浓厚的年代;亲戚朋友、街旁邻居经常因为喜事白事互相送礼,礼多人不怪;这就是国之特色。

    不过宁馨知道;等到后世;因为各种原因;街坊邻居间即使是住在同一层楼;住在对门;大多会见面不相识。

    办完这些事后,杨秋菊趁中午吃饭的功夫,跟儿子媳妇说:“玉航;宁馨月子做完了;我也得走了。你妹妹那里我也不放心,她也快生了,我得回去看看。”

    她提的理由无法让宁馨和卓玉航拒绝或挽留。

    卓玉航问:“妈,您打算哪天走,好好收拾收拾,我送您去车站。”

    宁馨:“妈,要不是玉婷快生了,您真应该在这里多住段时间。这次多亏您能来照顾我和晓悦,真是太麻烦您了。以后您有空,一定要来住些日子。”

    杨秋菊想不想住不说,但她听到儿媳妇让她过来住非常高兴。

    其实二儿媳也同意杨秋菊去城里住,只不过她觉得住在城里只能白吃饭,就不去给儿子儿媳添麻烦,才一直没去。

    同样,杨秋菊认为,只要她能动弹,就不会常住玉航家,因为玉航一家都靠玉航那点工资过活,她不想给儿子增加负担。万一他们过两年再生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