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嫡长女 >

第377章

嫡长女-第377章

小说: 嫡长女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越来越高了。

江成海他们苦恼的事情,终于有曙光了。

一更!感谢小夜saya、米老鼠2006、苏子hana的粉红票!很高兴~~努力码字努力更新去!

第五百三十一章缓称王

因有沈俞氏、沈胡氏等内宅妇人的帮忙,太平通宝在日常用钱这一方面,已卓见成效。

菜贩、肉贩等小贩,都开始习惯用刻有太平通宝字样的铜钱交易了,让江成海等的人少操了很多心。

至于大额的交易那里就更不用担心了,有胡氏安和堂和千秋钱庄在,太平通宝的信用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很快,胡氏安和堂和西宁到杨家的第一笔药材交易,就是用太平通宝结算的;同时,千秋钱庄对素有往来的客户说:以后,只要是在千秋钱庄做的抵押,都会用太平通宝来交易;如果用大永钱币,千秋钱庄一律不承认。

零难道商人的嗅觉,其实要比官场的人,还要敏锐。他们知道太平通宝的影响,也预测到了它们以后的巨大作用。对商人而言,钱币的信用其实是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见到了沈家起兵之后的局势,岭南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沈家先是打败招讨司,然后完成对军队的改制,大商人们心中也知道,太平通宝取代大有钱币是迟早的事情。

做生意,是早一步要比迟一步好,谁最先适应局势的,谁就能赚大钱,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所以,大商人也默认了以后的大宗交易,都会使用太平通宝。

既然大宗交易和日常用钱,都已经在使用了太平通宝。实际上来说,大永钱币已经在岭南道这里,丧失了生命力。因此,也就退出了流通市场,远离了百姓们的日常生活。

当然,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用了好几年的时间。大永钱币,才完全从岭南道消失。

且说,沈华善和沈则敬在看到第二步改制顺利完成。心里松了一口气。钱银之事,关系民生局势,是绝对轻忽不得的。

当军队改制、钱币变换在逐步推进的时候,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就摆在了沈华善和沈则敬前面。

那就是,禁卫军何处何从?

禁卫军的去向,其实就是沈家的去向。沈家已经起兵,走到了这一步,必定要迈开步子,踏进争势力、争天下的路程,让天下人都知道、认同沈家,才是他们要做的。如今,沈家是顺着“诛左氏,清君侧”的旗号。直入京兆,还是还怎么办?

近三十万的军队,总不能一直蜷缩在这个地方,必定要向外拓展的。可是沈华善觉得,现在还不是直入京兆的时间。可是也不能长留岭南道。

因而,沈华看不清了。或许是身在局中事太关己,一时有些犹豫,才请来了俞正道这个纵横术大家。

不仅如此,俞正道还带来了沈余乐和沈宁,道是一起参详意见。此时,书房内只有五个人。人数很少。

沈余乐有些懵,他在纵横一道上,什么都不懂,俞老先生带着他来商定沈家的方向,这搞错了吧?这应该是宁儿妹妹的职责才是。

沈余乐心中不解,沈华善也有些奇怪。不禁看向了俞正道:此是何意?

“乐儿,你夜观星象,日起卜卦。对于天下大势,可有所得?”

俞正道笑呵呵地问道。沈余乐的本事,俞正道也知道多少。对他也很感兴趣。

听得俞正道这么一问,沈余乐倒有些晓了,原来是为了这些,那么他就可以说出个门道来。

“星象和先前大体相同。京兆方向,帝星虽隐,但是皇气仍在。荧惑守心的大灾影响,尚未过去。”

沈余乐老老实实地说道,尽可能将这些浩淼的星象解释清楚。

“晚辈先前有卜,沈家……往京兆不利,倒可往北而行。”

想了想,沈余乐又补充说道。天下的局势,他并非一点儿都不懂,如今依卦象而说,意思倒表达得十分清楚。

沈家带着禁卫军,势必要拓展格局,京兆方向不能去,那么往北……是指北疆?陇右道的蒋博文?

“祖父,舅舅和孙女儿商讨的结果,是和兄长看法差不多的。沈家和禁卫军,当往北而行,暂避京兆之势。”

沈宁笑笑道,眼睛晶晶亮。

沈余乐说的方向,正是俞正道和她殚精竭虑,才最后的定下的。如今沈余乐只是观星卜卦,也能说个大概。这个堂兄的本事,日益长进了。

俞正道也捻须而笑,他找沈余乐来,也是想听听玄幻飘渺的星象,所指示的是不是也一样。

“沈老弟。沈家起兵,有西宁商路和兵器司辅助,又有碧云骢的祥瑞,第一步民望铺势已经完成了;如今再有军队改制、钱币改造,沈家的影响正在进一步扩大,然而这还没有足够可以让沈家直上京兆,对抗大永皇朝。”

俞正道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这些,是沈华善和沈则敬十分认同的。可不就是这样?沈家已经做了那么多工作,也有了民望,还有了兵力,但这远远不够。

“先前西燕敌军入侵的时候,沈老弟对朱敦实有言‘高筑墙、广积粮’,是十分正确的。要在乱世之中存活、扩展,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沈家如今的情况,宜再加三个字。”

俞正道看着沈华善,语气沉稳自信。

“三个字?哪三个字?”

沈则敬问道,很好奇是哪三个字。能让舅兄特别指出来,是哪三个字呢?

“缓称王!”

俞正道没有过多遮掩,说出了这三个字,听得沈余乐有些愣住。

缓称王?谁要称王?

沈华善仔细一斟酌,不禁扬起了笑容。是了,这三个字,正是沈家如今应该做的。蒋博文称陇右王,大永又有哪个官员会真正承认他的王号?

称王,是最直接扩展势力的办法,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却是最愚蠢的办法。称了王,举兵谋反之心天下皆知。普通百姓尚且不论,大永官员心里又怎么会没有想法?

“当调禁卫军二十万人,前往陇右道,帮助严律政和凌雪松灭了蒋博文。平定陇右道局势。这样,一来可以还北疆和陇右道太平,二来符合沈家大义旗号之意,三来也是禁卫军亮相和扩势的最好机会。”

关于出兵陇右道这事。俞正道和沈宁都推来敲去了的。如今沈家的地位和势力,要求沈家走的每一步,都要审慎再三。

每谋一局,都要有所得才是。

沈家最后要走的那一步,当然是称王。但在这之前,每一步都要稳打稳扎,最忌冒进急切。

“蒋博文怎么这样厉害,严律政和凌雪松在陇右道战了这么久,都无法压下他。”

沈则敬皱着眉头,这样说道。陇右道的局势。真是出乎大永官员意料的。蒋博文起兵谋反,竟然能一步一步稳住了陇右道,严律政和凌雪松先后带着关内卫和剑南卫去镇压,都拿他没有办法。

“无他,陇右卫兵将已经没有退路了。只能跟着蒋博文决一死战,或还有拜相封侯的机会。当初蒋博文起兵,也是陇右卫兵将拥护的。”

陇右卫的情况,沈宁知道得要比沈则敬多。蒋博文不臣之心,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前一世,他投降了上官长治,定有压制上官长治的意思。

只不过。前一世,蒋博文是居于幕后掌权,如今是直接起兵称王。蒋博文执掌权柄的野心,要比前一世更大。

“二十万禁卫军……虎贲军和弓弩军自是要去的。令神策左右军各七万人前去……”

沈则敬是个文官,但是昆州一战之后,他在军事上的天分也显露出来了。兵力的调整分配。他谙熟于心。

“可也。第二批戎服也快赶制出来了。和袁焕、彭瑾等人商定出兵日期之后,粮草辎重等也当准备妥当了。”

沈华善看了一眼沈宁,最后定论。出兵陇右道一事,算是初步定下来了。

沈宁是知道戎服制作的情况的,根据秋梧等人的汇报。第二批戎服也很快下发了。刚才她将这个情况告诉了沈华善。

当应南图、沈则思、袁焕、彭瑾四个大将,只要禁卫军成立之后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前去陇右道平乱,不禁讶然。

在大永朝廷看来,禁卫军才是最大的谋反对象,才是最急欲诛灭的对象吧?如今谋反的军队,反而去镇压另一个谋反军?

这有点搞笑吧?

朝廷会怎么想?关内卫和剑南卫可会接受禁卫军的帮忙?会不会首先对付禁卫军?在灭了蒋博文之后,关内、剑南两卫,会不会趁机对付禁卫军?

种种可能会出现的不利情况,一时在袁焕和彭瑾等人脑中回荡。这些情况,沈家人都会想到吧?为什么还要下这样的令?

“我们禁卫军,是举着‘诛左氏、清君侧’大义之旗的,自当为百姓谋安定,这是禁卫军不容辞之责。我相信,严律政和凌雪松心中也有定论的。”

这些情况,沈华善和俞正道当然也想到了。不过他们没有袁焕等人的忧虑,皆因他们对局势了解得更透彻。

陇右道的局势僵持不下,严律政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外来助力。在这种情况下,严律政怎么会推开禁卫军?

袁焕等人,是绝对相信沈华善和俞正道的判断的,听了他们分析的局势,心中的忧虑就消了很多,开始积极准备出兵事宜了。

可是他们都还没定下出兵日期,接连来的两个大消息,就让他们头脑一阵发懵。

不会吧?

二更!感谢doudouyaya的小兔子、感谢璞草的粉红,感谢sunflower889的打赏!kissd大家!现在起点有抓兔子、送月饼活动哦,请大家支持~嘻嘻

第五百三十二章两乱三死

禁卫军在沈则敬的命令下,开始调兵定日期,准备出征陇右道。

第二批戎服已经发放了,应南图和彭瑾等人,忙得歇息的时间都少了很多。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令人惊愕的消息传来了。大永三大上州之一的泰州,位于河内道的泰州,竟然全民暴动了!

又是河内道,又是民变。怎么会这样?

原来,是和朝廷征兵、加赋有关。

河内道这两年一直灾深难重,先是大旱蝗灾,接着有民变,再后是大水洪灾。百姓们苦日子都还没过完,青黄不接的时日都不知怎么度过,就接到了朝廷征兵、加赋的旨意。

人丁,一向是百姓最重要的财富。盛世征兵尚且遇到很多阻滞,更何况是乱局征兵?摆明是有去无回的,这就等于在穷苦百姓人家掠走最重要的财富。本就困顿的百姓,怎么能够接受?

还有加赋,更让百姓愤怒。经过这么多灾难,河内道就算沃野千里,底蕴也所剩无几了。百姓们穷得揭不开锅了,哪里还有钱交赋税?

要兵丁、要赋税,都没有!只有烂命一条!——这是河内道普通百姓心中所想。

就算官府、官员出了多么严厉的举措,对不出兵丁、不交赋税的人家会有多么严苛惩罚,百姓们就只有两个字:不从!

不从,那就是抗旨,那就是违令!这就是和官府、朝廷作对了。百姓们这样的态度,惹怒了河内道的官员,首先发作的,就是泰州刺史胡杲。

泰州是大永的三大上州之一,历来就是帝王封禅之地。能够在泰州任职,那都是在京兆有过硬关系的,这胡杲,是楚炎的内弟。

胡杲是楚炎的内弟,当年曾做过幼王的陪读。是得幼王欢心的人。泰州刺史一职,在景兴帝改元之后,就落到了胡杲的身上。

胡杲虽然是幼王的陪读,却和幼王的混吃喝乐逍遥的个性不一样。反而是个十分上进积极的人。

他就任泰州刺史,当然是想有一番作为的。朝廷征兵、加赋的旨意下来,他要比其余各州都要先完成任务。

况且,朝廷征兵,不就是为了保护大永百姓?朝廷加赋,当然也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

事实证明胡杲只是一厢情愿。当百姓们拒绝交人纳赋,并且打伤前去领人领钱的刺史府兵后,胡昊差点惊呆了。

想都没有多想,胡杲下令将打伤府兵的那一街成年男丁都拘了,并且令这些人家三天之内就要交齐赋税。不然这些男丁全充当兵丁,送进河内卫。

若是在以往,胡杲的举动,还能震慑住百姓们。可是,他忘了一点。河内卫士兵在讨伐岭南道的时候,几乎全军覆没,现在河内卫还有几个士兵?

单靠刺史府五百府兵,又怎么能够压制住愤怒绝望的百姓?结果就是,泰州的百姓暴动,手持棍棒,冲进了泰州刺史府。当场就将胡杲及一刺史府官员打死了。

泰州百姓的暴动,就像瘟疫似的,迅速蔓延至襄阳、大冶等地,就连年前才稳固的郑州、鄂州、晋州三地,也不可避免地再次动乱起来。

河内卫大将军古大存,带着剩余的三万多士兵。守住了晋州一隅,等待着朝廷的援助。然而河内道其余各地,却是暴动首领四起,民变越来越烈。

范载常看到这种情况,几乎都站不住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河内道失控了。河内道大乱了!

他并没有想错,这样激烈的民变,已经无可阻止了。因为,河内卫士兵堪堪几万人,怎么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