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战长空-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在一众围观者的目瞪口呆、将信将疑之中,他继续自己的第二个议题,向在场者详细说明一种全新的目标航迹估测算法,还有怎样结合苏联的电子电路现实水平,把这种算法应用到仅使用模拟式处理机的9b…1032上去。
总而言之,按照他之前在现实世界里四处查找资料、殚精竭虑为“三角旗”制定的导弹改进方案,一方面通过改进自导头接收模块、尽可能提高对目标的测角精度,另一方面优化导弹的弹道计算,以便部分抵消目标实施机动——不管这种机动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对导弹归向的不利影响。
经过这样的改进,让r…27p成为更加称手的一柄利剑,他才可以顺利实施自己的计划。
第五三五章 期限十五天()
改进导弹这件事情,龙云自己是做不了的。
虽然经过刚才的快节奏讲解,他已经详细介绍了经过理论计算验证、预期可以大幅度提升r…27p/r…27ep型导弹命中率的改进方案,但毕竟自己对苏联导弹武器设计的技术脉络和研发、测试、生产体系还不甚了解,这方面就没法给出什么建议。
所以呢,这一方案的落实情况如何、什么时候能给出成果,这些问题他自己没有办法回答,而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三角旗”与“atika”设计局的密切协作上。
“那么,安德烈,情况暂时就这样?——如果各位还有疑问,请马上提出来我们一起讨论。”
在支架白板上写完最后一项计算公式,龙云扣上墨水笔帽,带着问询的眼光看着眼前的各位专家。这些专注的听众,虽然都是各自所在领域的技术行家,但是今天就是专门来学习反辐射导引的改进技术,换句话说也算是他龙云的“学生”。
“您、您的办法太妙了,少将同志!”
短暂的几秒钟沉默后,还是来自“atika”的一位瘦削专家不禁开了口,“乌沙科夫同志,我们这就根据雷泽诺夫同志的方案修改接收机程序,您给我们分配两台计算机,我们马上着手?好的——那么,少将同志,我估计今天下午就能给出初步的计算结果,还希望您到时再给分析、指点一下。”
“好的。这没问题!要各位辛苦了,现在前线战况正酣,希望咱们能尽快完成这一改进项目。”
“啊,这当然!”
听过维克托的一番讲解。站立在侧的安德烈*乌沙科夫虽然并不都能听懂,他个人对雷达自导头方面并不在行;但是看到在场的“atika”专家们都是面露喜色,也就知道这位老朋友的讲解算是找准了难题的关键:
“从现在开始,我们还是按照‘一切为了胜利’的组织原则,‘三角旗’的人也集中在现场,自导头和弹道计算模块两方面都改进完毕之后、就立刻制造第一批次测试样机,争取这周内送靶场进行打靶测试!哦,当然了,五天的时间是很紧张,但是前线的小伙子们正在浴血奋战。我们这些坐办公室捣鼓电路的。也不能拖后腿、当软蛋!”
“乌拉——!就这么干。少将同志!”
随着乌沙科夫严肃而不失幽默的几句鼓舞,现场爆发出一阵呼喝,这些身着白大褂或者工作服的技术专家们就各自散去。按照刚才龙云制定的工作流程进入紧张的忙碌中。
在眼下的大战时期,不同武器、设备设计局之间的协调运作也比平时更加紧密,研发空空导弹的“三角旗”里本来就有“atika”设计局派来的人,现在又增加了新的技术力量,可想而知研发进度会比和平年代动辄数年的漫长时间大大缩短。
不过,就算是这样嘛……
等到众人散去之后,走到乌沙科夫身边搭话,龙云对他刚才提出的时限也有一点忐忑。
当然作为一线作战人员,自己肯定是希望导弹来的越快越好,但是短短几天的时间。真的能完成这些繁杂的工作么?
“安德烈,这改进工作可不简单,当然能尽快完成那是再好不过。——不过就五天时间,这能行吗?”
“这是个极限目标嘛,维克托!至于能不能完成,我得和研发小组的负责人再汇总一下,然后才能给出具体的完成时限。”
递给身旁的老朋友一杯柠檬水,乌沙科夫表情认真的思考着,不过眉眼间却是挺有盼头的一副神色,他把龙云叫到实验室门外的走廊另一头,“之前的作战会议上,前线的形势你我也都清楚,尤其是高加索,美国人的空中压力也不容许我们拖延太久,不是吗?至于我目前的打算,如果打靶测试顺利、不要出什么原理层面的纰漏,那么一周时间基本完成r…27p、ep的改进设计,同时提前安排配套企业投产改进模块——即使如此,等到一线部队拿到足够数量的改进型导弹,怎么说也要到半个月之后。半个月啊,维克托,这么长的时间里又会发生多少事?”
“哦……这方面,我之前也考虑过。”
听到乌沙科夫带着焦急的一番快言快语,龙云眉头微蹙的点点头,他知道这位老朋友说的一点没错。
半个月的时间,在和平年代当然是说长不长,可在战火漫天的大战时期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概念。上一个十五天时间里,苏联vvs、p就在高加索战区损失了一百五十架战斗机,现在又是一个十五天,难道还要再填进去同样数目的损失不成?
虽然对苏联战时体制下的庞大军工产能来说,生产一百五十架迷g…29、甚至更大、更复杂的su…27出来,倒也算不了什么难事。但一百五十架战机的损失、也就同时意味着失去数十名飞行员的宝贵生命,训练一名可以投入作战的合格飞行员可比制造一架战机困难得多,这一点上就容不得开玩笑。
当然,就算是情况再十万火急,乌沙科夫领军的科研团队也无法一蹴而就的拿出成果。
那么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高加索的危局,暂时就还是需要他龙云、或者说维克托*雷泽诺夫去想办法。
想到之前的作战会议上,看到的那些冷冰冰的战损数字,龙云伫立在原地没有马上说话,眼中却逐渐现出一丝寒光隐隐的杀意;沉吟片刻之后,他抬手搭上乌沙科夫的肩膀,仿佛是安慰这位老友、同时也是为自己立下誓言一般的缓缓开口:
“安德烈,你不用担心,搞好导弹的事情就行。至于,这半个月的时间么,就按照咱们会议上的策略来。”
“好、好的……”
听到维克托的低沉话语,乌沙科夫抬眼看了看老友的脸、却不自觉的倒吸了一口气。
眼前的维克托,虽然样貌如常,却是神情可怖、两眼如电,和平时一副随和友善的样子完全迥异,简直就是一副杀人狂的模样!
分明能够感受到这位头号王牌周身发散的可怕气息,乌沙科夫不禁在想,大概也只有百战沙场、战功累累的不死老兵,才会像这样带着杀人如麻一般的缕缕戾气?怪不得大家都说,维克托这家伙就是死神一样的存在;看这情形,只怕任何遭遇到他的北约飞行员都会陷入到不死不休的可怕噩梦里,除了死亡与弹射之外,很难再有其他任何前途。
唔,和这种人做朋友、而不是做敌人,不得不说真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啊。
第五三六章 战术讨论会()
结束了“三角旗”的技术讲解,龙云的忙碌日程才只进行了一半。
当天下午,在设计局附近的餐厅里吃过午饭、又在车里打了个盹,他驱车回到莫斯科的繁华市区,来到已经熟门熟路的高尔基大街上。
在这个分外炎热的盛夏时节,充斥闷热之感的空军总司令部庞大办公楼里,一间门窗紧闭、空调开启的小型放映厅中,正在进行一场参与者众多、且对当前战况事关重大的空军、防空军联席战术讨论会。
在坐满了与会者、却不闻一丝嘈杂的放映厅中,一个沉稳的声音正在回响:
“……好的,在基本厘清‘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技术特性之后,我们就进入到战术分析的层面。我首先把问题放给大家,各位不妨设想一下:如果由你来扮演美国飞行员的角色、驾驶挂载有主动弹的战机,在执行典型的空中优势任务时,会采取什么样的战术安排?
我给各位十五分钟时间思考,然后大家可以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站在散热风扇嗡嗡作响的幻灯机旁边,身着笔挺将军常服的龙云,正用手上握着的台球杆一样的教鞭挥舞作势;给在座的各位同僚布置过任务后,他走下讲台,拿起水杯咕嘟咕嘟的灌上几口味道古怪的红茶。
随着他的话音落地,坐在一排排整齐座椅上的与会者纷纷开始动作,或者闷头思索、或者奋笔疾书。偌大的放映厅里只剩下呼吸声与笔尖划过直面的声音。
这一场意义重大的战术讨论会,是龙云穿越而来的第二项行动日程。
这一天的早晨,从莫斯科的单身公寓里醒来后,他一直在房间里整理脑海中的技术资料和文档。正在全速默写的时候才接到上面的通知,让他在前往“三角旗”设计局之后,就以教官身份主持当天下午的一场战术讨论会。
在美国人步步紧逼、攻势已迫在眉睫的当下,这样的一场讨论会自然意义非常,但是他一上午的时间都呆在“三角旗”脱不开身,只能在到达空军总司令部之后,利用开会前的时间粗略整理一下参会的讲解思路。
当然以龙云的理解和分析来说,要说讲一讲“如何应对主动弹的威胁”,这些仓促整理的东西应该也差不多够用了。
喝完杯子里的红茶,让坐在第一排、负责会务的年轻姑娘去给自己再倒一杯来。龙云像一名真正的军校教官那样在会场中慢慢踱步。对时不时抬头看他一两眼的同僚微微点头示意。就是刚才。自己在听取了现场讨论之后,给在座的军人们讲解了aim…120系列导弹、尤其是aim…120b的详细技术特性,现在就是需要他们发挥主动性、duli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时候。
在坐满参会者的会议室里。来回踱步之间,龙云还发现了来自第237歼击机航空团的苏沃洛夫,这位小个子飞行员在见到自己的长机和崇拜对象时,不仅咧嘴一笑、还微微举手示意;不过因为正在开会,两人之间也没有多说什么话。
和所有与会者同样来自战火纷飞的作战前线,龙云知道这些军衔不一、风尘仆仆的同僚,他们并不是所在部队里战绩最拔尖的王牌飞行员,但却都是从各航空团召集起来的飞行老手,他们学历较高、经验丰富,某种程度上也是各一线作战单位的技术骨干——当然所谓“技术”。并不是指创造、而是指毁灭。
面对主动弹的严峻威胁,龙云对上面的这种安排颇为认同。
就在之前,列席谢尔盖耶夫上将出席的作战研讨会时,他就已经想的很清楚,面对美国人的主动弹威胁,就算自己再厉害也不可能一手遮天;只有先通过这样的战术讨论活动,尽快让眼前的部队骨干们了解、熟悉主动弹所引发的作战模式和战术变革,进一步提高一线作战人员应对北约主动弹载机的理论与技术水平,vvs(当然也包括p)才能尽快从当前的不利局面中摆脱出来,然后才谈得上使用他提供的新式武器去发动强有力的反击。
当然,所谓“教学相长”,如果自己也能够从这样的活动中得到一些新启示,那就更好不过。
“好,时间到了!——如果还有同僚没有想明白,可以继续自己的思考;已经有想法的,现在就各自分组讨论,然后我会给每一组足够的发言时间,最后再做总结。”
随着龙云的话音落地,会场里就开始了略显嘈杂的分组讨论,然后就是互相陈述和辩论的环节;在各组成员代表发言完毕、互相之间经过激烈而卓有收获的辩论后,拿着手上几张匆匆而就的便签,龙云在作总结发言之前,先集中回答了几个在场者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经过这么一番讨论,引导在场的军人们进行换位思考,基本理解了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典型战术,他接下来主要说明主动弹的机动对抗问题:
“关于主动弹的战术使用、以及因此而改变的空战态势,这方面我们已经有了一些概念。接下来,我打算简单明了的说明这一点,那就是在典型空战态势下如何防御美国人的主动弹;也就是说,如何判断机动规避的正确时机、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机动规避战术?
首先,经过刚才的讨论,再结合自己在前线的作战经历,我们已经基本熟悉了aim…120b的技术特性;那么我想大家也应该想得到,以往对抗aim…7系列半主动弹的机动战术,面对aim…120b的时候架不一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