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召唤之后汉荣耀 >

第54章

三国召唤之后汉荣耀-第54章

小说: 三国召唤之后汉荣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若一旦职责过多,势必要对现有的官职有所冲突,主公还需仔细斟酌啊!”法正倒不是怕自己事多,只是担心后期有太多纠缠不清。

第九十二章 分封官职() 
刘协听完法正说话,顿时陷入一阵深思。

    诚如法正所言,一旦锦衣卫开始运作,许多东西都要浮出台面,第一就是官职的问题。

    一旦说道官职问题,就要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

    以往的时候,刘协只顾征战,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细则,如今被法正一问,才意识到重要性。要不是蔡邕、钟繇、陈群、荀攸几人维持,恐怕早一团乱麻了!

    要是官职,还要从源头说起。

    汉朝的最高行政权力由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人分掌,其下分设九卿、列卿等。

    所谓的三公九卿,说的就是这几个职位!

    其中的三公中的丞相又称相国、大司徒,昔日的董卓就曾自封过司徒,也算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以往历史上的曹操,也是自称为丞相。自从刘协收拾政局以后,司徒职位最早交由郑公业,郑公业之后就一直空悬着。此时唯有陈群与荀攸两人以长史和议郎身份在四下操持。钟繇、陈群、荀攸几人都不错,但是资历方面如果做司徒的话,恐怕有些不足,这个还得仔细斟酌一下。

    再次就是三公中的太尉,也称大司马。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是汉朝的最高武职,不常置。不设置太尉时,则以丞相代之。以刘协目前的想法,若依资历之类论处,吕布是授职太尉的最佳人选,从凉州到益州,吕布一路征战,虽然略有瑕疵,但是依然是刘协麾下当之无愧的第一战将!

    接下来就是御史大夫,也称大司空。按汉书?百官公卿表:“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有双重职务,其一为丞相副职,佐丞相统率百官。皇帝下诏时往往说“诏下丞相某、丞相下御史大夫某、御史大夫下诸郡国”;其二,御史大夫统领御史、刺史以监察中外百官。御史大夫作为副丞相、最高监察官的同时,也有评定天下刑狱的责任,所以也是最高法官。天下郡国上呈的会计帐目,也由御史大夫复核,所以御史大夫也是国家的总审计长。

    若是以这等看法,司空职责也十分重要,此时的大司空,正是如今的国丈蔡邕。但是蔡邕本来是文人出身,各方面能力都很一般,如今也年事已高,恐怕许多东西都有些力不从心。这司空之人,也需要从长计议。或许需要将贾诩的职位提一提了。

    用一个太傅的职位给予贾诩,一直下去也不是办法。

    说过三公,接下来要说的职位自然是九卿。

    汉承秦制,在中央设列卿,分别主管礼仪、刑狱等部分事务。九卿之说,源于周代,但汉代的所谓九卿,既不是从职掌上区分,也不是从禄秩上区分,只是沿袭古称而已,并无实际意义。

    汉代的九卿,属于国家行政性质的有主管刑狱的廷尉,主管招待外宾的大鸿胪,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其余各卿均负责护卫、车马等皇家宫廷事务。

    这九卿分别是:

    1、太常,主管礼仪。

    2。光禄勋。其中包含许多部门。例如,陈到就是羽林郎中,郭嘉、荀攸等人的议郎也在管辖之内。

    3。卫尉,主要掌宫门卫屯兵。

    4。太仆,主要负责马匹等。

    5。廷尉,掌刑辟。如今的张松就任职为廷尉史。

    6。大鸿胪,掌诸王列侯与内附部族之封拜、朝聘、宴飨、郊迎之礼仪与接待地方诸郡上计诸吏。如今的邓芝就任职鸿胪丞。

    7。宗正,掌序录王国适庶等次,及诸宗室亲属远近,郡国岁因计上宗室名籍。

    8。大司农,称治粟内史,主管财政,凡各地田祖口赋之收入、盐酒专卖、鼓铸的统制、平准、均输与漕运的管理,以及各地物产的调度,国家的开支等。

    9。少府。凡皇帝衣食起居,医药供奉,园林游兴,器物制作,皆归少府所领。其属官甚多,有尚书、符节、太医、太官、阳官、导官、乐府、若卢、考工室、左戈、居室、甘泉居室、左右司空、东织、西织、东园匠等十六官令丞;胞人,都水、均官三长丞;中书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诸仆射、署长、中黄门等。

    除了这九卿,还有执金吾,将作大匠,水衡都尉三处列卿。

    所以也有人说汉朝是十二卿。

    其实刘协压根是懒得关注这个乱七八糟的,以往的分封,都是随意而为,许多都没有经过细细考量,后来慢慢静下心来看一看官职,才发觉自己许多地方都做的不甚到位。

    这以上的官职,才是一部分,人称外朝官!

    还有内朝官、宫官等各个细分。

    以往的时候,如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尚书令等都属于内朝官,这些官员近在皇帝身边,颇受皇帝信任,是没有实际职掌的加官。所谓的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虽无职掌,但因为皇帝所亲信,讲议朝政,奉诏治事,从而逐渐获取了原属丞相府的决策会议的权力。

    官职太多,直接导致了官吏的臃肿。

    想到这里,刘协再次将目光放在了下方法正的身上。

    “孝直,官吏的整治,还需要铁血手腕!这样吧,即日起,你就任职廷尉,张松过目不忘,可做你的副手,朕希望你们可以将大汉的官职与吏治整顿出一番天地来!”刘协想了一番,决定将法正放在廷尉。以廷尉之名,默默发展锦衣卫!

    “臣谢主公!定当肝脑涂地!”若说没有私心,是不可能的,法正此番前来,其实最主要的就是想借着锦衣卫的由头为自己求一个名正言顺的职位!只是没想到,汉帝竟然直接就给了自己一个廷尉。这可是九卿之一的高位啊!这也是汉帝执政以来分封的第一个九卿高位啊!若是依照汉帝的规划,有朝一日做到司空也是未尝不可的。

    若是跟随刘璋,何时才能一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里,法正更加兴奋起来!

    一番交谈之后,法正满面红光的走了出去。

    借着法正的由头,刘协开始细细的琢磨起来麾下诸人的官职划分。司徒之职可以先给蔡邕,反正他资历也高,先做司徒撑着门面。至于司马嘛,不知道为什么,刘协总是莫名的根据太尉的职称想到后世的高俅!得,本来一个好好的职位,硬生生的被刘协想偏了!想到最后,还是把吕布封为大将军算了,名字霸气又有范,最主要的是这是堪比三公的职位,也算武将的最高职位了。接来下就是司空,由贾诩接任再好不过。

    第一梯队文有贾诩,武有吕布,第二梯队有陈群、荀攸、法正、徐晃、张辽、马超、庞德等人,也算群英汇集!

    只是他们的职务嘛,等日后再一一封赏吧!

    想到这里,刘协望着长长的一串官名,又陷入了沉思。

    这是谁发明的官职啊,存心难为人。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简直是一种折磨。

    陈群、钟繇、荀攸,你们几个赶紧争点气吧。多攒一些资历,等到做到三公九卿的时候,我就省心多了!

第九十三章 陈群献策() 
正如贾诩所言,对内明治,对外强兵。

    内政方面,刘协准备以荀攸、陈群、钟繇等人为正,以法正为奇,此乃稳定大汉后方的关键,而军政方面,刘协此时最主要器重的人,估计就要是郭嘉了!

    春日稍瞬即逝!

    一切都在缓缓的进行中。

    春日里,汉帝的几位心腹谋士一致参谋,决心以南阳郡为突破口,开启新的一轮征战。受到熏陶,整个洛阳城内,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春末夏初,刘协在陈到的护卫下,在城内四下巡视。

    行经城东少府,刘协呵呵一笑,前方一名身着官衣,面色方毅之人,一手撑着文书,一手用毛笔在其上勾勾画画,这不正是陈群吗?

    四周侍卫眼见刘协到来,慌忙就要参拜,结果被刘协用眼神制止。

    而陈群浑然不知,此时的刘协已经来到自己不远处。

    “陈长史在计算什么那?”刘协凑过去,饶有兴趣问道。

    听得声音,陈群才猛然回头,看到刘协,慌忙就要下拜,被刘协一把拉住。

    “不必多礼,朕只是来看看!”

    陈群遣散周边几位小吏,接引刘协进驻少府之内。

    刘协坐定,看着陈群手中厚厚一沓文书,十分好奇。

    “主公,此乃最近一段时日,从各地征调来的军粮物资,一一统计在案,以方便他日出征之需!”陈群见刘协好奇,将文书递了上去。

    “这些事项都是你亲自把持的?”刘协接过文书,一点点翻阅,其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处运送来的军粮和物资,事无巨细,都十分明了。

    “小细节自有各处干吏负责,臣只是后期监督与核对!若是大小都守在这里,那其余的政事可就要都荒废了!没想到今日恰好遇到主公!”陈群笑着说道。

    刘协想想也是,荀攸长于内政,陈群善于管理,如今的陈群几乎一力扛着所有的朝政管理事项。再磨砺几年,恐怕就可以提升到九卿了。

    以往时候,刘协只想着文臣谋士在手,就可以四处征伐,哪里想到后勤的重要性。

    直到后来凉州、益州等各处征战,才意识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重要性。

    后勤保障是军队的命脉,而在后勤工作中,物资的补给又是重中之重。对于维持军队战斗力,保障军事行动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既然看到陈群,刘协不免生出咨询一二的意思,他缓缓说道:“陈长史,宛城的征伐,早就在朕的考虑中,如今物资准备的如何了?”

    陈群笑了笑:“回主公,目前凉州、益州等处都有大量军粮运输,虽然途中损耗不少,也是也能足够撑起大军几月的用度!”

    刘协点点头,在如今之时,后方转运是战争最主要的补给方式。这也是弥补前线大兵团巨额消耗唯一可行的办法。

    昔日楚汉战争中,双方于荥阳、成皋一线相峙,萧何统筹调度,转漕关中,给食不乏,最终成为打破僵局,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再后来,西汉抵御匈奴,战事旷日持久,后续之物,辇车相属,转粟流输,千里不绝,武帝时,李广利远征大宛,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给贰师,转车人徒相连属至敦煌”,由此可见,大规模的后方运输如同血脉,支持着前方的战事。

    但是有一点确实十分头疼,那就是两汉时期后方运输没有太多好的工具,效率低下,代价奇高。当时千里转输,“率十余终至一石”,物资在运送途中的折耗高达九成以上!在汉书西南夷传也有记载,王莽“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广汉、巴、蜀、犍为吏民十万人,转输者合二十万人”,结果“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余死者数万”。

    如今益州、汉中都是粮仓大户,能解一时之忧,但是日后再进行征战,恐怕再从益州、凉州征调粮草,就行不通了。

    想到这里,刘协不禁升起求知欲望,征求起来陈群的意见。

    陈群眼中闪过一丝惊奇。汉帝年岁不大,竟然能从后勤处想到这个关键之处,确实令他十分吃惊。

    他缓了一下,慢慢向刘协解释道:“主公,通过后方转运作为基本的补给方式,确实比较稳定,但它效率奇低,速度迟缓,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平日里打有备之战还好,一旦有突发状况,就容易导致问题的产生,尤其是不能充作骑兵等突击力量的快速补给方式。若想做好后需,一则需要屯粮,二则需要自备。所谓屯粮,自然就是积少成多,在险要城池屯聚粮草,以供最近征战所需。而所谓的自备,则说的随军携行相当数量的军用物资,如此既可确保短期战斗的需要,减轻后方勤务的额外负担,又能在后援不济时,维持时日,等待后援。昔日魏国武卒: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说的就是这般。”

    一番话说完,陈群见刘协听得专注,清理了一下喉咙,继续慢慢说道:“对于具备快速突破能力的骑兵而言,随行携载物资,是在不妨害突击速度的前提下,又可满足短期需要的最佳补给方式。以往时期,骑兵在骑乘的战马外,还要携行副马,以驮载必需的衣粮器械。随军携载物资的标准定额是在单兵携行的基础上累加求得的。当然,制约物资携行数量的情况还有很多,皆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