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苍天-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巳时、午时和入夜后的时间主要是就餐、学军规、诵军纪和休息。
午后未时,到所在县乡帮助百姓和老弱孤寡干一些挑水、扫地之类的活计,拉近军民关系。
考虑到操练繁重,姬平给士兵安排了每个月的三天休息和探亲假,实行轮休,战时取消。
同时,为了鼓励青壮踊跃参军,激励将士奋勇杀敌,姬平将军饷提高了三成,减轻了军户的赋税,凡七口以下人家,有一人入伍者赋税减半,两人入伍者赋税全免,富户豪强和大口之家则不在此例。
在士兵和军属待遇提高的同时,姬平提高了参军入伍的准入资格,凡是新兵入伍经历三个月操练不合格、而又无一技之长者,便遣送原籍继续种田,或作为郡府、县府的巡捕和护卫。
与此同时,姬平严申“七禁七杀”军令,违反者斩杀不饶,与临阵逃脱者同,取消其对其家属的一应税收优惠政策。
他要训练的是精兵,可掌控的精兵,可纵横驰骋的精兵,而不是冗兵和乱兵,看似声势浩大,虚耗粮草却没多少战斗力,反而为祸百姓。
第二项政令是编户齐民,规定郡县治下百姓,无论士农工商还是吏民贫民,均要编入国家户口,生者著,死者削,户口里记载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土地、家产等。
户口分为三种,主户、屯户和客户。
主户是有田有宅者,主要包括豪强富户和有田产的百姓。
屯户则是屯田的百姓。
客户则是那些没有田地、依附豪强的佃农,就是那些佃人之田,居人之地,受人之土,佣而耕者。
主户和屯户按照各自的赋税相关规定上交赋税,客户则是自行交租给所依附豪强,再由依附的豪强代为向国家交赋。
编户齐民历来是最难办的事,尤其是目前豪强并起,堡坞连片,隐匿户口的情况极为严重,对此,姬平双管齐下,采取了一些激励和惩处的手段。
先前他下令减免口赋、算赋等人头税,以田纳税,算是一个手段。
那些交不起沉重的人头税、本来自愿依附豪强世家的佃农,恐怕有不少会自动脱离豪强,毕竟人头税一减免,相比起来,豪强对他们的盘剥恐怕比姬平所收的田税还重。
除此之外,为了鼓励百姓自主向国家申报编户,姬平特意提升了编户百姓的权利,除了最基本权利外,赋予了编户百姓读书和为吏做官的权利。
这个权利在后世看似简单,但在两汉之际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权利,因为在两汉,只有“吏民”才具备为吏做官的权利。
吏民有几个标准,一是从事的职业和身份不是国家抑制或打击的对象,比如商贾及其后代在内的七科谪户,医、工、巫、卜之户,就不具备做官为吏的权利,二是具有中家以上的财产数额,汉初是十万,景帝时调整为四万,后来也多有变化。
总之,吏民是一个相对富裕的阶层,不但有土地,许多吏民之家还有奴婢,是国家授田、授爵、察举任官的主要对象,也是赋税、力役的主要承担者。
而寻常贫民百姓则没有读书和为吏做官的权利,如今姬平赋予他们这些权利,不但能激励百姓编户,同时也是他打破世家垄断官僚系统的一个开端,为下一步开科举做准备。
这些都是激励,只要百姓编户,无论主户、屯户还是客户,权利和地位都是齐等的。
但没有户口的百姓则不同,非但没有读书和为吏做官等权利,而且在各郡、县、乡每年八月“案户比民”,也就是核查户口时,一旦发现或被举报有脱籍无户之民,就要严厉惩处,故意和强行隐匿户口的还要从重惩处。
凡隐匿十户以上百姓的富户和世家,要入宅搜查,视情况缴纳罚金,隐藏户口过大者,甚至抄家灭族。
姬平提出这个处罚制度时,卢植、袁基、崔钧和刘备均是反对,他们认为这个政令一出,恐怕会立时得罪天下世家,但姬平却坚持实行了。
户籍制度是国家的根本,户籍制度能否彻底执行,也往往决定了一个朝代的盛衰和兴亡,他不反对世家大族使用佃农和门客,但有个前提,就是这些佃农和门客要在国家编户和纳税。
若是他治下有世家一意孤行,还试图像以前一样隐匿户口,躲在堡坞,自成一家,不归服国家管控,那就别怪他辣手无情了!
事实证明,一个政令的出台,必然会遭到既得利益团体的反抗。
编户齐民的政令一出,首先就是各县各乡的官吏或上书,或消极应对,不少官吏阳奉阴违,以各种理由拖延不办,一些地方豪强则是暗中勾结山贼强盗,作乱地方,以示反抗。
姬平这个时候还不客气的露出了自己的獠牙。
他命典韦的猛虎营和史阿暗影司四处暗查,直接将一些违命或阳奉阴违的官吏带到安邑,打入牢狱,又将一部分平日里盘剥地方、欺压百姓的官吏直接斩首,包括一些县令和县长,首级传示诸县,着实震慑了那些还在阳奉阴违的官吏。
姬平又安排了卢植、袁基和崔钧族中一些有能力的人补上所缺官吏之位,又提拔了一些敢于任事的底层官吏,进行了一场大换血。
尤其是他发现卢植手下有个郡吏贾逵,虽然出身贫穷,年龄也不过十八岁,只比他大点,但颇是能干,便直接任命贾逵为绛邑县长,令其主政一方,也让不少底层官吏侧目。
如此,官吏这一关便打通了。
至于那些暗中勾结和支持山贼强盗为祸的大小豪强,以典韦和猛虎营的战斗力,剿灭山贼、攻入他们自以为强悍的堡坞,只是瞬间的事,对于这些家伙,直接抄家,斩杀祸首。
姬平血腥狠辣的手段着实震慑住了河东郡的豪强和世家,加上卢植和袁基出面交涉后,本地最大的世家河东柳氏和另一个尊卫暠为祖的河东卫氏,首先将自己家中愿意离开的佃农放归,余下的佃农也全部编户。
至于后世赫赫有名的河东裴氏,此时还只是一个没有发展起来的小家族而已,很快也把为数不多的佃农编户。
对于这些归附的世家,姬平也不吝啬,任命卫氏家主卫觊为猗氏县令,任命柳氏家主为河北县令,裴氏家主裴茂在长安任职,姬平便任命他的儿子裴潜为濩泽县长。
河东柳氏、卫氏和裴氏的妥协,打破了本地其他豪强的心理防线,不到半个月,河东郡南部各县乡的豪强纷纷妥协,将佃农编户。
这样,编户齐民就在姬平文武并用的策略下率先完成了。
第一百二十八章 河东王()
编户齐民后,河东郡南部诸县大小豪强和世家共交出超过两万户的隐匿人口,数目足有十万人,让姬平心惊不已,仅此半个河东郡就隐匿了十万人,那并州呢?整个天下呢?
不过这原本隐匿的两万户、十万人编入户口,却为姬平推行第三个政令打开了局面。∠,
第三个政令就是屯田垦荒。
屯田垦荒的政令在河内郡已经实施了两个多月,有推行的经验,但河内太守刘备对世家心有顾忌,韩浩也是本土人,采取的是纯粹的怀柔手段,屯田过程中有世家的影响和阳奉阴违的情况存在。
如今姬平完全掌控了河东郡的世家豪强,屯田垦荒令在河东郡推行起来,却比河内郡更彻底了。
屯田虽然对无田无产的百姓有好处,但在耕种过程中,实行的是近乎军事化统一管理的模式,让不少百姓犹疑却步。
各世家释放出的十万人,虽然都编了户,但只有不到三万无产者自愿参与屯田,其余百姓或是租借土地自行耕种,或是仍愿意托庇于世家。
对此情形,姬平早有考虑,他要实施屯田,却不能像历史上曹操那样强迫百姓屯田,他已经得罪了世家,再得罪了百姓,可就真没一点混头了。
他让卢植将屯田的分成优惠和免除力役等政策,以告示形式发布到各县,全面发动没粮没田的百姓参与屯田。
同时为了鼓励屯田,姬平根据后世的民生经验,又出了三条规定。
第一条规定。遇到灾年,屯户将优先得到官粮赈济。屯户家中的患病者将优先得到官家医馆的医治。
第二条规定,凡屯田满十年的屯户。可申请获得一百亩自有田地,自行耕种,按律纳税。
第三条规定,官府将建立郡学、县学、乡学,凡屯田满三年的屯户,允许家中一名子弟免费进入乡学读书,屯田满七年者,允许家中一名子弟免费进入县学读书,绩优者可优先擢入官府任用。
三条规定一出。参与报名屯田的百姓蜂拥而至,甚至有一些有田地的百姓也参与了进来,数目达到十万人,只把袁基、伍琼、周毖三人忙的不可开交。
此时正是六月夏季,本是小麦成熟的时节,但有过半的田地却是一片荒芜,让姬平叹息不已。
屯民到位后,姬平让袁基先行安排六万人,实际上是一万两千户左右。每户劳力大约两人,在土地状况较好的地方开始种植大豆、粟、黍、高粱等作物。
河东地区处于河谷盆地,气候相对于并州地方稍微暖和,一年可以种两茬作物。此时六月份种植大豆、粟、黍等作物,到了秋季九月份正好成熟,收割后便能种植冬小麦。
冬小麦经历冬季、春季。到了夏季六月收割,如此循环。只要施肥得当,再利用武帝时赵过发明的“代田法”。沟垅相间种植,既能合理利用土地,又不过于耗费地力。
至于更北部的并州,由于气候偏冷,就只能种植一茬了。
余下的四万人,大约有劳力一万六,则安排开垦田地和开渠,赶到九月份种植冬小麦便可。
对于这四万人在垦田和开渠的三个月里,姬平也不是让他们无偿劳役,有一定的金钱和粮食作为酬劳,足以维持生计,倒也让这些百姓极为满意。
第四个政令便是开渠,兴修水利。
开渠兴修水利对农业生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秦以来,水利便没有被忽视过,便是东汉一朝,官府已经在河东组织过数次开渠。
但由于黄河、汾河改道或是山洪水灾,泥土渠不耐冲击的因素,大多数水渠已经废弃或垮掉,基本上目前河东郡的水利状况仍然不是太好,尤其是盐池一带,四面环山,山上多有河流,更是难以疏导。
对于开渠一事,姬平亲自带着数十个精通水利的官员和长者,这些人在雒阳撤退时曾协助搭建浮桥,撤退时姬平便让袁基将他们全部带上,此时却派上了大用场。
如今河东郡南部除却黄河外,最大的两条河流是汾河和涑水河,真正要开渠覆盖大面积农田,工程将极为浩大。
所以姬平打算一步步来,先从盐池一带开始,修一条长渠,分流涑水河的水势,同时收拢安邑东面中条山上各处水流,引向西流。
他们从绛邑一带的涑水河源头开始勘测,历时一个半月,经闻喜、安邑、司盐城、解县和蒲坂,根据前人历代修建的废渠,因地制宜,先绘制了开渠图,该渠被姬平取名永丰渠,寓意为造福百姓,带来年年丰收。
规划的永丰渠从安邑东北部的涑水河开始,经过安邑、司盐城、解县、汇入蒲坂的伍姓湖,最后流入黄河,全长一百二十多里。
姬平的想法是,永丰渠一旦修通,不但可以防范涑水河爆发洪涝,侵害各县村庄、农田和盐池,还可灌溉几个县境的农田,又能运输盐池所产之盐进入关凉地区,大大减少一直以来绕道群山运盐的成本,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
对于永丰渠,无论卢植还是袁基、崔钧,都极为赞成,随即在收麦、种秋之后,各县全面发动了百姓分段修建永丰渠,连同那一万六千多屯民劳力,参与者多达十万人。
这是与百姓有利的工程,尤其是永丰渠一旦修通,原本的许多贫瘠旱地,都将变为可灌溉良田,对于百姓是天大的益处。
姬平令各县、乡的县令丞、三老和亭长,以及史阿的暗影司,将宣传工作做到位,向百姓讲述开渠的愿景,而非是一味强迫的服力役。
这种新的方式,令百姓积极性大涨。也乐于一道参与建渠,同时姬平的名望也涨了不少。没有落下扰民的恶名。
而在修渠、开渠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姬平使用了水泥。
后世的水泥制作工艺极为复杂。种类也繁多,姬平虽然不知道任何一种水泥的制法,但他知道最简单的烧水泥和烧石灰的差别,就是在烧制石灰的过程中加上一定比例的粘土,就能烧制水泥。
石灰在这个时期早就有了,毕岚尚方监中便有不少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