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哭完之后,他拉着小顺治跪在祖宗灵前,歃血盟誓:“列祖列宗在上,我多尔衮、朕福林,一定要报此仇,否则无颜立世,一定让朱由崧以十倍百倍的代价血债血尝!”
之后多尔衮立即携顺治召开御前大臣会议商议南征灭之事,八宝金殿上,一身重孝的顺孝的小顺治坐坐高高的龙椅之上,摄政王多尔衮、叔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辅政大臣索尼、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汉臣范文程、宁完我、祖大寿、吴三桂等等,这些肱骨重臣也均身穿重孝,往上而拜。
顺治坐在那里像个木偶,摄政王多尔衮说话了。
“各位,我大清自立国以来,从未有过如此之败。想那太祖、世祖是何等的英勇无敌,兵锋所至,无不俯首,入主中原,南下迁都,讨贼服汉,更如秋风扫叶。今五王之败令我大清蒙羞,本王和皇上已经向先皇圣祖歃血盟誓,不报此仇就不是爱新觉罗之子孙,更不配做大清君臣。从即日起要举大清之力荡平伪帝朱由崧,有清就无明,有明就无清,各位要戮力同心,一致伐明,报效朝廷!”
说完之后,多尔衮表示此次要亲征大明,让大家廷议南明的出兵之事。
清廷诸臣各抒己见,肃亲王豪格、叔王济尔哈朗、尚未洗清自己仍为戴之身祖大寿和吴三桂等等,纷纷请缨,愿意唯多尔衮马首是瞻,就连年事已高的礼亲王代善也要随多尔衮出征,讨伐南明伪帝朱由崧。
现在的清廷也并非铁板一块,多尔衮和豪格仍然是两大政治派别,然当外部矛盾来袭,内部矛盾就苟和了,概此乃大清生存法则,征服四海一统中原之法宝也。
多尔衮很满意,但他发现,此时只有一名汉臣无动于衷,一言不发,多尔衮禁不住怒问详细。
(本章完)
第369章 多尔衮出兵()
多尔衮携顺治在朝堂上挂孝誓师,朝堂大员反应强烈,献计的献计,请缨的请缨,然只有一人例外,多尔衮一看,此人乃汉臣之中重、弘文院大学士、大清国的议政大臣宁完我。
宁完我本来正在府中与幕僚秘密豪赌,却被多尔衮拉到朝堂议事。河南兵败之事,最近这个大汉奸也听说了,多尔衮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甚至难以忍受,他也同样有,他甚至曾经连赌都赌不下去了,风雨飘摇的残明还有如此实力?伪帝朱由崧竟然如此了得?
不过,经他智慧的脑袋旋转之后,宁完我又若无其事一般继续与幕僚们秘密苟且取乐了。
宁完我有两大嗜好,一是为主子献计效力,特别很博得清世祖皇太极的宠信,皇太极的大清国祚,至少得有一半是宁完我给设计的,通过宁完我,这些只知道杀戮和掳掠的野蛮民族也变得有了几分人性,特别是在用人和体制方面,宁完我以奴才的身份没少教化他们。这也为大清兴盛,推动改朝换代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宁完我十年的奋斗,成就了皇太极治下的大清,也成就了皇太极缔造大清中的宁完我。
宁完我的第二大嗜好就是赌博。而且这两大嗜好可以说不分主次,甚至在他的眼中,赌博重于从政,因为他遇事敢言,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敢于提于出不同的见解,甚至不惜犯颜直谏,因此他的官声并不怎么好,在朝中只有皇太极认识到他的价值。
但他也不妄自菲薄,常常以赌博调济人生,照样过得其乐融融。但不幸的是,清廷看重的是他的才华而不是他的赌博,因此他因赌博被削职。虽然很快又被起用了,但他得重新奋斗,这一奋斗又是十年,十年之间又成就宁完我的辉煌人间,但赌博他仍然没落下。
因此可以说,赌博是他最喜欢的一口。尽管为此伏出了惨重代价,甚至碰得头破血流,但年过半百的他仍然乐此不疲。
不是他狗改不了吃屎,沉溺赌途不务正业,而是赌博对他诱惑太大,在赌桌上能挥放自如,不必仰人鼻息,受制于人,输赢由我,尽皆乐趣。
但之所以还要秘密行乐,概是担心再被清廷免职吧。毕竟从一个农奴混到朝堂高位不是易事,儒生出身、精通文史的他当然知道什么叫珍惜。一起一伏就是二十年,人生能有几个二十年,他不是没有想过,赌桌有情人无情,特别是皇太极驾崩之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不得不收敛事赌,甚至在从政方面也不得不低调做人,用他自己的话说,“不复做狂吠之犬”。
因此,现在对朝堂大事,宁完我以一庸者自居,不愿多言,还不如明哲保身,忙中偷闲赌几把来得痛快,宁完我的活法也的确另类。
然而此时的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他,看向他道:“中堂何不发一言?”
宁完我赶紧垂首施礼,“王爷运筹大事,卑职不敢多言,若有不适,逆了王爷卑职之罪也。”
宁完我知道,有千里马,还得有伯乐,否则只能是忠言逆耳。
“中堂不必过谦,有话直说,本王岂是不能容人的?”多尔衮虽然不敢比皇太极,但也是政治家和军事家。
“既如此,卑职就放肆了,依卑职愚见,眼下大清与大明宜和不宜战。”
此言既出,多尔衮的双眼立马瞪圆了,像仇人一样看着宁完我,若非宁完我是朝堂重臣,三朝元老,这次就因言获罪了。
宁完我最初被鞑子掳掠,清太祖努尔哈赤把他分给了孙子年仅十七岁的代善的第三子为奴,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不起眼的战俘家奴,现在却成了三朝老臣,官至宰辅,在汉臣之中唯一一个能与议政大臣范文程平分秋色的朝堂重臣,多尔衮也不得不重视此人,重视此人首先得容忍此人。
宁完我语出惊人,不止是多尔衮,其他的文武群臣皆不敢苟同,感动震惊甚至愤怒了。
大明和大清宜和不宜战,言外之意那就是大清向大明求和呗?别的不说,打了这么时间的仗白打了吗?这一仗大清损失如此惨重,多尔衮失去了两个亲人,五大王和数百员大将二十万大清勇士血白流了,脑袋白掉了?
而且现在是什么节骨眼上,多尔衮眼睛都哭红了,为了报仇拉着皇上在祖宗面前歃血盟誓,现在整个大清国谁敢说这个和字?上至顺治帝,下至清军一卒,身为汉人的宁完我竟敢,岂不是自找倒霉!皇太极已经不在了,你老宁还要倚老卖老吗?
因此这些朝臣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宁完我身上,有愤怒的,有仇视的,还有准备看他倒霉幸灾乐祸的,心情各异,不一而足。
“中堂是要我大清与伪帝罢兵讲和?”多尔衮强压着怒火,耐着性子又问了一句,二目如火,带着随时都可能迸发的杀机。
“正是。”宁完我直言不讳。
“宁完我,你竟然让我大清与伪帝苟且求和,那么多八旗子弟,二十万大清勇士,他们都白死了吗?你到底是何居心?”没等多尔衮发怒,肃亲王豪格、郑亲王济尔哈朗,辅政大臣索尼、谭泰、图赖等等皆怒目叱责,恨不得将宁完我给撕了。
宁完我泰然道:“‘鄙人之和非尔等之和也。骐骥之局促,不如驽马之安步;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汉高祖屡败,何为而帝?项羽横行天下,何为而亡?袁绍拥河北之众,何为而败?昭烈屡遘困难,何为而终霸?无他,能用谋不能用谋,能乘机不能乘机而已。夫天下大器也,可以智取,不可以力争也。”
宁完我这番话,就连号称汉臣谋略第一的范文程也认为宁完我在哗众取宠,故弄玄虚,八旗武将更是不屑,甚至要对宁完我不敬了。
多尔衮一摆手制止了他们,尽量摆出一副从谏如流的样子,“愿闻中堂高论。”
(本章完)
第370章 祖大寿请缨()
宁完我道:“依卑职愚见,五大王之败绝非偶然,大明虽然名存实亡,但实力仍不可小觑,乃为大清强敌。九江之战,洛阳之役,便是铁证。人贵有自知之明,兵法云,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我大清刚刚入主中原,立足未稳,兵力有限,闯贼之乱尚未肃清,今又有五大王新败,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伪帝朱由崧身为功夫帝王,又有两大牌之师,实乃我大清之强敌。我大清犹如一拳手负伤,以负伤之身与强敌来战,难免会重蹈五大王的覆辙。卑职驽钝,言不知物,不到之处望王爷恕罪。”
宁完我的意思是简而言,就是多尔衮现在不能出兵,出兵也打不过大明,硬要出兵很可能会跟五大王一样的下场。
天呀,谁敢这样说?也只他宁完我!
鞑子们本来就嚣张不可一世惯了,现在宁完我竟敢说欣欣向荣的大清国不是风雨飘摇残明的对手,这话谁听着都不会服气的。尽管宁完我说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但鞑子们对他嗤之以鼻。
多尔衮气得暴跳如雷了,若非顾及宁完我的身份地位和最后那句乞罪的谦辞,多尔衮真要拿他开刀祭旗了,他胸中的怒火三起三落,最后杀气腾腾地质问:“照中堂这么说,我大清只有向大明主动救和、俯首称臣了不成?”
宁完我看多尔衮真怒了,而且这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吓得赶紧施礼道:“王爷息怒,卑职绝无此意,想必是王爷误会了卑职,卑职所言乃以和代战,以守为攻之计也。”
“哦,中堂不妨详细道来。”多尔衮气色稍有缓和。
“大明朝千疮百孔,内有党争祸国,外有不听话的拥兵军将,天灾不断,流贼遍地,崇祯就是在这样一个烂摊子中挣扎不下去了才自裁谢罪,福王朱由崧被推上帝位,此子与其父一样腐朽,称其为酒色帝王不为过,这样一个皇帝,这样一个烂摊子,还用得着王爷兴师动众吗?伪帝之所以打了几个胜仗,概以战争嫁祸于人,若不战,必自乱。因此卑职以为大清应姑且与大明讲和,乃至应姑且与李闯、献贼讲和,大明天生的敌人不应该是大清,而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讲和之计得成之后,大明必然不战自乱,我们再推波助澜,坐收渔人之利,时机成熟再起兵,江南可定矣。”
宁完我计策的实质就是以汉制汉,大清与大明暂且讲和罢战,不但大明与大清讲和,大清也须与李自成的大顺和张献忠的大西讲和,然后暗中支持一切反明势力,搅乱大明,再趁机取之。
在宁完我看来,大明朝已经无可救药,眼下不需要大清兴兵讨伐,兴兵会适得其反,让大明用战争的方向转嫁危机,自愈伤口,大清只需暗中扶植反明势力,大明必然自乱而亡,介时再兴兵,大明的江山唾手可得。
此计不可谓不毒辣。宁完我说到这里,多尔衮的怒气全消,多尔衮现在算是知道为什么皇太极如此倚重此人了,不是一般的高明,但他又问计议政大臣范文程。
“宁中堂之计,先生以为如何?”
刚才全是宁完我和多尔衮他们在表演,范文程根本没插嘴,只是静静地听着,脑子可没闲着,见多尔衮相问,忙施礼道:“好一个以汉制汉之计,然公甫之言有些纸上谈兵了。伪帝连打胜仗,野心勃勃,妄图匡复大明,现在他已经亲自督师过了黄河,我大清想和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难不成还重新迁都退回关外吗?再有,李自成能与我们罢兵之和吗?”
说着范文程的三角眼瞄了一眼旁边的吴三桂,“因此,公甫之计无疑于与虎谋皮!以卑职愚见,王爷想兴兵也不是不可以,就看这仗具体怎么打了,五大王新败,我大清损失惨重,但未伤及元气,以王爷之虎威,诸王贝勒爷之骁勇,还有二十万八旗勇士,只要我们同仇敌忾,为五大王报仇雪耻,牧马江南指日可待。”
范文程这几句算是说到多尔衮等人的心坎上了,要说大清的军队打不过大明的军队,说到天黑他们也不服气,至于说朱由崧连战皆捷不过是这几王轻敌贸时,中了朱由崧的奸计而已。
大明的军队打不赢李自成的军队,而李自成的军队又打不赢大清的军队,自然便可以得出大清的军队打不赢大明的军队,这样简单的逻辑推论,连脑袋长到屁股上的人都会,何况是这些嚣张不可一世的鞑子?
因此众皆赞成范文程之说,而不看好宁完我之计,但做决断的是多尔衮,因此目光全都盯向了摄政王。
多尔衮也从内心愿意接受范文程,但思忖之后来了个折中方案,决定双管齐下,让顺冶帝刷一道旨意,让宁完我为和谈使者,出使陕西与李自成和谈罢兵之事,然后再到四川联合张献忠,怂恿他立即出兵让大明后院起火,然后他亲自挂帅,与朱由崧决一雌雄。
议定之后,多尔衮调兵谴将,积极备战。
此时,各地的告急文书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