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169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69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令多尔衮不能容忍的是吴三桂既然投降了他们大清国,却与伪帝朱由崧暗中勾打连环,还牵涉到祖大寿,这两人本来就是大明的重臣,现在他们舅甥竟然藕断丝连,想看大清国打几了次败仗,想脚踩两只船,是可忍孰不可忍!

    多尔衮接到英亲王阿济格的奏折和朱由崧的两封亲笔信,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把吴三桂打入死牢,将祖大寿一家老小及吴三桂的新家老小全都抓捕,并立即命立洪承畴到吕梁山替换祖大寿,解除了祖大寿的兵权之后,把他调入京师控制起来,要砍脑袋。

    大汉奸范文程赶紧阻止,“王爷息怒,可否听卑职一言?”

    “范公有何话说?本王生平最恨反复无常之人,范公莫非要给他们求情不成?”多尔衮板着个脸,对范文程没好气道,可以是因为他也汉人的缘故吧。

    “卑职不敢。这件事事关重大,卑职认为这会不会是朱由崧的离奸之计,王爷不要忘了当年袁崇焕的下场。”范文程不愧是中国十大谋士之一,立即就怀疑这里面有问题。

    “哦,先生何以见得呢?”多尔衮的语气也缓和下来,袁崇焕就是皇太极用了离间计,崇祯帝中计后,袁崇焕悲剧了,大清少了一个劲敌,这件事他怎么会忘?

    “王爷容禀,平西王暂且不说,祖总兵自归顺大清以来,屡立战功,对大清忠心耿耿,几年来并无可疑之处,这是有目共睹的,南明伪帝朱由崧登基前是为小福王,与老福王在洛阳,与祖总兵从未接触过,怎么可能会有往来?王爷不信可搜查祖府,便会真相大白。另外,再说平西王吴三桂,他舅舅的一家老小,还有他的一家老小均在京师,他怎么可能会有二心?而且从英亲王的奏折来看,其中疑点更多,王爷不可草率行事,中了朱由崧的奸计,误杀了功臣岂不是亲痛仇快?而且祖大寿人马皆精锐,特别那是个祖大弻,万一逼反了祖家军,就会更麻烦。”

    多尔衮听范文程说得在理,命人仔细搜查了祖府和平西王府,果然一无所获,但是朱由崧这两封信实在令他放心不下,这二人要是万里有个一与大明藕断丝连,岂不是养痈遗患?

    范文程又给多尔衮献计,把他们两家老小先软禁起来,令祖大寿带着本部精锐开往战场,杀敌立功以验真伪。

    多尔衮认为此计可行,正这时多铎和阿济格的折奏又到了……

    (本章完)

第335章 中计() 
河南战场败仗的消息频传,令摄政王多尔衮也坐不住了,伪帝朱由崧真有这么厉害?仅以几万之师,就能连败大清十几万八旗精锐?尼堪、博洛、鳌拜、遏必隆等大清军的亲王干将们相继阵亡,更令多尔衮不能容忍的是,吴三桂和祖大寿有判国嫌疑。

    盛怒之余多尔衮把吴三桂、祖大寿及他们两家老小全都抓起来要砍脑袋,大汉奸范文程献计,两军阵前正在用人,祖大寿的部队是精锐的关宁铁骑,让吴三桂和祖大寿带领本部人马到前线杀敌立功,以验证真伪,如果这二人真有二心,再密令阿济格和多铎将其斩杀不迟,免得错杀了功臣良将。

    多尔衮认为此计可行,正这时阿济格和多铎的奏折又到了,多尔衮打开朱由崧的求和文书一看,眼睛立马瞪圆了,“伪帝要与我大清划长江而治?”

    前线四王的惊愕与不解,这位大清的摄政王多尔衮也一样有。

    本来这些鞑子们的胃口并没有那么大,因为他们人口有限,地盘有限,关外的建州,塞外的草原,虽然辽阔,但与大明的疆土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

    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清太宗皇太极,再到这位险些就坐上帝王宝坐的摄政王多尔衮,虽然这几代鞑子们野心勃勃,统一建州建立后金,征服了蒙古和朝*鲜建大清,后来又屡犯中原,现在又迁都北京,野心如决洪之堤越来越膨胀。

    然而,他们也只是霸些土地,掠些牲畜粮食和汉人作奴隶,就连多尔衮从未想过真的有一天他们这些夷族能征服汉人,一统中原。

    因为鞑子们人口太少了,入关后这些杂牌八旗凑在一起也不过二十万人马,不像汉人家大业大,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军队,即便是战乱不断,老百姓也是多如牛毛。

    另外这片辽阔得无法想像的土地上,还有几股势力不可小觑,最有代表的性就是大顺王李自成,大西王张献忠,还有名存实亡的南明伪帝朱由崧。

    其他的小股盗匪,有占山为王的,有霸据一方的,也不在少数,这些可以忽略不计了,单就这三股势力来说,哪个都是大清的天敌,他们地盘广大,都有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的军队,一统中原,谈何容易?

    尤其是他们不屑一顾的南明伪帝朱由崧屡败清军精锐,现在三路大军越过江淮,直接威胁到大清的帝都北京,这也是多尔衮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的原因,现在大清的主力几乎都在与南明作战,两路人马,近二十万八旗精锐,连亲王带不亲的王,前后共是八个大小王爷均被派到了一线战场征讨残明。

    但这也不能看作是鞑子一统中原的战争,至少来说目前还算不上,顶多只能算是保护大清帝都、巩固入关成果之战。因为现在的八旗铁骑再也不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了,从潼关大战失败以来就不是了,可以说是屡吃败仗,或者说胜少败多,现在有三大王都裁在朱由崧手里了,阵亡的大将更多得更不必说了,几万清军精锐如果连汉奸军队也算上那就是几十万了,在朱由崧几万兵马的打击下短短几个月便烟消云散。

    这些不能不令多尔衮惊呼和肚疼,不止是摄政王,现在的大清朝野震动,无疑将南明伪帝朱由崧视为头号敌人,多尔衮甚至想到要亲自出征了。

    然而这时,朱由崧却主动求和,打算订城下之盟,条件当然是大明的军队退让千里,两国划长江而治。

    这是大明几百年来从未有过之事,别说现在朱由崧一路胜战连连,清军节节败退,损兵折将大有招架不住之势,就是在大明最危险的时候,英宗被困土木堡,大明也未用割地退让换取一时的和平,这不能不令多尔衮惊愕。

    仗打胜了却主动求和,退让千里江山,他弄不清是朱由崧脑子进水了,还是有什么阴谋,但是什么阴谋需要以此为代价作支撑呢?多尔衮反复看了数遍朱由崧的求和文书,也弄不明白。

    还是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的两道折子为多尔衮解了疑惑,原来是伪帝弹尽粮绝了,哈哈,伪帝竟然陷入了绝境,战线拉得过长,三线作战,补给跟不上,无有勤王之师,再打下去只有束手就擒,自取灭亡,这才叫乐此生悲,真是天助我大清!

    多尔衮高兴了,既然如此,这能和约上签字吗?当然不能,尼堪和博洛两位亲王白死了,鳌拜、遏必隆等几万鞑子白白丧命了?还吴三桂,祖大寿之事未水落石出,擒住或阵斩朱由崧不比让他们退让千里对大清更有利吗?划长江而治虽然有很大的诱惑,长江北几百万平公里的锦秀江山,但大江南北相比就逊色一半了,多尔衮当然识数,会算这笔账。

    因此多尔衮断然拒绝和谈,以顺治的名义召开御前大臣会议,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此事公诸于众,当时朝堂轰动,到处是欢声笑语,喜气洋洋,多尔衮也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表情,好像南明已经覆灭,鞑子们已经统一了中原一样,从未有过如此之兴奋。

    多尔衮和范文程商议之后很快以顺治的名义拟好了旨意,派出钦差大臣立即飞马到洛阳战场前线传旨,明确晓谕英亲王阿济和豫亲王多铎,拒绝和谈,困龙不易,莫要中了伪帝的奸计,赶紧开炮攻进明军大营,活擒或者阵斩伪帝朱由崧,并一股作气拿下江南。

    等阿济格和多铎接到旨意时,又是几天之后的事了,这样从他们上疏奏请到京师回旨,前后已经超过十天了。

    这些天清军按兵不动,明营当然更安静,双方不约罢战。对盼旨意如盼星星盼月亮一样心急的阿济格和多铎来说,时间太漫长了,但总算盼来了他们意料之中的旨意,他们觉得皇上太英明了,摄政王太英明了!

    独有大汉奸孙之獬悻悻然,因为多尔衮这次没采纳他的计策,先在和约上签字,骗取明军退到江南,然后再对江南用兵,而是要直接对朱由崧用兵,拒绝和谈,将战争进行到底。

    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兴致勃勃,令早就做好准备的八旗军先开炮,再攻营,大战开始,阵斩或活擒伪帝朱由崧在此一战!

    岂知此举刚好中计。

    PS:今天的第一更又出炉了,不知不知又六点了,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有点腰酸背疼退抽筋,别的不说了,请多多支持小草给点动力吧,收藏、全订、推荐、打赏,这些统统地要得,谢谢。

    (本章完)

第336章 工程() 
朱由崧装了一次怂,在连战皆捷的情况下摆出退让求和的姿态,派出郑鸿逵和郑大木作为和谈使者,分别赴白沙岗清军大营和洛阳城求和,在等候清廷的消息期间,明军一天也没闲着,可以说是日以继夜地赶工期。

    朱由崧断定鞑子们不会很快有结果,最少也得个十天半月,这个时间就足够了,到时候多尔衮就算同意在和谈书上签字也是枉然,况且朱由崧料定了以多尔衮的野心绝对不会同意和谈,因此朱由崧也不必担心介时会落下出尔反尔之口实。

    朱由崧之所这么自信,无他,缘于朱由崧对多尔衮的了解,这也是朱由崧缓兵之计的奥妙之所在。

    就在大清的天使官带着多尔衮的谕旨到达洛阳前线的前夕,明军的大营几项大工程已经全部完工了。

    现在朱由崧带着贺宣娇、李全、柳春红等先验看第一项工程,其实这些天朱由崧一天也没闲着,自抛出和谈计划之后,朱由崧天天在工地上转悠,具体来说有三项工程,都是朱由崧天天看着施工的。

    虽然知道这几天鞑子不会再来捣乱,一是鞑子新败,二是和谈诱惑或者叫干扰,但明营的战备却丝毫没有松懈,朱由崧仍然让刘肇基的御营和马金花的忠贞营负责,大将祖克勇和马宝配合,现在马宝的伤势已经全好了。

    朱由崧设计的第一项工程就是在营门之内修建了一座环圆形的封闭式城墙,这道城墙一圈下来共有十八里地长,刚好把整个营区圈到里面,如同后世的建筑开发商建的小区,小区建成之前用先用简易围墙把小区圈起来一样。

    但是这不是一道普通的墙,可以视为是一道形式上的防卸堡垒,墙高一丈五尺,墙宽四米,里面是空的,可以行军储兵,墙用砖石加粘土简单砌成,墙上排列着无数的窗孔,人在里面可以瞭望,可以向外鸣枪放箭,就像是日寇修的碉堡差不多。

    墙修好之后,朱由崧的荒野大营嫣然成了一座小城,这道墙便也成了城墙,只是城里没有建筑只有帐篷,没有老百姓,只有大明帝王和几万军队。

    城墙的里面修有地道出入口,向里能通到营帐,向外通往几里之外的山林。

    这地道便是朱由崧设计的第二项大工程了,这是明军的退路,完全是在隐蔽的情况下,几千明军日以继夜地赶工程修成的,朱由崧带着几名臣子看完城墙还比较满意,能在短短的十日之内建成这样一道城墙也不是简单的。

    朱由崧现在进入了地道,这地道修的不宽,仅能容下一人一骑,但是这样的地道营中有好几条,几万人马从这里疏散也不是难事。地道长有几里地,等朱由崧骑着他的千里一盏灯出了地道,外面豁然开朗,是一片山林,这片山林早已经被明军秘密控制起来了。

    山林里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朱由崧转了一圈又顺着地道返回营中,现在他开始看第三项工程,相对来说这一项工程最为简单,也是最为关键,朱由崧运筹了这么多天,全指望这一项工程了,其他的全是摆设或者说是道具。

    第三项工程分为两部分,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地上部分比较简单,各营帐之间全是干柴和枯草以及一些易然之物,堆积得一垛一垛的,几乎是一垛挨着一垛,表面上看就明军的柴草粮库。

    但实则不然,上面这些是引火之物,重点在地下工程,这地下工程全都在各营帐之中,营帐之中全都浅浅地埋上了炸药、炮弹。

    前者,鞑子夜袭明营,十万清军从南营和北营猛攻明军的大营,当时朱由崧没舍得放一枪一炮,原来这些弹药全都给他们留着呢,现在集中用到这里了。

    朱由崧把所有的炸药收集起来,把炮营所有的炮弹也收集起来,炮营统领李柱石当时还有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