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疑惑地问道:“谁?”
“戈培尔同志!”戈林郑重其事地介绍说,“戈培尔同志有博士文凭,有文化、有涵养,口才也挺好,加莱对他的文章印象很不错,还答应帮他出版作品,两人虽未见过面,但通过2…3次信,彼此有过联系,如果戈培尔去开展工作,我认为能进一步密切与加莱的关系——最起码以他的水平去青年报或意大利国家电台当个主编够格吧?”
希特勒皱起眉头,虽然他不觉得孔蒂尼会看人下菜,但戈林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个人选要慎重,派希姆莱确实有些冒险,是不是派戈培尔呢?他还要再考虑下。
“在联合集团一定要有合法身份,不可能纯粹脱产做党的工作,倒不是因为收入,而是没有一份体面、正当的职业,没有一点社会地位你就不能服众。”
戈林指了指自己:“您看,我是联合航空第二运输队副队长,分管40多架运输机的调度和指挥工作,管着一大批人,还经常自己带新飞行员。虽然我在上次大战开战斗机,但转行飞运输机我同样得心应手,他们都认可我的业务能力。没这个身份和地位,怎么可能让联合集团的德意志人佩服你?他们可不是一般的德国人,都是有文化、有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中坚阶层,书记人选必须要出色,总不能让希姆莱同志去开养鸡场、带一身臭烘烘的鸡粪味去开展群众工作吧?那样我敢保证,用不了一周加莱就会把他赶走!”
“赫尔曼,几个月不见,你的嘴倒是刻薄了不少。”
“哪里,我只是实话实说,你不是总教导我们对党要忠诚、对同志要坦诚么?我就开门见山了。”戈林嘿嘿一笑,“如果我们什么去农业地区发展群众,开展党的工作,我觉得希姆莱同志挺合适,真的!”
希特勒被这种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态度逗乐了:这压根就是句废话,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怎么可能放着大把的工人阶级不管去发动农民?这不是本末倒置么?
实际上被戈林大肆贬低的希姆莱也算正儿八经的慕尼黑大学农业专业注册生(尚未毕业),没他形容得这么不堪,选择养鸡场切入农业是因为他父亲认为农业对将来德国很重要——话当然不错但听起来总有点怪怪的,之所以希特勒一开始想到希姆莱,就因为一方面是罗姆推荐且平时表现不错,很有组织性、纪律性,希特勒很赏识这种工作作风,一方面觉得希姆莱年轻,只有23岁,应该和同样年轻的孔蒂尼有共同语言,这有利于开展工作。
戈林和希姆莱本人没什么矛盾,他不愿意推荐希姆莱固然有自己的私心,但更重要的是原因是因为罗姆,希姆莱是罗姆手下人物,后者推荐其加入“德国国旗”组织(一个左翼激进团体)并入党——由于现在国社党号召力大增,希姆莱比历史同期更早入党并更早在冲锋队中站住脚跟,一听希姆莱要去意大利,他本能地认为这是罗姆在捣鬼,所以竭力要予以组织。
他猜得也算八九不离十,突击队员从意大利回国再加上赠送军火的消息传到慕尼黑后,罗姆就认为自己当初忽略了意大利这条线,深感后悔,决心千方百计要插进去,希姆莱就是他拿出来试探的武器。
戈林继续说道:“不知您有没有想起来,戈培尔博士与其他人不同,他其实是加莱介绍入党的。”
历史因为孔蒂尼掀起的翅膀而发生了巨变:戈培尔1921年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然后致力于创作、剧本和诗歌,著有迈克尔、剧本流浪者和孤客等,不过他的才华没人懂得欣赏,出版商对他都不屑一顾。正好青年报在德国有一点点名气,加上孔蒂尼革命理论家的名头和联合集团挥金如土的表现在德国都有不小影响,戈培尔便抓住不是机会的机会,鼓起勇气将作品投稿到青年报报社,希望有人赏识。
他的文学水平其实很一般,但这个名字立即引起孔蒂尼高度关注,热情回信表示可以帮助他出版,甚至提供全额资助,不为内容,只为“戈培尔”这个名字——如果你把戈培尔当作家或诗人,那一定是蹩脚而三流的,但如果用来分管宣传和舆论,保管是世界超一流的!
帮助出版点作品算什么,哪怕没人买也不要紧,联合集团可全部买下来赠送给青年报的订户!——霸道总裁有的是办法让戈培尔同志满意!
戈培尔当然受宠若惊,立即对孔蒂尼总裁的敬仰之情如滔滔的多瑙河一般绵绵不绝,希望能有机会亲自来拜见。可惜孔蒂尼有其他考虑,再加此时要陪艾达也不方便,便先点了点国社党的名字,认为他应该加入这个政党,并热情邀请他将来意大利工作。
国社党此时有孔蒂尼的金元资助,希特勒有更多时间、资金用于巡回演讲,戈培尔一面因为孔蒂尼的推荐,一面受希特勒演讲吸引而加入国社党。由于他学历高、文字出色很快被斯特拉塞尔招揽,成为得力干将——这时间点比历史上足足早了近一年。
孔蒂尼知道他为斯特拉塞尔效力,不过他不在乎,戈培尔总有一天会站在希特勒和戈林一边,本质上说来他们才是同路人!
第三十二章 闹革命(10)()
“可是……”希特勒压低声音,“赫尔曼,戈培尔现在是斯特拉塞尔的人。”
“魁首,您错了,戈培尔是党的同志,不是谁的人!”
眼看对方还要和自己一本正经地讲胡话,希特勒蹬起眼睛不高兴了。
“我知道他是斯特拉塞尔的人,但我这么说也不错。”戈林得意洋洋道分析道,“首先,如果您推荐戈培尔出任这个角色,斯特拉塞尔一定会爽快同意而不是推三阻四,我们可交换其他地区的人事任命;其次,戈培尔和加莱彼此间观感不错、关系也有一些,我觉得他能顺利在意大利开展工作,这有利于党的事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加莱介绍戈培尔入党的,我觉得他的影响力足够把博士拉拢到我们这来,您不觉得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谋划么?博士这样的人才您真不要?”
希特勒脸色凝重:戈林说的很有道理,戈培尔目前虽是斯特拉塞尔心腹,但有真才实学,理论功底强、口才出色,真把他拉过来不啻于增强自身实力并双重打击对手!如派他去意大利工作,在加莱身边就更有利——总裁阁下哪点不比斯特拉塞尔强?跟谁走还用说么?
他拍拍戈林的肩膀,夸赞道:“赫尔曼,我发现你去意大利一趟后成熟了很多,干事情考虑细节多了,大局观强了,眼界也开阔了。”
“我可很认真地跟着加莱好好学了3个多月呢!您别说,加莱真是有本事,不过20岁的年纪,连大学都没毕业,就把那批比他年纪大得多的公司经理管得服服帖帖,上次还和社会党打官司,逼得人家承认违宪并登报道歉,甚至把最高法院院长弄下台!虽然干革命要趁早,但能力不足光年轻有热情可不顶用。”
这句话进一步在说希姆莱太年轻靠不住,希特勒马上听懂了,下意识地点点头。
戈林又道:“我和戈培尔同志关系还马马虎虎,不过有一点要明确,哪怕真派他去意大利,也要接受我的指挥!”
“这没问题!””
拿到武器后的第二天,希特勒便兴奋不已地召开会议,一方面部署革命日期,他认为11月底、12月初比较理想,具体哪一天需要找机会;另一方面他以这次意大利方面提供武器、经费和人员支持为理由,认为这条线非常重要,需要有得力人手负责党务。
斯特拉塞尔本以为对方要提名希姆莱,本能地想予以反对,结果从希特勒口中蹦出来的提名对象变成了戈培尔,令他错愕不已,所有反对的话顿时说不出口,罗姆急不可耐地表示反对,一个劲认为戈培尔入党资历太浅,他的小弟希姆莱更合适,可希特勒和斯特拉塞尔共同确定的任命是他一个人能反对的么?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双方达成一致:任命戈林为国社党国外大区书记,分管捷克、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四国德意志人党建工作;任命戈培尔为意大利支部书记,受戈林分管并向党报告工作。
斯特拉塞尔最后提了个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求:“考虑到希姆莱同志表现不错,党又是用人之际,建议任命其为东普鲁士大区党务专员,辅助我开展工作。”
任命理由选得很好,因为东普鲁士是传统农业区,正好和希姆莱的专业和工作混搭,且他没直接提名希姆莱为书记而只是辅助工作的党务专员,这就让年纪轻、资历不足、威望不足等理由一下子消解了。
戈林眼神中闪过异样的光芒:他在考虑挖斯特拉塞尔手下的人,对方也伸手在挖罗姆的手下,大家彼此彼此。
希特勒脸色变了一变,考虑再三后赞同这个决定。他表示赞同,戈林也不会反对,斯特拉塞尔一系同样表示赞同,光有罗姆反对根本无济于事。
得知任命的戈培尔大喜过望,他早就想去意大利面见孔蒂尼,现在不但如愿以偿还能长期在意大利工作,感觉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希姆莱虽然有些失望,他竭力争取的位置被戈培尔顶掉了,不过斯特拉塞尔递过来的橄榄枝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为东普鲁士党务专业也是个不错的舞台。倒是罗姆一个劲推辞让他感觉有些难受——你不能为自己的利益,连小弟的进步通道也要堵塞!
整个国社党高层只有罗姆感觉最失落:武器只搞到小部分,为小弟争取的位置又没了,甚至小弟还可能被人拉走,浑身上下一股说不出的憋屈。他去找希姆莱,想让对方辞去这个职务继续跟着他干,却被后者拒绝了,理由是“不能拒绝党安排的工作,要听党指挥”,内心与罗姆却有了一丝裂痕。
罗姆又想找戈林的麻烦,结果找不到机会,戈林忙着花钱弄卡车、弄厚钢板,甚至还觉得不过瘾,偷偷摸摸又搞来几百公斤矿山炸药——孔蒂尼走之前不仅交代了突击卡车,还交代了敢死炸弹飞车,戈林认为可以尝试一下。
现在鲁尔区一片停滞,物价飞涨,大家都在拿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换钞票、换食物过日子,戈林这样有绿票子的人物是他们最欢迎的主顾,不到3天就搞好了所需的全部物资并热火朝天地组装起来。忙于革命的他对罗姆暴跳如雷的态度根本不屑一顾。
11月7日,孔蒂尼收到戈林发来的电报:“回国后一切顺利,勿念!戈培尔将与大批工程师一起赴意大利开展工作,请予接洽!”
“联合集团又有新干将了!”
孔蒂尼笑了起来,不但表示欢迎,还让戈林转告戈培尔早点来,从居所到个人生活用品、从薪水到工作环境,他会比照略逊于戈林的待遇提前安排妥当,保证让博士满意!
戈林接到回电很高兴:孔蒂尼很给自己面子,略逊于自己这一句说明他尊重自己在党内地位高于戈培尔的现实;保证让戈培尔满意也不是信口开河,联合集团中层管理人员的待遇还真让戈林挑不出毛病来,他推荐戈培尔去意大利,也希望对方有地位、有面子,孔蒂尼这句承诺比什么话都好使——要不是为了投身革命,单纯为个人享受,他赫尔曼·戈林早就留在意大利当运输副队长了!
第三十三章 干将戈培尔(1)()
戈培尔人还没到,孔蒂尼便给他精心安排好了职务:《青年报》世界新闻和政论版主编、IBC新闻部执行主编兼联合集团宣传办公室副主任,这是他重用的第一个德国文科生!
这些职务看起来很不起眼,甚至还让人感觉有些大材小用,博士就干这个?要知道无论《青年报》还是IBC,此时都是大学在校生当家,但实际上戈培尔的地位很重要——戈培尔将是第二个把《青年报》、IBC和联合集团舆论宣传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物。
第一个人是谁呢?孔蒂尼自己!
安东尼奥看懂了他的安排,疑惑道:“少爷,这个戈培尔很有本事?”
“他会让人大吃一惊!”孔蒂尼笑笑,“我还要请他把联合电影公司筹办起来!”
“可他是德国人!在传媒领域我们还没有用德国人的习惯,至于拍电影……”安东尼奥楞了一下,“意大利电影事业远比德国发达!”
“德国人不要紧,我要的是能力,管他哪国人,意大利目前没这样的人,就算有也不是我能用的。”孔蒂尼笑笑,“也许我自己勉强算一个,不过我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没那么多精力总牵扯到传媒上,必须找人帮我!至于电影,要看哪一方面,如是风花雪月、罗曼蒂克,用于赚钱的内容,那戈培尔多半不行,如果拍大型纪录片,他却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