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咱有三千虎贲 >

第142章

咱有三千虎贲-第142章

小说: 咱有三千虎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不凡狠狠地瞪著吴敌吼道:“那你告诉我怎么办?”

    吴敌想了想道:“重耳在外而生。不如出去避一避?”

    李不凡盯住吴敌半响,现在打仗,他不在国防部能去哪里?只有一个去处,就是去前线亲自督师。如果不暂时避开这个漩涡,指不定他还真赶出“焚书坑儒”的类似事件。

    “哎,也是该去前线走一走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本站)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95、阴谋初现() 
李不凡被一帮畏洋的文人搞得烦不胜烦,毕竟目前中国依然不够强大,尽管中国有不少先进于西方的武器,但是一直受到工业限制,并不能在前线产生压倒性优势。

    在这样的情形下,中**方就必须隐瞒一些战略计划,以确保计划的成功,避免引发西方世界的高度警惕。

    虽说这些文人畏洋,崇洋媚外,其中不少是鼓捣说全面废除传统文化,要求全面西化的,换成中国人才鼎盛的时候,那毫无疑问将会受到他严酷的铲除。可是这个时期的中国人才严重缺乏,虽然这些人思想性格上比较垃圾,可不少还真是有相当的水平的,在中国的的确确是人才。如果把这些家伙干掉,那损失简直无法估计。

    说不能说,杀又杀不得,李不凡索性一气之下,往前线督师视察。

    当然,完全放过这些人是绝对不可能的,这其中绝对是有被西方收买的汉奸。

    李不凡要上前线视察,当然李华山作为总参谋长必须留下坐镇,否则还不要闹翻天?他暗自道:等击败了西方联军,取得这场会战的胜利,再来收拾这帮杂碎。

    临行之际,李不凡对李华山交代:“给我把李恒山调回来,用基地车好好的监控,把那些被西方收买的汉奸找出来。”

    李华山肃容道:“是,总司令。”

    李不凡顿了顿道:“文人的工资太高了,他们闲得只剩下发牢骚。一些活跃分子也给我记下。到时候教师的工薪再下降一半,而这些活跃分子在这个基础上再减半,让他们吃饭都困难,我看他们再哪来的心思鼓捣这些破玩意。捧西方的臭脚。”

    吴敌在边上听了,暗暗吃惊,暗李不凡这么计算,那么北大教授的薪水将会从现在的五六十元下降到二三十元,其中闹腾厉害的再减半,那就等于十几元。在这个工人工资平均五元的时代,只怕一直享受高等福利待遇,养尊处优的文人将会生不如死,以这些人的开销,能过日子就不错了。

    他知道李不凡是真的被惹急了。其实他也知道。李不凡这个工薪水平其实算是不错的。要知道共和国时代初期,教师的工资只能勉强果腹而已,教师的工资也是在九十年代左右才不断被提高的。而这些人这么做。导致了几乎所有文人教师的利益受损,只怕在圈子里逐渐会被淘汰,甚至混不下去。

    当然,吴敌认为这些人活该,自然不会去为这些脑残说话。他关心的是前线的战争,他发觉战争和小说里些的差距太大,不是说有一些先进武器就能牛逼无敌的,比如中国受到以产能为主的多方面的限制。如果按他的模式进行这个时代争霸,就以他的军事水平,迟早被列强用无数的物资堆死。

    吴敌有些犹豫地道:“老大。这一战我们真的有把握打赢吗?”

    李不凡坚定地道:“必须赢。”

    李不凡乘坐飞机抵达昆明机场,昆明是南下作战的物资补给中心和交通枢纽。这个时期南方阴雨连绵,飞机不适合起飞,只能乘火车南下抵达保山,然后再转汽车往阿萨姆邦。

    一路上看到延绵不断的运输队伍,柏油路这半年来已经铺到了密支那,可过了密支那,交通就变得非常恶劣。

    从密支那往迪布鲁格尔的公路虽然早已通车,但是原来只是简易公路,而这半年时间,为了确保交通体系的畅通,征调大量的民夫修路,沿途过去都是在动工,不仅是加宽公路,同时还修建铁路的路基。

    从密支那出发,整整花了一天时间才抵达迪布鲁格尔。

    李不凡这一路来行踪保密严格,并没有惊动沿途驻军,他的虎贲警卫团也伪装成向前线增援的部队,有着国防部的特别通行证,自然是一路畅通无阻的。

    当然,南亚方面军司令李嵩山、参谋长张孝准是知道李不凡秘密来前线视察的,早就在迎接。

    李不凡一到迪布鲁格尔就进入方面军司令部,已经下了多天的阴雨,并没有让人感到特别的炎热,倒是几乎所有官兵的衣服都是潮湿的,几乎都快发霉了。

    张孝准很奇怪为什么李不凡突然来到前线视察,听了李不凡自嘲式的解释后,也让张孝准极为恼怒。作为国防军的一员,张孝准深深感受到这个时期中国的军事力量简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们也更本就没有在前线打败仗,居然就已经在国内搞得漫天风雨。

    李不凡摆手道:“这些事情先不提,只要我们击败了当前西方联军的主力,一切谣言将不攻自破。目前前线的准备怎么样了?西方人有什么动静?”

    李嵩山道:“西方联军的重武器一直上不来,虽然和我们有交手,但是规模都很有限,敌人的行动主要是和我们争夺前线的几处战略要地,基本都属于外围作战和试探性进攻。”

    李不凡点点头道:“看来,我们时间算得刚刚好。”

    张孝准正色道:“可是,总司令,我们仔细咨询过当地人,这里4月到十月基本都属于汛期,我们在这里集中了一千多辆的坦克基本毫无用武之地。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这样的潮湿空气,如果保养不好,坦克都会生锈报废。”

    李不凡哑然失笑,坦克生锈当然是不可能,这只能说明张孝准已经显得求战心切。当下道:“不要急,我既然来了,那么决战的时机就在眼前。”顿了顿道,“阿萨姆方面的基础设施做的如何?”

    李嵩山道:“报告总司令,进入雨季以来,工程基本已经停止,不过之前有将近百年的抢修,进展很快。在这一带我们一共修建了五百七十二座大中小乃至微型水电站,其中有一座小型水电站和十八个微型水电站大坝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目前已经开始在安装发电设备,其余水库截留工程也基本完成。”

    李不凡赞许地道:“很好。这次我带了一些水利专家来,要对这些工程进行考察和验收。”

    张孝准不知道李不凡是怎么想的,都到了这个节骨眼,居然还想着这些。他知道李不凡一直极为重视水利建设,说什么水电是无污染可再生资源,除了能提供电力外,还能防洪防涝,意义非常重大。中国虽然也建了一些火电厂,但是实际上规模并不大。可在张孝准看来,这些东西都是次要的,目前最重要的就是打赢这场战争。

    李不凡居然在方面军司令部关注这些,甚至比战局都关注,这让他无法理解。犹豫了半响道:“总司令,卑职以为我军应当乘对方的重武器还没有抵达之前,迅速发动反攻。以步兵轻火力和便携式火炮而论,我军完全占据优势,即便不能一举击毙敌人,至少也能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伤亡。”

    李不凡笑了笑道:“您这个建议很不错。如果不是我已经有了具体的计划,我想我会采纳。如果你们担心这场战争我们会吃亏,我看大可不必。其实情形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胜了一大半。”

    张孝准惊讶万分,目光看向李嵩山,却见李嵩山却并没有反对、也没有惊讶的意思,想来是早已知道计划。

    李不凡笑了笑道:“我中华兵法包罗万象,山川地理,天地万物皆可为我所用。这一战我们比仅仅是要战胜对方,其实我希望的是至少歼敌八成以上,并缴获敌人大量的重炮和炮弹,弥补我军的不足。一旦我的计划达到预定的效果,那么整个南亚方面将一瞬间攻守易势,我军将再次全面掌握战略的主动权。”

    张孝准内心无比震撼,他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一举歼灭敌人八成以上的有生力量,要知道在这个时期,中国国防军最大的优势飞机、坦克都因为气候的限制无法投入作战,火箭炮的数量也有限,能占到优势的,也仅仅是步兵轻火力。可是李不凡却放弃了在敌人重武器抵达之前进攻,他实在想不出还能怎么歼敌八成,并缴获大量的重武器。

    如果真能达到歼敌的效果,那取得战略优势是毫无疑问的。欧战经历世界大战死了几百万青壮,西班牙流感更是损失惨重,这要再被歼灭几百万陆军,西方世界还有没有勇气再把战争进行下去都是个问题。

    李不凡笑了笑道:“本来这个计划仅仅是有限几个人知道,不过现在告诉您也无妨。”

    张孝准登时竖起了耳朵。

    李不凡笑道:“我在战局未定之际就强行抽调两百万民夫来到阿萨姆邦北部修建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几乎是全部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难道你就不觉得奇怪吗?”

    张孝准内心巨震,猛地醒悟过来,这不是一般的奇怪,而是太奇怪了,而且李不凡一来到方面军司令部,就询问水利建设的情况:“难道说。。。”

196、警觉() 
在阿萨姆邦南部靠近雨林地带一个小村庄不断的传来争执怒骂和哭喊声。

    一支英军连队奉命来到这里收缴粮食,由于印度闹饥荒,让西方联军严重缺乏粮食。

    西方世界已经把中国列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对手,简直比对此世界大战对德国还要严肃。为了确保击败中**队,西方世界调动了几乎所有能调动的重武器,往前线调动的一百毫米以上的火炮整整上千门,加上其他野炮、山炮,不包括迫击炮和战防炮在内,就超过五千门大炮,准备炮弹数百万发。

    当年英法联军和德军进行索姆河会战,集中两千多门火炮,储备三百六十多万发炮弹,整整进行炮击七天。而此次阿萨姆邦会战,西方联军炮火足足提高了一倍,炮弹储备也提高了一倍多,达到八百万发,其实就是打算用炮火推平中方的阵地。

    如此庞大的重武器对后勤的压力可想而知,可是不这么做显然是不行的,中方拥有超级火炮群已经不是秘密,那种带着尾翼的飞弹令整个西方世界都感到极大的不安,那是一种他们前所未见的新式火炮,威力不下于三百毫米巨炮。可是他们却没发现中**队有带着巨炮行动,如果是一两门巨炮也就罢了,那毕竟是有可能的,可当初阿萨姆邦会战惨败,中方暗中新式火炮绝对是数以百计的,没有足够的重武器拿什么去对付中国人的超级炮群?

    庞大的后勤压力,西方联军在印度的行动只能就地而食。原本这里是英国老牌的殖民地,恒河平原又是产粮重地,多几百万张嘴是没有问题的,可谁想到印度恒河平原都闹饥荒?最要命的是,兵荒马乱之下导致粮食生产严重受损,后续的供应也将严重不足。而且西方联军的后勤遭到印度反殖民武装的不断骚扰破坏,几百万部队每天要消耗的粮食都是天文数字,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只能强征粮食。

    在村口外警戒的士兵发觉不远处丛林有动静,登时警惕起来,对着那个方向吼道:“什么人?出来,不出来开枪了。”

    “别开枪,我们是英缅军。”一个显得虚弱疲惫的声音传出来。

    很快,丛林里走出几十个白人,身上的军装早就成了乞丐装,还有一个担架,上面抬着一个老头。

    士兵见到是白人,也松了口气,可他突然看见似乎是这几十个人的头领一样的中年人,身上军装虽然连乞丐装都不如,可那肩章赫然是一个星星,差点看傻了眼。其中一名士兵道:“英缅军不是已经在密支那被中国人干掉了吗?长官,你们真是英缅军的人呢?”

    中年少将眉头一挑,就要发火,突然担架上的老头虚弱地叫了声:“奥利弗,算了。问一下他们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尽快赶去司令部。“

    奥利弗应声,随即对士兵喝道:“我是英缅军少将参谋长奥利弗,这位是英缅军司令丹纳特上将。把你们长官叫过来。”

    在村口警戒的士兵都被惊呆了,做梦都没想到他们居然遇上了这样的大佛。当下不敢怠慢,很快把一个中尉军官叫了过来,中尉古来后,当即行礼道:“报告长官,帝国本土第三师中尉埃里克森向您致敬。”

    奥利费松了口气道:“第三师?我是英缅军参谋长奥利费,也曾经在第三师服役担任过团长。”

    埃里克森大吃一惊道:“您就是奥利费将军,久仰大名,您怎么”说到这里醒悟到奥利费等的狼狈,说不下去了。

    奥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