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从良种田纪事 >

第452章

从良种田纪事-第452章

小说: 从良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连串的反问下来,四皇子也懵圈了。

    清露心暗叹,她知道,没人不自私,公叔瑾这个皇帝真不是好当的,四皇子办这个差,只不过是投机取巧罢了!

    一片静默,清露只得启发这两个还稍显稚嫩的孩子,“睿儿,我可告诉你,若是我和你师傅,你的表兄们都吃不喝不呢,你敢拿咱们家的东西,去送给不相干的人,我能把你的屁|股打开花!像你这种吃里扒外的子孙,我宁愿没有!”

    “这……”睿儿完全不会了,先说,“姨母,那不能……”又觉得哪里不对,改口变成,“不是这么个道理……”不是说好了要帮皇伯父办差吗,怎么又成了保护自家财产了呢?明知道有哪里不对,却一时转不过这个弯儿来。

    清露却忽然间天外飞仙地来了一句,“你们在北平内城的那马场,是不是还没建起来呢?”自打清露带了个头儿,像开了一道闸门,很多觉得在皇面前说得话的勋贵和官员,都求皇赏赐北平内城的地,还有愿意出银子买的。

    公叔瑾没办法,特地临时成立了一个小衙门口,专门负责处理这个事儿,还别说,收入是挺好的,这不北平宫城有了银子后,建得热火朝天的。

    不过,内城再大,也是有限的,公叔瑾总要留一部分的地在手里,现在这些买地的折子,公叔瑾已经很少准了,这下子好,北平内城的土地开始涨价了。

    不仅如此,那些拿到地的人还派了大量的工匠和下人们去修宅子,现在的北平可当初热闹了十倍都不止,要不然,清露在北平的店铺怎么会供货告急呢?!

    因为这些地一直在不断的变动,这不都过了十来个月了,四皇子和睿儿在内城的马场还没租到手,他们等不及了,在外城租了些地方建马场了。

    “啊,是啊!”睿儿应了一句,和四皇子对视了一眼,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清露继续说,“好啊,皇这面建宫城缺银子,大臣们的豪宅却都快建好了,皇是我大度,都没说要打你们这些公叔家子孙的屁|股!”再次看着睿儿揶揄笑道,“你倒是说说,这是怎么个道理?!”

    睿儿还没来得及捋顺其的关系,四皇子已拍案而起,“全天下也没这样的道理,这天下是我们的,我们怎么能任由这些人觊觎!”清露没说的时候,他还不十分清楚,现在想来的确是这么回事,身为皇没银子付军费、建宫殿,大臣们却金山银海地又修宅子又建商铺的,太过份了!

    年轻人是很容易被挑动起来情绪的,关键是看这样的情绪能持续多久,况且,清露方才说的这些话,并不是都有道理的。

    四皇子越想越来气,已经坐不住了,在屋子里快速地走动着,睿儿尽管他晚了半拍儿,到了此时也想明白了,跟着四皇子边走边讷讷道,“是啊,这明明是朝廷的东西,朝廷的银子,怎么现在我们要收他们的田税了,反倒是皇亏欠了他们的呢?这道理不对,不对!”用力挥舞着手臂。

    清露又猛然间来了一句,“睿儿,咱们是一家吗?”

    睿儿条件反射般地答道,“当然是一家人了!”

    四皇子却骤然间停下了脚步——他想起了公叔瑾曾教导过他,什么是“外家”!

    本书来自

第963章 节 (正常更)秀才们要造反() 
此更接《两句很厉害的话》

    ——————————————————

    募兵制的确是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因为新兵都很年轻,还经过训练,除了打仗也不用干旁的,年纪大了、伤残了,就淘汰变成了民壮,但却因完全依靠朝廷的供养而增加了朝廷的负担。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募兵制中将领从挑选新兵、训练、打仗都是一个人,使得他们在军中威望很高,就像秦怀恩和潘凌峰这样的,有没有兵符都能对将士们如指臂使。

    为了不使军权旁落,大楚朝廷就养成了时不时地换换将领的习惯,倒也不频繁,可挡不住现在是非常时期啊,难保皇上就不起了这样的心思。

    清露通过露城家眷口中说出来的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们都小心着点啊,现在和以往朝中武将奇缺的时代可不同了,我们露城一系,有大把能打会带兵的将领等着呢,只要你们不老实,我们就换掉你们,让你们失业!”

    话并不全是威胁,这不,秦怀恩这个带头老大都闲赋在家呢,睿儿手下的小厮们更是威名在外,只要是真心想做官的,那都得害怕。

    此外,清露还建议四皇子,在得到了公叔瑾的允许后,将田税征收和全朝军队推行积分制联系了起来,明确表示,收田税,就是为了推行积分制,现实情况也差不多。

    这就使得很多武将在反驳四皇子之前,先在心里嘀咕了,是不是因为自己现在表现不好,回头积分制就不在自己的军中推行,或者晚推行了?

    就这样,连打带削之下,武将们就老实了!

    “所以嘛!”清露也是有点小得意的,不是因为自己的主意,而是因为秦怀恩的才能以及带出的这一大批武将,在几年之前,他们当中可还有人只是朴实的庄稼汉子啊,是她和秦怀恩联手,将这些人送上了光宗耀祖和封妻荫子的康庄大道。

    “你们自管使劲儿折腾就是了,”清露想了想,“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只要武将安安稳稳的,文官能掀起什么大风浪来?!”

    睿儿又小心地问,“姨母,那你不生皇伯父的气了?因为被从西北叫回京城?”其实公叔瑾执意让清露、准确地说是让秦怀恩回来的目的,就在于此,和镇宅神兽的作用是一样一样的,现下看来,效果非常好,当然了,防备的意思也是有的。

    清露的眼珠子转了转,到底还是对睿儿说了实话,“自然是不生气的,其实我回来,也是为了咱们自家人,不是吗?”感叹道,“哎,这儿女啊,都是债!”

    清露为什么在建设西北和这件事上不遗余力地积极努力,并且一再地表忠心?归根到底是为了儿子们往后的富贵平安以及自由,就连她自己,也是想在功成名就之后,便归隐山林的。

    当然了,还有最最重要的那一点,但因涉及到秦怀恩重生的秘密,清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告诉睿儿的。

    睿儿点了点头,他早就看出来清露这种想法了,而在清露提到的这些儿女中,他自己是首当其冲的,现在他在朝中的地位就很超然了,往后定然会越来越稳固,可以说一世无忧甚可期也!

    见秦怀恩听了清露的话后,在一旁不屑地撇了撇嘴,睿儿连忙把已到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师傅对表弟们的要求一向十分严格,对姨母如此为孩子们打算,“娇惯”孩子,师傅打心眼儿里是不赞成的,只是不敢反驳姨母罢了,所以现在他还是不要煽风点火的好,不然的话,倒霉的是表弟们!

    清露没看到秦怀恩的小动作,心里想得还是自己的事儿,殷殷地问睿儿,“这回的差事我若是办得漂漂亮亮的,那东西皇上能给不?”

    这个说的是“免死金牌”,直到现在,清露竟然还没忘了这个事儿呢!

    这让睿儿如何回答,直接落荒而逃了,想继续商量的问题,根本就没来得及。

    清露倒是不怎么在意的,能得到那是最好的,不能得到的话,她也没怨言,但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念想”,她办起这件差事来,还是挺有兴致的。

    睿儿的担忧相当有道理,虽说是“秀才造反”动不了国家的根本,但是也挺闹人的,而且只要武力镇压,国家就真的能安稳了吗?

    自打四皇子上折子起,文官们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见“舌战群儒”的四皇子不为所动,就开始打感情牌,哭的哭闹的闹,就像是他们一个个都穷得过不下去日子了似的,像凤家这样的外戚,更是各显神通,通过人情关系给娘娘们和诸位皇子施压。

    到了后来,别说公叔瑾了,就连四皇子,后宫都不敢去了,只要一进去就到处是“教导”他的各种“长辈”。

    四皇子悄悄地对睿儿感叹,“幸好秦夫人当初对我进行了考验,不然的话,我真不知道我能不能挺得住!”

    睿儿拍了拍四皇子的肩头说,“四哥,主要还是你自己,”这种事没人能帮得上忙,又真心实意地称赞道,“我真的很钦佩你!”倘若换了是他,也够他喝一壶的。

    四皇子摇头道,“你是不会遇到我这种情况的。”皇后特地将他找了去,教训了一番不说,还落了泪,弄得他心里十分烦躁。

    到了后来,逼得他连“母后是要儿子出息,还是娘家显赫?”的话都说了出来。

    皇后却寸步不让,“若是没有凤家,你又怎么可能顺风顺水?”

    四皇子语塞,更不敢将清露后面的计策告诉皇后了,母子二人,第一次变得离心离德起来。

    而这样的事,四皇子觉得清露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做的。

    清露听了这些,先是淡然冷笑,“当初你父王卖官给秦怀仁他们的时候,我就听寿伯说过,咱们全朝这有功名没官做的人,多了去了。”不然的话,她也不敢出这样的主意,“我就不信,回头这全朝的官员还能集体罢朝了不成?”

    睿儿满脸钦佩地看着清露,“姨母,你真厉害!”连这个都想到了。

    清露脸红,她这么胆子大,是因为朝廷不是她的,不是吗?

    不过,公叔瑾真是挺厉害的,原本清露最担心的皇族,一概没有闹起来的。

第964章 节 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 
后来清露一打听才知道,这主要是得益于两点,一个是人家公叔家的族规很是严格,这种事全部交到族中去处理了,可以说,关起门来后,丢人也丢不到外面去,万一被除族的话,就连闹的资格都没有了。

    还有就是,公叔瑾的狠心和辣手,现在看出效果来了,他的长辈们,他根本就不给面子——连亲爹都不放在眼中呢,伯父和叔父算啥啊?他的平辈,有点能耐的,全都被他杀完了,现在留下来的一个比一个乖顺,在朝堂上完全就是影子般的存在。

    反倒是勋贵们,很是麻烦,要知道,如果连楚都算上,大楚立朝的时间实在是挺长的,很多老牌的世家和贵族势力不是一般的大,尤其是仁帝时期诸国合并时留下的那些。

    人家又不惹事儿,公叔瑾再严苛也真心没理由下死手,没事找事的话,还容易寒了天下人的心,觉得公叔家出尔反尔。

    对此,四皇子的说法是,“天大地大都没有皇权、王法大,律令合理就该颁布,颁布了就该执行!”倒是很有几分公叔瑾只讲规矩不讲情面的精髓。

    而四皇子明白,他只有这样,才能给公叔瑾对这些人施恩的机会,双管齐下,最终实现他们的目的。

    自此这父子两人在并肩作战当中,感情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升华,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表的默契和相知,直追着当年公叔瑾和公叔宁的情感道路就走下去了,这是他们在此之前都没想到的。

    清露则给予了四皇子极大的精神支持——只要这种往死里得罪人的事儿,不是让公叔宁和睿儿来做,她就会举双手双脚地赞同,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嘛!

    当然了,该干的活儿,清露也会去干的。

    就这样,在四皇子的艰难度日中,在睿儿和王府众位官员、小厮们日以继夜的商讨和忙碌中,离四皇子初次上折子的四十多天后,王府终于给皇上和四皇子传递了消息——准备工作,一切就绪。

    清露甚至还请四皇子率先听了一回戏。

    四皇子听了之后,心中大喜,连连称赞清露是名不虚传,这戏编得太好了,还想请公叔瑾也来王府看一看,清露一听就烦了,立马把戏班子打包送到宫中去了。

    《七品芝麻官》是在现代时,清露有印象的极少的戏曲之一,主要是奶奶在世时,一旦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会念叨那句经典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清露想不知道都很难。

    后来有了电视剧,清露出于好奇看了一次,发现还是挺有意思的。

    一听说公叔瑾同意用减税“买”帮手后,清露就果断地抄袭了这出戏,塑造出一个十分接地气又一心忠君爱民的清官形象,甚至在私下里,清露还很坏心眼地告诉了很多人,这出戏主角的原型,不是旁人,正是他们家王府长史顾谢大人,以至于当这戏演出之后,很多人见到顾谢,都会忍俊不禁。

    随着这出戏的盛行以及了解这一内情的人越来越多,顾谢着实火爆了一把,终于在有生之年达到他以往连想都不敢想的人生最高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