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从良种田纪事 >

第315章

从良种田纪事-第315章

小说: 从良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671。第671章 秦怀恩的来信() 
尽管王府下人办差很得力,完全按照清露的要求做了,还详细地描述了秦家人现在的惨状,秦怀仁也敢怒不敢言地忍了,但清露还是因被秦家沾了便宜而感到十分的郁闷,好吧,清露承认,她有时候的确是挺小心眼的。请大家品%书¥¥网!更新最快的

    幸好,对清露的小性子,这世间还是有人相当理解的,秦怀恩及时地给睿儿写来了一封信。

    秦怀恩在信中对睿儿说,如果秦家人进京了,那么秦家人要什么,就给什么,一切都等他稍后回京亲自处理。

    秦怀恩是从潘家的信中得知秦怀仁的动态的。

    秦怀仁这两年来在西南的生活,就像是坐在了纸鸢上,忽上忽下的,那不是一般的飘摇。

    刚到西南时,因为有寿公公的那封信,人都对秦怀仁高,虽然条件艰苦了一点儿,可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只可惜,林胜德很快就到了,就在隔壁县上任了,那是个很不错的大县,各方面条件绝对不是秦怀仁所在的小村子能比的。

    林胜德来了之后,先将秦怀仁和寿公公的“关系”,添油加醋地描述了一番,秦怀仁便很快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秦怀仁也想抹黑林胜德来着,但同样是小吏,林胜德的职务可比他的好太多了,林胜德管县城里的粮库,不仅轻松,每到收粮的季节还能捞上一笔,而且西南和东北不一样,一年最起码要收两次粮,能捞的就更多了。

    另外,经过寿公公的点拨和“帮助”,林胜德还很快就娶妻了,娶的是县令的女儿,不仅在官场上对林胜德多有照顾,还带来了大笔的嫁妆,一年多之后,林胜德就升官做了县丞,那真叫个顺风顺水啊,秦怀仁根本就不敢招惹。

    好不容易把秦秀娥送了人,秦怀仁刚喘过来一口气,秦秀娥又开始作怪了,使得秦怀仁摔了几次大跟头。

    去年秋天,秦怀仁听说秦怀恩中了武状元,就赶紧和秦怀恩联系,但秦怀恩一直置之不理,开始时,他说和秦怀恩是亲兄弟旁人还相信,到了这时,旁人都不信了,给他的不再是敬重,只余耻笑。

    最气人的还是秦大川,竟然多次阻止秦怀仁和秦怀恩联系,还不肯为秦怀仁出面。

    “他不是你的儿子吗?!”秦怀仁跳着脚地骂秦大川,“好歹你们也养他那么大,现在他就该为你尽孝了!当初你告我不孝坏我功名的那能耐都哪儿去了?!原来你就是个欺软怕硬的!”恨不得直接扑上去揍秦大川一顿。

    秦怀仁不好动手没关系,他撺掇着殷氏打,还专门动黑手借着拉架的机会给殷氏帮忙。

    可也不知道是怎么的,一向被秦怀仁收拾得极为老实,怕苦怕痛的秦大川,在这件事上却特别能坚持,还不止一次地劝秦怀仁,“你就听我的吧,别去招惹他了,不然早晚会吃大亏的!”就跟诅咒似的。

    要不是今年春天听说,传说中的康乐王隐居在小岭村中,秦怀仁简直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熬下去了。

    可康乐王又跟他有什么关系啊?!哪怕他明知道康乐王就是公叔宁,是睿儿的亲爹,是清露的主子,可他也得有能搭的法子不是吗?!

    秦怀仁冥思苦想了很久,才打听到潘凌峰以及西南的安平侯府,于是立刻写信试探。

    因为不了解该用什么样的“礼仪”,来照顾秦怀恩的亲爹和亲兄弟,潘夫人不敢私下做主,连忙和潘凌峰取得联系。

    那时候,秦怀恩到西北已超过一年半,皇上赏赐的盔甲和武器什么的,早就运到了,夏谷又集中了很多的当地人,秦怀恩没事的时候,就穿戴好拿着他的兵器,在人前晃上一圈儿,美其名曰,展示皇恩。

    秦怀恩展示的效果极为明显,本来自打他带着人从黑土城往夏谷来的路上,就有民壮背后议论,秦怀恩长得如何像秦建业了,到了此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笃定秦怀恩和秦建业有血缘关系。

    秦怀恩顺水推舟,开始大张旗鼓地调查起自己的身世来。

    二十多年并不遥远,三十岁以上的人都记忆,四十岁以上的人,还有不少亲身经历过的,秦建业很有名,对他印象深刻的人不要太多,甚至有人还清楚地记得秦大川

    秦怀恩很快掌握了各种证据,还有很多人愿意出面作证,但秦怀恩就能忍下这口气,干脆按兵不动,凌峰都着急。

    收到家里询问的信件,潘凌峰直接拿给秦怀恩怀恩简短地交待,“不用搭理他们。”

    倒是潘凌峰气不过,在信中告诉家人,秦家的事“另有隐情”,潘家一定要敬而远之。

    可就像秦怀仁这样的人,别说“敬”了,就是你“不敬”他,眼见着了利益,那也是不会跟你远的,简直就是个绿头大苍蝇。

    就这样,潘家到底还是被秦家人赖着,为他们进京的车马和一路上的吃住,但也就这么多了。

    秦怀恩这封来信中,最吸引睿儿的莫过于“稍后回京”几个字了,“师傅要回来了,哈哈哈……”睿儿拿着信,又跳又叫,乐得不行。

    清露吓得差点没去堵睿儿的嘴,“你喊什么,你师傅是镇守边关的武将,哪能说回来就回来呢?!”话虽如此,清露却坚信,秦怀恩说回来,就一定能回来,而且她还明白,秦怀恩一定已有彻底解决秦家的万全之策。

    露脸上那藏也藏不住的笑容,公叔宁目光沉沉,公叔宁觉得,有些事儿也该有个了断了,既然秦怀恩能清露,连自己的父亲兄弟都不顾了,那么他也不该做得比秦怀恩差太多。

    当天,公叔宁就私下里找到了程一针,“你说的那种药,多久能制得出来?”

    程一针被吓得全身一震,随后便开始装糊涂,“王爷说得什么?在下听不懂。”

    公叔宁转过头,面晴朗的天空,微微地眯了眼睛,“你为什么连性命都不顾了,非得上山?后来又死皮赖脸地随同我们进京,并留在王府呢?!”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672。第672章 推行最顺畅的政令() 
程一针还在讷讷无语地费尽心力找借口,公叔宁已自问自答了,“一个是你至交好友,秦怀恩,你做了太多连性命都不顾的事儿,一个是你多年来苦苦寻觅才好不容易遇上的心悦之人,偏生露露又不是你,想来你也曾不平过,可成全他们,你到底还是……”

    “王爷!”程一针实在听不下去了,这种被人点破全部心事的感觉,真是太不好,“王爷到底要在下做什么?”他跪了下去,心中已隐隐有了猜测。

    公叔宁叹道,“我保证此事不会有人知晓,保你们伯侄和程家不因此受牵连,你可以在王府当府中大夫,今生都无需进宫做御医。”他务必要打消程一针的顾虑,毕竟,这是杀头的大罪。

    “可王爷想过吗?清露知道了会如何?皇上知道了又会怎样对秦怀恩?!”程一针眼圈儿发红,但直到此时,他心心念念牵挂的,还是这两个人。

    公叔宁将程一针从地上拉了起来,“这些事,都由我去料理,你放心,你担心的事全都不会发生的!”不然的话,他的付出就太没意义了。

    程一针拒绝的意味极为明显,“王爷本来你就命不久矣,又何苦……”

    公叔宁的神情变得有些冷厉,“不管你帮不帮我,我的命都由我不由天!”明亮的光线打在他的浅色衣袍上,晕开了淡淡的反光,恍若他正身处云端,整个人都带上了一种凛然的气势,精致如画的完美容颜他越发地不似凡人了。

    在这一刻,程一针才蓦然想起,公叔宁并不只是一个容貌秀美无俦,只知吃喝玩乐的年轻人,他还是位高权重的王爷,是当今皇上的亲生兄弟,是仅次于皇上的,天下最尊贵的人。

    “王爷有命,不敢不从。”程一针低下了头。

    公叔宁不再只对着窗外的寒风说,“你再怎么做,也成全不了他们两个的,而我,却可以成全四个,你不会为今天的事感到后悔的。”缓缓地转身离去。

    “四个?”程一针在心里默默地算着,“除了清露和秦怀恩,睿儿也该算一个的,可剩下的那个,到底是谁呢?”

    腊月十六的朝会上,经过复议,大楚朝新的田赋免税政令在朝堂上通过,于当日抄送通告全朝,想来等到正月十六衙门开衙时,就能到达镇县乡村了,到时该是怎样的一番震动,可想而知。

    还是有很多朝臣不赞同皇上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总觉得公叔瑾太心急了一点,就算没动官员们的利益吧,举子们的能量也是不容小觑的,别说政令推行会遇到诸多困难,万一要是闹起来,对皇上名声的影响是很不好的。

    这些人中,有真心为皇上和朝廷考虑的,便力谏,还有些是存心的,或是随大流说上几句,或是默不作声摆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

    公叔瑾不动声色地将群臣的表现中,就等秋后算账了。

    同一天,一出名为《不差钱》的滑稽戏,上演,不是在京城这一个地方,而是在京城周边二十余县同时上演,全都是繁华的大县城,其中还有五个府城。

    这么说吧,把从京城快马加鞭算起,方圆三天之内能到的地界都囊括了。

    采用说唱形式的戏演起来难度较小,所以十个戏班子,竟然组织起来了近三十套的人马,可以同时登台。

    而清露给他们的“******”也相当简单直接,“你们演着方便,旁人学着同样方便,所以现在的关键就是抢地盘儿抢时间,你们可是为剧本花了银子的,能赚出来多少,全靠你们自己了!”

    “利”字当头,戏班子又如何不尽心竭力?!而且和《念慈》不同,这是一出老少咸宜的喜剧,相当喜庆,演起来简直百无禁忌,又恰好赶到年关岁尾戏是但凡有点身家的人家的习惯,不借着这个好机会抓钱的全都是傻子!

    清露也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出了这个主意,过年啊,在国人的观念中,但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一定会回家吧,人口流动应该相当大,太适合搞宣传了。

    这样的争抢之下,这出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席卷全朝,竟然比政令下发的速度还要快。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很多平民百姓是因为出戏后,才得知政令的,出于好奇心,主动去打听,弄清楚了之后,再回头戏,果然发现更有意思了。

    再没有一条政令,推广得如此顺畅和便捷的了!

    举子们纵然心中有所不满,也齐齐噤声,生怕把自己和戏中的角色给联系起来,百姓们无比深刻地理解了政令中的好处,对开荒干劲十足,对拥有无数沃野的东北心存梦想,还到处敲锣打鼓,感谢圣明的皇上和贤明的王爷,不久之后,公叔宁就在民间有了贤王的美誉。

    朝臣们更是深感公叔瑾这位皇帝的不同凡响,阿谀奉承之言铺天盖地往公叔瑾身上砸,贤能之臣们也在感叹国之幸事的同时,更加恭谨和勤勉起来,朝廷风气越发地好了。

    子们的千姿百态,想着在背后竭力,并屡立奇功的公叔宁,公叔瑾忽然间想起一句话来,“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清露却不怎么高兴,她点数着手中不多的银票念叨,“这次貌似亏大了。”

    这出戏一开始的演出范围就很广,像《念慈》那样分票房很显然不现实,清露便收稿酬,是十个戏班子凑的,本来就不多,可参与写稿子的人却很多,还要分给这些人“润笔银子”并打赏了一些,剩到清露手中的真是少得可怜。

    公叔宁劝她,“不是署了你的名字吗?”自然是“秦夫人”的笔名,而不是清露的本名。

    清露依然很不满,“我本来就很有名好不好?!到现在《月中仙》还到处流传!”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第673章 加更 十分慷慨的合作者() 
加更感谢书友的打赏

    ———————————————

    清露这可不是吹牛,若不是这样,《念慈》中那些人吊威亚的技巧,也不至于这么纯熟——一些歌妓以往本来就会!

    公叔宁好脾气地点头,“是,是,是,你说得对,等回头……”他想给清露把损失添补上。

    就在这时,寿公公走进来说,“恭喜王爷,恭喜姑娘,皇上又有赏赐了!”公叔瑾不是个吝啬的人,再说,这次公叔宁和《不差钱》这出戏的表现,都太让人惊艳了,很值得褒奖。

    清露先是高傲地抬起头,“这还差不多……”随后便绷不住了,“我看看都有啥?”快步跑了出去,好吧,她承认,公叔瑾的东西的确很好,而她是真心喜欢。

    公叔宁在清露身后朗声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