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从良种田纪事 >

第293章

从良种田纪事-第293章

小说: 从良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怀恩的淡定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种安然的气氛,通过将他视若神明的双岭村嫡系传导了下去,渐渐地在军中无言传递,使得士气十分高昂。

    新兵们没啥可抱怨的,民夫们觉得进了天堂:吃饱穿暖不用干活也不挨打就是赶路罢了,重物还有车马驮着,哪里有么好的差事啊?!自然人人尽力,再加上潘凌峰一路上劳心劳力的训练,使得这只队伍,几乎一天一个变化,越变越合秦怀恩和潘凌峰的心意。

    “原来这就是夏谷啊,真的是太好了!”前的情景,潘凌峰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尽管早在和手下人商量建城的法子时,他就已经知道,可亲眼所见的景象还是让他大喜过望,深觉秦怀恩的决定简直太英明了!

    夏谷有三好。

    第一好是它的地下有一条暗河。

    这条暗河不仅埋藏浅水量丰,还是比较少见的甜水河。

    在西北地区,所谓的“甜水”就是指水中含盐碱量极少,或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水无论是饮用还是灌溉农田都是极好的,非常珍贵。

    有了这样的一条河,使得夏谷附近的土地不那么干旱,很适合种植,简直就是个宝地。

    夏谷的第二好,是它并不像旁人认为的那么一片荒凉。

    我朝是在五年前失去这块疆土的,当时人都逃了,而异族人不喜定居,只喜劫掠,他们先抢后杀,所以不久之后也退兵了。

    有些难民舍不得夏谷这样适宜生存的地方,就悄悄地跑了回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发现很安全,就留了下来,城里是不敢住的,但农田还在啊,村子里有人住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异族人发现地里的庄稼成熟了,又来抢了,也不知道是哪个聪明的异族人出了个主意,所以粮食并没抢光,也没杀几个人。

    这使得那些穷人,又有了留下来的理由,毕竟,就算是在本朝耕种也是要收税的啊,现在异族人只要不过分他们能活下去,就还是愿意有人留在这里的。

    就这样,夏谷保留了不少的农田和田舍,城里破坏的也不是很严重,不仅城墙有存留,很多房舍也可以直接住人,若是修一修的话,直接住下这三万人,一点问题都没有,此外,还有现成的水井,方便极了。

    夏谷的第三好,是它很出名儿。

    恐怕只有丁志成以及他手下的那些,来了没多久的官老爷们,才会在听到这个地名时感到疑惑,很多当地的平民百姓和外族人,却对它一点儿都不陌生。

    战争期间,因为夏谷富庶,异族人疯狂屠城,杀了个血流成河,又时隔不久很多人记忆犹新,城内闹鬼的传说,直到现在都有,可以说,除了军队,真的没人敢来这里生活,潘凌峰刚一听到时也是心惊胆颤的。

    仗打完了,实在活不下去的本朝贫民,知道在夏谷会有条活路,异族人则明白,在夏谷这个地方可以抢到粮食,甚至保障利益,几个部落之间还先后制定过协议,以免把夏谷的粮给抢没了。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625。第625章 新年新希望() 
所以秦怀恩在提到夏谷这个地名后,并没人奇怪,为啥刚刚到这里的他,会知道这么一个地方。

    而在秦怀恩的心里,夏谷的名气,能在很短时间内他集中到的人手他开马市的消息,迅速在异族人间传播。

    “哈哈哈……”远远怀恩的队伍,早到了两天的曲少东家便笑着迎了上来,“两位千总,你们交代给我的差事,我可都安排好了!”他活儿真的很多,运来的东西是秦怀恩的好几倍。

    自打在商量建城那天,听说夏谷不远处有一个黑炭矿后,曲少东家就一直是这副样子,想不笑都不行,各种差事更是完成得利落无比,这让潘凌峰不由时常感叹秦怀恩“驭人之术”的高妙。

    这处炭矿埋藏不深,在夏谷还隶属于本朝时,就被开采过好几年了,可以说,对很多人来讲,都没太大的利用价值——到深处采矿成本太高,不仅需要很高的技术,愿意冒险的人手也不好找。

    可这种种的缺点,到了曲少东家的眼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优势。

    曲少东家是做蜂窝炭的,经过开采又被遗弃的炭渣,正是他最需要的,绝对有种挖到宝的感觉。

    秦怀恩承诺,除了要他五成的利外,再不需要打点和税收,就连军营的用度都是花银子买的,还可以在他需要时,有偿人工,简直就是将安全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一次性全给解决了!

    秦怀恩没搭理曲少东家,反倒对曲少东家身后的那些人露出了笑意——土豆已经运到了,所以大头沈田和刘铁柱他们也都到了,正值用人和急需物品之际,这怎么能让他不开心呢?!

    因为提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并有在严寒下生活的丰富经验,知道什么活能干,什么活儿不能干,所以寒冷的天气并没影响他们的进度。

    清露令人匪夷所思的各种优秀手段,极大地鼓励了每个人的热情,一座后来被秦怀恩命名为“露城”的雄伟大城,正在以骇人的速度拔地而起,使得西北的这个冬天注定不平凡。

    和这里的热火朝天比起来,山上的这个冬天是宁静且安闲的,经过整个秋天的忙碌,清露给秦怀恩的各种资助已全部到位了。

    好消息随着双岭村人的家信不断传来,也让清露有机会借助睿儿的手,将新的想法传递过去,这种远隔千里,还能并肩作战的感觉,给了清露极大的安慰。

    知道秦怀恩在建城时,清露不由轻笑,越发笃定了秦怀恩的目的,使得痛苦的思念,变成了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清露的心情又怎么可能不好呢?!

    悠悠的琴声流水般从公叔宁的指尖流泻而出,他带着淡淡的笑意露翩然舞动的身影,只觉得岁月如此静好。

    经过了几个月的调养后,公叔宁的身体又恢复到了他被鸠杀后的最佳状态,有清露的朝夕相伴和用心爱护他对秦怀恩的嫉妒也得以平复,就像他曾说的那样,只要清露陪着他走过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他不介意这一点点的瑕疵,愿意为清露未来的幸福,提前铺就坦途,这是他对清露爱的方式。

    睿儿站在公叔宁身边,像模像样地吹着箫,这只玉箫还是清露在第一次去吉安县血拼时买下的,其中饱含着对睿儿的期望和对公叔宁的回忆。

    只可惜,公叔宁患病后体弱,即便是现在,抚琴还行,吹箫的话,气力却难以为继。

    今年正月睿儿生辰时,公叔宁把这柄箫做为生辰贺礼,送给了睿儿。

    睿儿当时乐坏了,更让他高兴的是,公叔宁竟然亲自教他吹奏,无形中使得他和公叔宁越发亲近起来。

    “呜——”睿儿一不小心吹跑了一个音儿,起舞中的清露立时夸张地倒地公叔宁好端端的曲子也弹不下去了,三个人索性嘻嘻哈哈地笑作一团,好一派融洽欢乐的气氛,连窗外的皑皑白雪似乎都染上了一层暖意。

    因为还处出于顺帝的丧期,所以今年过年,放烟火和唱戏都改在了村里的场院上,而不是在山上。

    清露不仅出了费用,还让人用家里的材料去那里搭了暖棚,反正护卫们已不进山打猎了,一到冬天闲得很。

    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的是,烟火晚会结束后,这些人还是如往年一样,上山来磕头拜年,寿公公说,“幸亏准备了赏钱和扁食,老奴瞧着,这人可比去年多了三倍都不止啊!”脸上是止不住的笑容。

    民风淳朴啊,发自内心的爱戴和恭敬啊,无论是换做是谁,都会感到享受吧,寿公公心里觉得,这样的日子如果能一直过下去的话,不回京城也没什么的,等回头寻个机会,把他的几房妻妾接来,再收养几个瞧得上眼儿的孩子,他这辈子也算是完满了。

    清露更开心,双岭村越兴旺,秦怀恩的后备力量就越足,而今年来这么多的人,想来其中有很多跟随秦怀恩的兵士们的家眷,表达感激之情才来的。

    清露的是,在秦家村,类似的场景也在发生着,经过一年的开荒,秦家村不仅吸引了很多的人来落户,还有了可播种的免税良田,想着越来越好的日子,和那些从西北不断传来的好消息,众人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而秦怀恩的威望和力量也在无声地增长着。

    韩狗子太高兴了,一不小心便又醉倒了,岳杏儿抱着他们的长子,一边喂奶,一边没好气地踹了韩狗子一脚,换来韩狗子一阵“嘿嘿”地傻笑。

    从岳杏儿那张珠圆玉润红光满面的脸上知道她这个月子坐得非常好,身体更是好得很,喜欢孩子的她,一定会子嗣繁盛。

    韩狗子喷着酒气地喃喃地念叨了一句,“也不知道秦爷什么时候能回来啊,我还是觉得跟着秦爷,日子过得才畅快!”这种略带憾然的感觉,是成为整府漕帮头目的财势,也无法弥补的。

    本书来自  html/30/30103/iml

626。第626章 一条宝贵的运输线() 
岳杏儿先是抬头小岭村的方向,又遥望了一下西北,幽幽地发出了一声叹息,真是两个让人揪心的人呐!

    而韩狗子已响起了响亮的鼾声,岳杏儿将同样睡着了的儿子,交给了小丫鬟,躺在韩狗子身边时想,“会有办法的,像秦爷和太太那样神仙一样的人,一定会有办法团聚的,这不,连我们的日子都过得这么好了,他们没道理不好的,只不过是时机未到罢了!”

    李长顺在大年夜依旧忙碌,伙计们都把年夜饭摆好了,他还不见人影儿,云袖怒了,将怀里的孩子塞给了婆子,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喊,“有什么活儿,非得这一天干完啊?!”中气十足。请大家!更新最快的

    云袖原本就是个泼辣的性子,现在日子过得好了,功力自然见长。

    李长顺好脾气地应着,“行,行……”却到底还是把手中的活儿干完了,才走过来对云袖解释,“这是多么的差事啊!你以往可曾想过,有一天我们能开这么大的铺子?哪能不把活儿干好!回头再给山上丢人!”

    云袖掐了他一把,但没再说什么,因为她明白李长顺现在的心情,觉得李长顺说的是对的,而且她太了解李长顺的性格了,那绝对是言出必行的人。

    李长顺错过了秦怀恩后,心里非常遗憾,养成了注意观察来往行人的习惯,反正他一个拉脚儿的车夫,这么做也挺方便的。

    没过几个月,他的熟人们就纷涌而来了,先是去京城给秦怀恩送银票的药童。

    药童给李长顺带来了很多的消息,“秦爷在京城考武状元,我家先生和姑娘不放心我送些东西过去,村子里的事儿,姑娘都帮你办好了,你们不用害怕,该怎么过日子就怎么过,想留下就留下,想回乡的话,也没问题!”还说了说村子里的人参加恩科的事,“说不定等过阵子,你那些好兄弟们,就都成了官老爷呢!”李长顺在双岭村时,人缘儿是相当好的,主要是他人品好。

    药童走了,李长顺除了对清露和刘秀芬她们感恩戴德外,心思也活了,他本是个乡下汉子,到了城里后他各种不适应,要说最拿手的,那还是种地,就因为云袖才不敢回乡的,现在不禁又起了思乡之情。

    云袖却不同意,她喜欢城里的生活,况且,她又不缺银子,李长顺也算有差事,她不想回去!

    那时云袖都快生了,李长顺明知自己说的是对的,也不太敢和云袖较劲,就把这件事给放下了。

    没过多久,果然如药童所说,双岭村的武举人们来了,他们要去京城赶考。

    李长顺很热情,那真是尽心地招待啊,村里人也不和他客气,但多少还是有点儿不好意思的,谁让李长顺怎么都不肯收银子呢?

    “你不如开个客栈吧,往后咱们这些老乡,去京城一准儿是常来常往的,少不了!”走的时候,刘铁柱这样说。

    他和刘石头本是兄弟,早就被带得满脑子都是生意经,而这时他还不知道他们往后要去西北,却知道,那些武生和没有功名的人,都想奔着秦怀恩去,自然是少不了找歇脚儿的地方,那么又何必不帮一把自家人呢?!

    李长顺还没怎么样,云袖可是高兴坏了,连忙说这个主意好,但李长顺有些发愁,别说他们重来没做过生意,就是这松江府城没根儿没派的,生意可不是那么好做的,再说,他们手头的银子也不够啊!

    正巧这时云袖生了,李长顺索性什么都不干了,一边照顾着云袖和儿子,一边到处寻找着好的地方儿——就算他不喜生活在城里,他还是很想回报清露的,也非常愿意和双岭村的人相处。

    秦怀恩在京城一听刘铁柱提起李长顺的事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