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从良种田纪事 >

第188章

从良种田纪事-第188章

小说: 从良种田纪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素油,在东北地区也通常吃大豆油,因为豆子是原产地,可以省高昂的运输成本,就算大豆的出油率低,剩的豆粕也可以做豆腐当饲料。

    但用豆粕做豆腐工艺比较复杂,很少有人能做得好,即使做得好,也很麻烦,豆油的需求量也不大,所以更多的是用豆粕当饲料,因此豆油的价格还是比较高的,远道而来的菜籽油就更是如此了。

    只有程一针这样的吃货,和赵东家经营的高档酒楼,才会口味问题,而专门选用菜籽油。

    清露家的菜籽油开始时是程一针拿来的,后来才想到的自己去买,到现在栓子娘做菜时也尽量不用菜籽油,就是觉得太贵了。

    就因上述原因,当地人才想不到要用大田种油菜。

    “哎呀!这要真能榨出油来,那可不是赚老些银子了?!”栓子弄明白后,不由大喜。

    栓子爹却瞪了他一眼,“就你知道!那菜油早就有,旁人怎么不去种啊?那得你能种出来算啊,别说是灾年,就是好年景,一亩地又能产多少?那金贵的油又有几个人吃,什么时候才能变成银子?!”他考虑得还是很全面的。

    栓子哑了,求救似的看向了清露。

    栓子爹说的这些问题,清露也想到了,此时说起来不急不慌,“所以我才让栓子先买些菜籽回来,自家试试,算算帐,我想着,以往没人种,自然是因为利不够大,种菜不如种粮食划算。”这地方的气候,清露也不了解,但既然菜地能种出来,想来大田也能,只不过是产量和利润的高低罢了。

401。第401章 销售是龙头() 
“但今年是灾年啊,少赚点就少赚点吧,有银子赚总比颗粒无收的好,就算这油卖得慢,大不了种一年,卖上个三五年,反正咱家有山洞,能存住东西,家里也不等着银子使,比让地荒着强,天气冷没关系,咱们可以育秧移栽!”清露说出了一个个解决办法。    。dt  。

    这下子,连栓子爹也激动了起来,“太太,你真是太聪明了,这法子可真是太好了!”他直接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改连日来的沉郁,“我……我这就去油坊!啊呀,咱们家这么些地要育秧,那可得多雇些长工才行啊,还有这育秧的地方和器具,咱们家房子倒是够用……”想得非常长远。

    清露先是笑着接下了栓子爹夸赞,说实话,主意她虽然想出来了,但具体怎么操作,能不能成功,她心里是一点儿底儿都没有,现在能得到栓子爹的肯定,这说明,她的计划是可行的。

    清露朝栓子爹摆了摆手,“齐伯,育秧和种地的事儿,你不用发愁,我想了,这么多的活计,咱们家人肯定是做不过来的,所以,我还是决定把地佃出去。咱们村儿人多,尤其是今年,连娶新媳妇儿带新落户的,增加了不少,可咱村儿的地没增加啊!”清露边想边说,“哪怕一个壮劳力只佃咱们家一亩地,咱们家这五百多亩地也是不够用的,而且真要是按照这个佃出去,那地得侍候的多精细啊?!”

    家里人全都听进去了,个个目不转睛地露。

    清露笑了,“我猜,你们一定在想,这租子怎么收吧?”

    这个租子还真不好收,收少了,清露就亏了,收多了,佃户们不划算,除非清露硬逼着对方佃,否则很可能没人敢佃,毕竟,今年是灾年啊,谁也不知道清露这个大田种油菜的法子到底能不能行得通,最后又能赚多少银子。

    刘秀芬连连点头。

    清露说,“我想着,干脆不收租子,只让佃户们替咱家缴税就行。”

    “这……”栓子爹瞪大了眼睛,随后惊叫道,“太太,你就是个活菩萨啊!”自古以来也没听说把上等田给人白种的。

    清露这回可没接受栓子爹的夸奖,“齐伯,我没你说的那么好,我是这么想的,与其让大家伙儿心里没底儿,不租咱们家的地,还不如先保证咱家不亏。”有人缴税就能保证不亏了,“然后呢,咱们再从榨油上,把这个银子赚回来,我会在佃地同时,放出收油菜籽的价格,联系好菜油的销路,这样呢,佃户们种得放心,咱们银子也赚得踏实,最起码,没人跟咱们抢生意了,不是吗?”这就是一种小小的垄断。

    “太太的意思是,旁人种的菜籽咱们也收?”刘秀芬想起了村里人要买地的事儿,再说,村里有些人家还有自己的地,到时候一准儿也会跟着学种油菜的,对了,还有那些外村的人,也难怪清露方才说让赵掌柜备些种子了。

    清露点头,“收啊,只要价钱合适,有利可图,咱为啥不收啊?这对大家都是好事儿,我还想了,若是有那个提前交了租子又受灾的困难人家,我不仅要收油菜籽,还可以让他们凭着租地的契约用油菜籽来换高粱!”这部分人应该是这次灾年中,损失最大的了。

    至于地没佃出去的地主们,清露是不可怜他们的,他们最起码还能卖地,能在灾年中活下去。

    而清露之所以不收租子,也是用现实告诉旁人,种油菜未必能获得多大利,免得有人一冲动用正常的租金去佃地,或者被那些黑心的大地主们浑水摸鱼。

    栓子爹再次感叹了一句,“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太太就是活菩萨!”

    清露是实心实意替穷苦人打算的,就算有自己的私心在里头,那也不是建立在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而是时时刻刻想着双方都得利,这就很了不起了。

    想了解的情况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大家就各自忙碌开了。

    没过多久,栓子不仅买回来了菜籽,连赵掌柜都亲自来了。

    “听说太太要做菜籽油的生意?”赵掌柜搓了搓手,“这是天大好事儿啊!”他一听就知道利润不会低了,反正他现在已形成了一种观念,凡是和清露沾边的事儿,就有大银子可赚,到现在,他眼见着清露就“制造”出来两位东家了,一个是卖蜂窝炭的孙东家,一个卖山货的郭东家。

    尽管赵掌柜因家奴的身份,可能一辈子都成不了东家,但随着赵东家生意不断地扩大,赵掌柜管的铺子越来越多,赵掌柜的收入和地位也同样是水涨船高了。

    所谓的东家就是指店铺的拥有者,但如果只有一家店铺的话,不管多大,通常也不会被称为东家,只能叫掌柜的,以往的郭掌柜就是这种情况。

    而掌柜的,说的则是经营者,相当于后世的“总经理”或者“店长”,就像现在的赵掌柜,他们通常都有分成,经营得越好,分成越多,也会越大。

    对赵掌柜的到来,清露也很高兴,书上不是写了嘛,“销售是龙头”,一种商品只要卖得好,就算成功了一半儿。

    说实话,对菜籽油这种东西,清露心里真没啥太大的把握,毕竟,这是人家原来就有的成熟产品,而不是她这个穿越者给带来的,优势一点儿都不明显,要不是现实情况逼到这里了,她真不太敢弄这个玩意儿。

    清露先是详细了解了菜籽油的价格和销售情况,尽量做到心中有数。

    得到的答案清露喜忧参半。

    喜的是,赵东家名下的酒楼生意很红火,还不止一家,规模也都挺大,此外点心铺子竟然也有不小的消耗,这让他们对菜籽油的用量比清露原本预计的要大。

    忧的是,菜籽油的进价不像清露想像的那么高,本地产品的优势有是有,但比较小。

402。第402章 生产是关键() 
事情到了这一步,清露也不隐瞒了,将自己弄菜籽油的真正原因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赵掌柜,就连不打算收地租的计划都说了,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做这笔买卖最大的动机是帮农民渡过灾年,利润的高低反而在其次了。

    赵掌柜果然深受感动,“这样吧,我回去和东家商量商量,实在不行,就稍微给太太的菜油提高一点进价。”这就完全是看在人情的份上了。

    清露不同意,“做生意还是用做生意的法子才好,我说这些可不是让赵东家吃亏的,我只是想,只要我榨出来的油不比你们进的差,你们就给我原价好了!”这就算是帮了她的大忙了,最起码销路解决了,而且这样,才能保证可以长期合作。

    这点子要求,赵掌柜还是做得了主的,当场就答应了来。

    回报赵掌柜的,清露谈起了菜籽油的促销策略。

    首当其冲地是告诉了赵掌柜,包括在后世广受欢迎的炸鸡炸薯条在内的若干道菜式。

    在前身的记忆中,土豆这种蔬菜也是有的,叫做“洋芋”,但种植范围并不十分广泛,价钱也较贵,想来正处于推广期间,种子并不像油菜这么好寻,根本不敢在灾年时尝试初次种植。

    “既然你们能弄到种子,我强烈建议你们想办法种植,这样对你们很有好处。”清露说,“我可以保证,这种东西尤其我给你们的这几种菜式,会越来越受欢迎,在价格降低之前,你们完全可以大赚一笔,另外,等我有时间了,还可以多给你们写一些洋芋的菜式。”她这次只了炸薯条和油炸洋芋丸子。

    土豆是清露在前世非常喜欢吃的一种蔬菜,怎么做她都喜欢吃,自然而然的就记得不少做法儿。

    赵掌柜重重点头,表示将清露的提议记在了心里。

    清露又说起了别的,“通过我方才说的这几种菜式,你想到了什么?”

    赵掌柜想了想,“都是用油炸的,比较费油,价格不能订得太低了,但也有豆腐等贱物,所以也不能订得太贵了,不,应该是每一样都有相应的价格,这样就可以丰俭由人了。”

    清露笑而不语。

    赵掌柜问,“可是还有我没想到的?”

    清露告诉他,“我说的这些东西,都是很适合明档的,”明档的好处想来他们也都领教过了,“菜籽油和豆油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味道特别香醇,不管是闻起来还是吃起来。”

    “到时候你们就在店铺中专门设一个区域,朝向马路的地方开一个大大的窗口,弄一口长方形的大锅,里面放上滚开的热油,面用炉子持续加热。把这些东西先做成半成品,分别放到不同的提筐里,现炸现卖,既可以坐在店里装盘当酒菜,又可以用油纸一包,边走边吃当点心。说香飘十里会有些夸张,不过方圆几丈内都能闻到诱人香味那是一定的啊!”这在后世是很常见的销售方式,但在这里还是相当新奇的。

    清露又说了粉状调料和酱汁调料,包括不同的口味,说得自己都快流口水了,想来人家是专门是做这个的,还有独家秘制配方,她只要点到为止就行了。

    赵掌柜果然听入了迷,想到今后销售的盛况,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恨不得立刻去订制清露说的那些器具。

    清露留了他,又和他说了说菜籽油零售的事儿。

    清露想到的零售促销方式简单直接,就赠送礼品,送的东西也很有讲究,就是菜籽油的外带包装。

    菜籽油既然价格贵,就要让大家觉得贵得有道理,精品包装是个好方法,“一斤装的我们把它做成酒壶的形状,既可以当油壶日常使用,涮洗干净了也可以当酒壶用,实用且方便,平常做饭时还省油。”

    清露早就对家里现在的油罐子有意见了,想买个专门的酒壶来用,但刘秀芬觉得没必要花这份银子,清露基本不进灶间,一来二去的就给忘了。

    但专用的油壶在细节上和酒壶还是有区别的,因这个时代的工艺原因,清露只说了壶嘴的形状和壶盖壶嘴盖等几个方面,最后着重提醒赵掌柜一定要做得干净漂亮,看起来吸引人。

    “二斤装的就往茶壶上靠拢,五斤装弄成小酒坛,但要也带壶嘴,做到不用漏斗倒油也能不黏不洒,十斤装的自然就是大酒坛了,这样的坛子还可以用来腌菜,买五斤油除了本身的包装外,再另外送个一斤装的油壶,十斤的话就送那茶壶大小的油壶……”清露细细地说着。

    赵掌柜非常高兴,“大户人家采购的都是人,这样的添头,通常都归了他们,就是原本的器具,油用完了,东西也归人用,只要咱们做得漂亮,他们无论是留着自己用,还是送人,都是上好的物件。”

    两人细细地说了半晌儿,就到了用晚晌饭的时辰,清露怎么留,赵掌柜的也不肯一道用。

    清露知道,他是急着去订制这些东西,就算清露的油还没卖,但他现在手中也有相应的存货啊,反正进价相同,他卖谁的都是一样。

    这让清露有点心疼,她想出来的好点子,不能用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实在有些吃亏呢!

    算了,就当提前打开销路了,毕竟推广菜籽油还得有个过程,清露这样安慰自己。

    但更让清露郁闷的事紧接着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