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志-第9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玄音径自走到圆桌旁边坐下,澄澈的眸光盯着明钦煞也不煞。
明钦微觉尴尬,干咳道:“夫人找我有事?”
洛玄音悠然一叹,“懂得法术就是好,可以想怎么骗人就怎么骗人。”
明钦呆了一呆,听这意思洛玄音好像也怀疑他的身份。这也难怪,他的凤凰金翅太过招眼,洛玄音如若毫不起疑反倒奇怪了。
“还不肯承认吗?果然男子都靠不住,我的死活也无须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操心。”
洛玄音心头不忿,站起身来便要拂袖而去。
“你往哪里去?”
明钦连忙抓住洛玄音的手臂,他本来也不想骗她,只是害怕显露真实身份洛玄音不能接受。
“放开我,不用你管。”
洛玄音挣了两下,自然挣之不脱。
“你想知道什么,我都告诉你。”
明钦心知瞒着不是办法,虽说坦白事实,洛玄音可能一时之间不能接受,至少也能打破两人之间的隔阂。
洛玄音扭过身来,认真的道:“你是小海,对吗?”
“不是。海暴已经死了。”
海暴起死回生之事,顾盼虽然有所怀疑,但她只是推测,并没有真凭实据。洛玄音不是慎玉,海暴虽是她的养子,两人毕竟失和多年,接触不多。反而是明钦冒用海暴的身份和她接触,让她感到更多压力。
“小海死了?”
洛玄音双膝一软,差点站立不住,神情一片茫然,看不出是悲是喜。
“顾盼,你也进来吧。”
明钦冷静下来,神识立时捕捉到顾盼在门外偷听。顾盼对此虽有怀疑,陡然听明钦说出来也甚感吃惊。
顾盼犹豫了片刻,才推开房门,默默走了进来。
顾盼和洛玄音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自然没那么容易入睡。明钦一回来,两人都听到动静,顾盼听到洛玄音下床出门,并未出声,过了一会儿,又按捺不住躲到门外偷听房中动静。
明钦幻化出镜相化身,变成海暴的模样,倏然又变作本来面目。
“现在你们明白了吧。”
两女看得目瞪口呆,她俩不通术法,自然不容易分出真假。明钦能瞒过蜃龙王和童姣如才让她们感到意外。
其实镜相化身虽然表面看不出破绽,想要形神毕肖又谈何容易。童姣如早就发现他的身份,蜃龙王也未必无所察觉,只是两人都有自己的打算,没有揭穿他罢了。
明钦见洛玄音哭得伤心,劝慰道:“玄音姐,海暴这些年跟着蜃龙王做了不少恶事,他是作法自毙,被体内的元丹反噬而死,怪不得任何人,你也不要太伤心了。”
洛玄音也知道海暴恶迹昭彰,名声极坏。她总觉得自己没有尽到教导的责任,才让海暴误入歧途。明钦假扮的海暴虽然相貌绝似,却和传闻中的心狠手辣大相径庭,洛玄音不免心存幻想,现在幻想破灭,又心伤海暴死骨无存,自是伤感不已。
顾盼苦笑道:“你也真是胆大,如果龙王知晓了,哪里还有你的命在。”
明钦笑道:“我把你俩拐了出来,老蜃龙自然放我不过。我也正想把他剥皮抽筋给你们出口恶气呢?”
顾盼白了明钦一眼,“你把我们带了出来,可得负责到底。可不能始乱终弃。”
洛玄音闻言满脸通红,低叱道:“谁让他负责。我要回海市城去。”
顾盼朝明钦眨了眨眼眸,劝道:“洛姐姐,你可别说气话。莫说老蜃龙不会放过咱们,海市城已是金乌教的天下,哪里是你我的容身之处。蜃楼城那等艰危之境,墨公子都不曾丢下你我。足见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洛玄音柔情百转,对明钦又爱又怨,叹息道:“我回房休息了。”
明钦松了口气,洛玄音并非性格冲动之人,此事虽然让她一时难以接受,明钦带她逃出蜃龙王的魔爪,总还不无微功。
顾盼看着洛玄音离开,黠笑道:“墨公子,我帮你留住洛姐姐,你该怎么谢我?”
明钦知道顾盼心思活泛,不如洛玄音仁厚。但眼下兵荒马乱,正要多些心眼,才能生存下去。
“顾姐姐,形势所迫,我也并非有意瞒你,还望姐姐见谅。”
明钦还有事要做,不能总守着洛玄音,确有仗仰顾盼之处,反正现在坦白了身份,也没什么好瞒她的,将来慎玉面前还得她帮忙遮掩。
顾盼柔声一叹,“海暴是咎由自取,跟你又没有什么关系。可惜慎行这一点骨血,终究没能保住。慎玉知道了,还不知该如何伤心。”
顾盼想到和慎行的感情,虽然事过多年,仍有些莫名惆怅。如果当初她嫁给慎行,或许今日便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对了,今天华阳军从罗刹使节的馆舍抓走的人叫厉奇锋,他是金乌天族的左护法。顾姐姐,你是天族人吧。听说江山门正和藩镇斗得不可开交,天族命运堪忧呀。”
顾盼是蜃楼城的人,蜃楼城由慎家世代镇守,向神庭纳贡称臣,顾盼祖上也是从天族迁徙过去的,具有天族血统。
有人说人生本无意义,人生于世,却要为之确定一个意义。
左传说,人生有三不巧,‘立德、立功、立言’。千百年来,一直是有志之士奋斗不懈的目标。
子路问孔子之志。孔子说,‘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孟子则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庄子则要曳尾泥途,不为功名利禄羁绊。
佛说人生八苦,欲求解脱。而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世间活人无数,活法却不甚相同。
顾亭林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改朝换代,是谓亡国。仁义充塞,而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匹夫之贱皆有其责。
所谓亡天下,就是人道失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亭林似乎是说,人道失坠,一世人皆有责任为之补救。然而只言匹夫,未及匹妇。不知是包括在内,还是偶有遗漏。
但中夏确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此亦无须讳言。孔子说,‘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重男轻女,是以对男子责望甚厚,人道失坠,匹夫有责。至于女子,则无才便是德。对于女子的教养,未免疏忽太甚。
西汉刘向编有《列女传》,古代又有《女诫》,《女论语》,对女子教育并非毫不重视,不过相比之下,责望和期许远不如男子。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娶妻娶贤,纳妾纳色’,自古道,‘相夫教子’,相夫和教子既是女子的两种身份,也是两种职能。
故而说,‘男主外,女主内’。女子不但在辅助丈夫方面成绩甚大,在教子方面尤其突出。一个优秀的儿子背后往往离不开一个母亲的教养。古有孟母三迁之类的故事,往往都缺少父亲的影子。母亲在子女教育方面确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可惜不知什么时候,相夫教子似乎成了一种贬义,成了无能的代名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世人受泰西风俗感染,女子习惯在社会上跟男子争长较短。社会对男子责望甚厚,这是自古已然,就算夫妻之间,也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戒训。所以女子喜欢追求爱情,男人总难放下责任。
若说责任,相夫教子,也是传统对女子的责望。可惜越来越多的女子有了分别心,不愿去做这种伟大的事业,风气弊坏,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在社会责任方面,对于女子并无多少期许和责望,所以女子即便在社会上有所成就,营造的多是一己的安逸与享受。
也许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人心应该对女子多一些责望,男女在生理和心理上虽有分别,除了体内劳动之外,似乎没有多少明显劣于男子的地方。
女子的不愿承担责任,也许是社会的责望不够和教育的缺失。
毕竟农业社会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是非常合理有效的,所有的责望也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女子在政治和社会上没有太多表现的空间。
明钦觉得顾盼是天族人,应该会对天族有所了解。说不定也会关心天族的政局,毕竟顾盼不是寻常女子,她可是大名鼎鼎的牡丹花魁,见识亦非常流可比。
第1241章 选择()
“小羽,我听说你是从下界来的?”
顾盼对明钦的身份早有怀疑,对他的一举一动都十分关注。墨羽的来历不是什么秘密,顾盼也听杏儿说起过。
“没错。”
既然来了龙域,明钦便只能接受这个身份。
“你想帮助天族吗?”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勿为乱离人’,这是说凡夫能力有限,生逢乱世,无力把捉自己的命运,只能苟且偷生,痛苦不堪。修行者却不一样,有道是贤者处世,如锥入囊中,必将颖脱而出。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修行者的能力不可小视,甚至能左右大局。
生逢乱世,要么就明哲保身,退隐山林。如若投身乱局当中,无非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一个人首先要对时局和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判断。汉末群雄逐鹿,诸葛亮却躬耕陇亩,不求闻达。
诸葛亮籍籍无名的时候便以管仲、乐毅自比,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不管是对自己的能力,还是天下大势都洞若观火,了然于胸。所以他出山之后,便能实施自己的理想抱负。
乱世之中,很多的能力就只够苟且渡日。还有一些人,则趁机搏取功名利禄。只有少数人,致力于平定乱世,让道义重回人间。
诸葛亮是三代以下绝无仅有的人物,‘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很多人喜欢说成王败寇,或者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诸葛亮并非成功人士,‘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但却倍受后人的崇仰。
还有人认为诸葛亮是忠臣典范,是统治者有意树立的道德标杆。这也不尽然,政治和学术的标准往往是不一致的,政治上可以是成王败寇,学术上却要盖棺论定,政治的威焰再盛,却逃不过后世的口诛笔伐。秦始皇、汉武帝皆是盖代雄主,却不免遗讥千古。
中夏庙宇众多,供奉的多是圣贤良将,有功于民人的。历代帝王在亡国之后很少有建庙祭祀的。这也可见政治的威焰绝不可长,统治者的意愿无关重轻。
当时便有人疑惑,以诸葛亮的才能为什么不辅佐曹操或者孙权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国险民附,贤能为用。辅佐他们岂不是更加容易成功吗?
小说家言,孙权曾派诸葛亮的兄长诸葛谨前去游说,诸葛亮说,孙权能用他,但不能让他完全施展自己的才能抱负。
其实汉季南方的开发程度远不及北方,诸葛亮为刘备画策,也只说派一上将率荆襄之众以向宛洛,将军自引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如果两分天下,江南只能日渐局促而已。西晋遭五胡之乱,衣冠南渡,东晋之后又出现宋、齐、梁、陈数个政权,对手不过是些文化落后的部族,尚且无力恢复。
投效东吴自然绝不可行,而曹操是有名的奸雄,以诈力驭士,这和诸葛亮的用心操术都大相径庭,即便辅佐曹操能统一天下,也不过给他篡位的机会。
司马懿得国让后世子孙谈论起来很感到羞愧,曹操、司马懿皆崇尚诈力,取便一时,结果就是政权更迭轮番上演。
三国演义开篇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世上没有久不弊坏的制度,前人做法之意未必不美,但是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继任者徒知具文,未必洞悉创立者的深长用意,这是一大困难。
古人反对变法,喜欢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但是礼法不可能久弊不坏,亦在于斟酌损益而已。故而孔子说十世可知也。
古代的名君贤相往往都能够革除弊政,从而延长一个政权的寿命。遇到昏君佞臣,无法因革损益,结果就会祸乱丛生,不可收拾。
天下大治靠得不是君王的个人能力,而是制度是否有效运作。所以伯夷、叔齐拦马谏止,说以暴易暴,不知其可。换一个君王不是什么好办法,有可能换来换去,一个不如一个。
尤其那些阴谋篡权的君王,于国无惠,于民无功,害怕难以服众,就需要使一些权酒释兵权之类的把戏,层层防制,造成了制度的冗余,行政效率低下。
顾亭林说,亡天下者,仁义充塞,而率兽食人。满口仁义道德,满肚的男盗女娼,人道失坠,弱肉强食。
攘外必先安内,内一受病,则外患因之。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