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捡漏-高架红绿灯 >

第45章

捡漏-高架红绿灯-第45章

小说: 捡漏-高架红绿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双方的鉴定结果一致则算平局,如果鉴定结果不一致,则由专家组进行最终的裁定。

    为了保证本次鉴宝大会的公正xìng,专家组可谓阵容强大。

    说到这里,王妍露出激动的神情:“下面我们将隆重请出本次专家组成员。”

    “董老。”正在后台看现场效果的董德昌听到身后有人叫,转过身来。

    “小马?”董德昌面上露出惊讶的表情,虽然这个人的年龄不大,才四十出头,但是在古玩收藏界的地位却比他还要高!隐隐成为国内收藏界的传奇人物,更是凭借一己之力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反博物馆。

    马尚都露出自己招牌式的笑容,一双小眼睛眯都快看不见了。

    “你怎么在这里?”董德昌问,旋即明白过来:“你也是本次专家组的成员?”

    马尚都点点头说:“董老,可不是我想瞒你,这实在是组委会的要求。而且我也想现场看看董老如何大展神威大败鉴宝神器的。”

    马尚都其实是想见识一下鉴宝神奇“法眼”,他曾经不止在一个场合说过,希望有一个机器能够准确快速的进行文物鉴定。目前看来“法眼”符合这样的要求。

    “我可不是一个人来的,这次一起来的还有故宫博物院的几位前辈。”马尚都说。

    “老伙计,我可是听说这一次鉴宝大会是你的门下同室cāo戈呀。”说话的人和董德昌是一个辈分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金德禄。

    “你们几个也来了。”董德昌惊讶的说,这几个人都是国内鉴宝栏目的常客,没有想到这一次组委会竟然有如此大的力度,把他们都请到了场。

    董德昌不知道,能请到他们除了组委会肯花大价钱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几位都想见识见识“法眼”是否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

    “老伙计,我之前怎么没听说你还有个学生叫于飞呀?”金德禄和董德昌的关系很好,也经常联系,但是对于飞却很陌生。

    “于飞成为我的学生也就十天左右的时间,你没听说也是正常的。”董德昌呵呵一笑说。

    “多少?十天?!”金德禄惊讶的说:“我说老董,你的心也太宽了,这么重要的大会,你竟然派出一个刚刚从师十天的新手。即便你自己不方便上场,让小方,小卢他们上也要好得多呀。”小方、小卢指的是董德昌的大弟子方存凯和卢哲超。他们现在都有了自己的工作,此前也打过电话。他们的斤两董德昌很清楚,也就没召他们回来。

    “要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董德昌乐呵呵的说,并没有多解释。对此次鉴宝大会,他并没有抱多大希望。

    “你呀你呀,要我怎么说你好呢?!”金德禄无奈的说。

    “本次鉴宝大会的专家有——”演播室中,王妍俏声介绍说。

    “各位老师,准备上场了。”李奇亲自过来催场。

    “老伙计,一会咱们再聊。”和董德昌打了个招呼,几位专家准备进场。

    ;

    。。。

第76章 鉴宝大会(四)()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玉石鉴定专家金德禄老师!”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书画鉴定专家单家强老师!”

    “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京华大学教授,陶瓷鉴定专家刘华彩老师!”

    “杂项鉴定专家,观反博物馆馆长,马尚都老师!”

    这些人都是收藏界耳熟能详的人物。王妍每报出一个名字,现场便响起热烈的掌声。

    裁判组的专家们依次走进演播室,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下来。

    “鉴定的人很水,但是专家的阵容却很强大,真不知道会不会喧宾夺主。”李奇看到裁判组专家的人气,心中不由担心。

    “本次藏宝大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数百位藏宝人,因为时间的关系,本次鉴宝大会无法对所有藏品一一进行鉴定,再次对各位说声抱歉。”王妍等掌声停歇了下来又说,“下面,激动人心的时刻即将到来,本次鉴宝大会即将正式开始!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今天的第一位藏宝人!”

    顿时,演播厅内音乐响起,大门缓缓的打开,从门里走出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子,踏上了通往鉴宝台的红地毯。她的手里捧着一个用黄色的丝绸盖着的一个物件。这也是本次鉴宝大会特别安排的,为了增加神秘感,藏品只有上了藏宝台才会揭开庐山真面目。

    “没有想到,第一位藏宝人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请问您怎么称呼?”王妍走到女孩子的身边。

    “我姓陆,朋友们都叫我陆璐。”女孩子稍微有些紧张的说。

    “请上藏宝台,请揭幕,让我们一睹宝贝的真容。”王妍做了个请的姿势。

    陆璐依言揭开绸缎,里面盖着的是一个二十多厘米高的青花瓷器。

    “给我们说说你今天带来的是一件什么瓷器?”王妍问。

    “这是一个青花笔筒。我爷爷说这是康熙时期的。”陆璐说。

    “康熙时期的青花笔筒,这可是价值不菲,你爷爷是把这个宝贝送给你了吗?”为了缓解现场紧张的气氛,王妍迟迟没有进入正题。

    “恩。”陆璐点了点头说:“这是我考上大学的时候,爷爷送我的。”

    “爷爷送你这个是给你当嫁妆的吧?”王妍调笑说。

    陆璐俏脸一红,没有答话。

    王妍也就适可而止,说:“下面鉴宝开始!首先友请宁都典当行于飞先生。”本来按照古玩行的规矩,王妍是要称呼于飞老师的,但是于飞太年轻了,她这声老师实在叫不出口。

    于飞站起身,走到藏宝台,拿起瓷器,仔细端详:笔筒直口平沿,直腹中部微内收,下部对称两兽头,平底,为明晚期流行的笔筒式样。胎体厚重,胎质坚硬,器身画片为婴儿嬉戏图,用深色青花渲染,形象逼真,造型生动。应该是个老物件。为了保险起见,于飞悄悄引导混沌之气进行查看,果然,笔筒中“流淌”着数量不算少的混沌之气。在笔筒的底部有“丙子”,这让于飞的心中一动。因为他在一本书上曾经看过介绍,康熙时候的青花喜落寄托款,比如写“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等。而天干地支的款则在明朝崇祯时期常用的。难道这个笔筒并不是康熙时期的?而是更早的明朝崇祯时期的?

    不过,对于此于飞也不敢确定。因为他并没有看过崇祯青花的实样,对此也只能似是而非。

    王妍见于飞放下了笔筒,便问:“于先生是看好了吗?”

    于飞点了点头,“看好了。”

    应该说于飞的整个鉴定过程还算是比较快的,仅仅用了不到三分钟的时间。

    演播室外的董德昌看得暗暗皱眉,真想出声提醒于飞再多看几眼,以免误判。虽然这次鉴宝大会在他看来是必输的结果,但是输也要输的好看一些,如果一上来就打眼,那真的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请于先生先回座位。下面请鉴宝神器法眼进行鉴定。”王妍直接忽略了文轩,这让文轩的脸色涨得通红,却又偏偏说不出话来。要是知道今天代表宁都典当行的不是董德昌,而是于飞的话,他完全可以不依靠法眼,自己就能够轻而易举的打败他。对于于飞连续两次捡漏,文轩只是把他归结于狗屎运。

    陆璐拿着青花笔筒递给了文轩。文轩接过之后,先是自己看了看,观众席上立马嘘声一片,他们来是想看神器法眼鉴宝的,可不是看你文轩的。

    文轩也知道,只是看了十几秒钟的时间便把青花笔筒放到了法眼鉴定的平台上。

    仅仅只是一分钟的功夫,法眼已经给出了结果。

    “哇!”王妍赞叹说:“刚才于飞先生整个鉴定过程用掉了两分四十六秒,而法眼则只用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便得出了结果,神器果然是神器。”

    王妍的话让于飞眉头一皱,虽然他知道王妍只是想赞扬一下“法眼”,对他并没有恶意,可是这话说出来可并不那么好听。

    “按照大会规则,第一回合将由恒兴典当行的代表先给出鉴定结果。”王妍说。

    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文轩身上,他们想知道鉴宝神奇“法眼”给出的结果是什么。

    文轩稍稍清了清嗓子,看了台下一眼,这才缓缓的拿起那张纸,读道:“这个青花笔筒属于晚明清初,是一件大开门的老物件。”

    竟然是真的。文轩的话一出口,观众席上一片议论声,谁都知道鉴宝大会上大多数的宝贝都是假的,一是因为大多数藏宝人对于鉴定一知半解,容易上当;还有一些人想要浑水摸鱼,企图蒙混过关,从而以假当真,卖出一个好价钱,但是不管怎么样,一般的鉴宝大会上,十件藏品有三件是开门的物件就很了不得了。

    没有想到此次鉴宝大会竟然开门红!第一件藏品就是真的。

    虽然,法眼给出了结果,但是晚明清初的判定还是稍嫌模糊,毕竟是大几十年的时间跨度,这说明“法眼”对于古玩断代方面还是有缺陷的。

    “笔筒是文房用具中最晚出现的门类,最早出现了明朝晚期,本身是作为书桌上的饰品存在的,而并非是放笔。”文轩补充说:“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人用毛笔,如果笔尖朝上则会让墨汁下流;笔尖向下则会破坏毛笔的‘锋’。”

    文轩的话让王妍不住的点头,看来这个叫文轩的年轻人还是有点料的。

    就是不知道那个叫于飞的年轻人如何了。

    “于飞先生,您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王妍转过头对着于飞说。

    于飞沉吟了一下,说:“这个青花笔筒,确实是开门的物件。”

    “切——”

    人群中发出一阵嘘声。毕竟于飞有拾人牙慧之嫌。

    “不过——”于飞的话锋一转。

    王妍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好戏来了!

    她是主持人,要的就是噱头,要的就是看点。

    看点从哪里来?除了鉴宝神器“法眼”,本次鉴宝大会最大的看点就是两个典当行互掐!掐得越狠节目越火。

    刚才他还以为于飞已经“妥协”了呢,没有想到于飞竟然还有不同的意见!这让王妍喜出望外,也提起了台下观众的胃口,一时间整个演播大厅都静悄悄的,等着于飞的下文。

    。。。

第77章 鉴宝大会(五)() 
于飞也微微有些激动。虽然他早已经有了必胜的把握,但那毕竟是要靠混沌之气的,总觉得自己是在作弊一样。

    但这不同,他是全凭着自己学到的知识推测出来的。

    “这件青花笔筒并不是康熙时期的。”于飞的话仿佛抛进平静水面的一颗石子,刹那间观众席上议论纷纷。

    刚才还说这是个开门的物件,现在又说不是康熙时期,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有人出声指责。

    面对质疑,于飞并不辩解,微笑面对。

    被他的镇定影响,人群渐渐安静了下来。

    “如果我没看错,这个笔筒应该是明朝崇祯年间的。被误认为是康熙时期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崇祯青花瓷以石子青为主,青花发色成色不一,深浅浓淡,富有层次立体感,与康熙的〃青花五彩〃瓷器很相似;第二,明清青花都是用景德镇的高岭土,在材质上相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崇祯青花的落款不是‘大明崇祯年制’而是纪年款,就如同这个笔筒上的丙子款。从崇祯到康熙恰巧也是六十年左右的时间,所以很多人把崇祯青花的瓷器往后推了六十年,认为是康熙时期的瓷器。”

    于飞的这番话虽然并不出奇,但是有理有据,说的台下的观众纷纷点头。和于飞相比,文轩刚才的那番话便显得浅尝辄止了。

    董德昌听得连连点头。虽然他并没有看到那个青花笔筒,更无法断代,但是于飞的这番话却是加分不少。

    贵宾席上的叶建军也露出惊讶的表情:看不出来于飞肚子里还真有点货啊。

    于飞虽然表现的很平静,但是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右手的混沌之气可以通过感应器物中混沌之气的浓密度来判断器物的年代,可是他见识过的古玩实在太少了!崇祯年代的更是连见都没见过!这个青花笔筒比那件宣德青花蛐蛐罐中的混沌之气要稀薄一些,年代应该比它要晚,但是也无法确定是崇祯时期的。

    他偷偷的看了看台上的四位专家,想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到一些端倪,但是他失望了,裁判席上的四位专家个个都是老油条,喜怒完全不行于色!

    于飞只有硬着头皮往下说:“明朝晚期,因为时局动乱,因此流传下来的官窑瓷器非常少,瓷器大多出自民窑,因此表现手法更加丰富、活泼。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