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捡漏-高架红绿灯 >

第316章

捡漏-高架红绿灯-第316章

小说: 捡漏-高架红绿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于飞也不想事情发展成这样。从内心来说,他对这些专家其实是非常敬佩的。如果不是尤昌平等人咄咄逼人,于飞也不会如此的针锋相对,即便是受一些委屈,他也会忍下来的。怪只怪对方欺人太甚了。

    “于飞……”马尚都不愿意现场如此的僵,又想出声劝解。

    却不料于飞说道:“马哥,就这样吧。”

    于飞并没有给马尚都的面子。

    马尚都暗叹了一口气,他知道于飞心中已经有几分怪自己了。谁让自己刚刚不够坚决呢,这原本就怪不了别人的。

    有一些专家开始悻悻的离场。他们心高气傲,可受不了于飞如此的抢白。

    “于先生——”这时,一个苍老的声音突然叫道。于飞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人竟然是《永乐大典》的研究专家栾明贵。

    “栾老,您这是?”于飞不确定的问道。虽然他觉得自己说的没错,但是他不知道老一代的栾明贵会怎么看这件事。

    “我想留下来和你一起发掘,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永乐大典》正本很有可能就在这座庙的地宫之中。”栾明贵语出惊人的说道。

    栾明贵的表态对于飞的实在是太大了。栾明贵是专家中的专家,也是本次调查的组织者之一,他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谢谢您栾老!”栾明贵的表态让于飞有些出乎意料。

    “栾老,您说这个破庙的地宫之中真的有可能藏有《永乐大典》的正本?”一个人很严肃的问道:“可是您一直主张《永乐大典》正本是在永陵之中的,怎么突然就改变主意了?”

    “我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但我不会放过能寻找到正本的可能。”栾明贵说道:“之所以说这座破庙很有可能藏有《永乐大典》的正本,是有依据的。”

第502章 发掘() 
ps:

    红绿灯拜求~~~

    栾明贵是钱书钟的弟子,地位非常高,而且又是《永乐大典》研究的专家,他的话很快引起了大部分人的注意。现场又再次的安静下来。

    “各位专家老师,我不知道大家刚刚在发难之前有没有看过这座寺庙的地形?”栾明贵说道。虽然他的语气很平淡,但是这样的话语还是颇有指责的意味。众人在没有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胡乱盲目怪罪于飞的行为有些太过草率了。

    “看地形?看地形干什么?不就是一座破落的寺庙吗?”有人不服气小声嘀咕道。

    栾明贵也没有生气,而是走到一个较高的台阶上,想站上去,但是年龄大了,腿脚也不太方便,试了两次都没有成功。

    于飞连忙上前扶了他一把。栾明贵温和的冲他一笑,说道:“谢谢你,年轻人。”

    “栾老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于飞说道。他曾经见过栾明贵一面,对于他的为人也非常佩服。而且刚刚栾明贵并没有像其他专家学者那样上来就指责他,这也让他更生好感。

    “我谢谢你可不是因为你扶了老头子一把,而是因为你扶了整个学术界一把!”栾明贵语出惊人。

    “啊?”于飞一愣,不知道栾明贵为什么说这样话。

    栾明贵叹息了一口气说道:“看看在场的专家们吧,大部分已经年过半百了,在接受新事物新学术的时候就显得非常艰难,甚至力不从心。学术研究如果缺乏了想象力的翅膀,就缺乏了方向,这恐怕也是我们研究数日《永乐大典》的下落,却没有结论,更没有行动的原因之一吧。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过多的理论研究和论证,很多时候对于结果的帮助并不大。”

    这也是栾明贵数日来的心得之一。

    众多专家学者对《永乐大典》正本下落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一论证,但是却一直都没有实施寻找!就拿探查永陵来说,都研讨到使用什么方法了。但却因为各种方法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而搁浅!要是早知道会是这样一个局面,栾明贵真的不愿意来。

    倒不如像于飞这样,合理的想象,大胆的猜测,这也许就是当今的学术界所最需要的胆识吧。

    但是和没有根据的瞎猜不同,于飞的猜测是很有几分道理的,这也是他在仔细观察了地形和了解这座寺庙之后才知道的。

    “大家看——”栾贵明站在石阶之上,向远处指了一下,人都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那里就是十三陵!这座寺庙距离十三陵恐怕连半个小时的车程都不到!而且这座寺庙和嘉靖皇帝的永陵隐隐相对。”

    “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马上有人反驳道:“皇帝陵寝周围的寺庙多的是,这能代表什么?”

    “这位老师不要着急。听我把话说完。”栾明贵不急不躁的说道:“我刚刚翻越了史料,嘉靖皇帝在永陵从选址到修建的过程前后11次视察永陵,这是非常罕见的。而且在记录中,多次提到了一处道观!”

    “道观在哪里呢?我只看到一座寺庙。”又有人反驳说。

    栾明贵并没有搭理他,这种打断别人说话的行为非常不礼貌。

    见栾明贵沉默。那个人有些尴尬,嘀咕了两声就不再说话了。

    “确实,在我们探查的过程中,根本就没有发现的道观。”栾明贵说道。他在研究《永乐大典》正本下落的过程中,也曾在永陵实地考察过,确实没有发现的道观。

    “可是,大家请看这座寺庙的屋顶。都是反翘曲线的大屋顶,呈现出一种飞动轻快、直指上苍动势,体现了道教飞升成仙的追求,而这是一般寺庙所不具备的。刚刚我又咨询了寺庙的主持证实,这座寺庙在明朝的时候确实是一座道观!只是到了清代被改成寺庙而已。”栾明贵说道。

    这一下,轮到众人沉默了。如果这座寺庙以前是一座道观,从它到十三陵的距离和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的史料记载来看,它确实很有可能与嘉靖皇帝有很关系。

    “如果嘉靖皇帝没有将《永乐大典》正本放置在永陵之中,那么就很有可能藏在道观之中,也就是这座寺庙之中。所以我认为于飞先生的推论是合情合理的。”栾明贵说道。

    主张的《永乐大典》在永陵之中的正是栾明贵的本人。而且他做出这样的推断绝对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十多年的研究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为一名资深的学者,他也不会随意的改变自己的观点。但是这不妨碍他于飞,不论是于飞的论点,还是于飞这种富有想象力的行为。这种兼容并包的胸怀,这种对年轻人宽容的精神,都显示出了栾明贵的伟大!

    这样做无异于打了很多专家学者的脸,和栾明贵相比,他们确实有些浮躁了,在没有做出调查的情况下就妄加指责,这种行为实在是有些孟浪。

    “栾老,谢谢您!”于飞由衷的说道。

    “小伙子,应该是我向你说一声对不起你受委屈了。”栾明贵说着深深的向于飞鞠了一躬,吓得于飞连忙躲在一旁,将他扶了起来。

    栾老这么做可不代表大部分的学者也有胸襟这么做。

    一场风波过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回程了,留下来的只有栾明贵、董德昌、秦小衿、马尚都等十多个人,而其他人大多是和这几人亲厚的。

    “哼,莫名其妙,我倒要看看你们最后能挖出什么来?!”尤昌平临走的时候还恶狠狠的说道。

    “这就是我们的当今的学术界呀。”栾明贵叹息了一声:“讲资历,讲辈分,讲面子,讲成果,唯独不讲孜孜追求的过程,浮躁、功利呀。”

    董德昌等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这是他们在参加研讨会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了。

    想想老一辈的贾兰坡、钱书钟、黄永三等人,那才叫学者风范。和他们相比,当今的学者专家就差的太多了,他们差的不仅仅是学识,更多的是品行。

    “于飞——”马尚都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刚刚那种情况——”

    “马哥,别这么说。这本来就怪不得你,即便你站出来替我说话恐怕也起不到的效果。”于飞说道,他说的也是实情。但是他真的一点都意吗?也不尽然!虽然马尚都的表态可能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起码那是一个态度,能让于飞感觉到自己并不孤单。

    但是结果是,在董德昌、秦小衿、栾明贵到达之前,于飞是一个人孤军奋战的。

    特别是和栾明贵相比,马尚都更加惭愧。

    栾明贵和于飞只是见过一面,尚且能挺身而出为于飞说话,甚至不惜得罪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其中还有不少是他的老朋友。

    经历过这件事之后,于飞和马尚都之间已经有了一些隔阂了。

    “好了,不说这些了,咱们还是来看看,于飞先生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吧?”栾明贵表态于飞,并且留下来,并不代表他就相信了于飞的话,而是要一探究竟而已。

    “几位老师,说来惭愧,我是在一张藏宝图上发现地宫的秘密的……”于飞又将之前对叶建军编造的谎话又说了一遍,只不过这一次说得更加顺溜而已。

    “恩!”栾明贵缓缓点头,“如果是从藏宝图上发现了这个秘密,那可能性就又大了几分。”

    毕竟不是于飞凭空想象出来的东西。

    而且,如果没有藏宝图的指引,谁又会想到这座寺庙的地宫竟然会在大雄宝殿之下呢?

    “这座寺庙已经破败了,也不知道地宫有没有受损。现在宝藏的消息已经散步了出去,很有可能招徕有心人的算计,所以我认为应当尽快进行保护性的挖掘。”栾明贵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这也是于飞想要说的。这些东西多放在地宫中一天,就多一分风险,要是有所损毁可就是不可逆转的损失呀。

    因此众人一刻不敢耽搁,立刻组织人手进行保护性的挖掘。

第503章 地宫开启() 
说到地宫的发掘,远没有于飞想象的那么简单。特别是叶建军这货,在研讨发掘方案的时候说的那番话,把见多识广的专家们都惊呆了。

    这货大大咧咧的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我让‘二建’挑几个技术好的工人,带上家伙过来,一个下午就能把地宫打开!”

    看着他洋洋得意的表情,专家们都傻了。

    栾明贵沉默了半天,说了一句话:“这是哪里来的包工头?”把叶建军脸臊得都红透了。

    于飞心中暗笑,谁让这家伙不懂装懂,还爱表现呢。

    听了栾明贵的解释,于飞才明白:发掘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工作。

    挖掘本身就是一个损伤性过程,出土更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脆弱的出土文物置于急剧变化的环境中,有可能完全被破坏。刚出土的文物十分脆弱,要过了前3年,出土文物的内在状态才能初步稳定。

    当初在发掘长沙马王堆汉墓的时候发现一锅藕片汤,刚揭开容器云纹漆鼎的时候还可以看到非常完整的藕片漂浮在汤里,但很快就变成了一滩水。因为经过一千多年时间,藕片内在的物理、化学结构都已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旦让它回到常温常态中,根本无法保持原貌。

    因此在发掘之前,一定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从挖掘到提取,再到运送,要考虑到防湿、防霉、防震、防盗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好在的是京都的冬天温度很低,这对于文物的保存还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就是这样。还是要在现场准备冰柜,而且运输也要用冷藏车。

    “从目前情况看,地宫外沿保存完好。不过。经过了几百年,其内部究竟是怎样的形态始终是一个谜。我很担心地宫内会不会已有积水,也可能会流入一些细泥,这些对里面的文物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也要充分做好预案。”栾明贵眉头紧锁的说道。

    挖掘地宫是保护文物,而不当的操作则又可能对文物带来难以想象的破坏!

    其实,地宫内的情形。于飞“看”得是清清楚楚了,栾桂明担心的积水或者流入细沙的情况都没有出现。

    但是无奈,他没有办法说出来呀。

    不然人家问他你怎么知道?他怎么回答?猜的?还是说我能看到?恐怕都不行。

    最终还是由栾明贵出面找了一个德国的考古发掘队伍。这个考古发掘队曾经成功的发掘和保存了埃及的金字塔,经验非常丰富。

    对此,于飞的心里是有些不舒服的。无奈中国的技术在这一方面确实是差了一些。如果硬上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就非常有可能对地宫内的文物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坏。

    栾明贵也只能劝解于飞:“我们这一次并不是和德国考古队合作。而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严格说起来,他们不过是我们的伙计罢了。”

    栾明贵这种自欺欺人的说话,于飞也只能是默认了。

    唯有叶建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