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捡漏-高架红绿灯 >

第304章

捡漏-高架红绿灯-第304章

小说: 捡漏-高架红绿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客气,举手之劳而已。”于飞笑道。他这么做虽然是在帮欧阳霞,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看不惯杜先生的所作所为而已。

    “没有想到于老师对玉石也很有研究呀。”走回座位的路上,欧阳霞又说道。

    “只不过是玩过几天而已。”于飞说的是实话,但是欧阳霞哪里肯信?一个只是玩过几天的人怎么可能对翡翠的厂口如此的了解。又怎么可能判断出翡翠原石中有没有翡翠?她还以为于飞是有意谦虚。既然于飞不想说,欧阳霞也没有多问。四人走回位置坐了下来,天下宝藏节目开始。

    “真的是太了。”李思思说道:“没有想到一块小小的石头也能给大家带来如此一波三折的经历,真是疯狂的石头呀。还是想借用于老师一句话送给大家,赌石有风险。请大家一定要谨慎。好,掌声请出下一位藏友……”

    中午的时候,于飞等四人在电视台吃了一顿便餐。李思思和刘传以及四位专家坐在一起。刘传为上午杜先生的事向几位专家表示了歉意,如果没有于飞的表现,那么欧阳霞就下不来台了。对此于飞等人也没有多在意。毕竟是匆忙上马的节目,有一些疏漏也是很正常的,没必要苛责。

    于飞的大度让李、刘二人对他更加的好奇,有意无意的在探听着他的背景。而王秋成和欧阳霞在经历了一个上午的鉴宝之后,和于飞更加的熟络,说说笑笑的很是投机。只有萧翼一人闷头吃饭,一声不吭。看得王秋成摇头不已。这个萧翼,气量也太小了。

    上午的鉴宝风起云涌,与之相比,下午的节目录制就显得波澜不惊了。一是因为刘传临时安排了筛选的人员,虽然只是初筛,但是杜先生那样的情况肯定是不会出现了。

    终于,一天的录制即将接近尾声。李思思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是结束了,这样一天的节目录制下来还真是够累的。后面的事就交给别人了,要剪辑成几期节目,又怎么剪辑,她就管不着了。

    而于飞等四人也感觉到有些疲倦。虽然很多宝贝让人见猎心喜,但是送来鉴定的大部分藏品还是赝品。

    四位专家也只是挑一些有代表性的藏品进行讲解,其他的没有代表性的或者种类重复的藏品,只是判定一下真伪,估一下价格就打发了。

    在近百件的藏品中,瓷器占据了百分之三十的比重,玉石占据百分二十左右,而书画类的藏品仅有百分之十,剩下的百分之四十都是属于杂项。

    于飞在鉴定的时候,一般都是先根据自己的眼力进行判断,然后再用混沌之气进行验证。让他感到兴奋的是,他判断的准确性竟然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这说明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他的鉴定水平果然是不断提高了。

    最不爽的当然要数萧翼了,书画类的藏品竟然只有十件,而且记仇的于飞根本就不给他上手杂项古玩的机会。这也就算了,就连王秋成和欧阳霞都不怎么将藏品交到他上手了。这让他大部分的时间只是尴尬的坐在那里,冲着摄像机镜头无奈的苦笑。

    以至于当节目播出后,大火特火的除了天下宝藏节目本身、青春美丽的李思思、年纪轻轻却博闻强识的于飞之外,还有萧翼!

    他的火是因为他的微笑。当年度的网络流行语中,排列前十位的就有一个“萧老师的微笑”,用来形容无比尴尬,却又无法解释、辩驳的境况。这让萧翼知道之后羞愤欲死,却又无话可说。

    正当刘传和李思思的以为一天的节目就将这么结束的时候,意外却还是到来了。

    当一位藏友小心的捧着一幅卷轴走进演播大厅的时候,李思思也同时宣布——

    “欢迎这位藏友,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位藏友带来的宝贝应该是我们本次天下宝藏栏目鉴定的最后一件藏品了。”

    众人一听是最后一个了,顿时注意力又集中起来。

    既然是书画藏品,自然是要送而给萧翼鉴定的。

    萧翼心中一喜,没有想到竟然由自己来为这次的天下宝藏画上句。

第484章 黍离() 
ps:

    月底了,红绿灯拜求~~~

    随着李思思的话音,从演播室的大门内走出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虽然不奢华,但却颇有儒雅的气质,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资深的藏友。

    “王先生您好!”李思思打了个招呼,问道:“今天要请专家鉴定的是一件什么样的藏品呢?”

    王先生露出一丝自信的微笑说道:“今天我带来一幅黄宾虹先生的《黍离图》,想请专家给我鉴定一下。”

    一听黄宾虹的名字,现场不由引起一阵小轰动。

    因为黄宾虹太出名了。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巨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山水画大师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

    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

    “黄宾虹先生的画可非常难得,还是请箫老师鉴定一下吧。”李思思说道。

    王先生点了点头,将画轴送到萧翼的面前。

    萧翼小心的打开卷轴,只见画中画着一棵玉米,长在石头旁边。下面又出了一枝花作为陪衬。颇有寓意和情趣。在画的左上方,题着一首诗:“太虚蠓蠛几经过;瞥眼桑田海又波;玉黍离离旧宫阙,不堪斜照伴铜驼。”下方是黄宾虹的钤印。

    对于书画作品,于飞根本就没有什么兴趣,很无聊的呆在一旁,期待着节目录制早点结束。

    他已经厌烦了。外面排了那么多的藏友,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却不能一一鉴定了。要按他的意思,藏宝人拿着自己的宝贝排着队进来。然后于飞老师像老师批改学生试卷一样,“这一件假的!”、“这一件真的!”、“这一件西周的!”、“这一件呃……上周的!”……这多过瘾啊。偏偏像现在这样一件古玩就要鉴定老半天,太没意思了。

    萧翼一边看一边点头,以他的鉴定能力当然可以看出这幅画用笔冲和,书写自然,既写实又写意,绝对是黄宾虹先生的真迹。

    看完了之后,萧翼并没有像其他鉴定专家那样把藏品递给身边的专家,而是直接宣布了结果。由此可见,因为于飞的关系。他把王秋成和欧阳霞都记恨上了。

    “我们知道,黄宾虹大师擅画山水,是山水画一代宗师,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行力於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宋、元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他的书法“钟鼎”之功力较深。其画风苍浑华滋,意境深邃……”

    萧翼终于抓住机会了。大说特说,直说的吐沫飞溅!让李思思皱眉不已,不由的看看时间,照这样下去,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我们看这幅《黍离图》。人们只知道黄宾虹先生以山水画闻名于世。殊不知他的花卉画也别有情趣,而且不落俗套,别具一格,妙在自自在在。他所画的一花一叶,点画不加雕琢,看似无法,却寓法度于其中。简淡清雅,奇崛有致。有人说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是密体,而花鸟画为疏体,具备简、淡、拙、健的特点。所谓简就是简洁——”

    “箫老师,依您看来这幅画对不对呢?”李思思终于忍不住了,如果任由他发挥下去,真不知道他会讲到什么时候。

    而旁边的于飞则有意的夸张的哈欠连天了。

    被李思思打断了自己发挥,萧翼的心中不爽,不由哼了一声,连她也一并怪上了。

    对此,李思思也只能很无辜的笑了笑。

    “这幅画无论从笔法,从色彩,从款识等诸多特征来看,确实属于黄宾虹的真迹!”萧翼一锤定音的说道。

    王先生微微一笑,并没有太多的表示。

    “那请专家老师给估个价吧。”王先生说道。

    “黄宾虹的画作近年来升值的非常快。精品的山水画作一平尺的价格都在百万以上,您这幅不是黄宾虹的代表作,画的又是花鸟,所以价格要稍微打个折,大概在一平尺柒拾伍万左右,这幅画在三平尺以上,保守估计也在贰佰贰拾万左右。”萧翼对书画的市场行情是非常清楚的,很快便估出了价格。

    “谢谢你!”王先生的表情很平淡,似乎有些不满意似的,上前拿了画就要离开。

    突然一个声音说道:“等等!”

    这么回事?怎么叫等等呢?难道是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一时间人们议论纷纷,就连准备说结束词的李思思都有些猝不及防,望向始作俑者。

    说出“等等”这两个字的正是于飞。

    “于老师,有何见教?”萧翼冷冷的说道。

    “见教不敢,不过我却觉得这幅画不对。”于飞语出惊人,现场第一次出现了专家意见相左的情况。

    看点来了!场上的观众顿时都被吸引住了。

    “笑话!于老师这是质疑我的鉴定结果了?”萧翼说道,脸上的表情带着一丝的不屑,似乎是于飞不知道天高地厚了。

    “谈不上质疑,就事论事而已!”于飞说道。原本见是书画作品,于飞也就没当回事,甚至连正眼看都没有。他眼光高的很,虽然知道是黄宾虹的作品,都没有去看。

    直到王先生拿着画想要离开的时候,于飞才习惯使然的用混沌之气“看”了一眼,这一看不打紧,发现问题了。

    这幅画的年代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而黄宾虹早在一九五五年就过世了,也就是说这幅画根本就不是黄宾虹先生的作品!换句话说,这幅画是赝品!

    “于老师,说话都要负责任!”萧翼说道。这幅《黍离图》他仔仔细细前前后后都观察过了,根本就没有的问题,凭他于飞又能发现什么?

    “你说这幅画不对,那好,你拿出证据来呀?只要你拿出证据,我就信你,否则的话就不要在这里浪费大家的时间!”萧翼回答道。

    “证据当然有。”于飞也是毫不相让。

    “箫老弟,于老师,两位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见两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掐”起来了,王秋成连忙解劝。

    虽然于飞在本次节目中表现出了非常高的鉴定水平,但是王秋成还是直觉的相信萧翼。

    “于老师呀,箫老师是书画鉴定方面的专家,他鉴定一般是不会有问题的。”王秋成小声的对于飞说道,想让他抽身而退。

    “我原本也这么认为的。”于飞说道:“不过很遗憾,这幅画确实是假的!”

    于飞寸步不让的说道。

    这一下王秋成也没有办法了。在这种情况下,谁主动退缩谁就是认输。

    好吧,现在的这种情况只有任由他们去了。

    “这位专家老师,您说我这幅画不对问有什么证据吗?”王先生扬了扬手中的卷轴说道。

    “证据其实很简单,因为这幅画根本就不是手绘的,而是印刷的!”于飞说道。

第485章 印刷品() 
ps:

    红绿灯拜求~~~~

    “哈哈哈哈……”萧翼发出了放肆而夸张的笑声:“印刷?你说印刷?你没搞错吧?难道你不知道印刷作品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吗?”

    “特征,不知道箫老师说的是哪些特征呢?”于飞不慌不忙的问道,相比于萧翼的急赤白咧,于飞的气度不知道胜了多少倍!这让在场的很多人都感叹,看来年龄和修养并不是成正比的。

    王秋成也叹了一口气,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恐怕这次的天下宝藏节目,最后的专家对决才会是最大的亮点吧?

    “于老师你听好了。”萧翼从鼻腔中冷哼一声,仿佛长辈指导后辈一样:“印刷品的油墨没有书画用墨舒展、自如,而且书画作品的颜色和印刷品的颜色虽然看起来的极为相似,但是仔细分辨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同时,用鼻子闻一闻,印刷品是没有墨水味道的,有的也只是油墨味。第三,也就是最的一点,用10到20倍的放大镜可以看出印刷品都是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