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180章

聊斋仙境-第180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允弼看着也生气:“祖宗一刀一剑打出来的江山,要是让他们看到后代子孙如此懦弱,在天之灵都不能安息!罢了,你们都滚蛋吧!”

    虽然他一点儿也不想让自己儿子去,但是儿子们这么怂蛋,他还是很生气。

    几个小王爷如蒙大赦,唯独站在门口的赵宗景没有离开,他迟疑了一下,仗着胆子问道:“爹,孩儿能去吗?”

    斩龙需要宗室出力。虽然张天师没有明说,但是在场的文官们哪个不是人精。这哪儿是要出力,分明是要人命的差事。

    不过正因为是这样的差事,贾昌朝也才充满了干劲。老倌儿修炼几十年,早就成精了,从皇宫回来,他就派人去打听了。看看皇帝是个什么章程。

    这一看,就如他猜测的一样,皇帝并没有说出实情,而是希望有人不知情下,担了这差事。

    这一下,他就好办了。

    贾昌朝立即派人给赵允让送去了消息,希望老王爷能赶快派儿子出来。

    这样干,有两个好处。一个自然是简在帝心了。皇帝没有说,但是皇帝知道自己是出了什么力的。

    而另一方面,这也算是个把柄,皇帝的把柄。虽然不一定用的上,但他绝不介意有这么个把柄。

    最妙的是,他只不过是个送信的。不知情的赵允让,说不得还要知自己的情。

    他的想的是美好,然而一个盯上那椅子的人在皇宫里面,又怎么会没有人手?

    “父王,我看贾相公这是疯了!”赵宗楚大声说道:“张天师是什么意思,他不知道?”

    皇宫中并不是多保秘的地儿。张天师这边讲完两个故事,那边赵允让便知道了。

    贾昌朝真心以为自己是个聪明人,别人都是蠢蛋。一如他在历史上干的一样,直接怼赢了欧阳修,然后一转身,他也被人怼离了京师。

    没人是傻的。

    赵允让寿眉低垂,沉吟道:“贾相公这人是假聪明。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这事重要的是龙气,并不一定会死人。只是这龙气需要多少,没了这龙气,还是皇子吗?我这心里放不下。”

    “爹,你担心太对了。”赵宗汉也说道:“我等身为宗室,所以有龙气,如果没有了龙气,我们与普通人又有什么区别?”

    几个儿子,七嘴八舌头,不管是要命,还是要龙气,他们一个也舍不得。这也算是提前知道的坏处了。

    正因为知道监斩龙台的代价,他们才发现不管是没了命,还是没了龙气,对他们只有坏处,而没有任何的好处。

第357章 、甩锅() 
“你们说的好听,谁都不去,要是陛下问下来,该怎么说?”赵允让也不想让任何一个儿子去,哪怕是他最不喜欢的儿子,他也不想。但是这有一个前题,那就是不能惹怒赵祯,不能给皇帝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他要打的那把椅子的主意,最终还是要赵祯点头才行。

    老二赵宗朴眼珠转了转,突然道:“父王,你看我们不去,其他人也未必愿意去,如果找不出人,就随便找个人算了,反正宗室子弟众多,监斩龙王这事儿,总是会有人乐意的。”

    赵允让虽然精于算计,但是他却不是一个果敢的人,不然原历史登上皇位的就应该是他,而不是他的儿子了。他只不过是那种“自己做不到,自己儿子也要做到”的人罢了。

    所以当他现在人一老了,就舍不得了。人一上岁数,就喜欢儿孙绕膝,虽然他的子孙多得数不过来,却也不舍得放走一个。

    一个人的性子,决定了他的成就,他原历史的成功,不过是大人与婴幼儿的较量,他赢了。

    骄傲吗?

    当上了皇帝是骄傲,但是当他那当太子的儿子被人怼的时候,他呵呵,常年欺负小学生的水平,他还能怎么办?

    而这并不是特例,而是大宋的普遍现象。最有野心与胆量的赵允让都这样了。其他的呵呵。哪怕他们不知道皇帝要的是龙气,他们也不愿意与龙王结仇。那可是龙王。

    所以到了第二天,所有的王爷到了皇宫,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不舍得放自己儿子去。

    赵允良更是撒泼上吊的手段直接便用上了,哭哭啼啼,说什么他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走了,孩子不在身边,岂不是让他死不瞑目吗?

    那可是龙王。他们自称了多少年的龙子龙孙,现在与龙王干,不是让孩子去送死吗?孩子去了,没法活着回来,白发人送黑发人,情何以堪。

    所有人都不愿意,赵允让心中暗喜,就想把商量好的主意抛出来,随便找个宗室子弟顶替就是了。

    这货怎么说也是打了多少年的皇位主意,只要不关乎自己的利益,他还是很有胆量,外加冷酷无情的。

    咦?似乎是他被剥了太子之位后,所以愈发注意自家的利益了?

    天下诸事,一饮一啄,还真是早有注定。

    不过他还没有开口推自家的哪个子侄去死,这时候北海郡王赵允弼突然站起来,老脸通红。

    “启奏陛下,臣,臣那个不孝子想去。”

    我了个去!赵允让当场就惊了。

    就那个货儿,为了个妓女,弄得有家回不了,他身上还有龙气?有龙气会落到这等地步?允弼,你不会以为咱们连龙气是什么,都不知道吧?为了你自家,你也是够拼的了。

    就是赵祯一愣,他觉得自己应该一开始就说出来选人的标准。也就弄不出这样的笑话了。

    现在倒好,赵允弼这一开口,他这当皇帝的反而不好处理了。

    而在场的几位王爷差点笑出来,赵宗景这名字实在是太有名了。

    赵允弼满脸羞惭:“启禀圣人,如果宗景不合适,那,那就让臣去吧,好歹臣还不到五十岁,身体虽然弱了点,可臣的骨头硬,蜀地,臣还是可以去的。”

    赵允弼真的是很关心儿子,虽然他没有表现出来,但是为了儿子的前程,他这老骨头直接便压了上去。

    他这一压,其他人也都不再笑他了。当然,他们也不可能让赵允弼去。怎么说,他都是一个病人。

    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为了儿子。赵宗景出了这事,如果不做些什么,恐怕他永远都回不了赵氏门墙。

    身为皇室,一旦被赶了出来,想回去,可不是那么容易。

    他的目的性,所有人都明白,包括赵祯,但是赵祯一点儿也没有像别人那样瞧不起他们爷俩,相反,此刻能站出来,那就是赵家的好儿郎。当皇帝的从来不在乎他们想要什么,还更在意他们愿不愿意做什么。

    想到这里,赵祯变得和颜悦色起来,“你身体不好,长途跋涉,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让孩子去吧,他有心,朕就不会亏待他。立刻传旨,加封赵宗景为济阴郡王,镇南节度使,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

    不就是要龙气吗?朕给。

    一句话,赵宗景就变成了和他爹平起平坐的郡王,还拿到了一大串的虚衔,在所有年轻的宗室当中,脱颖而出。

    这些个官衔、爵位的加持,赵宗景的龙气腾腾的便升了上来。

    赵宗景这个新鲜出炉的郡王,有人羡慕吗?

    当然。可是为了这么个虚衔,便要刚龙王。其他人更多的还是同情,以及嘲讽。

    赵宗景?那是穿了龙袍也不像皇帝的家伙。就他?还要斩龙王?

    除了同情与嘲讽,他们还能有什么表情?

    从小到大,他们这帮子宗室,出城门的次数都有限,竟然要去斩龙王。这真的是他们可以干的活?反正在场的老王爷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觉得赵宗景能成事。

    不要说他们,就是北海郡王府自己,其实也不过是死中求生。

    大宋皇室的孩子多了。太宗的,太祖的,这一支支,一个个,哪一个不在拼命生仔。

    而大宋的资源就这么多,没可能所有人都有资源。走了一个,再想回来,那真的是要费百十倍的力气。

    赵允弼看的明白,当时他要是不逐儿子出府,宗正能把他的族谱除了。那才是真的完蛋。

    不过理是这么个理。当娘的又有哪个不疼儿子的。赵祯下了旨之后,老王妃拖着病体,抱着儿子的脑袋,不停啜泣。

    “你个老天杀的,孩子才多大,你就舍得把他推到火坑里?”

    老王妃才不管什么政治与不政治的。她只是在心疼儿子。而心疼儿子的娘基本上是不讲道理。

    不讲道理的老王妃很是把赵允弼弄的是灰头土脸。

    赵允弼脸黑得和锅底一样,争辩道:“他自己要去,我有什么办法?”

    大道理说不得,说了也没用。赵允弼只能往儿子身上甩锅。

第358章 、再作死() 
甩锅甩的这么自然,这绝对是亲爹,没跑了。但凡是个外人,也不会这么自然。

    生儿子干吗?养老、甩锅。他是王爷,养老有朝廷,用不上他。甩锅正合适。而且这本就是儿子的锅,不是吗?

    然而,如果这有用,世上也就没有不讲道理的女人了。心疼儿子的娘,哪个跟你讲道理。

    “你没有办法?嘴长在你的身上,你不会不说话?孩子有个闪失,我,我就不活着!”老王妃哭得稀里哗啦,赵允弼被弄得一点脾气没有。

    因为根本说不通。如果他说了实话,这是他打算让儿子立下功,好回来的手段。老王妃绝对会喷他没用。一个郡王还要儿子拿命去拼。

    至于立功的正当性,正大光明这是问题吗?

    反倒是赵宗景有点没心没肺:“娘,你听孩儿说,说龙王多可怕,也未必!你看看,这龙王除了在天上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再者说,唐朝那会儿,魏征魏大人,睡个觉,便把龙王斩了”

    老王妃把脸一沉,“胡说,那魏征魏大人那是天上的文曲星,有神灵庇护。自然斩的了龙。我儿年纪轻轻,从来没出过远门,一下子就要走几千里,跑好几个月,还要到蜀地去,娘怎么能放心!”

    “你这叫慈母多败儿!”赵允弼听不下去了。怎么着,自己的儿子连蜀地都去不了?这得是多无用?老王爷把眼睛一瞪,“畜生,我问你,真的敢去?”

    赵宗景用力点头:“孩儿当然敢去!”

    “你记着,你是皇天贵胄,身上流着赵家的血液,哪怕丢了命,也不能丢人!如果你半路后悔了,怕了,逃了回来。就是官家不追究,爹也要亲手打死你!”

    老王妃直接急眼了,你个老混球,还要打死儿子,我现在就不活着了!

    老王妃可不管老王爷是出于什么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她只知道老头子要打死儿子,她这个当娘的就绝不同意。

    就像赵允弼把赵宗景赶出府这事一样。赵允弼确实是因为儿子干的混账事,所以病了。

    但老王妃不是。老王妃病了,是因为儿子被赶出了府。

    老太太着急,可是赵宗景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老爹居然自称是爹了,几个月的冷战算是有缓和的迹象了,赵宗景长长出口气。

    他们关系好了,赵宗景才有继续作死的底气啊!

    娶王妃!

    是的。就是娶王妃。他一开始的目标便是沈月娥。只不过是阴差阳错,又或者说是被坑了,所以娶错了新娘。

    乍一看,他重娶是正大光明的。然而事实上却不是,大宋的正妻是受法律保护的。宋朝女性的地位:不仅可以主动离婚,还能自由改嫁。

    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打仗是要死人的,而且以大宋的两条腿怼北方的四条腿,一死便是成建制的死。

    乍一看,这似乎应该保护男人才对,但是不行,宋代军人社会地位低下,谁会保护一帮子囚徒一样的汉子?

    那么死的人多了,没了男丁,缺少军士怎么办?

    再生啊!后世的苏维埃都玩的出英雄母亲,宋人也懂。范仲淹订立的义庄规矩规定:“嫁女支钱三十贯,再嫁二十贯;娶妇支钱二十贯,再娶不支。”'(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附录'对再嫁女子的资助优于男子再娶。

    如果以为古代只有丈夫单方面的“休妻”,而没有双方都同意的离婚,那就想错了。古代也有离婚,法律上叫作“和离”。在宋代,和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妇女主动提出离婚的诉讼也不鲜见,以致宋人应俊感慨:“为妇人者,视夫家如过传舍,偶然而合,忽尔而离。”

    北宋河间府的风俗,对守寡的女性,“父母兄弟恐其贫穷不能终志,多劝其改节”,并无什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观念。宋人丘浚孙氏记写到一位年轻女性孙氏,初嫁一轻狂少年,再嫁老秀才张复,三嫁官员周默。三嫁的经历并没有影响她受封为命妇。

    虽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