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聊斋仙境 >

第131章

聊斋仙境-第131章

小说: 聊斋仙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石微微摇头:“这事还不好说。”

    “有什么不好说的?”杨怀玉拍案而起,“难不成还真的有什么疫病?”

    “说不定真就是那难不成。外面已经开始死人了。虽然死的多是孩子,但是包拯说有可能是疫毒。”沈石没有说天花。这个时候说天花只能增加恐慌。

    比如15世纪末,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印第安人。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

    这是一场真正的屠杀。汴京可比美洲大陆小多了,一旦真的是天花,又会死多少?

    而且,最重要的是历史书上没写。也就是说,即便真的爆发了天花,也被控制住了。

    相反,如果沈石说出去。汴京的天花还会像历史上一样控制住吗?

    只怕不会这么容易。这条街可是刚刚经历生死,戾气最盛的时候。

    这些戾气铺天盖地。封锁隔离,让其自然消散,比放他们出去更安全。

    同时,这里的防疫工作也要继续。看包拯的样子,这事儿已经不再像是一场误会。而是疫病真的有可能发生了。

    “来,打水烧开。”

    沈石不仅命人打水烧水。更是在水烧开之后倒入灵液。一人一小碗的分下去。不管是不是疫病,增强体质总是没错的。

    沈石连灵液都拿了出来。只要是正常人都可以感受到灵液带来的变化。单这感觉便让他们慎重,不会再闹。

    毕竟在这儿有沈石救他们。出去了,谁会救他们?

    被隔离的是安抚住了,但是外面,杨家却没有。

    “什么?因为发疫病,人不能放?无法无天!我们杨家也不是面捏的。”杨九妹怒吼道。

    最近杨家很倒霉。部演还没救出来,这杨怀玉又被隔离了。

    杨家人是个什么感觉。

    杨九妹说:“必须把人救出来,哪怕是出钱,也要救。不然真的有什么疫病,就完了。”

    穆桂英苦笑道:“九妹,只怕不是银子的事情。”

    自己不过是去了别的地方,怎么就把怀玉陷里面了。她多少有些自责,她宁愿陷的是自己。

    “是不是也得试一试。怀玉毕竟是杨家的男丁。这事老太君还不敢告知。”

    杨家虽说男丁稀少,但是女子很多,而且还是一帮无子无女的寡妇。杨怀玉不仅是穆桂英的亲孙子,也是她们的。

    想当年佘太君不忍杨家为大宋出生入死,洒血疆场之功绩,却血脉不存,不得不带一应儿媳妇出征。其中杨门众媳妇夜祭亡夫,一位美貌姑娘杜金娥不请自到,自认与七郎私订终身,杨家第七个媳妇。佘太君虽被金娥率性真情感动,但不愿误人青春,不肯把她收留。更不说这事关怀无。杨家女将们,杨家的儿媳们就不能不出声了。原本她们已经过上了青灯古佛的日子。

    穆桂英低着头,不吱声。她知道这是杨家的底线。如果杨家没了男丁,杨家也就没了,所以不问世事的她们也出来了。

    而有这帮嫂子撑腰,杨九妹似乎得到了鼓励,更加大胆了:“嫂子,外面就是在胡说八道,什么疫病。怎么咱们家连只鸡都没死掉?照我看这一次就是贾昌朝没安好心,想给咱们家一个难堪。”

    杨家儿媳满心疑惑:“他为什么如此?”

    她们不问世事太久了,一些事已经不太了解情况。

    “还用问为什么?人家都说贾昌朝为人贪婪残暴,准是想从咱们家手里敲一笔钱。只要出钱,就能把人救出来。”杨九妹说着她打听到的。

    “那要出多少钱?”

    “至少一万贯!”杨九妹只是听说罢了,具体需用多少,她心中也没个底,不由伸出一根手指,说了一万贯。

    几个嫂子商量一下,觉得一万贯也不多,所以说道:“破财免灾,若是能用钱把人救出来,也是不错,只是”

    她们还有些犹豫,她们杨家也要贿赂小人了啊!

    另一边,包拯派人把防疫条例交给丞相们。一边,自己急急进宫去见赵祯。

    没有办法。不管宣布疫病的初衷是什么。当这事宣传了出去后,一切就不再像某些人想象的运动了。

    包拯没有对沈石说,此时此刻的京师里的混乱,却远远的超过了任何人最初的设想,不论是不是谣言,到了现在的地步,都已经远远超过他们之前任何人的想象。

    同时,包拯也隐隐约约察觉着朝臣之间的不作为。他没有深想,只以为局势恶劣,朝臣无能为力。也因此他才急急入宫,把方法告诉皇帝,让皇帝赶紧指挥众人做事。

    “臣”

    包拯见了赵祯,立即行礼。

    “免了。卿快说说城中现在怎么样了?”赵祯阻止其行礼,焦急问道。

    自从传出疫病,他这皇帝也就被人限制在了宫中。说是为了陛下的安危,但是实际上却是鼠妖现形的时间点。

    这也是必然的。皇帝可以知道一些事,但是皇帝绝对不能掌握所有的事。

第260章 、汴京的尸毒() 
当然,赵祯也不是蠢蛋。大臣们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隔离区里的声光效果,他也明白那不可能是疫病,但是他也没有与大臣们争。因为争也没用。大臣们以其安危之名,他哪怕是皇帝也没法反对他们的好意。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赵祯也不例外。他也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一回事。那威压,那光热

    是神仙还是佛祖。

    然而他不过有这打算,过去看上一眼。各种劝戒也就到了。甚至皇后都来劝。

    他能怎么办?他也很无奈啊!

    好在这时候他的身边有了一个包黑子。

    这家伙长这么黑,这么丑,没什么君子喜欢他,正好为朕所用。

    虽然说起来包拯有些佞臣进化的方向,但是说真的。堂上诸公,没人愿意皇帝接触奇人异士。

    皇帝只要听咱们的,按咱们说的做就行了。至于其他,自有咱们来。

    包拯试探过,但说的好听点儿的,自然是为了皇上好。皇上好,国家才会好。皇上受伤,国将难安。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圣人说的。而这是愿意开口的。

    但是更多的人却是什么也告诉不说,更过分的是他们的眼神。那是怎样的眼神啊!分明是在说:“咦?黑炭头!这是哪儿来的丑八怪?他是怎么混进我们革命队伍中的?选官的人眼睛都瞎了吗?”

    “佞臣!”

    更有直接的,喊出了佞臣。这一喊,也让包黑子明白了。

    佞臣?谁?我?我是佞臣?看着不像啊!

    然而包黑子虽然自问不是佞臣,但是他的心中还是扎了根刺……长的丑啊!对不起你们了。

    而这也让包黑子下定了决心。努力工作,抱住了陛下的大腿。只要陛下不嫌弃。你们随便说。

    咱是长的黑,但咱很能干。而且前有来者啊!

    北宋前期的大将王德用出身行伍,善抚将士,军功显赫,在军队中的威望很高,官至宰相,当时人称呼他为“黑王相公”——他相貌奇伟,面色黑如深墨,在当时朝野是出了名的。于是,在“黑王相公”出行的路上,“以其貌异,所过间里皆聚观”,大家都争着一睹“黑王相公”风采。当时有个朝廷“智囊”苏仪甫,就曾悄悄写报告给宋仁宗说王德用相貌“宅枕乾冈,貌类艺祖宋太祖”——意思是说,王德用的相貌非同常人,不是做大臣的相貌,是能当皇帝的面相,将来恐怕会篡权夺天下。后来,御史中丞孔道辅又拿王德用的“帝王”相说事,宋仁宗虽然有些惜才,但还是解除了王德用的兵权,让他担任地方官。王德用很识趣,于是夹着尾巴做人,处处低调,后来,又起复为宰相。王德用因相貌与众不同而得“祸”,但好在他善于“解祸”,终于逢凶化吉。

    包拯觉得自己可以学学他,毕竟赵祯已经用一个王德用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长的丑,咱也用。

    赵祯的信用如此之好。包拯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所以包拯不仅没有被刺激到,他反而充满了干劲。每有死人,他不说第一个到,却也总是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正因为这样,对于疫病之说,他才会担心。

    见了赵祯,包拯自然是把自己了解的,掌握的,全都报知了赵祯。

    “真的是疫病?”

    赵祯听了,脸色都变了。

    疫病,这是所有的当权者最怕的事了。

    “陛下无须担心。这有沈石大人献上的防疫条例。”包拯没有贪沈石的功,直接便献上了条例。

    有办法就行。赵祯立即给自己的丞相们下旨,让其照条例行事。

    诸相公们自然不会不听,相反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能量来办理。

    而这一来,一些人急了。

    “不行!这天赐良机,不能让他们过了。咱们的人立即发动起来。哪怕拉不下来他们,也要咬他们一口。”

    庆历诸君子的改革,不管是官,是地主,是大商人,恨他们的可不少。

    而这些人一旦齐心协力,能量不小,同样也不会有任何的底线。

    所以两天后,疫病真的爆发了。

    而同时也有人给赵祯上书,言说,这是上天示警,是有佞臣在朝。

    包拯当场就懵逼了,心想:自己努力工作,一直很低调啊!这是怎么了?怎么就有人死抓住自己不放?

    然而包拯想多了,他根本不知道,他,包拯,包黑子。在人家眼中,不过是不黑铁蛋儿。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虽然长的丑了的,拉低了大伙的颜值,但是陛下都不在意。他们会在意吗?不!一点儿也不。

    他们的目标更大,他们的目标是庆历诸君子,是那帮改革的相公们。

    然而包拯不知道,赵祯也不知道。赵祯与包拯知道的是,包拯真心是黑,一如当年的黑相公。那么多人弹劾他,早让他们先入为主的认为,他们瞄准的就是包拯的黑。

    “爰卿。这事朕可以留中不发,可是这疫毒必须控制住了。”赵祯严肃道。

    “是,官家,臣明白。”

    包拯明白,他是真的明白。当年的黑相公都不得不去职,更不用说他了。

    包拯说:“疫病再这样下去。臣也无颜留在朝中。”

    包拯做了保证,就急急忙忙去了。他去找沈石。因为沈石有过法子,而且他去过地府了。地府的陆判告诉他,这确实是一场大疫,让他做好准备。

    然而包拯怎么准备。他又准备什么?

    他从来都不是学医的,他也不懂医。

    这汴京上下,能问的,懂一点儿医的,他全都问了。唯一没问的也就是沈石了。

    包拯找了沈石,告诉沈石疫病的事,沈石也坐不住了。虽然历史上这次没发生什么大事就结束了,但是现在自己穿越了。会不会发生什么蝴蝶效应?比如说死上一城的人?

    没人知道,也没人敢保证。所以沈石立即加入了进来。

    当然,沈石同样不是学医的,但是他却有一双眼。只要他看过一次疫病气,他就可以记下,找出疫病源,不管是烧掉,还是用生石灰消毒。办法还是有一两个的。而且他的眼睛可比后世的科学仪器还要准,至少后世的科学仪器可检测不到玄学的气。

    所以事情的关键就是找到发现,并证明是疫病的。

    沈石对包拯说了自己的要求。

    “嗯。这事好办。开封府有一吏员也中了疫病,问他就可以。”

    包拯想了一下,立即想到一个人选,而这个人竟然是开封府的吏员。

    这一下,沈石也认真了起来了。特别是见到人之后,寒战、高热、乏力、头痛、四肢及腰背部酸痛,甚至在沈石他们到来前,这人体温急剧升高,皮肤成批依次出现斑疹、丘疹、疱疹、脓疱

    这样的现象,很像是天花。

    “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这样?”沈石先喂了他水,然后认真询问到。

    毕竟如果汴京城中爆发了大面积的天花,这可不是开玩笑的。而让沈石担忧的却不是什么天花。

    天花是天灾,虽然杀伤大,却没什么。沈石担心的反而是人祸。

    “我嗯事情、事情是应该是发生在三天前。我是可能开始应该是在三天前。毕竟那时候不就说有疫病了吗三天前,有人请我上花船。只是放松一下,我们绝对没有狎妓。我们只在河上转了一圈嘶——呼——划着,我就碰到了一个东西。呼呼”

    他烧的很厉害,头脑却很清醒,不然他不会还记得朝廷法度,官员不许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