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游戏电子书 > 立鼎1894 >

第191章

立鼎1894-第191章

小说: 立鼎1894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对,此地有租界洋人。诸多不便。那山东可是兵强马壮,天兵到处,顽敌必然冰消瓦解!”

    一片声的互相打气,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千里之外的李秉衡身上。

    李秉衡也的确被康有为说动了。或者其实巡抚大人本身就想找机会剿灭杨氏武装,为自己的治下打造一个彻底的安定繁荣。如今有了由头,他毫不犹豫的把章高元的三千兵马派回去,命令说的是,快马加鞭星夜疾奔,务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杨氏一举铲除。

    但他怎么都想不到,章高元答应的很痛快,拔营速度也不慢。但等部队开出莱州之后,一天走了不到二十里,看看天色到了下午,就喝令扎营安歇。

    受命跟着监督剿杀行动的康有为不乐意了,冲进营帐催促其进兵,章高元瞪眼呵斥:“百里而趋利者必蹶上将军,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此乃兵法道理,你懂还是我懂?”

    康有为也是熟读兵书的,当即反驳:“那是征战于邦外,如今却是剿杀叛匪,岂可同日而语?章总兵如此拖延,怕不是与那杨氏叛逆有染?”

    这话当真是诛心之言。眼下谁都知道,杨浩在青岛弄了一大摊子工程,许多的货物也是从那里上岸的。但此事关节却在李鸿章身上,章高元不过听命行事。再说,官商勾结乃是众人皆知的规则,却是能做不能说的。

    康有为狂妄的很,自以为掌握天下大道理,占据道德制高点就可以绑架所有人,口不择言的把话说出来。

    章高元脸皮一黑,指着营外厉声呵斥:“来人,把这胡言乱语的混账东西叉出去!”

    康有为勃然变色,梗着脖子嚷嚷:“你敢?我乃是……!”

    亲兵冲上来一刀鞘糊在他脸上:“乃你麻痹啊!半点功名都没有的白身,也敢跟俺们军门比手画脚,还读书人呢,一点礼貌都不懂,我呸!”

    拳打脚踢的把他赶出去。

    康有为血流皮面,辫子都不知道被哪个阴损的家伙给切掉半截,披头散发活似疯子一般的丢出军营外,所有军兵都发出放肆的嘲笑。

    “此仇……此仇不共戴天!章高元。我跟你没完!”

    他踉踉跄跄爬起来,凭着胸中一股子执拗倔强,硬撑着转头往烟台去。他要告状。要把这群勾结叛逆的粗鄙武夫一棍子打死!

    把人赶出去后,章高元冲后边喊:“混账小子,这回你可是满意了?”

    他儿子章中行满面笑容的转出来,竖起大拇指赞道:“父亲果然英明神武,如此轻易就把那讨厌的东西发作了出去。”

    章高元没好气的冷哼道:“你可知道如此一来,却把朝廷之中好几位大人物都得罪了?那帮酸腐文官手里的笔可是比刀子还刻薄恶毒!混小子,若非你跟杨氏搅合的太深。老爹我又何苦冒那么大风险?”

    章中行很狗腿的上来帮忙捶肩膀。

    章高元心里头苦笑,他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说起来。他也算是这时代少有的清廉武官,不喝兵血基本不吃空饷。丰厚的薪俸还被他时常用来贴补下边的人,几十年来少说也有几万两花出去,故而能得到上下一致的拥戴。

    可如此一来不免亏待了家里人。杨浩那小子又坏。上来就令人跟章中行搭上关系,更把青岛那么大的产业里拿出股份来分给他,又把通过此地运往周遭州县的洋货巨利都让给他赚。这又不是犯法的买卖,章中行很快就进了套子。

    如今杨浩大势已成,举手之间都能搅动一方风云,章高元也看明白局势,当然不会去当那拦车的螳螂。再说,他也非常认同杨浩的国家大义,军人职责的界定。也想着百年之后,能留下个为国征战的好名声。

    李秉衡让他来剿灭杨氏,他不能硬顶。但具体怎么执行。那就得看他乐意不乐意了。

    康有为自恃有尚方宝剑,却忘了他还没考中进士呢。一个白身也想对堂堂二品武将呼来喝去,纯粹自找难看。

    章中行一边给老爹捶肩膀,一边笑嘻嘻的道:“老爹啊,如今这情势你还看不出来吗?天要变了,咱们犯不上去当那忠臣孝子。人家李鸿章李中堂都不掺和的浑水。您又何必费那心思?慢慢拖着,等辽东战事见了分晓在做决定不迟。”

    章高元横眼瞪他:“老子还用你教?”

    别看他受李秉衡节制。根子却在李鸿章那里。李秉衡想动他,也没那么容易。

    何况他也见识过杨氏武装的利害,有枪有炮有战舰,以他三千兵马上去,根本就是鸡蛋碰石头。

    朝廷那帮清流官员不明就里,以为杨浩就三千正兵出去了,老巢空虚。章高元却知道,光青岛口干活的成千上万人,拿起枪就能把他的部队轻松操翻。如今的朝廷,根本没办法对付杨家了。

    所以这一趟,他根本就是打酱油的。等拖到辽东战争见了胜负,杨浩赢了,他卖人情。杨浩输了,那就落井下石,趁机抢夺好处。吃亏的买卖,决不能干。

    11月9日,英美公使留给清廷的时限已过,美租界安然无恙。德林率领的清兵出来的太急,挨到晚上准备埋锅造饭的时候,发现出去什么都买不着!整个天津卫,连一口水都没人卖给他们,反倒是满地的白眼和唾弃。

    而京城一大帮等消息的高官们,得知章高元赶走康有为,一天一夜只走了二十里,登时气的差点吐血!

    李鸿藻这回也没法摆出稳坐中军帐的姿态了,面对光绪皇帝的雷霆震怒,颤颤巍巍的摘掉顶戴:“皇上要怪,就让老臣承担一切罪责吧。无论外界如何评说,我等之中心天日可表,昭昭如日月!”

    光绪皇帝是怒气攻心,火烧火燎的。

    《国闻报》当天的新闻中,严复亲自拟文严厉问责朝廷的决策,前方将士在为国征战,你们在后头制造理由抄人家夺人产,这岂不是要让天下间有心报国之志士寒心?

    说杨氏有不臣之心,证据何在?自始至终人家可说过一个反字?

    不错,杨浩的一切言行之间,从来不明说满清的统治正朔,可那又怎么样?天下间真正心服口服的又有几个了?这事儿大家都含混着不明言,谁脸上也能过得去。你们倒好,直接揭开遮羞布,这是要逼着人造反呐。

    满清那点儿小心思谁都清楚,看不得汉家出一个英雄俊杰,生怕翻了他们的盘子。满人自己来干也就罢了,李鸿藻翁同龢一个个的可都是正经的汉官,一群清流官员里头多半也是汉人,却做这样的事情,到底还有没有一点廉耻!

    严复没说的那么明白,但备不住街头巷尾的非法小报泛滥成灾,直言不讳的点出这一要命的问题。

    满汉大妨!

    光绪皇帝最怕天下间再起满汉争端。一旦有人以此次事件为借口,大肆宣扬清廷的险恶用心,那必然会引起空前激烈的动荡。到时候,倒霉的可不就是一帮子忠心与他的文官,却可能又是一场不下于太平天国的造反!

    而今的天下各省督抚,掌握实权的多半是汉官。他们若是因为杨氏而生出兔死狐悲的念头,到时候袖手旁观,区区几百万满人还有立足之地吗?

    ps:ps:感谢书友**与你12、成吉思汗啊、阿历、¤苍焪♂齑灭的月票!

第二五七章 怎么收场?() 
光绪帝也知道这群大臣是对自己忠心耿耿,若非为了大清江山,断不会如此冒险。如今可不是以往朝代,天下被他们士林中人把控的密不透风,史书上怎么写全凭他们个人喜好。

    现在是世界共通,发生在大清国的事儿一样会被传扬到外国去,你想玩焚书封禁,都不可能挡的严严实实。就算钳制天下众人之口,却又因为洋人已经在心腹之地,满都瞒不住了。

    在杨浩率军出征的节骨眼上下黑手,这种生儿子没屁眼的事儿一旦传闻的天下皆知,多少牵扯在其中的人都会被骂死。读书人,可不都好个名声么?名声臭了,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李鸿藻这类清流也是在赌博,奈何他们那套手段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选择了错误的对象。其结果,注定是悲剧性的。

    光绪双手把老师搀扶起来,幽然叹道:“老师是为朕好,这朕心里都明白的很。可如今诸事未济,坊间如此传闻汹汹,却又该如何处断?”

    皇帝不怪罪,李鸿藻心神大定,捋着胡子沉吟道:“园子那边儿,可有什么旨意?”

    光绪摇头:“正是一句话都没有,朕心里才不踏实。”

    李鸿藻知道问题在哪儿了。他们发动的时间不对!

    11月7日,农历十月初十,正好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那一天。因为日军挑起战争。导致她筹备两年之久的普天大庆,化为泡影。不但花费数百万两银子搭建的戏楼、彩台、牌坊都没了用处,原计划的銮驾从紫禁城穿过全城。到颐和园看戏观赏园子,让天下万民都看到一幅“国泰民安”的太平盛景,全部化为泡影。

    这一天,她孤独凄凉的在宁寿宫黯然渡过,光绪帝去请安问好,也只是走走过场。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老太太要一蹶不振,彻底让出帝国的掌控权。

    可李鸿藻等人却很清楚。他们离着那一步还早得很。西太后若是有旨意过来,说明她有看法。不论支持还是反对,至少是个明确的态度。

    但一言不发,这就让人猜测不出底细来。是不是已经在酝酿风雷?很难说啊!

    之前坊间有说法,日本人故意让西太后下不来台。专门不让她过好了生日。原定十月初十这天,要攻下金州兵临大连,威胁旅顺的。李鸿章为此都不得不做两手准备,秘密派德璀琳乘坐英国船只往日本求和。消息也被英国人转而透露给了清流这边………毕竟,英国人还是倾向于支持开明进步的光绪帝。

    而关键时刻,杨浩和李经方却带人硬生生顶住了三万日军的强攻,还杀伤数千,令敌人寸步难进。这看上去,很像是给老佛爷出气长脸呐。

    别管慈溪怎么英明睿智。她骨子里是个要面子的老太太。只要杨浩没举旗造反,她心里总是看着让她舒坦的人顺眼,这是改不了的。明证就是。生日当天捷报传来,西太后特别赏赐了李经方一柄玉如意。

    这也更加坚定了李鸿藻等清流们下狠手的决心。一旦杨浩把李经方给推起来,顺利接掌了李鸿章的淮系和北洋,那么清流们废了好大力气才形成的倒李计划,就将破产!接管李鸿章的庞大遗产,将变成不可能。这等结果。他们怎么能容忍?

    前脚西太后奖赏,后脚他们就下手剿杀杨浩。一旦被人歪曲成故意跟老佛爷过不去,李鸿藻他们也得掂量掂量轻重。事情都过了一天,还没个说法出来,这是不是在孕育雷霆震怒呢?

    光绪皇帝心里头怕呀!

    李鸿藻老谋深算,眼珠子一转就有了主意,摆出一副从容的姿态道:“皇上不必忧虑。天下正理还在朝廷掌握中,区区一些坊间传闻,不日自然也就散了。纵然一时拿不下租界里的人,也可以让天下看清楚朝廷的决心,相信那些聪明人会受到震慑,作出选择的。”

    光绪却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敏锐的指出关键问题:“倘若那杨浩战胜日军,高歌凯旋了呢?”

    李鸿藻从容道:“那皇上不妨破格奖赏,届时他若受了,就不能再生异心。他若不受,正好可借机处断,总之大势在我。”

    光绪帝默默思忖片刻,忽而道:“老师,你说若朝廷也办一份报纸,代表官方宣传大清种种明言正理,以教化人心引导气氛,如何?”

    李鸿藻大喜,躬身拜服:“圣明无过皇上,此事极好!朝廷正要有自己的声音,不可任由在野之人肆意评说指摘。”

    光绪心中大是兴奋,这是他早已萌生许久的念头。说心里话,也对日本那位睦仁倭皇还是不服气的,凭什么他能做到的事情,朕就做不到呢?不过是革新政治,刷新吏治,引入新学之类的事情嘛!以大清之国力,做起来还不胜他十倍?办官方报纸,引导民间舆论,正是关键的一步。

    不过光绪忘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很多事民间可以做,其他人可以做,唯独他要做,却会有许多的麻烦。满清统治可不是真正的一言九鼎,他代表的,是一大堆的部落联盟而已。话语权是满人集体授给他的,一旦他露出要在汉人官员的支持下一家独大,那别人就要有话说。

    另外还一个要命的问题,如今天下间有才能的人,几乎都是汉人。无论你搞政治改革还是弄报纸这种小事,最终干活的还不都是汉人?那都是影响天下的勾当,满人岂能放心放权?

    所以,什么事到头来,都逃不过一个“从长计议”。

    他们君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