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代价-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灰头土脸的却只能勉强挣个温饱。他们这一批人,也就是后世人们常说的“农民工”。
他们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可是却很难获得人们的尊重。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他们,他们却很难在城市里取得一个立足之地。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高空中作业,只是为了过年的时候能够拿回一点血汗钱养活远方的家人。可是尽管他们这么辛苦的工作,有时却还是会面临着包工头不发工资的风险。
农忙过后,村里有一批年轻人又结伴到外地打短工去了。
一九九年,东兴岭还没有人家安装电话机。村里人要打电话一般都要到隔壁东麓村村口的小卖部去,省内电话三角钱一分钟,长途电话六角钱一分钟。因为电话费贵,打电话的时候也尽量简短截说。为了节省话费,人们打电话的之前总是先把要说的话想好,
许正业买了电视机回家的时候,也特意打了个电话给许清的爸爸许远生说了一声,也说了一下卖西瓜的事情。其实许远生之所以会外出打工,与许正业也不无关系。
许远生是小儿子,分家的时候除了几亩地什么也没分到,连宅基地也没有一块。他没结婚的时候也没攒下什么钱,结婚后三年生了两个孩子,家底更是厚不起来。许正业是在许远生一年后才查出来肠癌的,那一年许清也才刚出生。幸亏是结婚后,如果是结婚前查出来的话,兴许这婚就结不成了。家里穷,老人还得了这样的病,有哪家的女孩子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家呢!
许正业病了以后虽然没有去做手术,可是每年的药费钱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每个月平摊到他的药钱,许远生都得先让上面几个兄弟先垫着,到了下个月再还。到了下个月,还了钱,这个月的药钱还得让他们先垫着。周而复始,兄弟几个没说什么,但是几个大嫂还是颇有微词的。
说来说去,都是穷闹得。如果待在家里安安分分的种田,就能让家里人衣食无忧,能支撑得起孩子们上学读书时候的花销,谁又愿意背井离乡跑到外地去务工呢?
因为常年在外打工,许多人错过了儿女的成长,错过了孝顺父母的最佳时机。
但是许远生家底本来就薄,因为超生罚款的事,还欠着几个兄弟姐妹一些钱。在家里种田的时候,每年卖了稻谷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还钱。再加上这么一笔支出,如果不出去打工,一家人就要吃糠咽菜了。
许远生接到电话的时候也是很忐忑的,毕竟家里有个重病的父亲,接电话的时候也怕是报丧的电话。他出去打工那会儿,父亲虽然没到起不来床的地步,但是身体还是很虚弱的。许正业想过给自己打电话的可能是母亲,可能是三个兄长中的一个,但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会是父亲给自己打电话。
第52章 琐事(二)()
许远生今年才二十四岁,在城市里,这个年纪的人也是刚刚步入社会的。换作二零二零年,这个年纪的人可能还没走出校园呢!安南这个小地方的人普遍结婚得早,像许远生这个年纪的人,家里有两三个孩子是很普通的事情。
许远生结婚的时候刚满二十岁,许清的妈妈沈桂芳也才十八岁。这么水嫩嫩的年纪,两人就结婚了,来年就生下了许清。许清十八岁的时候才刚上大一,连男生的手都没牵过,结婚这种事情更是想都不敢想。
许远生人在外面打工,心里却十分担心家里的情况。担心年老体弱的母亲,旧病缠身的父亲。父亲和母亲都年纪大了,也不知还能活几年,他却不能在身边侍奉二老。虽然有三个兄长在,但是许远生担心还是免不了的。
大女儿才四岁,许远生带着老婆儿子来了外面。把女儿一个人扔在老家,也是逼不得已。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一家人全部生活在一起呢?
本来一开始的时候,许远生是想把儿子也扔在家里给母亲带,自己和老婆一起外出打工的。但是一来父亲生病了,母亲要照顾他,没时间带孩子;二来儿子还小,离不开妈妈。于是思来想去,夫妻二人还是带上了儿子外出去了。
为了省钱,一家三口都缩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平时过日子也是节衣缩食的。但是为了给儿子增加点营养,桌上每天都是有鸡蛋的,一个星期也要吃上一回肉。儿子有妈妈在身边带着,照顾得白白胖胖。但是女儿跟着老两口吃饭,他也没有给什么伙食费,说不得就要吃得差一点。想到这一茬,许远生总觉得自己对这个女儿有些亏欠。
许远生哪里想得到,为了照顾许正业,程金英隔三差五就会做个肉、炖个汤给他喝。许清跟他们两个人一桌吃饭,其实占了不少光。许清没重生回来的时候,原本四岁的许清就是一个又干又瘦、皮肤黑黄的小丫头。因为在娘胎里吃的不好,生下来肠胃就不好。所以无论怎么吃,还是一副干煸的样子。四岁的孩子,看着还不如三岁的孩子长得好。
当许远生接到电话,听到电话那端父亲的声音时,他还以为是自己听错了。他再三确认,终于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对着话筒那边叫了一声“爹”。
然后他就听电话那端的父亲应了一声,说道:“我的病已经好了,你以后少寄一点钱回家。”许远生听到这话还有些不敢相信,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出来半年多,许远生从来没有打过电话回去。他平时工作也很辛苦,每天都很忙碌。但是忙有忙得好处,这半年下来他至少可以比去年多拿到一千块钱。
许远生本来想着这个月寄了钱回去之后就打个电话回家的,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家里人居然先打电话过来了。最让他吃惊的是,打电话的人竟然是他的父亲。但是总得来说,许远生还是很高兴的。谁不希望自己的亲人身体健康平平安安的呢?
这时候的许远生认为,父亲所说的病好了就是指身体比往常要好了,所以才能自己走到东麓去给他打电话。直到过年的时候,他带着老婆儿子回家。他拎着大包小包还没进到家门,就见到挑着两桶水健步如飞的父亲,惊讶得下巴都快掉出来了。
两人问候了几句,许正业又接着说:“我病好了之后就开始到田里种菜,还种了半亩西瓜。我种的西瓜长得好,就多卖了一点钱。我拿这笔钱买了一台彩电,等你回来就可以看我们家里的电视了。”许正业三言两语就给小儿子扔下了一个重磅炸弹,心情甚好。
许远生自认为自己之前受到的冲击已经够大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事情竟然还可以有这样的发展。父亲说的这两句话信息量略大,什么叫“多卖了一点钱”?
这一点到底是多大的一点,还足够买一台彩电。种了半亩地的西瓜,卖得的钱竟然可以买一台彩电。且不论这彩电的大小,价格总不会低于一千八百块钱。而且他听父亲这话的语气就是,买了彩电之后还有余钱。
这西瓜到底是种的有多好,长得有多好,竟然可以卖出这么高的价钱。什么时候这钱这么好挣了,和捡钱似得。许远生在外面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挣个六七千块钱,除去自己一家三口一年的花销,能剩下三千块钱带回家就不错了。要不然明年我就不出来打工了,直接在家里种西瓜不就好了。
这话许远生在心里想想就算了,是万万不敢说出口的。他一说出去,父亲还不把他骂的狗血淋头。
许远生假装淡定的转移了话题,问起了自己女儿许清的近况。当他听到父亲说女儿现在已经会认字写字的时候,许远生的心情是既欣慰又失落。他欣慰于女儿的聪颖,又失落自己错过了女儿的成长过程。如果自己在外面待的时间长了,说不定回家以后女儿都认不出他来了。意识到这一点,许远生归家的心思变得更加迫切了一些。
两人又说了一些家常,就挂了电话。时间掐得很准,四分五十九秒的时候,许正业就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以后,付给了店家三块钱,许远生就回了自己租住的小屋。他现在有一肚子的话要和自己的老婆孩子分享,当真是一刻都等不得了。
且不说许远生是如何与老婆沈桂芳诉说自己心中的激动,一家三口其乐融融。这一边,许正业也挂了电话之后还有点遗憾,他还没有和小孙子说上话呢!这孩子现在应该两岁了,也不知道再见面的时候认不认得出自己来。
现在的许正业目光炯炯有神,因为常常去菜地的缘故,原本苍白的肤色被晒成了蜜色。身材算不上高大,身姿却挺拔如松。头上的白发已经几不可见,脸上皱纹不见半条,老人斑更是不见踪影。他现在和五十岁的人站在一起也不差什么,说他现在四十岁都是有人信的。
许远生最后见到许正业的时候是正月初八,那时候他见到的父亲因为病痛缠身,面无血色、身材消瘦。那时候的许正业和现在的许正业相比,简直像是父子。以他现在的模样,儿子许远生见到他认不认得出来还不一定了,更别说孙子了。
因为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天天见到许正业的人自然是不会觉得有多大变化的,最多就是看起来比以前年轻了一点。但是久未见过许正业的人,见到现在的许正业,就会觉得差异巨大了。
其实许正业病刚好的时候就想打电话给小儿子了,但是因为后来忙着种菜,倒是把这事给忘了。
许正业打电话的地方却不是上面提到过的东麓村村口小卖部,而是他侄女的家中,这个侄女就是许正业堂哥的女儿许六桂了。
许六桂嫁到了东麓村一户姓元的人家,这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许六桂嫁的就是他们家的大儿子元春祥。许六桂嫁给元春祥以后生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许六桂的大女儿叫元静,今年十八岁,现在还在上中转。小女儿叫元芳,今年十六岁,在读初三。儿子叫元嘉,今年才十二岁,还在读小学。
元春祥算是整个东麓村都数得上号的人,东麓村只有两个人家里装了电话。一个在村口小卖部,一个就在元春祥家。他为人热情豪爽,十分好客,许正业前几年看病的时候也多亏了他跑上跑下的找关系帮忙。
元春祥今年春节的时候还去过东兴岭一趟,去老丈人家拜年。他当时也见了许正业,看到许正业被病痛折磨的形销骨瘦的样子,心里难免也有几分伤怀。元春祥听说许正业病好了以后,还特意买了东西去东兴岭看望他。
许正业这次来东麓也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和堂哥许正刚一起来的。他的本意是到村口小卖部打个电话就回东兴岭去,也不耽误回家吃午饭的功夫。可是许正刚一听他要打电话给许远生,就将他拉到元春祥家了。
元春祥这人为人虽好,却有些好面子,喜排场。老婆的娘家人来了,他也是下了大力气来招待的。许正业和许正刚是八点多到的,许六桂在家招待他们喝水吃茶。
元春祥当时还在田里干活,听说老丈人来了,赶在十点钟就结束了田里的活。然后开着摩托车到望仙镇上买了些新鲜鱼肉,和一些下酒的卤菜。许六桂则忙着翻晒自家的稻谷,也不好陪着两个老人聊天。元春祥就开了家里的电视,让两个老人解闷。又担心老丈人光看电视也无聊,就叫回了在外面疯玩的儿子元嘉,让他陪着两个老人说说话。
因为元春祥特意上街买了一些菜,一来一回就到了十一点半。等元春祥和许六桂两个人整治好了一桌子菜,时间也就到了十二点半。
许正业也是等到中午十二点,许远生下班了以后才打电话过去的。等着打电话的时候,许正业就和许正刚说起了自己今年种西瓜的经验,简称西瓜经。聊着聊着,两人就又说到了孙子们的学习情况。许正刚的孙子都成家了,孙女也嫁到镇上去了,只好问起了外孙的学习情况。
许正业的四个女儿虽然嫁的不远,但是因为东兴岭地方偏,几个女儿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回家一趟。所以常年累月下来,他对于几个外孙的情况也不是很了解。许正刚问元嘉学习的时候,他就在一边听着,有时自己还会提出几个问题。
倒是元嘉,一开始他爸爸叫他过来的时候,两个老人都自己说自己的,不怎么搭理他。元嘉一个人看自己的电视,倒也乐得自在,可是谁知外公和小外公两个人说着说着就把话题引导他身上去了。长辈的话,不回复又显得傲慢。元嘉只好绞尽脑汁来收刮肚里的存货,来应对两个老人。
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得上中上游,但是有些偏科。数学满分是常有的事情,语文却勉勉强强才能及格。在两个长辈的询问下,元嘉只好实话实说。
面对两个人一些诸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