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昭华 >

第244章

昭华-第244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攻到倭寇的巢穴之中,这是是石头和木板盖成的简易房子,下面有深深的地道,大门打开着,也有一些倭寇在这边争抢,还有人举着火把,似乎要放火的样子。

    明军顿时冲上去击杀了这些倭寇,而陈瑄在官兵的簇拥下进入地道之中,发现里面满是堆放粮食的仓库,还有许多地窖,全放着铁皮铜锁的大箱子。砸开之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与各样的珠宝布帛。

    很快又发现了被倭寇劫掠的人口,几乎没有青壮年,都是缩成一团的妇女,约有几十人,见到他们面露惊恐低声哭泣,然而很快就发现他们不是倭寇,而是大明的军队。

    陈瑄将这里环视了许久,他觉得这里不像是一个倭寇聚居地,而像是一个中途补给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岛附近游走的船只多,而岛上却如此简易的原因。

    这时候忽然有个官兵冲进来:“伯爷,又有敌船靠近了!”

    陈瑄立刻命令官兵严阵以待,然而他们很快发现靠近小岛的船只是大船,而非倭寇平常流窜的小船——而且只有两艘,一前一后,也没有再靠近了,船上却打出了几个不同颜色的旗子来,似乎是在朝这里发信号。

    “这不是倭寇的船,”陈瑄狐疑道:“倒像是巨富海商的船只,大明有这样船只的人,也不多啊。”

    而大船上面影影绰绰有人晃动,似乎也发现了这一片海岛的不同寻常了,他们收起了旗子,立刻掉头开走了。

    然而陈瑄岂能让他们跑了,这两艘船只,只怕比倭寇本身的船只还可疑——立刻指挥舟师将船拦截了,然而陷入包围之中的海船也很嚣张,横冲直撞,似乎有恃无恐。陈瑄也登上了船只,近距离一看这两只船,倒也有些眼熟。

    果然那船上就叫嚣起来,说庆元号的船只你也敢阻拦,不怕吃罪如何如何,陈瑄一听庆元号,恍然大悟,果然是太子内兄张升的海船,他之前在海上巡逻,也是见过几次的,有一次还帮着他们驱逐了尾随的倭寇。

    但是这一次,陈瑄觉得非比寻常了,张家的船只,是知道这一处倭寇补给的地方的,旗语明显就是打给岛上的倭寇的,他们为何会和倭寇搅在一起?

    陈瑄忽然想到,他见过张家的船只几次,只有第一次也就是永乐二年的时候,是张升请他帮忙驱赶了倭寇,之后碰上也就再也没提了,听说庆元号的大海船海运业务熟练,单福建月港一处,就有五六百艘船只,海上风波大,但是最大的危险还是倭寇,陈瑄自己巡逻海上,却听闻张家的船只似乎少有被劫掠和倾覆的风险,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他却忽然明白了。

第九十章 奇楠香() 
郑和下西洋一次,自然不会只带来几只动物,一些吃的,事实上,都走得那么远了,能不带点好东西回来吗?

    然而等单子送到内廷了,张昭华才知道三宝太监弄回来多少宝贝来,指甲盖大小的宝石,已经被称作是下等宝石了,鸽子蛋大小的宝石,都有十几匣子,千斤香料,千斤的木材,这当中张昭华看到了龙涎香,原以为这就是极品了,结果还有她两辈子以来听都没听过的白奇楠。

    这东西据说是万金难求的宝贝,郑和却一下子带回来十几根,张昭华看人切了一块,对就是用小刀子割了一块,跟割肉一样的,而断面处居然能像拔丝山药一样拉出细丝来,拈起一块来看,发现这东西触手干涩,但是稍微揉搓一下,居然有油腻的感觉,手中的东西可谓是越搓越柔软,像是流出了油脂一般,然而等她松开了这东西,又发现手上干干净净地,什么都没有。

    一股非常馥郁的香味渐渐充斥了整个大殿,张昭华惊讶起来:“这东西不燃,也能发香么?”她先嗅到一股花草之香,然而等她再深吸两口,香味似乎变成了乳香,不多久她又觉得像是麝脐香,这种香味变化丰富,居然会有几种不一样的香味而品着感觉很舒服自然,从鼻腔中直直窜入脑门直达天庭,简直难以言喻。

    据下西洋的太监说,香料之中,沉香是上品,而沉香之中,奇楠沉香是上品,而奇楠沉香之中,以白奇楠为最,所以白奇楠沉香,乃是天下沉香之冠,是名副其实的香王。事实上,奇楠是梵文音译,它还有其他的译名,如多伽罗,伽蓝、伽楠,意为寺庙,是因这种顶级沉香为寺庙尊贵供养物而得名,而跟沉香不同的是,沉香不点燃的时候几乎没有香味,而白奇楠不点燃也有香气,而且奇楠的香味,可以分为头香、本香和尾香,变幻多端。

    张昭华在太监的指引下,将一片白奇楠放入口中,口感芳香不错,但是渐渐能感到一种温和的麻痛感,舌根渐渐发麻僵硬起来,她急忙吐了出来,据说这是白奇楠的鉴定方法之一,真品就是如上的感觉。

    张昭华忙不迭地将这一大块奇楠收拢起来,她见过的好东西太多了,但是这种东西,才叫她颇为心动。

    “娘娘,”这小太监急了:“这奇楠香,总要调配好了才能给娘娘送来——”

    “给别人调配去吧,”张昭华乐道:“我这里,就不须调配了。”

    张昭华一早上领了一堆东西来,这是皇上交给王贵妃分派下去的,王贵妃带着六局的尚宫清点东西、分配东西,都忙得几乎三五天没有好好睡觉了,毕竟东西等级不同,而后宫的等级也不同,这若干种东西怎样均分到每个人头上,保证数额大致公平,又体现等级区别,实在是不容易。不过王贵妃还是聪明,先给东宫妃、汉王妃和新封的赵王妃发派了好东西下去,才开始归结后宫妃位、上册的嫔妾、没上册的嫔妾、宫人子等等。

    其实张昭华并不贪爱这些东西,当然这白奇楠是个例外。她这里多得是张升供上来的东西,没见过的东西实在是太少,但是韦氏就不同了,连赵王妃沐氏都看花了眼,两人看到匣子硕大的蓝宝,都啧啧称叹,倒是把几串贝壳首饰都拨拉了下去。

    张昭华看到了就哈哈大笑:“你们啊,笨,也不想想能和蓝宝装在一个盒子里的,能是什么普通的东西吗?”

    韦氏就抓起一串贝壳模样的东西,左看右看道:“这不就是贝壳磨的珠子吗?”

    “这是砗磲,”张昭华道:“你手里这串金丝砗磲,天然形成的太极纹路,似玉非玉,也不是珍珠玳瑁的光泽,更不是水晶琉璃。这东西,都是藏地的高僧们,专门求去炼制法器的,是辟邪保平安的好东西!””

    韦氏依言对着光仔细看了看,惊叹道:“好像、好像还真有一圈黄白色的光晕!”

    沐氏也跟着稀罕了半天,道:“嫂嫂,我原在张贵妃娘娘那里,看到了个更稀罕的东西——一块这么大小、通体锡透的水晶镜,把人的五官照得特别清楚,就是脸上的毫毛都能看见的镜子,那东西皇爷赏赐下来的时候,吓坏了人,说是照妖镜!”

    皇帝的手里,自然是捏着更好的东西,这就按他的心意赏赐人了。比如椿哥儿那里,得了若干的赏赐,金刚圈、夜明石,比分到太子这里的还要好。

    “那就是多宝水晶镜。”张昭华总也不能解释水银和玻璃的化学反应,后世人手一块的普通镜子,在现在那就是无上珍贵的宝贝:“你们还没看到皇爷的乾清宫里,有个面盆大小的镜子呢,张娘娘那里的,还是小了。”

    就是小,那也是叫人歆羡的,这样的镜子,连汉王和赵王都没有分到一块呢。

    倒是张昭华并不太喜欢大个的宝石,虽说宝石越名贵就越重,但是这样的宝石因为体积太大,做首饰就要切割,在她看来倒是有些暴殄天物的感觉似的——她还问两个妯娌:“你们有那指甲盖大小的宝石,我拿同等体积的大宝石跟你们换。”

    张昭华之前就试了个大红宝,想要镶在帽檐上,结果土地不忍直视,而且生把她的帽子压到了额头上,她现在就喜欢小宝石,惹得韦氏和沐氏笑话了一场。

    韦氏还盯着她那个砗磲首饰看着,满心欢喜地擦了又擦,问道:“你说三宝太监,都是怎么淘换到这么好的东西的?”

    “南洋物产丰富,只要一直出海,那这样的东西,肯定是不会少的。”张昭华道:“就跟咱们这儿罕有这样硕大的宝石一样,南洋并西洋各国,也是对咱们中土的茶叶丝绸趋之若鹜。”

    沐氏就凑过来,“这京师传来传去,说下西洋的能获利百倍,说谁谁谁砸锅卖铁随船下西洋做生意,回来后三两年间就成了巨富如何的。”

    “那你就问对人了,”韦氏道:“太子妃娘家兄弟,可不就是如今的沈万三了,永乐二年下西洋那一次,问有没有随船去的,就她兄弟一个响应了,赚了多少回来!”

    张昭华笑起来,张升的海船如今甚至可以不需要跟随郑和的船队,自己下西洋和南洋去了。

    “我娘家的兄弟,被人撺掇,差一点跑到福建去了,说是要贩卖货物去南洋!”沐氏气得捶胸道:“他跑出云南去了我才知道,幸亏捉了回来,要不然无法无天了!”

    沐氏是沐晟的女儿,是沐英的孙女,是皇帝给赵王新聘的王妃,这个女人怕也是有一点本事的,因为她长得其实普通,根本比不过先一任徐氏,但是新婚不过一个月,据说赵王那里出了一批年轻的小宦官。

    张昭华观察这沐氏,也是个大方展样的人,三个妯娌坐在一起,都说得来——先前徐氏跟她们在一起就比较局促,因为徐氏说的话,她两个总是不太接的上,这样就没的说了。

第九十一章 我所谋者() 
“不要忧心,”张昭华道:“咱们大明的产品诸如丝织品、瓷器、茶叶,确实在南洋、西洋走俏地紧,你兄弟啊,挺有眼光——要是真让他去了,指不定赚一大笔呢。”

    沐氏摇头:“我只求他平平安安地,要那么多钱作甚。还是嫂嫂的娘家弟兄争气,我那兄弟就是笨得要死,脑袋一点儿也不灵光。既然拦不住他,我还想着,等您兄弟的船只下一次去南洋,也带一带我那个不成器的兄弟,让他也跟着去捞点金回来。”

    “先走几趟适应航路,”张昭华将自己的打算略透露了一二道:“我早想着在广州、南京成立庆元商社,打着皇家的名头,请私船入股,联手干大的。”

    “要私船入股皇家船队,为什么要把利润分出去?”韦氏一窍不通,但是沐氏还是有头脑的。

    张昭华解释道:“目光看远一点——海这么大,不是一家就能吞下的。”

    沐氏更加惊讶了:“皇家船队,不就是郑和的船队吗,市舶司不就是您说的商社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张昭华觉得市舶司是国家机构,是属于后世所谓海关一类的部门。而商社是私人商盟,如今的海上民间贸易,风险太大,尤其是倭寇这样的,除了郑和的船队不怕,剩下的民船,就没有不怕的。如果成立商社,可以整合大小船只,结伴出海降低风险,促进民间贸易的发展,同时借用皇家的名号,给他们巨大的利益,比如在皇家船队有股份的私船,在市舶司可以不征抽舶脚。

    市舶制度确立后,可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首先是税收,也就是政府征抽舶脚。所谓舶脚,就是蕾舶之至所应纳之泊步下锭之税,就是海关税。

    “啊——”韦氏惊讶万分:“这么天大的好处,就分给他们了?”

    “别急。我还没说完。”张昭华道:“不征税,但是他们每年要给皇家付一笔钱。打着皇家的名号和外国通商,好处自然是天大的,还不征税——每年只收二百万两银子,一定有很多海商趋之若鹜。”

    海商在此时还没有形成规模,要形成也会在张升的手上,他可以通过这样的商社,形成一个以张家为首,东南世家巨富为核心的利益集团,以大航海的趋势来看,这个集团早晚有一天,会掌控东南经济命脉。

    这就是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张昭华现在要做的,就是促成商人进化成资产阶级,这样的阶级是瓦解藩王土地和人口的最大助力,至于这样的资产阶级会新兴壮大到何种地步,张昭华倒是希望快一点,能在她闭眼之前能看到。

    为何张昭华笃定一旦成立这样的商社,一定会有大小民船蜂拥而至,跟随出海——因为此时市舶司管辖民船很是严格,民船想要出海,不是很容易,因为会有出海的文引,每年只有几十个文引,后来请求出海的人太多,增派到一百一十个。但是还是不够,市舶司那边的官员便不再发——地方官更不敢私自额外派发文引,所以一张文引,十分难求。

    但是张升的船队就是个特例,他的船队在市舶司那里不论出海多少艘,全都发放了,所以有无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