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茶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昭华 >

第208章

昭华-第208章

小说: 昭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手上的指甲一个一个齐齐全全的,笑道:“纤纤长长的,这手脚生的好啊。”

    韦氏更是稀罕,只觉得她生的孩子哪儿都好,眼睛也好眉毛也好鼻子也好,张昭华忍不住笑道:“可别说好看,这样夸奖他就会渐渐长丑的。说丑点好长大,不娇气。”

    正说着,只见小孩那双闭着的、比棉线还细的眼睛突然微微动了动,然互就略略张开了一点,可以看到里面黝黑的瞳仁。

    即使无数次看到孩子睁眼,韦氏依然惊奇百倍连声呼唤:“你们快看啊,他真的睁眼啦。”

    乳母笑道:“睁眼就是要吃的了,昨晚上就是这样,等会手脚也要伸一伸,还要啼哭几句呢。”

    果然,这孩子的眉头居然皱起来了,把头偏来偏去似乎是在找什么东西,嘴里含糊地咯啰咯啰两声,下一秒就啼哭起来了。

    “该进食喽——”韦氏把一手把孩子抱着,一手居然就解开上身的褂子了。

    张昭华目瞪口呆地看着她,然后看着乳母:“怎么你、你不叫乳母喂呢!”

    “我的奶不够吃了再吃她的,”韦氏不以为意道:“吃过我的奶,才跟我亲呢!”

    张昭华瞪大眼睛,就这么近距离地看着韦氏露出了一双极为饱满结实的双峰,把略发黑的***送进了小孩子的嘴巴里。

    她又气又笑:“你还真是不知羞呢!”

    她这么说着,其实心里也有点不得劲儿。椿哥儿她还真没有喂一口奶,她也试着想要把初乳哺到他口中,但是椿哥儿一吸,奶还没出来呢,她先疼得叫唤起来了,从此被乳母接手,她就顺理成章地不喂了。

第十四章 南京() 
张昭华盯着看了半晌,居然也不自觉地咽了口唾沫。

    她理所当然地觉得不宜多看,但是又被小孩子奋力吸/乳的劲头打动了。这孩子不仅吞咽地急,还护食似的两手抱握着,喝得上气不接下气。有时候不及吞咽,弄得下巴上全都白乎乎的——更好玩的是,他吧唧嘴巴的声音还特别大,让张昭华看得又一次目瞪口呆了。

    “你看她吃/奶吃地多用力啊,怪道说使出吃/奶的劲儿呢,原来要吃上一口奶,果然不容易。”这是她的感慨:“我跟你说,你还是留一点奶,以后好把胸提上去。”

    韦氏似乎不在意这些,但是张昭华还是注意保持身材的,她就道:“你看你这月子坐出来,胖了一圈儿,肚子上的肉都看得清楚,这样可不行,还是要减一减。”

    “嬷嬷她们说是胖了好,都是福气,”韦氏把孩子放下来,跟着比划了一下:“我也觉得。”

    “听她们说,”张昭华嗤笑了一声:“她们觉得越胖越好,胖的像杨贵妃一样,杨贵妃一辈子还生不了孩子呢!”

    说得韦氏开始发愁起来,恨不能当天就把她肚子上的肉消掉。张昭华觉得韦氏不是发胖的身材,她的那一点点油脂,是很容易减下去的,要在意的一片片的妊娠纹。

    这还是韦氏先问的:“嫂嫂,她们往我肚子上,涂了好一圈东西,还用布给我裹上了,我难受地很,把泡尿都不舒服。”

    张昭华道:“那是给你消除皱纹的!要不然留下来一大片沟壑纵横的东西,将来一天天更难消除了!这东西稍不留心就能带一辈子的!多难看!”

    两人嘀嘀咕咕说了半天的话,“有妯娌说话就是好,”张昭华感叹道:“原先我一人,这种事儿,也不好找小姑子说,也不能跟婆婆说,憋得不得了啊。”

    韦氏也点点头,忽然道:“那个什么,三王子,也该讨婆娘了吧。三个人说话更好哩。”

    张昭华早就在想这事儿了,盘算过好些天:“那可不一定。”

    “怎么不一定?”韦氏道。

    “你和我是什么出身,”张昭华就道:“都是平头百姓哩!你娘家,种地的;我娘家,也是种地的,所以咱俩瞧着亲热,话也能说到一块儿去。但要是老三的媳妇,可就不跟咱们一样了!”

    韦氏还不太明白:“老三的媳妇会怎样?”

    “父皇母后,要给老三挑一个官家小姐呢,”张昭华知道这一次立储,根本没有考虑高燧,所以回去北平之后,高燧一定会得到补偿,会体现在婚姻上:“官家小姐知不知道,那说话就会和李氏一样,轻言细语的,走路就弱柳扶风一般,一步三摇。长得漂亮,知书达理,咱们坐在她面前,怕都要局促起来,不敢说话哩!”

    韦氏比对着李香韵,顿时拉下脸来:“那我跟她,肯定没什么说的了。”

    张昭华要的就是这个提前灌输进去的阴影,因为她隐隐听说,皇上似乎中意徐章的女儿,徐章不过是个四品武官,但是徐章是何福的妹夫,所以徐氏是何福的外甥女。

    何福在临清河边,杀了她的两个娘子兵,张昭华至今只要想起来,就恨得咬牙切齿。但是她现在没有任何办法弄死这个人,因为皇上对何福是信任的,认为他是高皇帝遗留的人才,是个宿将,命他佩征虏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宁夏,节制山、陕、河南诸军,当真是位高权重了。

    由此来看,皇帝深恨左班文臣,称帝后文臣大都惨遭屠戮,而那些握有军权的建文朝将领们,却差不多能得到保全。最初的奸臣榜中,武臣只有卢振、廖镛、宋总三人,卢振还是燕邸自己的人,其他和皇帝战斗过的将领,除了铁铉被寸磔,其余几乎没有得到追究,因为皇帝认为,这些人是被奸臣驱使战斗的。

    当然最主要还是,在政权的初创和过渡期,还要为了防止造成军事上的尖锐对立,要从稳固自己的统治需要的大局上着想——但是其他人张昭华都可以不追究,唯有何福,是她一定要杀死的人。如果最后这个徐氏真的成了赵王妃,张昭华不管她如何贤德温顺,她都不能略微包容一点点,就因为她看到此女,就会想起何福。

    她当然要使韦氏站在她的同一条战线上,韦氏果然如她所料,对这个还未谋面的赵王妃,预先存了抵触的情绪。

    第二天一早,车队就从北京出发了,不紧不慢走了十四天,终于到了南京。张昭华和高炽、高燧、韦氏直入大内,在奉天殿里见到了皇帝。

    皇帝眼里还是能看到一点思念和热切的,不过张昭华却不能将他再视作原先的燕王了,因为奉天殿她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来过,那时候的地砖,并不是如今她脚下的这个模样。因为这个地方屠杀了太多的忠臣,他们的血全部流进了地砖之中,擦都擦洗不掉,所以皇帝命将地砖翘掉,换上了新地砖。

    “儿臣高炽、高燧、张氏、韦氏,”四人一齐叩见皇帝:“参见父皇。”

    “起来吧。”皇帝道。

    他端详了几人,微微点了点头,“在北京呆了一年多,朕没叫你们回来,知道为什么吗?”

    高炽就道:“北京是根基所在,天下虽定,恐仍有不靖之患,且南京抚视北地,鞭长不及,坐镇北京,意义重大。”

    皇帝点了点头,欣慰道:“你这一年多,做的很好!”

    这是对高炽莫大的激励了,不过他仍要谦虚几句:“都是儿臣应当应分的事情,留守北平的官员对儿臣也是颇多襄助。”

    皇帝忽然话头一转,道:“你来南京,都带了些什么东西?”

    因为张昭华的阻挠,高炽只带了印绶、籍册和衣冠,如实说了,皇帝笑了一下,点了点头。他问高燧,带了什么。

    非常出乎张昭华的意料,高燧也带了这些东西,同时他还从袖子里拿出了一个小小的布袋子,道:“这是儿臣从北平带来的乡土一抔,儿臣知道父皇也思念北平,只是诸事缠身,不能暂回,就替父皇带了回来。”

    他又道:“北平的父老乡亲们,都盼望父皇回去,看看他们呢。”

    皇帝自然相当高兴,道:“朕怎么会忘了北平呢!”

    他将这个布袋子交给了马和,道:“交给皇后,让她冲饮一服先喝着。”

    土是能够治病的,如果到了一个地方水土不服,治病的良药就是随身带着乡土,和水一起喝了,会有奇效。

    徐皇后最近身体不太舒服,因为如今冬天到了,南京冬天比较湿潮,屋子里面,炭火又闷,她的咳疾提早犯了,而且这次更厉害些,上吐下泻,据说肠胃也不协调。王府的医正刘观,早早过来诊治了,说这病只能再压着了,要是去了北平,就不会犯得这么厉害。

第十五章 称心如意() 
韦氏带了什么来,皇帝自然是清楚的,全都是些日用的东西,金银细软也就罢了,屋子里的杯、盘、盆、壶,漱口盂、茶叶罐、蜂蜜盒,零碎的一应东西全都带上了,据说还想拆了拔步床,害怕不好再装回去才作罢。

    他懒怠看韦氏一眼,就问张氏:“你带了什么来?”

    张昭华就道:“儿妇什么也没有带。”

    皇帝微微惊讶道:“怎么会什么都没有带呢?”

    张昭华就道:“总归是要回去的,儿妇花那么多心思,带这么多东西来干什么!”

    皇帝大悦,因为张氏说到了他的心里,“总归是要回去的”,他现在将北平提成北京,几乎没有人反对,只是以后若是迁都去了北平,怕是反对的人就多了。因为现在朝臣们以为,建立南北二京,就像唐朝时候的东西二都一样。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但是洛阳一直作为东都存在,在武则天时候尤为兴盛,女皇几乎每年都去,但是住上几个月半年的,还是要回长安。所以大家觉得,皇帝定下北京不要紧,每年过去住上几个月也不要紧,但是行政中心,必须要是南京。

    但是皇帝是打算完成迁都壮举的,这个想法他还没有对朝臣说,但是张昭华体悟到了,就让皇帝非常愉快。

    皇帝打发他们去了坤宁宫,却单独留下高燧,道:“你在密疏上,为高炽说话,这话——是你的真话吗?”

    皇帝手上的密疏,就是高炽两个多月前上奏的,里面请求遵循祖法,立嫡以长。可以说,高燧相当阴险,他说了一堆,都是从祖制和礼法的层面来说,没有一句话是称赞高炽天资仁厚、品德高尚的。

    他的目的就是在皇帝心中中心一粒种子。想当年皇帝就是敢冒天下大不违,抗击正统,称兵构乱,皇帝一路上遇到了多少艰难险阻,又遇到了多少不肯屈服他的人,就会有多少积压的怨恨,有多少洗之不去的罪名,还有疑虑天下不附己的疑心,还有对道德礼教深为痛恨,而又不能不去遵守的复杂纠结的情绪。

    皇帝心中,是恨这种传统礼法的,凭什么立嫡立长,建文帝就因为他是嫡长孙,就能赢得大家的支持,哪怕他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然而等他当了皇帝,就自诩为高皇后嫡子,将生母碽妃的全部信息,从实录中抹去,从此他就是马皇后的嫡子。

    他对礼教,既憎且爱,这种情绪,其实是他心中的块垒,将来早晚一天,会转移到高炽身上。高燧想到这里,就道:“是儿臣的真话。大兄位居嫡长,又是高皇帝亲封的世子,于情于法,儿臣觉得,都宜正位东宫。”

    皇帝果然沉默了一下——高皇帝亲封的世子,没错,高皇帝还亲封了太孙呢。

    高皇帝还亲封了他做燕王,做周公,可惜他这个藩王,这个佐臣,却篡逆成了皇帝。

    皇帝不再问他立储的事情,见他头上的雪水还在缓缓流下来,不由得升起怜爱之情。高燧是无缘储位了,这是皇帝和满朝文武的共识,所以皇帝对这个幼子,是有要补偿的心思的。

    “你也大了,”皇帝道:“你两个兄长,都有孩子了,朕和皇后商量,要给你挑一门好亲事。你看看,有什么要求,我们两个称心如意了,你也要称心如意才行。”

    高燧趁机道:“父皇,儿子没什么要求,父皇母后看着好就行,不求比着两位嫂嫂来,能为儿子操持家里就行。”

    “若是能挑出一个有张氏一半本事德行的,朕也就不操心了,”皇帝道:“韦氏是蠢妇一个,朕已经懒怠说她了,不过就这样一个妇人,倒是也有好生养的本事。”

    “要给你挑一个家世门第匹配、贤良淑德且宜子孙的王妃,”皇帝道:“你成了婚之后,还有咸宁、常宁两个,朕也要赶快相看了。”

    高燧就道:“家世上,高皇帝的规矩,是——”

    “在你们这一代上,”皇帝挥了挥手:“是选阅平民,朕比你清楚。下去换衣服去,朕在这儿跟你浪费什么口舌。”

    高燧退下去之后,皇帝从案上一沓奏疏之中,挑出来一本专门做了标记的,在上面批复道:“着令徐章以后军都督指挥衔致仕。”

    而此时的坤宁宫之中,徐皇后乐呵呵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